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基础教育新常态分析
2015-02-13王颖,王毓
互联网+基础教育新常态分析
王颖 王毓珣
近年来,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拉动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日益深入。作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标识的互联网更是与教育深度融合,互联网+基础教育已经悄然步入了下列新常态:从学有所教走向学有优教、从传统课堂走向翻转课堂、从面授教学走向混合教学、从集体教学走向个别教学等。
互联网;基础教育;新常态;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双师教学;个别教学
近年来,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拉动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日益深入。作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标识的互联网更是与教育深度融合。一时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缔造的可汗学院[1]、美国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与亚伦·萨姆创造的翻转课堂[2]等,已经使互联网+基础教育悄然步入了新常态。所谓互联网+基础教育就是将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中小学,从而使中小学生存与发展呈现出崭新的正常状态。现将这一新常态分析如下:
一、从学有所教走向学有优教
所谓学有所教,就是人人有学上,人人能够接受学校教育。伴随着我国政府于2011年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3]这标志着我国学有所教的理想已经化为现实。然而,以“有学上”为标识的学有所教解决的只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公平问题。这是因为在中华大地上,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我国政府再接再厉,2012年1月20日教育部印发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及说明,2012年9月5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吹响了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的号角。这也代表着我国政府在义务教育领域的重点由学有所教走向了学有优教。所谓学有优教,就是人人能够上好学,接受优质教育。学有优教是学有所教的飞跃。
为了达成学有优教的理想,上到教育部下至各县级政府采取了颁行校长与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学校管理标准、学校标准化建设、校长轮岗、教师流动、学校集团化发展等丰富多彩的举措。然而,校长与教师专业标准无法快速提升校长与教师的专业水准;学校管理标准无力迅速提升学校管理质量;学校标准化建设只能暂时解决硬件问题却解决不了软件问题;校长轮岗仅凭一己之力也难以短期奏效;教师流动,量小则无济于事,量大则容易导致教育平庸;学校集团化发展类似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合并,势必带来削峰填谷的新问题。加之,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只有20%的学校、校长与教师处于卓越,而80%则居于平庸。上述举措虽然丰富但是无法改变二八定律。依此推理,上述举措无法达成学有优教的理想。
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学有优教呢?互联网+基础教育,可以借助教育部正在建设中的“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4]以及电子终端,将名校名师的名课以10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形式,即时传到中华大地的每一个电子终端,无论你身处发达的城市,还是偏僻的乡村,只要你身边有网络、有电子终端,就能不受时空局限免费学习名师名课,并提出问题、参与讨论、进行练习、完成作业、通过考试等。其中,名校名师名课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展20%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国家课程基本上是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选择确定教材,地方课程也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编写为主。加之,我国特有的教研体系、基数庞大的中小学优质教师资源,只要从政府层面加以重视推动,就可以充分张扬互联网+基础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早日达成学有优教的理想。
二、从传统课堂走向翻转课堂
传统课堂并不是一个十分确切的词汇。然而,人们仍然可以对其共性进行描述性解读:“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站在学生和知识的中间,是知识的传递者……老师对着学生讲述知识,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作业,这是几百年来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教学形式。”[5]应该承认,这种传统课堂相比于之前进行一对一个别教学的私塾、书院与太学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可以成批量地培养相对整齐划一的标准化人才。然而,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进步,这种传统课堂存在的下述问题日益彰显出来:一是教师在课堂上面对整班的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回到家里做作业最需要教师在身边个别指导时教师却不在身边。二是面对同班同龄学生以同一速度上课,难以顾及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三是无法让长期因病、因事缺课的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补课,往往会造成部分学生落课或留级。这是因为几天的课好补,而长期落下的课无法补。
为了解决传统课堂的问题,人们已经创造了各种各样教学形式:道尔顿制、导生制、小班化教学、走班制、分层教学等试图改造之。然而,这种改造只能解决传统课堂的部分表层问题却很难从本质上对其进行彻底改造。正是在传统课堂问题日益凸显,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速度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一种取代传统课堂的新形式——翻转课堂应运而生。追根溯源,翻转课堂的提出者,一为2000年,美国Maureen Lage、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在论文《Inverting the Classroom: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中介绍了他们在美国迈阿密大学讲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翻转课堂以及取得的成绩;二为2000年,J. Wesley Baker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论文《The classroom flip: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 side》,[6]首次采用了翻转课堂一词。
