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文电影配音的口语强化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2015-02-13魏爱萍

英语教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口语英文教学模式

魏爱萍

基于英文电影配音的口语强化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魏爱萍

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表达性技能(说、写、译)比接受性技能(听、读)更具社会功能,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二语学习者口语能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陷入一个难以突破的状态,不少人音素、单词能做到发音准确,却做不到自然流畅地说出来,而英文电影配音的地道、流利、准确,弥补了学生说的不足,因此,探索英文电影配音进入英语专业口语主流课堂的研究显得必要且重要。

英文电影;配音;输出驱动假设;行动研究

高职师范英语专业是为小学、幼儿园等阶段的教学培养教师,师范生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决定着初次接触英语的少儿对英语这门国际语言的认知。目前高职师范生的来源多是农村,接触英语晚,途径少,接受的语言输入不够规范,再加上方言影响,口语表达中句子层面问题突出:句子重音和节奏把握不好,单词连读时产生的同化、失爆等处理不自然,措辞中式化,语调生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下对这些问题的矫正很难突破。英文电影情景真实、语言地道,在改善口语流利性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电影配音让学生在娱乐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悄然转变。研究英文电影配音口语课堂对实现口语自然化、流畅化、地道化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回顾

(一)输出驱动假设

文秋芳(2008)针对英语专业技能课(说、写、译)的教学,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该假设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在我国近几十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受克拉申输入假设理论影响,对语言输入和语言环境比较重视,但教学效果“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现象严重。事实证明,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语言输出可以使学习者通过输出注意到自己语言使用中的问题,可以检验修正目标语,使学习者反思分析语言形式、结构、系统等知识(郑银芳2003)。二语学习中的输入和输出其实是一种辩证关系,输入是输出的前提,是输出的必要条件,输出则是输入的目的,同时成为进一步输入的驱动力。英文电影配音是通过“配音”这种趣味性强的输出驱动来促进“英文电影”中真实地道语言输入的吸收转化,从而形成学习者准确、流利、地道的语言产出能力。

(二)英文电影与英语教学

电影中真实的文化背景、演员高超的演绎技能、有趣的故事情节、地道的语言表达构成其他语言学习材料所无法相提并论的优势(金黎希2011)。二语学习者通过电影学英语时的状态是放松的、愉悦的,因而很容易轻松习得文化、词汇、口语表达。英语教学及研究者近年来做了很多将英文电影用于教学的尝试和研究,大部分作为英语学习的补充,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英文电影了解异域风情、文化习俗,研究通过英文电影习得词汇、习语的方法,探讨电影对于学生跨文化知识以及文学作品理解的作用。也有不少学者研究如何利用英文电影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然而,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被认为是一种非主流课堂教学形式(黄力宇2010),在英语专业教学领域更是如此。本研究拟将英文电影引入英语专业主流课堂,通过对电影片段模仿配音来训练学生口语的流利性、准确性。

(三)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最早由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科·利尔(John Collier)和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 in)在二战时期提出。勒温认为,在实验室中对真实复杂的社会事件加以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足以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他们提出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由实际工作者在行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英国教育行动研究的重要推动者斯滕豪斯(Stenhouse)认为,唯有发展教师的批判性与创造性力量,才能真正改善学校教学与行政工作。在国内,王蔷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将行动研究引入外语教学研究领域,有不少学者在他们的工作领域实施了行动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的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韩淑萍2009)。人们对该研究方法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刻,在我国高校教育界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从事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行动研究必将成为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自觉行动(文秋芳2011)。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探索将英文电影引入英语专业主流课堂,通过对电影片段模仿配音来训练学生口语的流利性、准确性的教学模式。

(二)参与对象

五年制四年级学生(初中起点)和三年制二年级学生(高中起点),他们具备一定的语音知识基础,口语水平参差不齐。

(三)行动方案

1.课时安排

专门开设以英文电影配音为内容的口语强化课。根据学生基础、传统课时安排等具体情况分别在五年制四年级开设每周两节,三年制二年级每周一节,同时可以形成对比。

2.教学模式

必选和自选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训练和表演相结合,展示和比赛相结合。

3.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口语录音、教师访谈、学生访谈。

三、分析与讨论

(一)前测问卷分析

前测问卷目的主要在于了解学生在口语标准、学习策略、自我水平等方面的认知情况,涉及9个开放性问题。发放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问卷调查中关于口语好的标准,有87%的学生认可“准确、自然、流畅、能得体表达自己的思想”,13%的学生认为单词读准就可以。该项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口语好的标准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单词读准就可以的学生难免在读句子时就会表现为单词的拼接。

