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苏北根据地农村合作社纺织事业的重要性

2015-02-13陈晨

关键词:盐阜乡民联合社

陈晨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试论苏北根据地农村合作社纺织事业的重要性

陈晨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抗日战争时期,苏北根据地农村合作社对纺织业十分重视。在苏北根据地纺织事业能够有序红火地开展,离不开合作社在各个方面的努力与精心扶持。合作社之所以对纺织事业如此重视,帮助解决纺织事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主要在于纺织事业在改善乡民生活、保障军需、渡荒乃至改善教育事业等方面功不可没。

北根据地;农村合作社;纺织事业

苏北根据地,东临黄海、西至运河,南迄盐城、海安县境,北达陇海路。抗日战争时期,苏北抗日根据地,包括淮(阴)海(州)、盐(城)阜(宁)两个地区,淮海专员公署于1940年9月成立,辖淮阴、宿迁、宿北、涟水、潼阳、泗沭、灌云、东海等9个县,后改为行政公署。盐阜行政公署于1941年9月成立。辖盐城、盐东、建阳、射阳、阜宁、阜东、滨海、涟东、淮安等9个县。1945年7月,成立苏北行政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李一氓任主任委员,原淮海、盐阜行署同时改为专署。它是华中敌后抗战最有利、最能发展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斗争的需要,行政区划作过多次的调整。

江苏省革命根据地的合作事业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末期,1928年常熟的地下党组织就办起了信用合作社,而真正普遍发展起来,是在1942年开展大生产运动之后。而苏北根据地是全省合作事业发展规模最大,发展较多的地区,也因此成为笔者的主要研究着力点。随着根据地的深入发展,合作社不断发展,业务也日益丰富,其中纺织事业可以说是合作社的核心。合作社在发展纺织业务进程中能够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以做到兼顾各地的实际,解决纺织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难题的解决也反过来促进了合作事业的如荼发展。

1 合作社对纺织事业的扶持

合作社在辅助纺织事业方面不仅解决了纺织销路问题,还进一步打破了传统思想对纺织者们的束缚,并且因材适用,刺激生产,为纺织事业的红火发展提高了保障。

1.1 解决运销难题

泗沭地区的纺织合作社,由于受到布价跌落及销路不畅等影响,布料大量堆积无法销售流通,面对此情形,合作社即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马上召开各村合作社经理会议,讨论如何推销土布,来解决目前困难。当时有人提出成立联营社,在穿城镇设立一个布店,专门代理各庄销售土布,……此意见受到大家拥护,遂成立理事会,又推选五个人在工厂和商店经常负责,决定工厂中二人,商店逢集三人,背集二人专门负责。”①《苏北日报》,1 9 4 5-1 0-2 3:淮海版。运销便不再是纺户们的难题了。

1.2 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纺织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打通群众的思想,乡民毕竟受几千年来传统封建诟病的影响,对于政府推行的政策往往存有误解。就推行纺织合作而言,阜东黑泥村的纺织合作社在一开始组织时就被打上了不信任的标签,有的说:“兄弟也要分机子——组织起来永远搞不好”,有的说:“人心齐不齐,合驴瘦,合牛弱,合伙养马吃马肉。”②《新华日报》,1 9 4 6-0 1-2 9:华中版。面对这种情况,开展合作社的宣传十分必要,只有打通乡民的思想,打破陈规旧念,让乡民了解合作社,从心里做到真正的接纳,才有利于合作社的继续开展。

1.3 因材适用

合作社在开展纺织工作中,针对行业性质,也应吸收农村中的商人,尤其是贫农出身的商人,农村商人吸引入社,有利于合作社的发展,也是因材用人的表现。“泗沭一区的孙克同,他就是商人出身,人家合作社的布卖不出去,而他就能想办法卖出去,而且销售得非常快。”③《苏北报》,1 94 5-1 0-17:淮海版。可见商人入社是有益的。“又如泗阳葛楼子的合作社,也是商人办的,办的很有成绩,但我们跟大家换了,于是事情也就办坏了。”④《苏北报》,1 94 5-1 0-17:淮海版。可以说,分布在乡村中的小店员之类的乡民成了合作社成员吸纳的储备军。

1.4 刺激生产热情

淮海区的合作事业以纺织业务为主,在带领群众开展劳动互助之余,还以竞赛等形式,激励群众的生产热情。“同时我们还可以举行展览与竞赛,如开工业品展览会竞赛,召集纺纱工人举行技术比赛,很能刺激质量的提高,成绩优异的可给予奖励。”⑤中共河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一),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8 5年版。

