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画论到《园冶》看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理论的内涵
2015-02-13韩久海
韩久海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从古画论到《园冶》看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理论的内涵
韩久海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山水以形媚道”作为抽象目的而指导中国园林建设,其现实目的便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格调无拘无束、自然天成正在于求“逸”。从而可知古画论对于认识和研究《园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六法与山水画论如同《园冶》造园之“腹稿”时刻影响和导引着中国园林建造的思维模式。我们从中国古画论的角度对《园冶》这部造园奇书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传统思想内涵上的溯源,也为解读《园冶》提供的一种思路和方法,资以借鉴。
园冶;古画论;园林;六法;媚道;因借体宜;宛自天开;天然图画
《园冶》成书于崇祯四年,即公元1631年,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善、全面的论述园林建筑艺术的著作,内容涉及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篇章,以园说和兴造两大部分组成。作者计成作为明代中国传统文人,在书中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建造中的深刻影响。《园冶》最大的特点是将园林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契合,如《园冶·屋宇》中提到“境仿瀛壶,天然图画,意尽林泉之癖,乐余园圃之间”。我们正是从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角度对《园冶》造园思想内涵进行对照性的阐释,利用中国古画论中的一些核心理念作为解读和研究《园冶》造园理论和方法的一种途径。
中国自古诗、书、画三位一体,三者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体现和代表,置于高位。其中绘画作为一种直观明确的视觉艺术传达方式,在古代文化中占有神圣地位,《孔子家语·观周》记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南面以朝诸侯之幽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之所以胜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至晋代陆机更以“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将绘画提升到与“言”并驾齐驱的高尚位置。所以绘画成为历代文人宣义明志的重要手段,与诗书共同够成古代知识分子所必予修精的文化素养。
一、从“山水以形媚道”看传统园林的文化追求和抽象目的
孔子早在《论语》指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将山水比喻人性品格。以后历代文人更是将追求山水之境作为个人进退仕隐中个人思想文化情结的重要表现内容。如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所以,山水画作为比德的重要表现手段,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宗炳进一步提升山水画地位,言:“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夫圣人以神法道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另一方面,孔子提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贤者辟世,其次辟地。”表达出道不行、志不得则归隐山林、独善其身的意向,也给后世诸多文人借以游于山水、遁于自然修养心灵提供了思想基础,而山林逸趣也成为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计成居于明末乱世,闯王自西北起,满清于东北寇。明政纪涣散,朝纲腐败,大贤居下,时世动荡。社会上文人志士无论得知与否,多有归隐之心,所以造园业发展极快,园林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得以寄托林泉之志的重要居所。
由此可见,《园冶》的思想源头直接可以追溯至中国绘画理论中山水画论的思想内涵,传统知识分子认为,天地大道可在笔墨绘画中得以彰显,所以“山水以形媚道”;但道不行时,则以画入境,宣“道”其中。而园林建设则是画之成实,正是将绘画作品从二维空间延展为三维空间的过程,用以达成“天然图画”。那么,“山水以形媚道”便是园林艺术中必然遵循的思想内核和追求的终极目标。这在《园冶》虽未明言,但在字里行间中常有抒怀,如“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结茅竹里,濬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刹宇隐环窗,彷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正含造园林仿山水之形,以媚于道。
二、从“经营位置”到“因借体宜”看古画论与园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那么,园林作为成道隐遁之明镜,并不能尽收天下美景,如绘画作品一样,只能是以一个微缩的环境加以诠释。这样取舍之间,就会形成各式各样的园林风格和景色。从而要求建造者独具慧眼,能够因地制宜的建造园林,以达别致雅观。其意境更是主造者个人意趣素养的体现。所以《园冶》开篇便提出了:“三分匠七分主人”的概念,从而深入指出“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将建造园林的主造者而非业主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园冶》于《兴造论》中提出一个核心思想,即“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与谢赫六法论中“经营位置”甚为相宜。六法论作为谢赫评价中国绘画的基本模型,成为中国古画论一个重要的纲目,深入中国古代绘画的精神文化骨髓。至唐代张彦远提出“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这一理念对于园林设计和建设尤为重要。计成解释“因借体宜”:“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耳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根据地势高下、地形端方来安排布置园林景物,美景源于巧得取舍之间。这正是绘画中的“经营”之道,而所安排的景物的“合宜得体”也正在于经营合理之“位置”。
至于“因借”之法在《园冶·借景》篇中有所论述,而其中直接引用了画论中一个主要思想,即“意在笔先”。其中“意”乃“立意”,谢赫提出六法并没有涉及立意问题,后由张彦远提出,并确立其重要地位。在他看来作为章法的“经营位置”,如何得体全凭对“立意”的准确把握。所以,书画作者一般先酝酿“腹稿”,再“经营位置”于画纸之上,形成绘画作品。这一过程后人总结为“意在笔先”,如唐代王维《山水论》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然后下笔,则疾而有势,增不得一笔,亦少不得一笔。”《借景》作为《园冶》通篇最后一个单元与开篇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相呼应,是对以“因借得体”这一“经营位置”之法的具体论述。作为绘画理论中的“意在笔先”则是“借景”得“体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这里计成深谙中国传统画论中的精髓,利用了古画论的思想来指导园林建设之道。
三、从“应物象形”看“宛自天开”之内涵溯本
“经营位置”作为造园建设的主要工作,通过“因借体宜”来“经营位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前面提到的“境仿瀛壶,天然图画”,达到如画境界,在《园冶》中多处提到达成绘画作品的意境,如“籍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而这种如画境界需具备巧夺天工的天然之气,才能迎合隐居者道法自然的意趣。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另一核心思想,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正如谢赫六法论中分主有次,“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作为园林建造完成后所达到的最终效果,成为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何以达到“宛自天开”呢?古画论中“应物象形”可借以作为其前提。“应物象形”位居六法之三,陆机所言:“存形莫善于画”,《淮南子》有言“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顾恺之后来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并提倡“形神兼备”。这其中,对“形”的把握是中国绘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基础环节。所以,在绘画当中,画家应该根据实物的客观形貌来绘画作为基础,才能游刃有余,达到传神的目的。
