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2015-02-13高玉垒
高玉垒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南京 211100)
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高玉垒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南京 211100)
动机是制约外语/二语学习者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是外语/二语教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各家各派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动机的定义和分类看法不尽相同。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动机在外语/二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综述;策略
国外的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兰伯特(Lambert)和德纳(Gardner),而我国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主要是理论的引入、介绍及翻译。笔者拟从三个方面探讨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成果。
一、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的定义及其四组分类
(一)外语/二语学习动机定义
秦晓晴[1]认为动机是决定外语/二语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与本族语者进行互动的程度、接受外语/二语输入量的多少、学习意志力的大小、学习目标设置的高低以及发展外语/二语技能的持久性均受到动机的影响。然而动机究竟是什么?动机有那些因素构成?
对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最具影响是德纳(Gardner)[2]。德纳(Gardner)把语言学习动机定义为努力的付出和达到目标的愿望以及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态度的组合。有的学者把动机看作两种因素,即目标和努力,代表就是布朗(Brown)。他把动机定义为对所追求目标的选择和为之所付出的努力程度[3]。也有学者把动机看作单一因素组成的,埃利斯(Ellis)[4]把学习者所付出的努力看作是动机。在批判和总结各种心理学派的基础上,威廉(Williams)从社会建构主义观点出发,把动机看作是为实现既定目标而产生的认知与情感觉醒,并下定决心持续付出一定的体力与脑力[3]。我国学者大都认为动机是由目标组成的,是学习者总的目标或方向[5]。
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的理解就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学者都接受外语/二语学习动机包含了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学习某种语言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努力的持久性。
(二)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者对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的定义未能达成统一的看法,其分类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标准。从不同角度外语/二语学习动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组:
1.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
这是Lambert和Gardner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也是目前在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中讨论最多、研究最深的一组。所谓融入型动机是指外语/二语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具有的真正的兴趣。他们学习某一种或多种外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目的语的人们进行交际,更加亲密地接触目的语文化。这种动机是学习者内在的、具有持久性的动力。工具型动机指的是学习者把目标语当作为自己获取实惠或利益的工具,比如利用外语去寻找更好的工作,得到他人的尊重或是获得经济利益。但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动力,不能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对学习者具有一定的限制,很难在语言学习上获得持久的成功。不难看出,融入型动机注重语言的社交性,工具型动机强调语言的实用性,但两种动机并非相互排斥,一些外语/二语学习者兼而有之。
2.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
这一组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划分的。内在动机是指外语/二语学习活动本身能够使学习者产生兴趣并带来愉悦的体验。这类学习者喜欢使用外语进行交流,描述身边发生的事情。他们积极乐观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因而,持有这种动机的外语学习者,可以维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不受外界的刺激或干扰。与之相对应,外在动机则是指学习外语/二语的动力来源于学习活动之外,比如为了获得奖励、表扬或是避免受到责罚才认真学习外语,哲学上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内在动机能对外语/二语学习产生更积极的推动作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分别与Lambert和Gardner提出的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相呼应。
3.任务型动机(Task Motivation)和结果型动机(Resultive Motivation)
这是从学习过程和结果角度分类。学习者在完成不同的任务时所感受到的乐趣称之为任务型动机,这与任务的难易度和任务的下达者息息相关。任务太难或是过于容易都会给学习者带来负面影响。任务太难,会使学习者丧失信心,缺乏动力;而任务过于容易没有挑战性,无法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所以,难度适中的任务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动机还与任务的下达者有关。自己确定的任务就会情绪高昂,全力以赴的去完成;但如果任务是父母或老师等他人布置,学习者可能会不情愿,缺乏动力。结果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因成功的完成某种外语/二语任务而获得的动力。一些外语/二语学习者起初对语言的学习没有多少兴趣,但随着外语/二语学习活动的深入并不断取得好的成绩,他们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动机也越来越强烈。
4.深层动机(Deep Motivation)和表层动机(Surface Motivation)
这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进行的分类。深层动机是指非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动力,如对外语/二语语言的兴趣或是了解其文化的需求。他们以能否掌握和运用外语/二语为终极目的。所以,这些学习者积极性高、能长时间的刻苦学习。相反,表层动机是为了获得外在的物质刺激而产生的动力,例如,为了竞赛中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找到好的工作、获得较高的文凭。但持有这种动机的人外在的物质刺激一旦停止,维持学习的动机也就逐渐消失。这类学习者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三、动机在外语/二语学习中的作用
动机在外语/二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根据目前国内外语学术界的研究,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动机与外语/二语学习策略的选择
Ehrman和Oxford等调查了1200名大学英语学习者,发现策略运用中最有影响力的单个因素就是动机。动机强度自我测量表与形式练习、功能练习、标准学习习惯和输入引导四项策略运用密切相关[6]。文秋芳等[7]也认为,在学习者调控系统内部,动机影响观念,观念影响策略的选择。黄骞和韩玉萍[8]通过对大三英语专业学生调查发现,高水平学习动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会使用更多的学习策略,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由此可见,动机可以促使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率的外语/二语学习策略。
(二)动机与外语/二语口语学习
