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2015-02-13孙海英
孙海英
(仰恩大学,福建 泉州 362014)
近年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部分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这和国内经济、专业设置等大环境密切相关,但也和大学生个人对社会认识不足、就业技巧不够等微观因素有关。在宏观因素一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提高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能力成为促进就业的一个可行办法。提高就业能力,除了大学生本身要有意识地学好专业理论和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学时安排、教学原则、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期待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内容:从认知、技巧和模拟实训等三个方面下工夫
所谓认知,是指大学生在就业之前要对社会和自己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理性认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需要教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进行引导。首先,教师要能宏观把握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趋势,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实。其次,在中观层面要使学生正确了解职场基本规则,让学生明白工作和学习的不同,使学生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最后,微观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及适合的工作方向,使学生不至于进入工作中才发现自己不适合,而频频换工作,影响发展。涉及到这部分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书籍。笔者曾经向学生推荐过金兰都的《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冯仑的《伟大是熬出来的》等书籍,这些书籍能够较好地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技巧主要是指求职过程的技巧,包括读懂招聘信息、简历制作、简历投放、面试技巧等,这一部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是教学中最实用的部分。这里面每一个技巧又有很多部分组成,教师不一定能面面俱到,但一定要认真讲解,这对于应届大学生找工作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笔者在面试中讲到无领导小组面试时,很多学生反映这一部分知识对他们找到工作有直接帮助。
模拟主要讲的是对面试的模拟。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讲得再详细,如果没有亲身实践,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课堂设计上,一旦讲完就业的某种技巧,教师应及时进行课堂训练。如讲到无领导小组面试技巧时,一再强调面试时要注意举止礼貌,表达要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等,但一旦真正进行模拟,学生仍然是状况百出。这需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及时进行纠正,这样学生的体会会更强。另外,在模拟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见的场景,进行模拟可以增强学生的应对能力。
关于模拟面试,一部分高校是每个就业教师自行安排,但目前一些实力较强的学校则开始进行更为全面的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目前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建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实验室或者训练中心、训练营。通过专门训练达到使每一个大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培养自己的职业选择能力和就业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清华大学和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清华大学建有面试4S店,4S的意思是“Standard、Specialized、Strategic、Superior”,即“标准化的流程、针对性的指导、精细的设计、专业的服务”。在“面试4S店”中,来自各个专业的14个同学被平均分为两组,交替扮演“面试者”和“观察者”。面试者在面试间进行模拟面试,观察者则在另一间观察室中通过单向玻璃对面试者进行观察,整个面试过程还会被摄像头全程记录下来。据调研,这一方式受到参与者90%的好评,学生认为这一方式可以使自己更好地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学校建有职业选择能力实验中心,下设职业规划、简历诊断、表达沟通、求职心理、礼仪养成、团队协作、民族特色、文职岗位、营销岗位、面试类型等10个实验室,按照职业认知、求职要求、招聘程序构成一个职业选择能力形成的系统。分为个体认知训练、场景实践训练、应聘技能训练、专门岗位训练四个大类。二是进行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兴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它主要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情景式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在参与者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的培训目标。目前很多高校都有意识在新生入学阶段和利用寒暑假期间进行组织培训。实践证明,它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提升都有重要帮助。
二、课程安排:适当增加学时和集中授课
据了解,目前部分学校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学时为16学时,采取隔周上课的方法。据教学实践,很多教师反映这一学时的安排并不够用,往往只能刚刚讲完面试技巧,无法对模拟这一重要环节进行展开。而无法模拟可能使学生不能自如地应对面试中的各种问题,影响到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
另外,在教学时间安排上,虽然有十六个课时,由于隔周上,所以需要上到学期末,这一上课方式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根据招聘规律,每年的十一月份很多企事业单位便开始进驻校园招聘,招聘的对象主要是应届生,如果做好准备,就业成功的几率很大。但因为教学时间安排,这个时候很多班级就业指导课程只上了四课时(如果考虑中秋和十一放假,有的班可能只有两课时)。部分教师可能刚刚讲完就业认知或者简历制作,绝大部分教师还没有讲面试技巧,更不要说模拟练习,这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面试成功率。据此,笔者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应集中放到第七学期的前十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三、教学原则:实行普遍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普遍性是指本课程的某些内容是适用所有学生的。例如,如何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在以后职场中应该如何应对各种难题等。这一类教学内容具有普遍适应性,所有专业的学生可以教授同样的内容。
而在面试内容和形式上,不同专业就业方向不同,面试内容和形式也往往大相径庭。例如金融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银行,近年来面试主要采取无领导小组方式,测试应聘者的合作和应变能力。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应聘教育培训机构,面试内容主要是课程试讲。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会计,专业性较强,往往是一对一的面试方式。教师应该从每个专业的实际出发,因专业制宜,不要千篇一律,否则会费力不讨好。
