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词汇歧义现象及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2015-02-13王亚丽
王亚丽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南京 211171)
大学生英语词汇歧义现象及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王亚丽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南京 211171)
词汇歧义可分为无意歧义及蓄意歧义。英语专业某一课程期末考试的答卷情况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词汇歧义,尤其是无意歧义尚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为此,文章以非英语专业学生英文写作中出现词汇歧义为切入点,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若干设想。
词汇歧义;词汇教学;一词多义;同义词;搭配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歧义包括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音歧义、语境歧义等。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就英语词汇歧义做了一些研究,一方面,学者主要是围绕英语词汇歧义的种类而展开研究,如王城[1]、郝勇[2]、李庆予[3]、谢蓉蓉[4]、黄茜[5]等;另一方面,学者把英语词汇歧义与教学结合进行研究,如李宗宏[6]、张丽妹[7]、卢广志[8]、李海燕[9]、康双[10]、麻恩海[11]等。上述的这些研究极少是以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出现的词汇歧义与英语词汇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就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做探讨。有鉴于此,本文拟以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出现的词汇歧义现象,就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做一些探讨,以期有效促进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中,歧义现象较为突出,词汇层面的歧义包括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情态意义引起的歧义、动词屈折变化引起的歧义。笔者在给非英语专业学生分析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题:How many kinds of literature in academic writing?Please give some examples.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下:50.28%的学生对上述题目的literature一词理解有误,这是笔者命题时候所没有料到的。后经仔细翻阅学生的答卷,这部分学生均是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该题目中literature一词的含义而导致答非所问。换言之,超过50%学生答题失误是由该题目中literature一词引起的歧义所致,他们均把题目中literature理解为“文学”。事实上,literature一词作为“文献”之意而广泛被使用。对此,词典所给的解释就是有力的证明。对于literature一词的含义,《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现代出版社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8)给出如下5种解释(第817页):(1)文学作品,文学;(2)非科学之著述;(3)某时某地文学,尤指作为研究之学科者;(4)某一学科之文献、著述;(5)非正式印刷物,尤指传达信息者。《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给出如下6种解释(第1039页):(1)文学,文学作品;(2)[总称]关于某一学科或专题的文献,图书资料;(3)写作,著述,文学研究;(4)[总称]商品说明书之类的印刷品,宣传品;(5)[总称]音乐文献;(6)学识,文学修养。《新牛津英语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给出如下3种解释(第1077页):(1)written works,especially those considered of superior or lasting artistic merit;(2)books and writings published on a particular subject;(3)leaflets and other printed matter used to advertise products or give advice.这些就足以说明literature为一词多义。而在这次考试中,50.28%的学生仅仅掌握literature一词的最基本的含义,即“文学”。这就谈不上《大纲》所言的“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单词及其最常用的搭配”。可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掌握情况并不容乐观,这不能不引起高校英语教师的思考。为此,本文就此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做一些探讨(广义上的词汇教学即大学英语课堂涉及的词汇教学,而不是狭义的专门词汇课)。
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对策
要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英语专业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必须要了解英语词汇产生歧义的原因。对此问题,有学者已明确指出英语词汇产生歧义的因素有“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而引起的歧义,词义变化而引起的歧义,英美国英语用法不同而引起的歧义[12]211-214。据此,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可以采取如下的对策:
1.加强对新生词汇学习的引导
一般而言,词汇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connotation)和外延意义(denotation),英语词汇也是如此。概念意义是语言交际中所表达的最基本意义,没有这种概念意义,就无法进行语言交际[12]134。在中学阶段,由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是很高,他们尚缺乏足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所以,英语词汇的含义相对简单,以概念意义为主。而进入大学英语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词汇的概念意义,还要了解、掌握英语词汇的外延意义。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不愿携带大字典到课堂,他们普遍使用电子字典,这就导致一个不良的后果:不少学生学习英语只局限于一词一句,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发现语言结构的种种矛盾和变化,以致造成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理解[13]11。对于这些情况,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给以新生必要的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一年级新生如何正确使用纸本英语大字典,掌握英语词汇的基本含义,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涉及的词汇,让学生学会查阅纸本大字典,真正弄懂相关英语词汇的含义,并举一反三,使学生养成查阅纸本大字典的良好习惯,切实掌握所学的英语词汇之外延意义。
2.采取灵活多样的词汇教学方法
