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幽默走进数学课堂
2015-02-13黎希勤贵州省威宁县小海镇松山小学
★黎希勤(贵州省威宁县小海镇松山小学)
让幽默走进数学课堂
★黎希勤
(贵州省威宁县小海镇松山小学)
【摘 要】很多小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而不愿意上数学课,直接导致上课听不进去,课下不愿意做作业。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语言上下功夫。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既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教学风格,它是教师聪明才智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消除学生的疲劳和紧张,振奋学习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开朗的个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幽默;创设情境;激发思考
小学数学内容相对单调枯燥,如果教师总板着面孔上课,课堂就会少了生机与乐趣,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呢?教师的幽默是一剂特效药。幽默可以使语言表达诙谐有趣而又意味深远,让人听了身心愉悦,很受教育。那么如何让幽默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让课堂异彩纷呈,魅力四射呢?
一、善设故事情境,营造幽默氛围
教师应根据内容合理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营造轻松幽默的学习氛围,由此,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有大幅度提高。
如我在上“分数基本性质”这课时,用课件展示了这样的故事情境:美洋洋、懒洋洋、沸洋洋各分得一个同样大的西瓜。美洋洋把西瓜平均切成四块,吃了两块;懒洋洋把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吃了四块;沸洋洋把西瓜平均切成十二块,吃了六块;他们都说自已吃得最多,请喜洋洋来评判。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假如你是喜洋洋,你该如何评判?为什么?”这样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自然地引入新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验证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显著。幽默故事情境的创设, 可以让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让学生学得开心。
二、巧用诙谐语言,激发学生思考
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知识性、科学性,更要诙谐有趣、让人印象深刻。数学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恰当使用幽默语言,使课堂妙趣横生,他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也就更加精彩。那么课堂上教师应使用哪些语言,才会让自已的语言更有幽默感,课堂更有魅力呢?
1.网络文明语言。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学生们很喜欢网络流行语言,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使用网络文明语言,学生们就会倍感亲切。如有次我在上课时,有位同学用了六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道应用题,当他说完时,我故意惊讶地说:“啊!你太给力了,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同学们哄堂大笑,整节课学习气氛很活跃。当然网络语言是良莠不齐的,教师在使用时,要注意选用健康、文明的语言,给学生以正能量。
2.比喻语言。比喻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指教师善于用生活中通俗的现象来比喻数学的抽象知识、原理,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如一位教师在讲解“倍数和因数”这两个概念时,鉴于以前学生经常犯“15 是倍数,5 是因数”这种毛病,我用比喻来教学:“倍数、因数关系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好比同桌关系, 必须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能不能说张三是同桌呢?显然不能,正确的说法是张三是李四的同桌,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说15 是倍数,5 是因数,正确的说法是什么呢?”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15 是5的倍数,5 是15 的因数。”通过教师巧妙的比喻,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拟人语言。拟人在课堂中的作用,是指教师善于抓住数学知识与人的特征、语言、动作等之间的联系,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当作可爱的人来描述,使学生感到有趣,从而深刻地理解知识。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不少学生会犯这个毛病:25×(4+8)=25×4+8=100+8=108。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25象妈妈,4 和8分别是弟弟和哥哥,他们今天要经过一座危桥(只许两人同时走过),怎么办呢?妈妈要先牵着弟弟过桥,回来后,再牵哥哥过桥,因此妈妈要走两趟。我们把括号外的25 看作妈妈,括号里4 和8 看作弟弟和哥哥。25要分别和4和8 相乘,再相加,大家可不要忘了,如果忘了,一个小朋友就掉进河里了!”通过拟人的说法,大家都会心地笑了,对乘法分配律这个易错的知识点真正理解和掌握了。
三、活用生成课堂,提升学习质量
课堂教学并一定都是按教师预设的过程来教学,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师生交流互动、激发灵感、共同生成。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用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如,我在上“比的意义”这节公开课时,有位学生突然问:“既然比的后项不能为0,那足球比赛中为什么会出现2 :0 呢?”我在预设中没有考虑到这点,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幸亏我及时调整了情绪,从容地说:“你问题提得真好!那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回答得好,老师送他别名‘赛诸葛’。”大家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思考。我利用这点时间迅速整理一下思路,已胸有成竹。过了一会儿,一位同学说:“足球赛中的比分2 :0,只是表示两队踢进足球个数分别是2和0,比号后面的0只是表示一个球也没踢进。这与今天学的比不一样,今天学的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你说得很棒!‘赛诸葛’的别名你真是当之无愧。”我激动地说。“足球赛2:0只是表示两个球队进球个数的比,它的后面的0,只是原始数据的记录,不是数学中的比,而今天学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类似于除法里的除数,都不能为0。”通过对意想不到的生成作了成功的处理,一节课上得很成功。因此,只要我们灵活处理课堂中的生成,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