翻转课堂在中小学的应用是多源的。根据目前的资料,2005年,美国阿拉帕霍高中的数学教师卡尔·费舍最早实施翻转课堂的实验。[7]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格曼与亚伦·萨姆则于2006年合作开展翻转课堂的尝试。[2](17)2007年,可汗在旧金山湾区半岛桥项目中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初步尝试。[1](103-110)2012年,非营利的翻转学习网站http:// flippedlearning.org/建成。依据田爱丽的研究,当下,美加新澳均有中小学开展翻转课堂研究。[7]我国也不落后,重庆聚奎中学于2011年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试验。继后,深圳南山教育实验集团、浙江温州二中、山东昌乐一中先后开展了翻转课堂教育探索。2013年,在华东师大国际慕课研究中心的引领下,以小学、初中、高中C20联盟为抓手,在我国掀起了翻转课堂改革的热潮。
什么是翻转课堂?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格曼与亚伦·萨姆解释:“传统上在课堂上做的事情改为在家里做,传统上的家庭作业则在课堂完成。不过在后文中你会发现,翻转课堂并不局限于此。”[2](31)萨尔曼·可汗解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听课,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疑问。”[1](85)所谓翻转课堂,又译翻转教室、颠倒课堂等,是一种将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并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组合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其中,翻转包括:一是实现了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导的翻转。翻转课堂是先在家中完成学及进阶练习的任务,后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提问、讨论、练习与作业的任务。二是实现了部分课堂学习任务与家庭学习任务的翻转。即学生在家中先完成观看教师教学视频、阅读参考资料、做进阶作业等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完成提问、讨论、练习及作业任务,教师完成答疑、组织讨论、个别辅导等任务。从本质上看,翻转课堂实现了由师本向生本的翻转、由教本向学本的翻转,并最终将学习责任交还给学生自己。当下,国内的部分学者对翻转课堂提出了种种质疑,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却是参与翻转课堂尝试、试验的学校与教师越来越多。
三、从面授教学走向混合教学
所谓面授教学,就是师生在某一共同的时空中面对面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自有教育以来,无论是在自然形态教育中,还是在学校形态教育中,面授教学都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这一教学手段虽然有利于师生交流、有益于生生互动、有助于风气浸染、有裨于身教默化等,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时空局限、呆板划一等问题。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基础教育已经悄然而至。其在教学手段上的表现就是混合教学。所谓混合教学(Blending teaching),是O2O(Online to offline)在教学手段上的一种应用,具体而言,就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种手段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手段。它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集中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种教学手段之长,避开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种教学手段之短。
首先,线上教学(Online teaching),又译在线教学,是指一种基于网络的教与学的手段,包括线上教授与线上学习两个下位概念。所谓线上教授,是指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视频、学习管理系统(例如,Moodle2、Blackboard)等,进行讲授、布置进阶练习等教的方式。这就要求从事在线教学的教师:一要熟悉各种教育软件,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已有的PPT、Authware、Flash、Office等教学软件,还需要掌握视频截取软件、视频编辑软件、学习管理系统软件、交互工具软件等;二要适应面向摄像头讲授,熟谙一对一视频教学法以及大规模教学法;三要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四要重视知识图谱研究,并能每次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详解;五要巧妙设计进阶测验;六要学会使用反馈数据。所谓线上学习,是指学生借助网络终端及相关软件,自主观看教学视频、阅读参考资料、做进阶练习等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一是提高自控能力,这是在线学习的基础与前提,面对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源的吸引以及各种弹窗的跳出,只有自控能力才能使其专注于在线学习。二是进行自主学习。这是在线学习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没有教师督促、没有家长监督的环境下,自己做主选学网络教学视频,阅读学习材料,完成进阶测验等。
其次,线下教学。混合教学下的线下教学是与线上教学互为补充的一种教学手段。线下教学一般采取下述流程:第一步,学生在课堂上根据线上学习情况提出问题。第二步,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主要问题展开讨论,争取解决问题。第三步,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走动辅导。第四步,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展示学习成果,证明自己已经掌握了所学内容。“当今的学生可以有很多方法来创造各种课程内容,证明自己理解了各种主题。他们可以写博客、制作视频、制作播客,假造出很多不同的教育产品,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2](78)第五步,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或针对个别学生或部分同质学生进行差异性辅导。
四、从单师教学走向双师教学
所谓单师教学,就是由一名教师在某一教室中具体负责某一学科某一学年或学期甚至某一节课的讲授、指导与辅导工作。这是伴随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出现的一种主要教学形态。在这一教学形态下,该教师不仅负责一门学科某一学年或学期的集体讲授工作,而且还要承担个别辅导、练习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开展测验与考试等任务。应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单师教学是相对于某一学科、某一学年或学期甚至某一节课而言的。无论是实行学科专任教师制的学校,还是实行主要学科包班制的学校,在某一节课只有一名教师即单师任教是班级授课制下的一种常态。这一教学常态优劣并存,即任课教师素养高及教学水平高则学生受益,素养低及教学水平低则学生遭殃,可谓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师素养与水平和教学绩效密切相关。
