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班级建设探析

2015-02-13刘素萍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凝聚力辅导员班级

刘素萍

(上饶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高校班级建设探析

刘素萍

(上饶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班级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在班级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从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凝聚力建设四个方面,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班级建设;班级文化;班级组织;班级凝聚力

一、班级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班级是学校组织学习、开展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学生在高校最基本的归属单位。班级对大学生的有效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其心理与能力的发展变化上,更体现于对其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班级在育人过程中充分的表现出了它的功能和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的辅导员缺乏对班级建设之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不能从育人的角度看待班级建设的重要性,认为班级建设仅仅是学校学团部门组织的工作任务。这种认识导致他们对班级建设重视不够,工作领导不力,忽视班级建设在学生成长方面的作用,造成学校教育体制的缺陷;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全面的教育和指导,例如,素养的提高、道德的完善、人际关系协调与改善等,这些内容都有赖于发挥班级建设的教育功能,从而使之得以弥补。

从育人的角度审视班级建设,明确班级建设在学校德育中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2]。这是对班级建设给予的科学定位:班级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班级建设作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关键在于切实搞好这项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这是辅导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把“重在建设”作为辅导员的工作方针,能够保证辅导员对班级建设做到方向明确、针对性强,使得班级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掘和发挥。

二、班级建设的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增强班级建设工作实效

在班级建设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要真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彼此平等相待,相互信任,保护隐私,积极营造一个安全、自由、温馨的班级环境。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二)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确保班级建设持续发展

在班级建设中,要做到班级的有效管理,辅导员就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班级建设之中,明确班级奋斗目标、部署班级建设工作任务、明确班级组织及其职责、规范班级会议制度、制订班级工作考核细则等。通过构建长效工作机制,用制度去约束学生,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学生遵循班级建设的规范要求,进行自我约束。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促进班级建设和谐发展

加强班级建设,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辅导员是班级建设的倡导者,通过讲解和分析,唤醒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意识,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个体,让学生明白班级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实现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机整合。

三、班级建设的路径

(一)班级文化建设

1.倡导先进的班级理念

班级理念是班级文化的灵魂,主要反映全班学生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并被全体师生认可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力量。辅导员要引领各班培育班级理念,良好的班级理念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影响班级的每一个成员,自觉的把班级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抵制不符合班级利益的思想和行为,激发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平等互助的班级氛围。班级理念具体表现在班级宗旨、班级共同目标、班风、班级宣言等方面。

2.塑造健康的班级形象

有什么样的班级理念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班级形象设计,班级视觉层(班级形象)是班级理念的外化和载体,简单地说,班级理念的内容将会决定班级的外在形象及学生面貌。班级形象的塑造应在班级组建初期及时进行,我们可以把体现班集体意志的班训布置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时刻警醒学生朝着班级目标而奋斗;制作班徽,将班级理念和精神汇聚成一个标志,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设置展现学生特长、获奖荣誉的班级才艺展示栏,激励学生竞争互助;开设班级宣传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班级的活动和工作;在教室两侧墙壁上悬挂名言警句,甚至学生作品,让教室中的每个细节都体现出班级理念。

3.成立专门机构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辅导员应组建由成绩优秀、能力较强的学生专门负责班级文化建设具体工作的团队,辅导员负责指导。理念本身是较为抽象的,专门机构必须将班级理念、规范等成果用文本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更有利于班级文化的传播。

(二)班级组织建设

1.班级机构设置

班级组织机构设班委会、团支部。具备条件的班级可设立党支部。班委会主要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艺委员、生活委员、心理咨询员和寝室长组成。班委会主要负责班级事务的管理,制订班级工作计划,组织班级各类活动,帮助同学排忧解难,协助辅导员做好评优评先、奖助学金评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工作。其中班长是班级的最高学生干部,负责班级的全面工作。团支部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等工作部门。团支部主要负责班级的团学工作,抓好团的宣传思想建设,全心全意为团员服务等工作。

