关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2015-02-13江苏省海门中学
☉江苏省海门中学 李 静
关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江苏省海门中学 李 静
让教学走向体验,让体验走进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审美体验,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同时也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体验是一种由外向内的情感、情绪的转化,它关注的是学生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符合新课标对“生本教学”的要求。那么,审美体验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这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决定学生今后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方面能否获得实质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理解审美体验内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关于审美教学,《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从理论层面来看,审美体验是指人们在参与审美活动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一种情感体验,它需要在特定的环境和情境下才能生成,并达到相应的标准。比如,人们在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时,往往会因为阅读投入或因此产生喜悦的情感而忽视周围发生的事情,那么这种投入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所得到的喜悦感觉便会给人们带来难忘的印象,这种审美体验就是优质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阅读环境相对恶劣,阅读主体无法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欣悦的感觉,就难以生成优质的审美体验。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审美环境的调节与控制,学生便很难得到审美体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情感体验类型,其生成的条件是相对严苛的,包括文化层次、素质层次以及上文提到的审美环境等。因此,想要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教师为其创设优异的环境,并在充分利用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对审美体验的有效生成。
二、关注审美体验过程搭建平台助推体验
从本质上说,审美体验是人类的一种自主性的活动,然而在缺乏教师指导或优异外部环境的情况下,想要完全通过高中学生自我的领悟能力来参与审美,并达到一定程度的审美体验效果,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审美体验,并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审美体验的平台。
首先,教师可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力求在阅读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阅读教学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措施,而无论是何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可供阅读的优秀素材“。积累”是增加学生审美体验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步骤,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领悟文本中所涉及的语言、形象及意境等内容了。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保证学生阅读文本的“量”,又要保证其“质”。以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为例,除了“必修一——必修五”课本、《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之外,教师还可选择诸如《短篇小说选读》《鲁迅作品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等教材作为学生的阅读对象。
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审美体验创设优良的环境“。量”的积累不一定能够达到“质”的转化,最关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审美的兴趣,对此,有两种教学办法具备可操作性。
1.开放性教学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性教学模式同新课标中提出的“生本教学”模式是一致的。无论是阅读还是体验,都是一种自主性的行为,学生会因为个人喜好、原有经验和阅读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而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及效果。而教师需要为学生预先设定一、两个可供参考的质疑问难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体验。
开放性教学并非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在其中还需要担当“引领者”的角色,例如可针对学生的阅读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可以指出阅读内容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要点等。
为了达到开放性教学所预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欣赏唯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体验及表达,并借此来培养他们审美体验的能力。
2.对话式教学模式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换句话说,教学也是主客体共同参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主体对文本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对话式”教学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主体与作者的对话、主体与自我的对话等,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需要教师参与其中。
毋庸置疑的是,当教师主动介入到学生的审美体验过程中时,会对学生的体验活动形成强有力的帮助,因为教师的参与可以弥补学生在认知、阅历、知识以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整个审美体验的过程,并达到相应的审美体验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真诚的教学环境,以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师生之间乃至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进行审美体验,最终达到共享知识、互动情感的终极目标。
三、遵循审美体验特征培养学生体验能力
审美体验是一种逐渐强化的能力,同学生的阅读乃至学习能力是成正比的,审美体验能力越强,学生参与审美的能力就越强,在阅读过程中接受审美体验的能力也就越强。但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对于审美体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从学生的主体需求与主体能力出发,让他们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审美体验的升华。就具体的教学方式而言,可以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直接体验
这是一种直觉体验,注重体验时的客观性与感受性。比如学生在阅读一篇课文时,无论其在阅读过程中能否把握课文内容的重难点,都是进行了一场体验活动,虽然这种直接体验的程度是属于浅层次的,但学生深层次的审美体验正是由这些浅层次的审美体验积累而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直接体验。
例如,在针对苏教版必修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教学时,教师可首先选择让学生进行初步的阅读,然后谈谈感受,这就是对学生直接体验的挖掘。即使学生的直接体验偏离了诗歌原来的内容或含义,教师也不用对他们进行批评,只需要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指正即可。
从本质上说,直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起点,在整个审美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也只有审美主体的感觉器官在直接感知到文本的外在审美元素时,才能在其头脑中形成生动且直观的文本印象,进而可以激发他们参与文本审美的情感体验,达到对审美体验能力的有效培养。
2.认同体验
认同体验是指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且在共鸣之后激发审美主体自觉融入审美对象的意识中。作家将主观情感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其中必然蕴含了许多人类共通的情感,而这些共通的情感或元素便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认同体验,教师需要抓住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认同体验。
例如,在苏教版必修二《我与地坛》一课中有这样的段落:“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
作者在这里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着力描绘了一个全心为儿子着想的用心良苦的母亲形象,无论是语言还是心理刻画都是十分到位的,而当学生在读到这些内容时,必然会或多或少地联想到自己的母亲,甚至可能会思考自己的母亲在平日的生活中有没有为自己而扮演过这样的角色,而针对课文内容所产生的此种思考与联想,便属于认同体验了。它是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的情感交流与共鸣,它的要点在于文本能够切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况并引发他们的情感导向,而教师需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寻找到一些适宜他们阅读的且能够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的好文章,以达到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过程中产生审美的欲望及提高审美能力之目标。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学科蕴含着较多的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也需要利用手中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优异的审美体验环境,以帮助他们在学习审美和提高语文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审美层次,完成从低层次审美到高层次审美的过渡与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