纺织工作成为边区的重要工作,淮北苏皖边区在这方面下了功夫,力求拾起并壮大发展。“建立纺织小组。先零星的发展,而后组成小组,推小组长,负责检查、督促、帮助组员解决困难,在教纺织问题上把路西难民作为纺织教师,帮助了技术的发展。⑥中共河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一),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8 5年版。”同时,“组织织布小组。把原来久空的织布动员起来,对无本钱的户贷给一千元边币,专收买土纱,织土经土纬的布。”⑦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江苏省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发行)。可见边区地对纺织工作的重视。

2 纺织事业在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纺织事业在合作社的扶持下,有了发展的坚实保障。也进一步彰显了它在改善乡民生活、保障军需、救荒乃至教育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2.1 改善乡民生活

纺织,作为根据地重要的副业,对于改善乡民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王业久合作社在1946年革命根据地陆续展开互助合作的同时,积极推动纺织互助的进行。“在王庙村167户人家中,购置195架纺车,编为13个纺纱小组,5个织布小组,3个榨油小组,1个烧酒小组。另外,还办了织布训练班和弹花训练班。”⑧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江苏省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发行)。不仅把全村的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了,避免了劳力的搁置与浪费,也让乡民在农业之外的领域得到了锻炼与经营,这对改善乡民生活有着莫大的益处。

盐阜地区,是我省合作事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1940年,由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南下与陈毅率领的东进的新四军会师于白驹镇,创建了苏北、苏中抗日革命根据地。合作社于1941年萌芽,主要开展纺织工作,于次年正式组建合作社。“阜宁县的阜城、陈集、北沙湾筹办纺织合作社,龙冈筹建织造毛巾、布匹合作社。阜东县(今滨海县)张庄组织了弹纺织小组。1942年先后正式组建了阜宁县北沙湾等四个纺织合作社。1月阜东县成立合作总社,统一领导全县合作社工作。”①《新华日报》,1 9 4 8-0 1-0 1:华中版。

盐阜地区的纱布交换所于1946年1月份建立,见效迅速。现射阳、阜东很多地区已是家家纺纱,庄庄织布,甚至个别地方人人纺纱,户户织布,农村中极为普遍活泼,看不到游手好闲人。②《新华日报》,1 9 4 8-0 1-0 1:华中版。纺织促进了劳动力的有效利用,更重要的是,乡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单交换所付出皮棉五十余万斤,纺织基金四百余万元,发出工资小麦一千多万斤,大大帮助了贫苦群众没本钱没销路困难,刺激了生产,部分解决了土改中不能全部解决的经济困难,农村气象,为之一新。”③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江苏省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发行)。纱布交换所,让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俨然成了盐阜纺织合作事业的保姆。“它是在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有计划地提高与发展手工纺织合作事业,组织群众生产,保证军民穿衣自给,而由民主政府建立起来的一种供销生产型的经济组织,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份。”④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江苏省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发行)。应时而生,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

1945年5月份,阜宁县合作总社成立,纺织合作社进一步地开展起来。各村纺纱织布运动很快组织起来,乡民的生活也慢慢过好了。“到1945年底,全村的200户,就有328架纺纱车、6部织布机,出现了家家纺纱、织布的景象。群众高兴的说:虽然现在还穷得很,但由于纺纱织布,使我们半年的粮食不用愁了。”⑤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江苏省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发行)。一时间,“要想过好日子,就要纺纱织布”,成为群众的口头语。如“北坍区二截村佃户陈家祥家,因为前一年一粒稻子未收到,春荒一定很难熬,便打了一部织布机,每天织布织到二更天,每天可赚3元多新抗币。据他家估计,不但全家衣食不愁,把旧债还清,而且春荒也可以渡过去。”⑥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江苏省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发行)。再如,“射阳三河区陈扬村陈建章,一家六口人,过去穷得没饭吃,自政府提倡纺织后,就靠纺纱织布过活,每天能赚半斛粮食,现在又添了一部机,两部机每天能织十丈布,可赚一斛米钱,生活就大好。”⑦《盐阜大众》,1943-10-05。合作社的纺织事业成了改善乡民生活的保障。又如,“阜东下墩区横沟村,有个吴德章,一家七口人过去也是每天两顿稀粥喝不周全,后来民主政府贷给他一些棉花和一架纺纱车,他自己又办了两部纺纱车,3部车子每天要纺到1斤半,现在一家人衣食都很好,还想买田呢!他家老奶奶说:‘我家多亏民主政府和新四军,我们一辈子不能忘掉共产党的恩情呀!’”可以说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此外,依靠纺织事业还能够抵御敌人的破坏。1943年,盐阜区合作社组织纺织事业用于抵御日军的侵扰,“九月,日军侵占阜城,阜宁县政府组织抗属和难民成立纺织合作社,拥有纺车千余架,织布机二十余台,流动收纱发粮,解决抗属和难民的生活困难。”⑧《盐阜大众》,1944-03-29。