2.建立优秀学生干部队伍

学生干部是班级工作的重要力量,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不仅是辅导员处理班级事务的得力助手,更是班级凝聚的核心力量,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保证。新生开学伊始,辅导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新生报到的谈话、第一次班会的自我介绍,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从中选出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优良、工作能力较强、群众关系良好、热爱集体工作的学生组建班级临时班委;同时辅导员应适时给予指导,明确班委职责,指出注意事项,以增强他们的工作信心,帮助他们在同学间展现良好形象。只要准备充分,严格要求,适时督促,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和核心作用,让学生充分信任班委,增强班级凝聚力。

3.重视党团建设工作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优秀分子所组成的一个群体,对班级成员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党团组织在班级工作中处于引领地位,党员群体在平时必须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关心同学,为同学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增强,从而赢得同学信任。在党员发展工作中,辅导员应该严格遵照党章要求,同时结合班级学生情况,事前制定好党员选拔规则,做到“质量与数量并重”,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建立考察登记制度、民主测评制度,使党团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班级制度建设

1.建立班级制度体系

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使奖励和惩罚成为班级建设的有力保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班级制度,正确引导学生什么是规范行为,参加什么活动是有益的,能为班集体做出贡献,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比如可以建立班训、班会制度、班级考勤制度、文明宿舍制度、班级干部选举任用制度、入党积极分子推选制度、贫困生推举制度、纪律奖惩制度、综合测评制度等。制订了切实可行制度的同时,辅导员要重视平时的教育预防工作,可以通过班会对校纪校规进行解读,对典型违纪事件进行剖析教育、指导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只有这样,班级制度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才能使学生积极执行,最终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

2.制订完备的应急体系

稳定是班级工作的保障,没有稳定就谈不上班级的正常运行,如重大事件发生时的稳定工作、少数民族学生的稳定工作、新生入校情绪稳定工作、专业学习稳定工作等都需要引起辅导员的重视。但能否将稳定工作做好,关键在于班级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应急体系,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辅导员在构建应急体系的基础上,完善班级管理,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寝室长、学生为主的稳定工作联络人层级体系,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充分发挥每一位联络人的作用;多级信息监察体系,依托班级干部和党员骨干,注意观察学生平时的言行;信息传递应急方案以及应急资金。

(四)班级凝聚力建设

1.树立辅导员良好形象

辅导员的威信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方面,一个具备高尚人格魅力、深厚文化修养的辅导员,能使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支持,学生会主动聚集在辅导员周围,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进而影响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发挥为人师表、道德表率的作用,通过自身的言行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生群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组织开展集体活动

对班级而言,活动是增进同学之间了解、联络师生感情、开展学习探索、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有效载体。对于新成立的班级,辅导员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活动,有效增进同学们的友谊,使他们互相关怀、互相理解,充分享受班级的温暖,迅速融洽班级成员的人际关系,从而自然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主题班会、座谈、讲座、出游、会议、演讲辩论、社会实践、体育比赛、文艺联欢等,辅导员不能为开展活动而组织活动,每项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设定目标,要有整体计划,亲自组织、管理、监控各类班级活动,通过全班学生的组织和参与,最后顺利开展。

3.关注特殊学生群体

贫困生是班级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经济条件差,通常性格内向,自卑心理重,容易被同学排斥。从新生报到入学开始,辅导员应建立贫困生档案,保护他们的经济隐私,及时向他们传达各类助学渠道,并协助学生完成贷款、助学金申请工作。辅导员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他们,在班级活动中刻意为他们安排展示的机会,在班级同学中传播他们取得的成绩,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融入班集体之中,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

[1]毛敏.高校班级组织的现状和改善方法的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6):32-33.

[2]赵华,陈艳红.班级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M].开封大学学报,2002,16(04):61-62.

[3]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周怡.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0,6(09):135-136.

编辑 郑晶

G651

A

2095-8528(2015)05-101-03

2015-03-24

刘素萍,女,上饶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红色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猜你喜欢

凝聚力辅导员班级
班级“四小怪”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