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受资助贫困大学生逆向转变的分析与思考

2015-02-13刘怀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资助变化心理

刘怀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对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我国的多元资助体系已经能较好地解决贫困大学生最基础、最迫切的问题。然而从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发展趋势来看,仅有物质资助是远远不够的。在高校中,一些大学生虽然家庭经济贫困,但独立自强、勤奋好学,甚至成为励志成才的典型。但是,部分人却在受到社会、学校的资助后,令人意外地表现出炫耀、挥霍,学习成绩严重下滑等等令人费解的行为和现象,与资助的目的——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大相径庭,甚至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资助毁了这些原本优秀的大学生。笔者将这一现象称作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逆向转变。本文从经济资助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了经济上的难题,却无法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人格贫困的问题入手,从贫困大学生受到资助后的软环境变化、经济变化、心理变化加以分析,论证高校资助应从物质资助为主转为物质资助与能力发展性资助并重,从帮助贫困大学生物质脱贫到帮助其能力脱贫提出方法和对策,并引发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一、受资助大学生逆向转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软环境变化:从无人问津到备受关注

软环境是指第三方评价、受关注度、人际关系等非客观生活环境。受到资助甚至成为励志典型的大学生,他们在思想上是积极上进的,但由于他们大多数来自教育不发达地区,在综合素质方面与同学存在一定差距。这些由于客观成长环境造成的先天不足,使得他们普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障碍,大多独来独往,即使老师同学主动与他们沟通,也常常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丝毫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而当这些贫困大学生受到资助甚至成为励志典型后,会被更多同学所熟识,引起对他们更多的关注。比如他们吃什么饭、救灾捐款捐了多少等等原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议论;他们参加义务劳动、无偿献血等等行为会得到比原来更多同学的赞赏;而一旦他们犯点小错,也不时会被戴上“就这还是励志典型”的大帽子。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成为了校园的公众人物。这种软环境的变化让他们很不适应,既给这些贫困大学生自身增添了许多烦恼,又使其变得脆弱而易受挫折。

(二)经济变化:从衣食困难到小有富余

贫困大学生在受到资助以前,经济困难,生活处处掣肘。为了维系最基本的生活,不少贫困生不得不从事餐厅服务、发传单等知识含量低、体力消耗大的临时工。而他们内心中的好胜、自尊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其他方式来弥补这种不足,最常见的表现是把精力转移到拼命学习上,或是为了回报父母供其上学的艰难而报恩,或是为了赢回自己仅有的自尊。当这些贫困大学生受到资助后,最直观的表现是其经济压力剧减,部分贫困生受到大额或多次资助后生活水平在同学中甚至能达到中上等。随着消费水平的激增,部分贫困大学生产生了享乐主义和对资助的依赖思想,独立自强的意识逐渐衰退,不愿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奖学金,不愿再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只寄希望于社会、学校的无偿资助和减免,甚至在资助达不到自己要求时还心生怨恨。在学业受挫时,失去获得奖助学金和资助的机会后,极有可能会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三)心理变化:从自卑到自满

在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唯一目标的亚文化,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有的大学生家庭富裕,一掷千金,而贫困大学生却在为每天几元钱的生计发愁,一旦别人讥笑自己穿戴不时髦、经济不宽裕,自卑感、焦虑感和不平衡的心态很快形成。而受到资助后,突然拥有大笔金钱会让贫困大学生发现与其他许多同学相比经济差距减小甚至有所超越,自惭形秽的感觉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他们错误地认为,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极力粉饰自己贫困的现状,像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一样生活。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经济状况和行为与自己的真实情况极不相符甚至完全相反。这种“粉饰”的心理实际上是在社会金钱唯一的亚文化影响下出现的从自卑到自满的心理转变,是一种自欺欺人,更会招致其他同学心生不满乃至于厌恶,往往导致贫困大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二、防止受资助大学生逆向转变的对策

