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交通技术发展对西方崛起的影响

2015-02-13李一楠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世纪欧洲交通

李一楠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3)

论交通技术发展对西方崛起的影响

李一楠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3)

西方在中世纪时期要远远落后于那些规模巨大的东方帝国,但是在经过中世纪的黑暗后迅速崛起,其原因是多元而复杂的,但是交通技术的巨大进步无疑是重要的一个因素。

西方崛起;交通技术进步

一、崛起前的欧洲

中世纪(通常指公元500-1500年)的欧洲在政治上是以教皇和罗马帝国为中心的松散的宗教政治关系。在这片土地上,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罗马文明被扬弃,在融合了罗马文明和日耳曼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欧洲文明至关重要的制度:欧洲封建制度。”在中世纪,基督教也对当时的欧洲有着巨大的影响。罗马教皇曾经在某段时间在欧洲拥有巨大的权威,但是掌握着中世纪欧洲精神世界权力的教皇与掌握着世俗权力的欧洲封建主之间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关系,这不仅使欧洲的封建主(包括王国的国王)难以建立起一个像中华帝国的大一统的世俗帝国,也难以使教皇建立起一个像阿拉伯帝国的政教合一的宗教大帝国。1500年前后的欧洲政治版图宛如一件有一些小王国和公国、边境贵族领地和城邦织补的百衲衣,不属于任何一方神圣,没有一位世俗或宗教领袖能够统一欧洲,政治上的四分五裂是当时欧洲秩序的核心特征。

经济的落后以及以罗马教皇为代表的宗教势力为了维护自己在精神世界的权威,对科学的发展严加遏制,经济的落后,长期的冲突战乱,再加上欧洲中世纪发生的黑死病,使欧洲的人口数量迅速降低。即使在近代,欧洲的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已开始在海外建立殖民地,欧洲与东方的中华民族相比也显得非常落后。在18世纪清朝时期,中国的耕地面积由1685年的6亿亩增加到1799年的10.5亿亩,粮食产量则迅速增加到2040亿斤,当时中国的粮食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且粮食的收获率也远远高于欧洲。人口从1700年前后的约1.5亿增加到1794年的约3.1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数9亿的1/3,对外贸易发达,长期处于出超状态,19世纪初,全世界拥有人口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有10个,其中有6个在中国。

总之,在西方势力进入中国以前,在政治上,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帝国,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国家的治理上,都远远优于当时的西方世界,而在经济和工商业上,也远远领先于西方世界,即使是在西方已经崛起的18世纪。

中世纪欧洲的分裂、落后与其落后的交通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其政治版图的分裂与碎片化,其重要的原因与其当时的交通技术的落后有着很大的关系。有西方学者对欧洲当时的交通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在当时的欧洲,人们长路程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马车,单程最远能够走大约370公里。当时西欧的水运也不发达,在没有其他有效交通工具的情况之下,这就是当时的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再加上当时的欧洲严重分裂,所以在欧洲分裂的不同政治区域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各个政治单位的资源非常有限。在当时虽然也有王国可以集其有限的资源,进行征伐,扩张自己统治的区域。但当时欧洲落后的交通技术使当时欧洲一些政治统治者在进行为实现统一的征战中,难以迅速集中有限的资源,为实现统一的战争提供物质条件,这就为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分裂奠定了基础。西方有位学者就对当时的欧洲的政治经济状况进行了描述:“在中世纪早、中期(约至1200年),欧洲是一个物质权力很弱的世界。没有人有多少军队,没有人有多少武器,也没有人有多少钱。”总之,中世纪欧洲的分裂与落后的原因是多元的,但是,当时欧洲落后的交通技术条件也是其主要的原因。

二、交通技术的进步与西方的崛起

西方的经济与东方的中华民族相比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西方的经济结构中,商品贸易占据极大的比例,这样的交通技术与这种经济结构无疑有着重要的关系。

商品贸易在近代欧洲的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世纪的欧洲,以至欧洲崛起的初期,社会政治的重要特征就是严重的政治分裂,各种各样的政治实体在不断地为其生存而争斗,战争频仍。为了在这样的争斗中生存下去或是扩大权力,都需要取得更多的物质、人力等资源。欧洲也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因为工商业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等资源,从而雇佣或招募更多的军队,为了生存或者为了扩张。15世纪后,欧洲的经济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尤其是毛衣,从1500年到1700年的200年间,欧洲的贸易总量就增长了5倍。

贸易的大发展需要交通技术条件的改进,而欧洲交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西方贸易的发展,这又为其崛起提供了条件。在中世纪时,其他一些地区在各方面的发展中,远远走在了欧洲的前列,欧洲不仅经济贸易落后,其在交通技术条件方面也远远落后于一些东方国家。在西方罗马帝国的形成时期,东方的中华民族——大汉王朝——已经凿通西域,开辟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在隋唐时期,中国又开凿了联系中国南北的“大运河”,这些都促进了中国贸易的发展。并且中国在隋唐、南宋、元明清时期,对外贸易都非常繁荣。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海洋,而海洋贸易需要发达的造船业,在那时候中国的造船业与外国相比,非常发达。在明朝,1405-1433年的郑和下西洋更是一次世界航海业的盛举,其所率船队无疑是最庞大的,其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也是举世无匹的。阿拉伯商人也长期垄断着东西方的贸易,其先进的造船技术无疑为其提供了保障。但是,西方国家后来者居上,欧洲在其崛起过程中,其迅速发展的交通技术无疑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助推力。在内陆交通技术方面,欧洲在建立起现代民族主权国家之后,在西欧和中欧的广大平原地区,大力挖掘运河,为发展贸易创造条件。在世界近代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发明都是由西方人发明的,而交通技术方面也不例外,公路、铁路可以说是当时陆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手段,飞机是当时最重要的空中交通运输工具,轮船是当时最重要的水运交通运输工具,而与其相关的都是由西方人发明的。例如,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1825年英国人乔治·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发明了电动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制成了汽油内燃机;1992年德国工程师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902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了第一架飞机等。西方开始逐渐发展,并且不断加速,最后将曾经规模巨大的、组织有序、文明发达的中华民族超越,西方不仅靠坚船利炮,还利用了其发达的交通运输技术,利用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打开了中国大门,在经济上也打垮了像中国这样曾经强大辉煌的帝国,不仅使那些落后的美洲、澳洲欧美化,而且也使中国、印度、波斯、奥斯曼土耳其这样的文明古国成为了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成为了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欧洲远远超越东方文明古国,其发达的交通技术也是其重要的因素。

西方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达是根本原因。这也告诉我们,在当今全球化不断加速的时代,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只有不断加强我们的科学技术创新,才能对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1]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扩张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21-22.

[2]刘德斌.国际关系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9.

[3]Herman M.Schwartz,State versus Markets: The Emergence of a Global Economy[M].New York:St.Martin's Press,2000:3.

[4]AndreasOsiander,.“BeforeSovereignty:Society and Politics in Ancient Regime Europe,”[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2001(27):122.

[5]张玉玺。简明中国古代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15.

[6]张玉玺.简明中国古代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23

编辑 郑晶

K503

A

2095-8528(2015)05-127-02

2015-03-29

李一楠(1989-),女,河南许昌市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科学技术哲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哲学。

猜你喜欢

中世纪欧洲交通
中世纪城堡
中世纪欧洲艺术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繁忙的交通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小小交通劝导员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繁忙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