词汇不是教会的,而是需要学生个人下功夫才能掌握,但是需要教师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因此,英语专业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换言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指导学生如何了解、熟悉一词多义的现象。词汇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与外延意义,中心意义和次要意义,由此而导致了一词多义。作为反映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词汇,其意义也随着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变迁,有些词原有的意义消失而为新的意义所代替;而有些词则是新旧意义同时并存。此外,有些词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产生了词义的转移,也就是说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表达完全不同的概念意义。这就说明,词汇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时因地而有所变化。因此,对一词多义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考察分析,查阅大字典,如《新牛津英语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等,字典对于词汇的意义有较为详尽的解释。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良好习惯。此外,如有必要,还需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词的搭配:在英语中,词的搭配关系主要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即什么词经常与什么词搭配使用[14]140。可见,要使得英语表达合乎习惯,为人们所理解、接受,必须要使用词汇固有的搭配。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此,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之时,就要熟悉词汇的搭配。有鉴于此,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需要就某一(些)词的搭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此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过程中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常用词汇的搭配,尤其是固定搭配,如动词与不同介词、副词的搭配。
同义词的分析:由于受到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英语词汇中同义词尤其丰富。对于英语同义词,我们可以从语义的差异、感情色彩与语体上的差异、词的搭配等方面进行分析。英语词汇学习,有消极和积极之分[15]。消极的词汇是指只需认识而很少运用的词汇,看得懂、能听、会说、会用的词汇则是积极的词汇。如何才能掌握积极的词汇?对此,文作为积极词汇学习要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1)会读;(2)会拼;(3)能说出词义;(4)能知道该词的语法属性;(5)能正确运用该词的搭配;(6)能指出该词所传达的情感色彩[14]83。英语专业教学实践情况表明,对于这六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二方面是基础,而后面的四个则属于更高层面的要求,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要达到的要求。这些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有在英语专业教师悉心指导下,学生知道该如何学习同义词,学到什么程度。
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之时,教师可以结合所要讲授的词汇,例举案例加以说明。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一位美国士兵与一位英国护士相爱。但是二战结束后,这对恋人返回各自的国家。他们通过书信往来表达相互间的爱慕之情。美国士兵在一次通信中约定见面的时间为7/5。这对恋人各自对于7/5这一时间的表达方式的不同理解引起了歧义,即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日期表达习惯不同而产生歧义。英国女孩按英国英语的表达习惯把7/5理解为5月7日,所以,她就在那一天如期赴约;而美国士兵却是按美国的表达习惯将约定会面的时间定为7月5日。这则故事说明,对于用阿拉伯数字表达的日期,我们务必要依据语篇弄清楚,是美式英语还是英式英语,这样才可以避免在理解上存在分歧。这样的思想教育比单纯的说教,效果会更好。在处理国际间经贸合同文本时候,我们只有认真细致,才能判定相关的经贸合同文本为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才能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进行商品交易。
英语歧义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学生树立全面的、辩证的语言观,发挥理性思维的作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歧义分析,学生可以认识到全面学习语言的必要性[13]10-11。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词汇的能力、英语表达能力、翻译能力等有一定指导意义,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
[1]王城,刘志勇.英语词汇中的歧义现象[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5):34-35.
[2]郝勇.谈英语词汇歧义的价值[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04):112-114,144.
[3]李庆予.英语词汇歧义现象及其语言价值探讨[J].林区教学,2009(12):55-56.
[4]谢蓉蓉.英语句子中词汇歧义现象及其消除[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53-54.
[5]黄茜.基于框架理论的词汇性歧义句分析[J].海外英语,2010(04):166-167.
[6]李宗宏.英语学习与英语的歧义性探索[J].河西学院学报,2003(01):50-56.
[7]张丽妹.英语教学中词汇歧义现象的简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03):92-94.
[8]卢广志.歧义与英语教学[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75-77.
[9]李海燕.英语词汇学习的多维视野——英汉歧义词汇例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38-139.
[10]康双.英语词汇歧义现象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1):132-133.
[11]麻恩海.歧义容忍度影响英语学习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可选策略[J].鸡西大学学报,2012(09):114-116.
[12]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3]施镇新,朱琦,邵亦影,宋数山.英语歧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4]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5]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82.
编辑 朱荣华
G712
A
2095-8528(2015)05-036-03
2015-03-18
王亚丽(1977-),女,江苏如皋人,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和大学英语教学。
此文为南京晓庄学院校级项目“英语歧义研究——以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为中心”(编号:2011NXY2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