(一)针对软环境的变化

在贫困大学生受到资助甚至成为励志典型后,高校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培养和发掘他们身上的其他艺术才能和闪光点,鼓励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发挥贫困大学生纯朴、上进、能吃苦的优势,在团队协作、平等和谐的气氛中逐步建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会自我接纳,保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取长补短,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密切与同学的联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高校教育人文关怀的过程,对贫困大学生的持续教育、关注,能让他们在集体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逐步适应从无人问津到受人关注的软环境变化,学会如何踏实做事、正直为人,懂得回报社会和他人,从而始终保持自身的励志典型形象,让校园中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不断传播正能量。

(二)针对经济的变化

贫困大学生比一般大学生更需要关爱。贫困大学生受到资助后,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应与他们处于平等地位,坦诚交流,注重责任感教育,对于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关怀达成共识、形成机制,做到常态化。比如努力营造勤奋求学为荣的校园氛围,在制度上尽量保证贫困大学生经过努力有展现才华的机会;通过情境教育和个别访谈等形式,让他们辩证地看待贫困,始终保持独立自强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提高耐挫力;对错误的消费行为进行多角度、正反面论证,使他们树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金钱观和竞争观,让他们意识到只要付出努力,总能展现人生价值。在此基础上,引导贫困大学生体会在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成就感,养成贫困大学生的正确道德行为。

(三)针对心理的变化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要密切关注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加以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接受经济贫困的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社会负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仅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努力学习,更要积极参加勤工俭学,主动与人交往,消除自己的心理抑郁和焦虑,减少由于自卑所带来的孤立。社会或学校在资助、帮扶贫困大学生时,要充分尊重贫困大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尽可能地减少捐助仪式、发表受捐感言等形式,让他们能真诚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受到资助后产生的心理问题。

三、受资助贫困大学生逆向转变引起的思考

思考一:物极必反

当社会和学校用爱心去化解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的时候,也许真的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当我们的大学生因为获得资助而不需要去端盘子刷碗、顶着烈日发传单的时候,当他们觉得学费来得很容易的时候,他们又失去了什么?贫寒学子的最大财富就是生活对他的磨砺,是质朴的品行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但是当爱心资助源源不断地涌入的时候,过量的金钱堆积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反效果。真正的资助并不是捐出一笔钱那样简单,不能再是简单地给予,而是要在合理、有度的物质帮扶其渡过难关,解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后,更要教育他自食其力,资助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做不到这一点,资助就失去了意义。

思考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应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在物质资助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提供一个能够让受助学生更好发挥和发展其能力的平台,给他们提供锻炼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能力发展性资助,可以教会贫困大学生如何做人,可以帮助他们增强综合素质,可以让他们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增长,最终将输血式的被动资助模式转化为造血式的主动资助模式,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充分实现贫困大学生自身全面健康的发展,为其将来摆脱贫困创造条件。

思考三:跟踪教育的缺失

在受资助大学生逆向转变产生的过程中,无论是软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变化还是心理的变化,均不可否认地体现出了高校某程度上的跟踪教育缺失。物质上的资助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学费、生活费等经济方面的困扰,部分高校的资助工作也随着资助款的顺利发放而宣告结束。然而笔者认为,这仅仅是是资助的开始。要做到真正的“爱心资助”,帮助我们的贫困大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要做到“经济资助”和“思想资助”一体化,让受到资助的贫困大学生接受更多、更全面的教育,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也更有利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问题,既要有经济层面的资助,也要有心理和文化层面的资助,更要有能力层面的资助。受资助大学生的逆向转变,折射出高校经济资助后教育的缺失,从而导致贫困大学生陷入经济贫困和能力匮乏的双重困境。单纯的经济资助已无法实现最根本的资助目的,应该将济困型资助和强能型资助有机整合,构建物质资助济困和强能资助育人相结合的立体资助模式。

[1]黄永斌.社会支持视阈下的贫困大学生多维资助方式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2]姚臻.大学生资助工作视域下育人体系构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

[3]任高飞,赵丽芳.高校贫困生消费与受助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江西省高校为例[J].教育探索,2013(6).

[4]周晶,周玉琴.试析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及完善策略——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3(3).

[5]朱逸.“差额补助·自强共进”——建构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的一种尝试[J].青年与社会,2012(6).

猜你喜欢

资助变化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从9到3的变化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这五年的变化
鸟的变化系列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