四、教学评价:期末考试方式和内容多样化
当前形势下,高校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期末考试。教师检验学生掌握一门知识的程度主要是用期末考试来进行评价,《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也不例外。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期末考试不应该仅交一篇有关就业的论文了事。这不仅不能测试出学生就业能力水平,而且往往助长学生抄袭之风。因此,有必要在考试内容上开拓创新。经实践,可以做如下调整:
(一)书面考试。以笔试为主,但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作答:第一种是针对没有面试过的学生,根据专业设计其面试中常见的问题让其作答,再根据作答情况评分。第二种是针对已经面试过的学生,要求这一部分学生把自己的面试过程、心得体会等写成一篇小文章。这一考试内容设计的目的有三:一是利用书面形式评价学生的面试知识和技巧掌握;二是促使学生及时地归纳总结面试的经验和教训,减少以后的面试错误;三是试卷可以作为资料,在讲课过程中可以用作案例,为以后的学生参加面试提供样板。
(二)场景模式。利用模拟面试场景的方式进行考核。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就业方向来确定面试内容和形式,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考试,根据每个小组在面试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行打分,最后学生自己进行反思和教师进行点评。这一考试形式有利于提高把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促进学生更深刻领会面试的精髓。根据实践,两种考试方式效果较好。
五、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包含了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多门课程,是一个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这就要求就业指导教师只有具备多种文化背景和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就业指导服务的咨询和指导。根据教育部规定,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从毕业生人数和指导教师比例来看,大多数学校虽然不低于这个比例,但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大部分属于双肩挑人员。这不仅和教育部要求的“专职”不符,而且也会造成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根据目前情况,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专业化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第一,加强师资培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就业指导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工作,既包括就业指导知识理论,又包括实践性、社会性的技能。因此,教师必须参加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就现实层面来讲,部分地方高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毕业后直接来高校工作,其就业面和就业经验都比较狭小,不进行培训无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就业相关法律、就业技巧等几个方面的培训。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校内部组织学习。据调查,当前很多高校在暑假期间请就业指导专家专门针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校外培训,包括支持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著名高校、科研所进修,或者参加省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举办2012年全省普通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班的通知》,大力支持各普通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负责人和就业指导课程骨干教师参加培训。除此之外,培训也可以委托培训公司。高校可以委托社会上的培训公司,挑选一些优秀的企业培训师到高校从事相关的就业指导培训工作,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好的培训方法更好地移植到高校,有助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最后,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考取相关技术资格证书。当前和就业教学相关的技术证书主要包括职业指导师,以及和其相关生涯规划师职业培训证书、中国职业规划师认证(CCDM)、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
第二,加强教师实践能力锻炼。部分高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就业经验并不丰富,需要从实践中提高。笔者认为,提高的主要方法是选送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或各专业的实习基地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短期实践。直接参与其招聘工作,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择标准、职工岗位技能、职业发展要求、人才需求与经济关系等情况,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现实性、专业性。
第三,加强与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据笔者同事参加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比赛了解,部分院校教师在教学内容、观念和方式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于省内重点高校,所以加强交流和学习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加强交流包括“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方面。“走出去”是指学校主体要有意识地鼓励教师以个人和团体的方式去其他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进行取经学习;“引进来”是指高校应该经常主动邀请周边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们主管来学校讲座,使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和单位的人才选拔标准。
[1]李江涛.清华大学开设“面试4S店”训练学生求职技能[EB/OL][2014-03-15].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4 03/t20140323_575139.html.
[2]裴倩敏.职业选择能力的训练途径——访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蒋直平[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23).
[3]柳敏,安扬,栾天光.浅谈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2(2).
[4]赵军涛.浅议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5]刘宏波.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信息,2009(18).
[6]李国章,谢珊.浅谈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要求与培养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