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龙湖”:小型库区湖泊生态社会为视角

2015-02-13叶劲松

关键词:湖泊宁波生态

叶劲松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浙江宁波315211)

“九龙湖”:小型库区湖泊生态社会为视角

叶劲松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浙江宁波315211)

九龙湖代表了湖泊面积小、辐射村落经济基础的浙江小水库生态体系,是浙江湖泊微细胞,具有普遍的生态社会价值。地方政府应该确立基础性湖泊保护性责任和保护性措施,并纳入到自己的财政计划。

社会产业结构治理;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文化转型自然重建

1 命题与内涵

资源型景区价值研究是生态社会研究的基础问题。宁波“九龙湖”寓意“九龙”,包含了“水库群”的湖泊环境生态命题。宁波作为湖泊密布的鱼米之乡,应该看到在新的形势下在湖泊生态保护与开发上的严峻问题。我国传统湖泊问题,已经在太湖、巢湖、滇池“三湖”治理看到,治理效果并未完全达到理想状态,而宁波作为生态保护为主的众多湖泊,近年来水质与生态的基础性,处在一个恢复与风险相互博弈的关键期。产业发达地区湖泊的城市产业价值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九龙湖如何在这个方面形成自己的保护体系,显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我国环保部发布的《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2013-2020年)》指出,“随着湖泊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湖泊流域种养殖业、旅游业、采矿业以及沿湖工业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保护一湖清水,压力越来越大。”规划说,湖泊流域城乡人口增长和沿湖区域城市化,加大了沿岸生活污染防治和湖滨带生态保护压力,部分城镇生活污染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湖泊流域大量农业面源、农村生活污水直接入湖,尤其是网箱养殖等造成氮、磷等污染负荷不断加大,富营养化趋势上升,控源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

因此,“九龙湖”生态研究的机制是,确立九龙湖作为水库区型水质保护研究的文化命题,根据国家湖泊保护指标,“水质较好湖泊保护将优先选择水质较好、具有重要饮用水水源或重要生态功能的湖泊。而水面面积在50km2以上,现状水质或目标水质好于Ⅲ类 (含Ⅲ类),具有饮用水水源功能或重要生态功能的湖泊;水面面积在20-50km2之间,现状水质好于Ⅲ类 (含Ⅲ类),具有饮用水水源功能的湖泊等都划入了保护范围。九龙湖代表了湖泊面积小,辐射村落经济基础为主导的浙江小水库生态体系,我们地方政府如何确立基础性湖泊保护性责任和保护性措施,应该纳入到自己的财政计划。

——

2 策略基础

显然,研究九龙湖群与达蓬山文化如何融合的问题,关系到这两个景观各自的文化主题。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宁波城市文化上是具有基础性价值。山海文化,最早出在《山海经》中,各个部族构建了自己的方舆图体系。作为山海生态思想与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生态划清了各自的范畴,因此,我们将道家思想纳入到了生态哲学思想体系中去也就有其逻辑依据。古代中国公共资源处在农牧双元社会结构中,出现了农牧区之间的“荒野化”地域公共区,而在农业区内呈现了城乡双元结构社会之间的乡村城市化的公共区域——工商公共区,随着乡村的城市化,一边是乡村荒野化,一边是乡村公共化,基于这个发展进程,我们考察宁波湖泊文化在社会结构转型中的“自然精神”,从而确认我们基于自然生态的发展内涵。