胡健[9]在自己的口语教学活动,运用了匈牙利学者唐耶(Z.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的三层次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应从以前的“不敢开口”变得“敢说话、甚至敢与人争论了”。汤闻励[10]以Lambert和Gardner的动机分类为基础,对广东某高校161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工具型动机在英语口语学习中比融入型动机要大。
(三)动机与外语/二语阅读
袁永芳[11]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在理工科大学生中进行了阅读动机调查,并提出了欣赏型阅读动机和工具型阅读动机。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为了通过考试,获取信息或其他有关个人前途的原因,大多数学生都因此而具有较强的阅读动机;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动机的强弱相关。阅读是外语/二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也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
(四)动机与外语/二语写作
写作是外语/二语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技能之一。黄骞和韩玉萍[8]通过对103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调查发现,学生的英语写作外在动机无明显差异,而内在动机差异明显。动机水平较高的学生英语写作成绩也较高,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地相关性。作为一种输出型语言技能,写作在日常生活、商务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的外语/二语写作教学效果令人堪忧。因此,必须提高学生的写作动机,发展其写作能力。
(五)动机与外语/二语听力
在动机与外语/二语听力的研究文献中,仍然以对英语语言的研究为主。邓巧玲[12]对广州某高校25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学习动机调查及英语听力水平测试,但结果发现动机对学生的听力水平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裴如意[13]从态度、兴趣、努力程度、自我效能和结果五个维度对某工学院122名大一学生展开了动机与英语听力的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只有态度与听力成绩呈现显著相关,并且是较低的关系(r= 0.251,p<0.05),而其他维度与听力成绩之间不存在相关。各项实证研究并未发现动机与外语/二语听力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一方面与学生缺乏听力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关,另一方也是目前没有对听力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关。
四、激发学习者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学习动机揭示了学习者外语/二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因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与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外语/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动机
兴趣对外语/二语学习者的动机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学习者对外语/二语本身及其文化产生兴趣,就会对学习这门语言持肯定态度,也就更愿意积极地学好这门语言。要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就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为学生提供机会,鼓励并培养学习者交流外语的意愿,感受交流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良好的外语/二语课堂教学环境
二语习得理论要求应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直接使用目的语的场所和机会。为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教学要自然,重点放在语言的意义上,对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要立即纠正;第二,教学目标明确,任务难度要适中,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提出不同的要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三,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注重学习效果的反馈作用
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及时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掌握知识的深浅;及时反馈也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对于每一次的考试或是作业,学生大都迫切想要知道自己学习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反馈,学生得知自己获得成功会产生更强烈的兴趣和持久的动力;如果结果不理想,学生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改正错误,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以上叙述表明,动机是一个多方面的因素,它在外语/二语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的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虽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第一,从研究对象上,我国学者主要集中于对大学在校本科生的研究,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第二,对英语的口语和阅读动机研究丰富,而对听力和写作等的研究稀少;第三:侧重于对动机的单独研究,而动机如何与其他学习因素共同作用仍不清楚。
[1]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2002(04):74-79.
[2]Gardner 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Learning:TheRoleofAttitudeand Motivation[M].London:Edward Amold,1985:10-15.
[3]刘东楼.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2002(04):58-62.
[4]Ellis.R,TheStudyof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1994:523-425.
[5]何兆熊,梅德明.现代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80.
[6]戴运财,何琼.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国外外语教学,2003(02):8-13.
[7]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2):105-110,160.
[8]黄骞,韩玉萍.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写作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2):201-206.
[9]胡健.Z.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与口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2(01):8-11.
[10]汤闻励.动机因素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5,26(02):65-68.
[11]袁永芳.大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研究[J].外语教学,2003,24(02):91-94.
[12]邓巧玲.学习动机、听力元认知意识及听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06):209-211.
[13]裴如意.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外语听力动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5):72-73,78.
编辑 郑晶
G712
A
2095-8528(2015)05-033-03
2015-04-06
高玉垒(1986-),男,山东泰安人,硕士,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阅读教学、心理语言学。
本文系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课堂图书馆模式的英语泛读教学实践研究”(2013XYJG003Y)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