所以,“应物象形”在造园活动中,也非常重要,所谓园林的“宛自天开”其关键所在首当其冲便是塑之以形。而在形似于何物的问题上,这里并不是说狭隘的与名山名池面貌相仿,园林作为一门人造物的学问其精髓在于“造”景,其含义有二:一方面是顺应地理,顺地势而建,因地而制宜;同时从地势而“形”。如《相地》开篇提到:“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湾而环壁,似偏阔以铺云。”另一方面,凡拟造景物,需形貌与人经验相投,催人联想,已达到触景生情的目的。如《掇山》篇中的《书房山》提到:“书房中最宜者,更以山石为池,俯于窗下,似得濠濮间想。”《池山》中所云:“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岩径水;峰峦飘渺,漏月招云。”所以,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应物象形”已达到“宛自天开”的目的,正是园林这一人造之“山水”以其独特之“形”来“媚道”,得“媚”于大道的一种外在情景便是“宛自天开”。至此可知“宛自天开”作为造园活动的一种造“形”结果便是园林建筑通过其“宛自天开”之“形”来写“神”。
四、中国古典园林以“宛自天开”之形写“气韵生动”之神以达“逸”
而园林之“神”又如何理解呢?这里不妨来看看中国古画论中的“气韵”,首先来说“气”,《说文解字》云:“气,云气也。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则“气”之特点在于弥散不形。再来看“神”,《淮南子》云“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说文解字》提到“制”为“裁”意。如《汉书·叔孙通传》:“通儒服,汉上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左传·定公九年》:“晳帻而衣貍制。” 这就是说,气为生命之填充,而神为生命之裁度,生命以气填充,则对生命制裁度也是对“气”的裁制,所以有“神气”之说,就是神之以气。
再来看“韵”,宋代徐铉校定《说文解字》时加入此字,曰:“韵,和也。从音,员声。裴光远云:古与均同,未知其审。”意为和谐之声,汉蔡邕《琴赋》:“繁弦既抑,雅韵复扬。”后引申为风雅,如《世说新语·言语》中有言:“或言道人(支道林)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气神骏。”这里“韵”做形容词,由此可知,所谓“气韵”是对“气”这一无形弥散之物以“韵”来限定,这种限定作用与“神”对气的裁度相合。也就是说,“气韵”便是“神”的表现,所谓“气韵生动”,则为“生动”之“神”。所以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正是园林艺术中“宛自天开”在“神”上所要达到的效果。所谓“形神兼备”:“宛自天开”为得“形”,而“气韵生动”则为得“神”,以“宛自天开”之“形”来写“气韵生动”之神。
最后来看看何为“生动”?其实园林艺术中所求的置身事外、隐遁山林,正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意境。如《园冶》在论述《城市地》中所言“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窗虚蕉影玲珑,岩曲松根盘礴。足徵市隐,犹胜巢居,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方图远;得闲即诣,随兴携游。”正如宗炳所言的“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游览山川水湖为的便是脱离世事喧嚣,身心松弛,舒畅以“神”,则“气韵”的“生动”则在于“神”之“畅”快。那么园林建设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在中国画论中提到的“逸”,《说文解字》云:“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本意为“逃”,之后引申为“隐逸”之意,如《汉书·成帝纪》:“故官无废事,下无逸民。”后有放纵之意,《尚节·大禹谟》:“罔游于逸,罔淫于乐。”,绘画中有“逸”品之说,由张怀瑾最先提出:“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后有宋代黄休复将其提为画品之首,这种“不拘常法”闲情逸致的品格也正相映于园林使用之目的,正如计成所云:“构园无格”,所以园林之“生动”在于一个“逸”字。
五、总结
我们从画论中可以发现,“山水以形媚道”作为抽象目的而指导中国园林建设,其现实目的便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格调无拘无束、自然天成正在于求“逸”。从而可知古画论对于认识和研究《园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六法与山水画论如同《园冶》造园之“腹稿”时刻影响和导引着中国园林建造的思维模式。我们从中国古画论的角度对《园冶》这部造园奇书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传统思想内涵上的溯源,也为解读《园冶》提供的一种思路和方法,资以借鉴。
[1][明]计成著《园冶诠释》张家骥注释[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
[2][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3] [宋]郭熙、郭思《林泉高敏集·山水训》[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A Discussion of the Essence of the The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ncient Painting and Yuan Ye
HAN Jiu-hai
(TianjinCityVocationalCollege,Tianjin, 300250)
“landscape reflects the morality by form”. As an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rule guide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andscape, its real purpose is to realize the effect of “painted by human, but looks like natural”, because its style is free and it just wants to pursue “nature”. Thus we can know that the theory of ancient painting has vit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gni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book Yuan Ye. Just like the “mental draft” in Yuan Ye, the theory of six methods and landscape painting always influences and leads the thinking mode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did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book Yuan Ye from the angle of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and did a research of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thoughts in this book. It also provided a reference view of understanding this book.
Yuan Ye; the theory of ancient painting; landscape; six methods; reflect the morality; appropriate as the original body; look like natural; natural painting
2015-01-15
韩久海(1982-),天津人,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人文与艺术设计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理论教学及电脑美术和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
TU986.1
A
1673-582X(2015)03-008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