其一,山海文化与湖泊生态的文化策略。这个选题无疑存在一个艰难的文化定位问题。我们的自然生态命题,存在“荒野化”、“自然化”、“资源化”3个命题,这3个命题如何在研究中清晰化,因此,我们系统调研参考了宁波有关湖泊治理的结构问题作为背景来认识宁波城市化、公共化的自然生态属性问题。这个基础资料弄清楚了,我们就会再论乡村环境法与公共自然资源法的独立性与协同统一化问题。尤其是九龙湖从“水库”——基于乡村环境法的农业水利系统,发展为“旅游湿地”或者“休闲景区”的公共结构地域的协同统一规划,政府在其中如何将权力架构消融到自然生态社会机制——这才是生态型社会的本质命题。宁波湖泊众多,水库系统分布都处在社会转型的内涵开发上,对水利系统的公共资源化使得政府建立公共资源部们统一协调,协调的基础是什么,如何系统治理,都处在一个学习型自然生态社会的全面认识上。因此,围绕水库等湖泊公共资源治理,我们的关键词确定为社会产业结构治理、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文化转型自然重建3个界定问题。

其二,生态城市与庄园社会的保护策略。宁波生态社会转型,呈现了多元社会结构的特征。工商结构与港口城市为基础的城市化,作为宁波发展的重大突破,依托上海以及长三角优势,这一直就是宁波发展的梦想。因此,相当一个阶段宁波围绕撤销县域社会,建立宁波大市上寻求突破。但是,宁波生态特点决定了宁波小区域构建大格局的特色,因此,所有的特色越来越集中在花园城市,小镇风情,湖岛文化等所谓的长三角后花园,旅游休闲区上。因此,宁波商业城市与宁波外贸城市、宁波制造小企业群城市,内涵逐渐显露。但是,这些特色仅仅停留在大城市的功能上,是可以凭借政府力量进行规划的,而宁波小城市大功能的格局恰恰需要落实到“小宁波”的街巷文化、村庄文化、渔村文化、荒野文化,因此,基于乡村概念的体系,就需要复兴宁波帮的家族文化、村落文化、佛教文化、礼俗文化,那么,湖泊为载体构建礼俗文化就是九龙湖特有的内涵。

其三,海洋经济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策略。达蓬山文化显示了宁波港口的荒野价值,宁波帮自古就有一个寻求海洋出路的商业冒险精神。正如本文所尝试作出的努力一样,建立这样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可以提供一种有益的分析手段,从地理经济发展阶段的各种现象和经济发展动态的各种维度,对宁波经济史作出理论上具有一致性、观察上具有连续性、实践上具有可比较性的解释。例如,宁波开发“所经历的贫困、赶超和富裕这几种经济状态,停滞、起飞、高速和高稳态下的低速等几种增长状态,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技术与制度创新以及生产率提高等经济增长动态,都可以为这个框架所兼收并蓄。这样,就可以赋予长期以来碎片化和形式化特征的各种经济发展理论流派以崭新的却守土有责的解释力。更重要地,也是本文的目的,便是用一个具有一致性的地理经济理论框架,来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并展望未来。从相当长的历史视野来看,中国已经经历过4种增长类型中的前3个过程。①蔡肪.《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经济研究》,2 0 1 3年第1 1期。

而且,作为山海经济社会,中国是以世界经济中的显著关注度经历了这些发展阶段的变化,不仅有着关于经验、教训、借鉴和启发的丰富素材,而且以宁波迅速的变化率提供了观察的便利。这样,我们得以利用更具备可用性的理论武器和得天独厚的发展历程,升华中国经验,把迄今的“自为”行为变成“自觉”行动,增强对于宁波经济发展道路的自信,增进对于未来挑战的认识,与此同时,也对发展经济学的复兴作出宁波文化应有的贡献[1]。

研究区位于云南省中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红河中游北岸,总面积3 789 km2。地理坐标为北纬23°37′,东经102°50′,海拔230~2 515 m,属二叠系茅口组地层,灰岩为主,伴有白云岩。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平均气温19.8℃,年平均地温20.8℃,年平均日照时数2 32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805 mm。全年无霜期307天。该区域是当地传统的石漠化治理区,本研究选择3类目视可见露石,上覆不同植被的生态系统(表1)作对比。

