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思路探究
2015-02-13王蓉
王蓉
理论探讨
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思路探究
王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英语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变。传统的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ism)过度强调语言形式,导致输入与输出严重失衡,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传统的教学理念将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所取代。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四个技能的培养出发,尝试探究以输入与输出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思路,提出了从输入内容和形式到输出的监控和反馈的新路线。
输入理论;输出理论;大学英语教学
Krashen(1985)的可理解输入理论(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与Swain(1985)的可理解输出理论(Comprehensible OutputHypothesis)自提出以来,就成为外语教学界的理论基石。输出理论在弥补输入理论缺陷的同时,促使了语言习得的实现,换言之,两者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学习的不可分割的理论要素。
一、输入与输出理论
Krashen的输入理论认为,足够数量的可理解输入就是可实现的二语习得(SLA)。作为输入理论的精髓,“i+1”强调输入的语言知识应当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这巧妙地体现了输入转变为摄入(intake)的过程,即可理解为“i+1”。通过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形式与已形成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之间的差异,最终习得第二语言(Ellis,N.&D. Larsen-Freeman 2009)。
忽视输出是Krashen输入理论的重大缺陷。而Swain认为,通过不断的测试(testing)和修正,输出能提高语言的准确度和流畅度,促进语言自动化(automatic)。换言之,有效的输出能强化输入作用,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和二语习得。
二、中国ESL教学理念的发展
课堂教学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学生无法真正发挥预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角色也被边缘化了,这无疑是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矫枉过正。鉴于此,践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模式成为了教育界的新共识,之后文秋芳(2014)又提出了“以学习为中心”的POA模式,突出了“促成有效学习”的必要性(Krashen,S.1985)。
纵观中国ESL的发展历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历次更新都直指教学对象,并重输入与输出的比例关系。因此,笔者将从自己所教授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境出发,深入探讨输入与输出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若干种可能。
三、输入与输出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思路
大学英语在实施了分级教学后,仍解决不了学生能力和素质上参差不齐的问题(Krashen,S. 1985)。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输入与输出的衔接和互补,同时加强对输入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对输出进行监控和反馈。
听力训练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以粗调输入为主,常因偏重输入的量而忽视内容和形式的合适度。在听力训练中,词义障碍常常会影响学生对文段的理解,造成分神或厌烦情绪的普遍存在。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应在内容和形式上作出调整。
首先,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或者真实的语境,保证输入的趣味性和真实性(authenticity)。同时,以性别为导向给学生布置不同内容的作业,可将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的影响最小化。
其次,尝试分层布置教学任务,保证输入的难度处于“i+1”的水平。
最后,通过口头复述、总结等形式促成听力的输出,引导学生由对词义和语音的辨析上升到对结构和语境的理解。
大学英语口语能力作为输出技能之一,其教学方式与听力教学在输入内容和形式上可采取基本一致的原则。此外,口语输入应最大化地结合粗调输入(roughly-tuned input)与精调输入(finely-tuned input),保证学生输出内容的多样化和形式的准确性。同时,丰富的输入形式可提高输入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视觉输入在口语教学中能最大化地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准确性和复杂度,而听觉输入可以提升口语的流畅度。在输出环节,教师需要进行适当地监测(monitoring)和实时反馈(instant feedback),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修复,直至其准确地习得。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而阅读选材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输入内容和形式上,阅读教学可以与以上两类教学保持相似的原则。粗调的阅读输入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语言障碍和非语言障碍,而精调阅读输入则呼应了“选择性学习假设”,真实语境的材料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和输入的关联性(relevantinput)。阅读的输出以说与写为主要形式,完整地体现了Johnson&Johnson(1998)提出的包括理解和推论等八种阅读技能(文秋芳2015)。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多元的输出形式可以检测学习者的阅读技能,例如阅读问答、阅读报告、读书心得等。
无论是复述、仿写,还是创造性写作,母语负迁移对于英语写作的影响远甚于其他方面。为了解决负迁移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回归背诵这一古法。背诵的意图即为学习者提供输入,然而流于形式的背诵极易降低输入的趣味性。因此,在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并重的前提下,无论是泛读还是背诵,都应结合粗调与精调输入(杨卫芳、杨蕴玉2007)。前者可以提高输出内容的多样性,后者通过规范语言形式和写作手法提高输出的质量。此外,可以在输入来源上结合学生自主搜集的资料与教师提供的规范化精调输入。最后,通过监测输出与反馈提高学习者输出的积极性和规范性。
结束语
Ellis&Larsen(2009)提出语言以使用为基础。二语习得的目标同样为语言使用(usage-based),因此,无论是语言学习还是语言教学,输入与输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当以协调培养学生的接受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为目标,注重输入内容的合适度、多元化、趣味性和真实语境,在输入形式上精疏输入并重、不偏不倚;同时,通过有意识地监测和实时反馈,促使学习者对于目标语的使用更加自动化和准确化。
引用文献
文秋芳.2015.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4):547-558.
杨卫芳,杨蕴玉.2007.输入、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82-183.
Ellis,N.&D.Larsen-Freeman(eds.).2009.Languageas a Complex System[M].Michigan:Wiley-Blackwell.
Krashen,S.1985.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Swain,M.1985.Communication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C]//Gass S&Madden C.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w ley,MA:Newbury House,235-253.
作者信息:523083,广东东莞,广东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