阜东前岸区黑泥村桑圩庄上,有个靠手工纺织兴家的范宝文,曾经佃种二亩多地生活,一年到头,除缴粮所剩无几。苏北民主政权的建立及纺织合作事业的开展,使他家生活大大改善。“纱布交换所建立后,黑泥村组织纺织合作小组,他家很高兴的参加了,他的老婆还被选为副组长,生活不愁了,每人还能添上一件新棉衣,他们说,他家翻身靠的全是共产党新四军。”⑨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江苏省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发行)。

益西镇是坐落于益林西边角上的小镇,经济情况显然不能和益林中心市相比,穷户居多,多以小买卖维持生计,“他们赖以生活的大业,是开行、摆小摊子、提兰子、开磨坊、杀猪、拾粪、拾草、做散工等,每逢麦秋,还到外面去拾麦、拾山芋。”⑩《盐阜报》,1945-07-23。这里的妇女和孩子大多闲着无事做,有力无处用,合作社从本地实际出发,开展纺织互助,解决纺织中的供求紧张、土纱无销路等问题,给群众以实际利益,也让益西镇呈现了新气象。“在合作社的推动下开始纺纱,每天下午走到益西镇的后街,到处可以看到男女老幼坐在墙荫下的纺车旁边,从事愉快的劳动,呈现出益西镇的新气象!”①《盐阜报》,1945-07-23。纺织事业可谓是合作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乡民生活的关键。在1942年的盐阜区二届行政会议上,“把发展纺织业,建立合作社,调剂农村金融,列为第六大任务。”②《盐阜报》,1942-01-21。足见纺织合作事业的重要性。

乡民在纺织事业推动下,生活喜气洋洋。“清早起,太阳红,一架牧机一条龙。织布机,格咚咚,白天黑夜不停工。一天能织几丈布,剪剪裁裁把衣缝。公婆换上新棉袄,丈夫穿得不透风,孩子换上新褂裤,小姑娘换得满身红,一家老小换新衣,人人穿得暖烘烘。多的布,去卖钱,又买粮草又零用,我家自从会织布,不愁荒来不愁穷。”③《江海报》,1948-11-17。这样的喜气景象离不开纺织的功劳。

2.2 保障军需

合作社在推动纺织工作更好地开展之时,一面广泛宣传纺织自救,一面也为前线的军需物资供应提供了保障。譬如1942年阜宁县纱布交换所成立,“首先是开展宣传工作,使群众了解生产自救的意义,指出纺纱织布既可解决生活困难,又支援了部队,等于上前线打击敌人。”④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江苏省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发行)。同时,纱布交换所在实际运行中也尤为注重解决百姓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诸如纺织技术等问题。“为了解决纺纱、织布的技术问题,纱布交换所就到八大家、海门一带聘请技术人员,举办了一个纺纱学习班,由他们上课示范,传授技术。”⑤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江苏省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发行)。阜宁县委、县政府给予了纱布交换所高度评价:“你们整天同花、纱、布、粮食打交道,解决了救灾与支前两个问题,你们的工作群众不会忘记,军队不会忘记,党和政府也不会忘记”。⑥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江苏省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发行)。

土纺土织的开展,也为解放区乡民的经济生活带来了生气。“姑娘们边纺纱,边唱着项南同志谱写的‘纺织歌’。歌词是‘棉花白,稻子黄,根据地好风光,纺车转又转,棉纱细又长,织成千尺布,军民暖洋洋。’”⑦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江苏省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发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大生产景象。可见,提高和发展纺织业,基本实现了军民穿衣自给。