因此,我们根据初步资料确立了课题的路径,选择九龙湖景区范畴,确立九龙山海生态的公共化策略为研究选题。

3 背景设计及其文化内涵

3.1 山海地域结构:“道生自然”与现代自然资源法的协同统一化

3.1.1 山-湖-村结构

九龙湖村位于宁波市镇海区西北部,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由原来的横溪、长胜、十字路、郞家坪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全村地域面积15.7平方公里,有山林面积12200亩,耕地面积527亩。现有住户726户,人口1750人,外来人口1521。2012年,该村已累计完成工农业总收入15205万元,村级可用收入达到124万元。

近年来,九龙湖村积极配合做好了风景旅游区的建设,该村相继获得了省级旅游特色村、省级卫生村、省百佳美丽乡村、省农村信息化管理示范村;市级小康村、市级文明村、市级生态村、市级“五好党组织”;区级民主法治村、巾帼示范村、兴林富民示范村等多个省、市、区级荣誉称号。2010年通过了省旅游专家的两星级乡村旅游点评审,2012年创建成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

道家将我们上述的地域模式称之为“道学”。“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道家生态思想的“道法自然”与“道生自然”基本源于这一段论述,浅显的说,就是自然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来自自然体系的阴阳平衡,人类无论处在什么文明阶段,自然永恒的文化品格永远是不可替代的最高原则。因此,道家自然哲学其工具是“自然”,呈现的伦理镜像体系就是“生态”体系。

3.1.2 山-水库-湖结构

宋代以后,浙江生态伦理获得了新的开发,朱熹的庄园生态伦理开辟了江南文化的诸多体系,浙东学派的生态原则进入经世致用的产业制度,达到了儒道释三教融合,近代以来生态科学进入我国国家发展规划。根据生态原则的“道”,当前九龙湖景区如何恢复生态社会文明,给人类一个族群家园的制度体系,这涉及到了我们对资源保障机制的制度构建,也涉及到人群制度的全球市场化配置。以“道生自然”角度我们需要建立完整的现代自然资源法的协同统一化,就是基于自然哲学的生态伦理机制下的科技体系、产业体系、制度体系,以适应全球化、大众化的时代命题。

3.1.3 山-海-湖结构

“宁波地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三面环山,北部濒海,其西、南部是四明山东麓的低山丘陵,东南部系天台山东北余脉,北部和中部是宁绍平原的一部分,为海积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余姚江、奉化江和甬江贯流其中。从自然条件看。该地区的水系与气候并不利于农业生产。由于“濒海枕江”,宁波地区的河流深受海潮倒灌引起盐水的困扰。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宁波地区水利建设的重点:一是修筑海塘与河堤,防止海潮的侵袭,二是要修建堰禊陂塘,拦蓄河水。山海模式的自然需要宁波先民寻求自己的庇护所和家园,同时肯定了人具有向自然学习的道德能力。基于自然资源多样性,我们看到宁波依据湖泊水域建立水稻农业,依据河道综合系统建立生态社会模式,这就是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的庄园生态主张,确立了当前景区建设确立“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清净无为伦理观,通过生态伦理潜移默化于人们的日常思维和生存推理中,构成了生态族群乃至部族、民族地区的资源保护制度,让游客在自然许可就是道家的社会公共政策立法上战胜自然荒野,复兴族群生态社会的活力,因此,根据老子主张,九龙湖应该从老子文化入手,这是基于人群环境资源保护和荒野保留的理论依据。

从修筑情况看,宁波镇海是典型的山海型社会,具有海洋社会的品格,人才辈出。因此,山海型景观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学价值也是一个深刻的命题。宁波旅游开发文化选题目前基础性薄弱,山-海,山-溪,山-湖,山-岛,山-城,等等,乃至水利系统与城镇化、自治化、部族化,都没有选题研究。考察宁波社会科学研究立项也没有相关选题。镇海地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古今考察更是碎片化的忽略了。镇海与宁波具有国家地理命题价值,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代自然资源法的协同统一化,涉及到如何维护生态的域众、镜像,在道家“道生自然”的生态体系前提下,道家自然哲学的生态伦理研究形态才会被我们重新尊重。