关于口语方面存在的问题,76%的学生认为句子的重音和节奏把握不好,20%的学生认为自己音素发音不准,63%的学生存在连读、音变及语调僵硬等问题,49.3%的学生认为自己口语中式化现象严重。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自身口语中存在的问题认知与笔者对学生问题的感受是基本一致的。

关于通过英文电影进行口语学习的策略操作,看过5部以上英文电影的学生占49.8%,看过三部的学生占33.3%;观看带中文字幕电影的学生占64.8%,观看带英文字幕电影的学生占27.2%,截取片段反复看、听、模仿的学生只有5.1%;70.4%的学生期待通过本课程改善口语中的关于音素、连读、音变、节奏、僵硬、中式等问题。本项调查表明,学生虽有接触英文电影,但还未能有意识地把它作为英语口语学习的策略,运用英文电影配音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认可的方法。

(二)前测录音分析

前测录音是指该课程开设前对参与学生的真实口语水平进行录制,以便课程结束时形成对比。录音内容是6段电影对白,由学生自己结对任选其一朗诵录制。通过录音分析,再次证明学生口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句子朗读时所涉及的单词连读、音变、节奏、语调僵硬等。

(三)过程跟踪分析

在开课过程中,研究人员不定期听课,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课程开展和学生兴趣,以及他们的口语发展情况。开课前期课堂上教师播放指定片段,讲解分析语音重点,学生反复跟读模仿,课后学生分组配音直至能脱稿、同步、把握对白中的语音要点,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学生展示表演,教师记录每位参与者的成绩。开课中期,学生自选片段,课下练习、课上展示,教师评价指导记录。后期学生选择熟悉片段先与本班学生比赛,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评比,每班选出三组优秀学生再与其他班学生比赛,最后全系进行配音比赛展演活动,检验课程开设的效果。

跟踪过程发现75%以上的学生兴趣浓厚,认真参与,积极练习,精益求精;一小部分学生消极怠工,只应付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求主动改变。教师态度积极,指导认真,记录严谨。学生访谈中感觉自己口语有明显改观的既有平时语言知识基础好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开设对提高口语水平大有裨益,同时感到课时不足,时间不够。

(四)后期比赛及访谈分析

全系的配音比赛设置了组合表演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在获奖的5个组合中,4个是五年制四年级学生,三年制二年级学生只有一组获奖,而且是三等奖。五年制四年级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基础较弱,但通过每周两节电影配音口语强化课的训练,他们的口语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而高中起点的三年制二年级学生基础要比他们好,电影配音课每周只开设一节,效果却大不相同。比赛结果表明,课程开设的课时多少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口语水平的改变程度。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中发现,他们普遍认为以电影配音为内容的口语强化课开设行之有效,学生的口语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反映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监管指导作用应切合重点做到精炼到位,模式应进一步调整完善,课时应至少保证每周两节。

结束语

对英文电影配音口语强化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在我校连续进行了三轮,每一轮的程序步骤大致相同,但会在上一轮的基础上略做调整,比如,影片的选择、课堂时间的分配、展示和比赛的要求等。通过三轮行动研究,教学模式基本形成,体现出四个结合:必选和自选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训练和表演相结合,展示和比赛相结合。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模仿、练习、配音、表演,反复循环螺旋上升;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帮助者、督促者、评价者,任务是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影片,指导学生解决语言文化中的疑惑,激发学生训练和展示的热情,评价学生配音表现。研究表明,英文电影配音教学模式对学生口语流利性的促进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值得深入探索。

引用文献

韩淑萍.2009.行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N].中国教育报,2009-04-24.

黄力宇.2010.英文电影欣赏在英语教学中的尝试[J].英语教师,(4).

金黎希.2011.英语原版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6).

文秋芳.2008.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

文秋芳.2011《.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评介[J].英语教育,(9).

郑银芳.2003.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J].广州大学学报,(2).

作者信息:044000,山西运城,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口语英文教学模式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酒中的口语诗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