在互联网+基础教育的新常态下,这种单师教学形态将逐渐走向式微。取而代之的将是崭新的双师教学。所谓双师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会接受两名教师的指导与辅导。一名是线上教师。线上教师可以是教师本人或本校教师,也可以是本区县乃至全国、全球的名师。主要负责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设计,提供教学视频与音频、进阶练习、测验与考试材料等。一名是线下教师。线下教师为现场任课教师,其职责是立足真实课堂,担任组织、答疑、指导与辅导任务。例如,从2013年9月开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在中小学教育联盟网的支持下,开展了一项双师教学试验。“所谓双师教学,就是通过互联网,把城市的优质教学资源送到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中去。每个乡村试验班有两个教师,一位是人大附中远程授课的教师,一位是乡村学校的现场教师”。[8](86)两位教师各司其职:人大附中的教师负责授课,提供学生练习、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各种材料;乡村教师则负责组织观看视频、维持秩序、引导讨论、解答疑问、批发作业、个别辅导等。仅从考试成绩上看,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参与试验的12所学校试点班平均分除一所低于非试点班外,其余11所均高于非试点班,且有6所平均分差达16分之上。[8](90)应特别指出的是,这一试验只是双师教学的一种,理想的双师教学应是与翻转课堂相一致的。
五、从集体教学走向个别教学
所谓集体教学,是教师面对同龄同班同学,围绕同一内容,开展的同步教学形式。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虽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益于发挥教师特长、有助于发挥团队作用、有裨于完成教学任务等,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日益彰显出来。这些弊端主要有:一是面向同班学生采取统一进度、统一教材、统一要求进行,采取工业化生产方式,用固化的标准培养标准化产品——学生,不仅难以顾及客观存在的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而且更难做到培养有个性的创造性人才,还出现了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身份陪小部分学生以成功者身份学习的情况。二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几十名学生只能采取“霰弹教学法”,即面对课堂中中等程度的学生进行教学,既难以照顾“吃不饱”的学生,又难以顾及“吃不了”的学生,更难以扶持有特长的学生。总之,集体教学难以顾及每一位学生的差异,不能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
怎样才能根除这些弊端呢?其唯一路径就是走向个别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个别教学的界定是:“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9]应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所说的个别教学,不是班级授课制之前一对一的个别教学,而是互联网+基础教育下多名教师对一名学生的个别教学。这种个别教学,又称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天性,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等进行的因材施教。其优点有:一是基于生本。就是以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个性、兴趣、特长与学习风格等为教学的出发点。二是基于学本。就是从学习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怎么教、怎么导的问题。三是因材施教。就是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对教学涉及的教学进度、速度、程度、内容、时间等各种因素、各个环节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
互联网+基础教育下的个别教学,集传统个别教学、程序教学、掌握学习、学本主义、网络教学之优点,呈现下列特征:首先,学生在家中观看教学视频时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学生掌握着操控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快放、慢放、回放、暂停等。换言之,学生随时可以命令教师讲快点、慢点、重讲、闭嘴等。更进一步,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乔纳森·伯格曼与亚伦·萨姆两位老师还创造了通达翻转课堂(the Flipped-Mastery Classroom)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课程材料。学生不必在同一个晚上观看同一段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和学习上的步调形成异步系统,以掌握课程内容为目标。”[2](55)其次,学生在家中自主完成进阶作业。所谓进阶作业,是指为学生观看微视频后提供的适当的作业。学生只有完成了这些作业,并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允许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否则,需要重学。这一可以保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二可以反馈给教师,以便其在课堂上因材施教;三可以起到监督与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再次,必须把教室改造成为学习的中心——学室。在学室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教师的职责在于促进、引导与辅导,重在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辅助其独自完成练习、作业等学习任务。最后,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激励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同时鼓励学生教学生、学生协同合作完成同一学习项目等。这可以使个别教学得到有效补充。
此外,互联网+基础教育新常态还有:从同步教学走向异步教学、从同龄教学走向混龄教学、从统一教材走向个性学材、从固定学期走向弹性学期、从固定学制走向弹性学制、从固定场所走向任何地方、从掌握内容走向学会学习等。
[1][美]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2][美]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3]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2015-2-26.
[4]百度百科.三通两平台[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 10322819.htm.2015-4-5.
[5]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8-119.
[6]百度百科.翻转课堂[EB/OL].http://baike.baidu.com/2015-2-24.
[7]田爱丽.美加新澳基础教育领域慕课和翻转课堂进展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2014(3).
[8]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86.
[9]董纯才.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00.
责任编辑:乔健
王颖,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王毓,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师发展研究(天津300191)。
G521
A
1671-2277-(2015)05-0028-04
天津市教委社科重大项目“慕课背景下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2014ZD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