3.2 自然结构:“道法自然”与现代环境法的独立性

3.2.1 农业灌溉系统回归山海自然系统

九龙湖系人工湖泊,原称十字路水库,始建于1977年,湖方圆20华里,水容逾2000万立方米。九龙湖山水画面就呈现群山怀抱,层峦叠嶂,水势浩淼,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相互映辉的自然形态。建成的宁波九龙湖旅游度假区总占地面积44.3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山水之间,时而轻烟缭绕,山色蒙蒙,时而烟消雾散,碧空如洗。在湖的东北面,有座大蓬山,又名达蓬山。海拔315米,山势峥嵘,崖岩危突,登顶可眺望东海。山分前达蓬和后达蓬,散有岩洞、佛迹、宋代崖刻、斗鸡峰、方腊寨等多处名胜古迹,是历代文人墨客喜爱涉足之地。志书载“秦始皇东游,欲自此航海达蓬莱仙境,故名。”明末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游达蓬山时曾作《海市赋》,认为“蓬莱”乃是“海市”。他在《达蓬纪游》诗中,有“东尽观沧海,往事一慨然。浪物鼓万叠,鲸背血千年。何物作始皇,于此求神仙”之句。

3.2.2 掠夺性荒野形态回归景观自然社会

作为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饮用水源保护区,以生态建设和饮用水源的保护作为重点工作;以旅游开发来进一步提升九龙湖的品位,该村从2002年至今,共搬迁了6家有污染的企业;搬迁、关停水源保护区内的13家畜禽养殖场;村内只保留了8家对生态无污染的纯净水厂。从2006年8月份开始,就如何重点做好横溪自然村内8只公厕的粪便处理、避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村里实行了“横溪自然村污水生态化治理工程”。并按照工程的先后次序确定了两步走:第一步,在通过宁波市水改办的专家论证后,启动了公厕污水“喷滴灌”工程,从源头上杜绝了公厕的污水满溢给水源保护地造成污染,用抽水泵和管道把粪水输送到竹园高处,通过沟渠的分流,在竹园中进行自然渗透、层层过滤。使竹笋的产量提高20%--40%,同时提高竹笋的品质,使农民得实惠。现在村内的8只公厕粪便池的污染源得到了根治,水源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第二步,考察了外地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的经验,通过管道收集生活污水,经厌氧处理,然后通过自然的土石过滤和喜水植物过滤的先进处理方式,使整个横溪自然村真正做到生活污水的零排放。

九龙湖以源生态自然山水风光为主题的九龙源景区,由“一迹、二池、三石、四瀑”等十余个景点组成,景区游步道总长度2.5公里。分布了“源”字摩崖石刻、九龙源碑楼、太平桥、九龙四叠瀑、上、下瑶池、龙脉、神钟石、仙人古道、金蟾听佛、金刚台、下佛迹等多个景点。

3.2.3 农业乡村回归休闲型乡村

改革开放三十年,宁波经济社会转型经过了从乡村形态向城市化过渡的自我完善过程。实现城乡互动无疑是宁波区域发展均衡协调的关键。宁波自古以来就具有生态社会的协调机制。河姆渡遗址见证文明发祥已有7000年。宁波简称“甬”,早在《国语·越语上》已有“甬”地记载,甬地由江得名,江因流经甬山而名。自古以来,宁波依托山海优势,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城市与农村“两幅蓝图一起绘”。2003年11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定,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静”四大生态工程,对11个重点区域和行业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千里清水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启动。

