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影响
2015-02-13闫瑞君孙秋彦
闫瑞君,孙秋彦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由国家对职业进行分类,对职业技能进行标准上的确定,通过专业的职业技能考核机构对劳动者进行考核鉴定的一种方式。可以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出现是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就业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制度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学正呈现一种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迫切地需求一大批的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各个行业已经不再是大量需求廉价劳动力,相反,其需要的是各种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这些因素使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自身特点使得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的实施现状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开展可以说是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是同时进行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部分高职院校就已经开始实施“双证并重”的教学方式,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高等院校取得双证的毕业生已经占据了总体毕业生的百分之九十,可以说,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弊端。
1.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认识模糊。一直以来,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的思想在社会上是广泛存在的,导致很多家长、学生乃至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对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影响高职院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上的力度。就目前情况而言,仍旧有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将职业资格证书和学生的毕业挂钩,而那些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必要条件的高职院校在操作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2.教学内容落后于现有的职业标准。学生能否顺利地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取决于其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于职业标准的重新确定是比较频繁的,这种情况下,一旦学校的教学内容没有紧跟国家的脚步,落后于现有的职业标准,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之后很难通过职业考核。例如,如果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部分没有涵盖最新的职业资格证书应知的内容,那么学生在进行考核时就无从下手。
3.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种以实用为主的制度,学生在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时往往要紧靠企业、走进生产过程、贴近技术工艺,其不仅要追求对于技能的掌握,更追求技能的熟练度。这一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和普通高校的教学是有所区别的,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仍旧缺乏动手能力,按照职业标准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4.实践教学不能满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要求。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推广,高职院校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不足上。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严重缺乏,例如一台数控设备只能满足数十人的教学需求,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利益的驱使下仍旧大规模地招生,这样一来,学生接受的实践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够,很多教师都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知识,这种情况下何谈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缺陷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全面的落实。虽然说国家一直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但是部分企业单位仍旧没有严格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尤其是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害怕员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之后要求提高待遇或者跳槽,不仅不鼓励员工进行职业资格考核,反而阻碍员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此外,也有部分企业单位虽然实施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但是并没有将其与员工的薪资待遇挂钩,这样一来,就无法提高员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
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容不够完整。职业素质并不是单纯地指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还包括个人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而目前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主要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毫无疑问是无法体现一个人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可以说这也是社会上部分人专业技能高、综合素质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3.职业资格的认定较为滞后。一般而言,经济的发展速度越快,新职业产生的速度也就越快。例如在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上只有1838个职业,但到了2005年,就已经增补到1915个。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新职业仍旧会大量出现,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必须随时关注社会上的旧职业的消失和新职业的产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校教学和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业完成之后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可选,有对口的职业证书可考。
4.职业技能标准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定职业技能标准,构建职业技能考核题库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职业技能标准制定之后往往多年也很难改动。但这样一来,职业技能标准就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职业的发展了。
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影响
1.对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改革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就必须尽可能地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保持一致。对此,高职院校可以考虑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来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学校专业的改革与完善,更有利于培养出一批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职业技术型人才。例如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岗位标准来设置课程,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和岗位要求的全方位契合。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意识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不仅仅意味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建设,帮助学生形成基础化、素质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相交叉的知识结构。
2.对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高职院校要意识到,国家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学校要积极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能一味采取“师讲生学”的教学方法,要将技能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教学要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充分地掌握职业技能。当然,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保证能够满足学生所有的学习需求,对此,高职院校要坚持多元化教学方法原则,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对高职院校教学考核改革的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学。当下,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各个行业都在追求“适用”和“效率”。这一方面要求学生学到的职业技能要充分适合某种行业,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工作中去。对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考核要进行一定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以此来保证学生在平时能够积极学习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式的学习;其次,要坚持理论考核与技能测试并重的原则,理论知识能够保证学生的“适用性”,职业技能能够保证学生的“效率”,只有将二者同等对待才能确保学生走上岗位之后的工作效率;然后,实行专业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更加注重高素质人才,对此高职院校要在学校教学中就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最后,课内考核要与课外考核同时进行,课内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只有课内课外同样优秀的学生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4.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影响。要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够拿到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对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建立一座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身的校内实训基地,以此来保证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地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采取“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是和行业、市场有着紧密联系的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可以帮助学校随时掌握行业和市场的需求。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按照“实训场所是车间、实训导师是技师、实训设备是生产设备、实训工件是企业产品”的思路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笔者认为这一改革思路是值得各大高职院校学习的。
总之,虽然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至今仍旧有部分弊端,但从整体来看,其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的范围不断扩大,各大高职院校只有采取“对证施教”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够有效地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
[1]李家瑞,余亮彬.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下的“对证施教”——社会行业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程桢,董茜,田萤,王丕嘉.关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3(1).
[3]谢俊花.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