2.3 救荒

各地纱布交换所的成立,普遍受到群众的拥护。政府开办纱布交换所,贷花贷粮给老百姓,保证他们的纺纱织布,成为大家公认的生产救荒的好办法。“射阳县的陈良区、三河区、喻口区、沟墩区,阜宁县的马集区、阜宁城,阜东县的东坎市和八巨区,滨海县的王集区和响水口,群众都纷纷反映说:去年收成不好,看看家里就要断炊,春头上的纱布又不好销,穷人没办法,急得把头搓。现在好了,纱布有销路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纺纱织布的老百姓都喜气洋洋地说:‘民主政府实在好,体贴人心,能帮助我们解决困难,以后纱布不愁销场和折本了’。”⑧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江苏省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发行)。

盐阜地区的纱布交换所也使得该地区成功渡荒。“三四月份纺纱车增至二万余架,织布机八千部。五月份开始创合作社经验。一至五月中,完成土布近五万匹,发出工资小麦二百二十七万余斤(纱、花、布物质交换的群众得利不计在内)。终于使七万五千余群众安渡四六年春荒。”⑨《新华日报》,1 9 4 8-0 1-0 1:华中版。

纺织事业的开展,渡荒不再那么困难,1948年,“二月,华中行政办事处与五专署为大力发展纺织业,拨出现金六万万余元,棉花两千担,由建设处分拨各县纱布交换所、合作社,订购盐阜土布三百十六万尺,扶助翻身农民发展纺织生产渡春荒。”⑩《盐阜大众》,1948-03-01。同时也有利于预防来年春荒。“十一月,为提高纱布质量,打开盐阜土布销路,改良纺织工具,有计划地推行合作事业,发展农村副业,预防明年可能发生的春荒,五专署又决定恢复纱布交换总所,并委李为祥为主任。”①《盐阜大众》,1948-10-16。

纺织对于解决百姓生活缺粮困难以抗春荒的作用在歌谣中也有形象的展示。“洋油灯盏放灯花,兴隆村妇女勤纺纱,袁士芳组织纺纱组,纺车摇得象风车。冬天里的夜里满天星,手把纺车摇不停,缺粮的困难好解决,春荒头上也不担心。”②《江海报》,1948-12-21。纺织对于乡民来说,有如抗荒的有力武器,保护乡民安然渡荒。

2.4 推动教育

纺纱工作的推进,还为当地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一份贡献。“阜宁县初级中学,在大生产运动中,为了减轻政府和学生家庭的负担,用县里拨的贷款买回的棉花,在纺纱师傅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纺纱、织布、织毛巾,部分发给学生使用,部分出售给商业机关,解决了办学经费不足的困难。③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江苏省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发行)。” 不仅如此,学生也加入了纺纱事业中来,淮海区沭阳县在1942年办了抗日实验小学,其中,在教育方针中体现了对纺纱的重视。“坚持生产自给,上级拨给100亩荒地,由300多师生自己种植,还组织学生纺纱织布,解决办校经费和学生穿衣问题。”④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史编写组:《华中苏皖革命根据地教育史》,1989年版第64页。[32]保障了乡村的教学。

综上所述,苏北根据地农村合作社的纺织事业,基于合作社的诸多方面的扶持,有序发展并日益红火。它的发展在诸多方面大有裨益,不仅大大改善了乡民生活,而且在保障军需、救荒及其教育等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证了合作社纺织事业作为乡村副业这一重头戏的重要性,也为进一步研究农村纺织事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On the Importance of Textile Business of Rural Cooperative in Northern Jiangsu Base Area

CHEN Chen
(Suzhou University,Suzhou,Jiangsu 215123)

During theAnti-JapaneseWar,the ruralcooperative innorthern Jiangsu basearea attached greatimportance to the textilebusiness.The textilebusiness couldn’thavedeveloped orderly and flourishinglyw ithout the efforts and support of the cooperatives.The reason why the cooperatives put so much stress on the textile business and helped solv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xtile business is mainly that the textile business contributed a great share in improving people’s lives,ensuring army demands,tiding over lean years and improving education,etc.

Northern Jiangsu base area;rural cooperatives;textile business

TS941.1

A

1674-2346(2015)03-0049-05

(责任编辑:竺小恩)

10.3969/j.issn.1674-2346.2015.03.010

2015-06-23

陈晨,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史

猜你喜欢

盐阜乡民联合社
盐阜民歌研究*
宋公堤,盐阜大地上的历史传奇
盛开在“红色摇篮”里的一朵奇葩——记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木刻艺术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20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利润表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参观盐城泰山庙重建新四军军部旧址
路遇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