在宁波风情区系统中,九龙湖不同于其他湖泊,呈现自然与生态的结合特色。因此,其生态社会描述为(1)乡村生态——九龙湖风景区位于镇海城区西北河头乡境内,度假区内及周边有十六个大小不一的村落,横溪村、十字路村、郎家坪村和秦山村四个村落在度假区内,其它村落在度假区边缘。(2)城乡转换生态——距镇海城关和宁波市中心各约20公里,湖周黛峰如眉,翠岭逶迤;湖中碧波如镜,岚影倒悬。波光蓝天一色,绿树修竹相映,景色极为旖旎。(3)自然资源生态——湖北侧,九龙山伟岸挺拔,九个山头和九条山脊并列一起,犹如九条卧龙伏地,绵亘数里,九龙山和九龙湖之名,皆藉此而来。时人有“九龙盘青山,松竹映碧波”的诗句,描述九龙山和九龙湖的景致。(4)荒野生态:湖东北,是大蓬山,亦名达蓬山,海拔315米,山势峥嵘,崖岩危突,登顶可眺望东海。

宁波城乡关系转换的自然荒野化是湖泊生态社会形成的基础。有限的水稻经济,在人口逐步扩大后,宁波城市没有办法吸纳大量的制造业,因此,宁波的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就明显落后于杭嘉湖地区。相反,由于沿海港口通商的便利,江厦水运十分发达,宁波最早出现了船运业。因此,宁波的城市化依旧是商埠形态,生态依旧是荒野化,港口为中心的地位没有形成工业化转型,而是在依托上海,宁波乡村作为上海宁波帮的“乡脚”对特定地域的依赖性增强。宁波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多元结构的荒野——特定的”小宁波“组成一个地域社会,形成专门的社会区域。正是在这个区域下,湖泊河道通向约有多个村落形成的东乡、西乡。荒野化意味着宁波生态社会不存在完整的、行政性的官方治理机构。因此,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荒野化与碎片化是一个复杂的双元社会结构中的阵痛。一方面是自然荒野,一方面是规划碎片,因此,原有的湖泊水库等制度面临着结构性转变的考验。几千年来的农业传统被迅速瓦解,土地养不起农民,在这个局面下,生态系统开始被人以分割。到处都可以任意规划,任意破坏,而新的社会基础也被搁置一边,结构性社会分化呈现了基础性结构通胀——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扩张的发展模式。这种一部分先富与每一个人都可以先富,在中国大量贫困人口以及贫困资源的局面中,财富被每个人任意放大。因此,激励机制成为国家制度,导致自然的迅速瓦解。

4 结论

什么是九龙湖生态型社会?

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坐落于宁波市镇海区西北部的九龙湖镇,东眺海天佛国普陀山,南面市中心、北临杭州湾而望上海、西连江南古镇慈城和八百里四明山,并与江北区的宋代著名古建筑保国寺相接,山连着山、水连着水。景区内群山起伏、黛峰逶迤、植被茂密、生物丰富。其间由东北而西南,一字地排列着蓄水量达2200余万立方米的九龙湖和蓄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的郎家坪凤凰湖、小洞岙湖、三圣殿湖湖水清澈,山水交辉,呈现出四湖连缀如珠,百湖探幽如梦、如诗如画般的美景,小溪清涧与平原河流相互交织。其景致真可谓是山环湖、湖映山、岚峰吐翠、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相互辉映,景色旖旎。如登临其北缘海拔415米的达蓬山顶,则浩瀚东海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绰然可见,广褒东部平原及西部峰峦亦尽收眼底。俯瞰景区浓荫掩映、绿意如黛、远接天边,令人心生江天寥廓之感,给人带来不亚于宁波乡村旅游的感受。她不仅是宁波人民所拥有的一座风光秀丽的后花园,还是现代人生活的天然氧吧和远离城市浮华、涤荡满身尘嚣而养心修身的天堂。

