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教育下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传承研究

2015-02-13胥青顾玲玲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仪式符号

胥青,顾玲玲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江苏 南通 226010)

协同教育下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传承研究

胥青,顾玲玲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江苏 南通 226010)

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是传统节日文化物质化的体现,其创新发展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传承和发展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重要性,提出要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发,形成教育的合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节日文化。

协同教育;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大学生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发展和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在长达几千的发展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深深打上了中华民族的印记,“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合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将传统节日文化形式化,让人们在参与过程中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下来。在人们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用什么样的节日符号和仪式来吸引更多人积极参与到传统节日中去,使中华民族的优秀节日文化得到传承,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它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非常稳定、深入人心、多种表现形式的节日。它通过独特的节日符号与仪式,来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传统节日内涵是节日文化的无形层面,它包括节日文化中的精神、价值与记忆层面,是节日文化的精髓,它的传承必须依托物质化的节日符号与仪式的载体才能实现。

(二)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特点

1.时间性

中国传统节日是根据生产节奏,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中逐渐形成的,它的节点往往是社会生产的关键点和转折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节日均匀地、有节奏地分布在一年的四个季度中,每个季度都有不同的节日。每个节日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符号和仪式表现上,每个节日符号与仪式都生动而富有感染,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特点,它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如清明节,人们往往通过扫墓、祭祖的形式表达对先人的思恋之情;中秋节举家团圆,人们通过吃月饼、赏月,表达团圆之情。通过这种时间性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一年又一年中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华儿女每到过节都会通过不同的符号与仪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2.空间性

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不仅具有时间性,还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在节日的时间周期里有大量的视觉形态,从贴春联、贴年画、剪纸、划龙舟、祭祖等都体现了空间性,在这些空间里有大量的空间形态,通过各种不同造型、鲜活的形式注入后,使中国传统节日显得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同时这种空间性的活动也使得不同的节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的重要性

(一)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是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体现

中国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是中国传统节日物质化的载体,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是由于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的新颖性,其独特的方式吸引广大民众参与,如春节,通过祭祖、贴春联、包红包、吃团圆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大家共同参与到节日当中去,从而使春节一代又一代相传。在清明节,人们通过扫墓、祭祖来表达对祖先的思恋之情,也表现了中国人对亲情的重视,这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是吸引民众参与的重要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西方的节日在中国盛极一时,甚至出现了一种冬冷西热的现象。通过东西方节日比较发现,西方节日之所以在青年群体中盛行,是因为其独特的符号和仪式,其每个节日都有其明显的特征,容易被人们记住,也很吸引人们去参与。如圣诞树,它已经是圣诞节的代名词,每到圣诞节,大街小巷都会有圣诞树、圣诞帽、圣诞歌曲,这些是中国任何一个节日所没有的,因此很受喜欢追求个性的青年人所欢迎。新时期,要想弘扬中国传统节日,必须要创新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通过结合时代特点,将中国传统节日与新时期社会特点结合起来,创造具有时代特点的节日符号和仪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传统节日中去,从而使中国传统节日在群体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三)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是传统节日文化得以发展的条件

纵观当前,很多传统节日有逐渐没落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没有深入人心,它的功能性与西方节日比较起来差很多。因此要想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必须要创新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如可以增加节日的娱乐性,通过把一些节日变成可以直接品尝、玩耍、观赏的节日物质产品,或者可以变成寄托某些节日精神的象征物。通过这些直观的物体让人们对传统节日有一个更深刻的体会,同时,活动的多样性也会使人们更愿意参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中国传统节日也必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动。

三、协同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继承与发展对策

(一)协同教育

协同教育是指学校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中某一系统的要素和信息进入另一个系统,并与另一系统的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产生协同效应。3当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仅靠高校这种传统教育方式,必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必须要从社会、家庭、高校同时入手,形成教育的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要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从而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发扬光大。

(二)协同教育视角下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继承与发展的对策

1.发挥社会教育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和仪式一直以来都比较缺乏娱乐性和创新性,时代感不强,长时期都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特别是新时期的大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现今中国传统节日渐渐演变中“饮食文化”,每到节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缺少新意和创意,致使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被人们淡忘。现今是网络的时代,大众传媒作为社会一份子,必须要肩负起宣传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可以针对节日的有关话题创设相关视频,通过网络形式展播,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商家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仪式开展活动,以娱乐性为主,吸引广大大学生参与到节日活动中来,从而使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渐渐让他们将传统节日文化转化为自身的一种内在品质,从而使传统节日文化得以继承。

2.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成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主要通过语言、环境、心理、文化等因素影响和教育孩子。其最大特点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而这也是传统节日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在传统节日的传承中,必须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存在,很多家长忽视了学生的基础教育,往往以成绩衡量子女的成败,这往往造成子女智商很高,而情商很低。新时期,家长应看到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如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生命观教育等教育资源。家长要有意识地利用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因引领子女参与到传统节日中来,同时以家长的身先力行,为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直观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如重阳节,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用体验式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直观感受到尊老、爱老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中秋节,带领孩子走亲访友,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来联络感情。通过这些家庭教育必然让他们体会到很多东西,让他们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应该做什么事情,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成为自身自觉的行为。

3.发挥高校教育作用

新时期,大学生往往喜欢跟着潮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对事物的认知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上,欠缺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必须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通过开设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有直观的认识,从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而喜欢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首先,高校要将传统节日文化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适时添加传统节日相关内容,向学生解释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民间传说,重点探索传统节日在当前社会中的符号和仪式以及其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其次,利用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如中秋节到来之际,可以引导学生举办“过中秋”活动,组织学生拍摄关于中秋节节庆活动的照片或摄像,开展包粽子活动,让大家在实践中感受中国节日的味道。最后,在当前网络社会,网络教育不可缺少,高校可以通过主题网站的建设,让大家更加直观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如可以拍摄一些纪录片,通过网络的宣传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在各种不同的节日中应该注意做什么,或者应该注意什么。

[1]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族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中央文明办)[J].2005.

[2]耿波.当代中国青年学生接受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现状与对策报告[J].艺术百家,2012(04):58-68.

[3]刘繁华.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16-19.

编辑 朱荣华

G03

A

2095-8528(2015)05-116-03

2015-05-05

胥青(1982-),女,江苏灌云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顾玲玲(1982-),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此文为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的衔接机制研究”(编号:2014SJB627)的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胥青。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仪式符号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学符号,比多少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Talking strategies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