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研制的思路与项目设计
——以天津市为例
2015-02-13杨旭
杨旭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区域“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研制的思路与项目设计
——以天津市为例
杨旭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是引领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纲领。“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最为关键的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区域教育“十三五”规划,对于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具有重大意义。
一、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研制的思路
国家颁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各地也相应出台了地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从各地发布的规划文本来看,各地在研制“十二五”时期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时,大都依循相同的逻辑:从区域教育发展现实情况出发,全面客观总结区域内教育发展的现状,找准主要存在的问题或者问题的主要方面;厘清新时期区域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洞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及新要求;明确新时期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与主要目标;制定实现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路径和具体任务。
1.立足区域教育发展现状
由于区域间所处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区域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及特点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研制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时,首先要立足区域实际,除了要落实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总体部署、服从国家的教育发展指针和指导思想外,更重要的是要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发展变化趋势、资源状况等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区域社会发展定位,能够体现区域教育特色,引领区域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规划。
(1)开展现状调研
在研制“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前,必须全面梳理总结“十二五”时期区域教育发展的现状、改革的经验及取得的成效。现状分析一般主要是通过对教育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客观评估教育发展的真实现状。但是,研究教育发展现状时,由于受统计年鉴数据公布的时间所限,对于数据的掌握往往存在滞后。同时,对于教育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无法通过统计数据来发现。所以,在规划制定之前,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如天津市充分依靠地方教育智库的力量,针对“十二五”时期区域教育的发展及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以专项课题的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十三五”规划编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2)突出问题导向
科学编制教育发展规划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开展现状调研基础上,深入查找、剖析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新的发展诉求。通常可以通过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纵向上,通过与“十二五”规划所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总结各项目标的实现完成情况;横向上,通过选定具有可比性区域的教育发展状况作为参照,比较本区域教育发展与其他区域间存在的差距。在比较的过程中,聚焦区域教育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领域与重点问题,进而为新时期教育发展规划的思路调整与战略目标设定提供科学依据。
如对照天津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截至2013年底的数据显示,多数目标已经完成,其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实现超额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学率目标已接近达到,但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及在津留学生数与计划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选定北京、上海为参照,依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方面对“十二五”时期京津沪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目前天津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和办学能力与北京和上海基本相当,职业教育的师资水平优于北京和上海,高职的办学能力显著优于北京上海。但是,高等教育发展存在明显差距,不论是师资水平还是办学水平都有待提升。天津市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与京、沪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严重紧缺。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制约天津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如“十三五”时期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有待加强,教育设施空间布局亟待科学合理规划,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仍需加大等。
2.主动适应区域社会发展新常态
区域教育存在并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区域现代化进程中居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推动区域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教育发展要做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相结合,要根据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十三五”时期,随着天津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城市化进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天津正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自贸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天津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同样面临一系列重大课题,包括如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终身理念的现代教育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未来要着力破解这些难题,天津需要稳步推进教育发展改革,调整优化教育设施布局为城市现代化空间布局提供基础和保障;调整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学科专业结构,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明确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
“十三五”时期,区域教育发展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同时,必须创新发展理念,用新观念、新思想、新思维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天津市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坚定信念,以教育率先发展、创新发展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全面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天津教育的新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为美丽天津、人才天津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教育强市,人力资源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天津教育发展必须在公平普惠、均衡优质、办学特色、教育质量、改革创新和示范引领等方面,抓好若干战略重点,在加快学前教育多样化发展,实现基础教育有质量的公平发展、创新发展,引导高等教育分类提升,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等重点领域,勇于探索,凝聚天津特色,彰显北方教育中心形象。
二、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项目设计
教育发展规划的工程项目是落实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规划项目的设计是教育发展规划编制的重要部分。项目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规划能否得以落实,规划目标能否实现。
1.项目设计要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
教育发展规划项目内容应当具有全局性,能够涵盖教育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十三五”时期,天津在教育规划项目设计上,要围绕国家和天津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认真研究国家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依法治教等重大教育政策,提出一批对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具有带动性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确保规划的思路和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在设计“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项目时,还要结合自身实施的教育政策进行设计,注重发挥天津教育优势、突显天津教育特色,项目内容要具有适当的超前性。
如为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天津应以学校章程建设为核心,着力规范学校内部治理机构和权力运行规则,切实推进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体制体系建设。政府加快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学校自主办学、社会积极参与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为此,可以启动实施下列规划项目:(1)实施学校章程建设项目;(2)实施第三方评估建设项目;(3)实施教育智库建设等项目。
2.项目设计要注重有机衔接
“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作为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两个五年规划之一,进行规划项目设计时,一方面要做到将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与国家规划相衔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和关联较大的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相衔接。如根据“十三五”期间人口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细致深入地做好各级各类教育需求预测,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另一方面,要做到与“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相衔接,既要延续、传承“十二五”规划项目好的理念和做法,又要立足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教育态势,基于已出台的系列改革政策,以前瞻性思维对未来五年的教育发展任务进行思考,在项目设计上做到目标任务相衔接,而不是碎片化、盲目化的;在内容上要把项目做实,把措施细化,增强项目的可操作性,指明操作的基本原则和实施阶段,这样才能确保项目在“十三五”时期能够得以落实。
如“十二五”时期,天津市明确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优质协调发展。为此,实施了“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计划”,明确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方面走在前列,到2012年达到全市基本均衡,2015年实现较高水平均衡化”,具体的计划内容包括:
(1)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2)完善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机制。
(3)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011-2015年,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这一核心任务始终贯穿在历年的教育工作要点中,并且分阶段、分步骤地深入展开。在“十二五”义务教育发展基础上,“十三五”时期,天津市义务教育将进一步统筹市域教育资源,着力完善学区化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均衡发展。为此,可以设计下列规划项目:
(1)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提升项目。
(2)实施学区内免试就近入学推进项目,构建学区内义务教育均衡的新常态。
(3)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减负增效项目。
(4)实施义务教育发展监测报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