近年来环境意识的增强,道家哲学的生态伦理价值以及意义被重新发现,地区生态志研究蔚然成风,为道家生态伦理构建了社会、自然、人文研究的基础。我们以九龙湖为基地,研究景区山青、水碧、坡缓、土润,盛产的竹笋、杨梅、柑桔、产远近闻名,河塘里的鱼、胡畔里的螺、溪流边的野菜,山岙里的土鸡和深谷里的肉鸽等等,无一不是山野美昧佳肴。到九龙湖,看农家景、尝农家菜、吃农家饭,住农家旅馆,渐已成为一道时尚的风景。乡村野趣,流水人家和甜美的田园风光,给人以身临世外桃源之感。民族地区生态伦理研究以及浙江江南研究,都提出了道家的生态正义思想(浙江,孙敏敏,2011),研究者将道家子学与经学的考证推溯到古代生态文明的“古学”,进而对《山海经》研究采取图象思维法解读并依据宫玉海《山海经》地理生态变化图景与佛教《华严经》“世界成立海”对比,是近年深入研究道家生态哲学学术背景的探索之一。这一时期,道家自然哲学的生态基础研究逐渐突出生态工具论属性,大陆学者逐步发现,中国道家自然哲学同样具有生态社会学的方法论价值,其涵盖集地质地理学镜像、生态学镜像、景观学镜像、建筑学镜像、伦理学镜像、哲学镜像等学科体系,因此,研究道家自然哲学及其生态伦理价值体现了学术与镜像的密切相关,也是当前道家伦理进入到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研究的工具论的阶段。

近代之前,宁波地区的市镇是作为周围乡村的市场和城隍庙祭祀中心,市镇政治上并不在国家的行政序列中,市镇本身管理也依赖于非官方的绅士、商会等。市镇和周围的乡村整体上也不存在完整的行政管理关系。虽然早在宋代个别市镇就设有巡检司等来对市镇征税,维持周围乡村的秩序等。因此,真还具有地域的独立性,形成了自己的乡村生态体系。目前这个体系整体已经很难恢复其景观价值。因此,荒野化的现实,由于没有在国家的行政体系中确立市镇对乡村的管辖权,“县以下行政机构并非实体化的,基本上没有办事的地点和场所。”②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民国建立之后,区级政权的建立改变了市镇和乡村的政治关系。镇海区作为县与乡村的中间机构,设在市镇,拥有正式的政治地位和组织体系,对乡村也具有政治上的管辖权。市镇的政治地位对其传统的文化、经济地位起到了强化作用。同时近代乡村经济的衰败,冲击着宁波地区的市镇与乡村的传统关系。

根据上述分析,九龙湖管理委员会对九龙湖作为生态自然地拯救,其实就是中国转型为一个现代每个人的国家,将每个人的扩张转型为国家制度的规范。九龙湖境内现有4A级风景旅游区九龙湖旅游度假区,九龙湖村农家乐业主互助会的成立,使九龙湖村的农家乐发展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目前有农家乐经营户32户,旅游及三产累计销售收入达到726万,农家乐户均收入10万余元。2012年横溪农家乐旅游接待人数超过7万人。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如何恢复镇海义庄的体系,我们对宁波九龙湖存在的价值才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1]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2]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马俊亚.混合与发展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1900—195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5]蒋国宏.种子革命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品种改良研究1927—193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胡明.民国苏南蚕业生产改进研究(1912—1937)[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Jiulong Lake:Perspective of Lake Ecological Society in Small Reservoir Region

YE Jin-song
(Science and Research Office,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ingbo,Zhejiang,315211)

Jiulong Lake represents Zhejiang small reservoirecologicalsystem w ith small lakeareaand radiating village econom ic foundation.Itis the m icro cellof Zhejiang lakes and is ofgeneralecologicaland socialvalue.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basic lake protective responsibility and measures and incorporate it into the financial plan.

the governance of social industrial structure;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regional ecology; the natural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Q14

A

1674-2346(2015)03-0062-06

(责任编辑:田犇)

10.3969/j.issn.1674-2346.2015.03.013

2015-04-30

2013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山水江南与产业转型:“九龙湖”内涵开发为例》[编号:2013B152]

叶劲松,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湖泊宁波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湖泊上的酒店
一图读懂宁波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奇异的湖泊
生态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