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国学素养的途径探析
——以《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为例

2015-02-13周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国学幼儿教师口语

周丹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国学素养的途径探析
——以《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为例

周丹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国学素养的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如何将国学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为例,通过朗读训练、口语练习、情境模拟、课外熏陶四种方式,将读经典、说经典、用经典、融经典与课程的专业教学有机结合,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又科学地开展了国学素养教育,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素养;幼儿教师口语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处于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前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师范院校是培养幼儿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同时高职院校所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也承担着培养幼儿教师队伍的重要角色,因此抓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先贤们留下了丰富的国学教育文化。当前,在国家、社会、高校等对学生的国学素养的培养都十分重视的大形势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更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国学经典的传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培养出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优秀学生,服务于幼教事业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及其国学教育现状分析

1.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迅速

当前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涌进,入园难、上学难一直是困扰城市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中,都把普及和发展学前教育列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学前教育事业拥有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为了解决幼儿入园问题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政府也采取了扩大招生规模、新建幼儿园等方式,国内幼儿园的数量犹如雨后春笋般增长,用人量也随之增长。幼儿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社会上一般的普通幼师学校的人才培养一时难以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市场的需求,因此也催生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除了一些老牌的师范学校开设这个专业之外,在一些高职院校里,特别是一些民办的高职高专也开始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而且发展前景和就业形势普遍良好。

2.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从另一个角度看来,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不断扩招,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暂时缓解了幼儿教师不足的压力,但是随着而来的是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令人堪忧。老牌的本科、专科师范学校,基础好,行业性和专业性强,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相对比较有保障;而对于那些师范教育资质较低、重数量轻质量的高职院校来说,它们的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甚至有跟风和搞创收的嫌疑,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比较低,很难符合就业市场的需要,从而又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3.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融入国学教育日益受重视

在现代物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和扭曲,唯有通过和强化人文素养、理想信念教育,方能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前大学生普遍存有人文素养不够高、责任使命意识不够浓的现象,特别是理工科学生,更是重专业轻人文,重洋文而轻国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更别说是情操品格的熏陶。当然,人文素质教育不应该从大学阶段才抓起,而应从幼儿阶段入手,国学教育则是重要渠道。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依据和道德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曾一度盲目地学习西方幼儿教育内容、理论和方法,却忽视了对中国传统幼儿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总结和发展,特别是国学教育。幸好,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对幼儿的国学教育日加重视,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蒙学、私塾教育,也出现很多的幼儿国学教育培训结构。国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备受关注,反过来要求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响应社会需求,加强该专业的国学教育。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增设相应的国学教育课程,将优秀的国学教育内容(如“四书五经”、《三字经》、《弟子规》等)融入到相应的课程教学中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而且对于从小培养幼儿的优秀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小孩树立为人处事的要求和规范,构建积极的素质养成体系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启发。

二、国学经典融入《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主要是口语训练,同时教师资格考试中还需要普通话水平测试,因此该课程的努力方向是以“课证统一”式教学为导向,既要学会说话,又要能通过考试。鉴于该课程这样一个特征,更加有力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

(一)诵读训练——读经典

诵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读书方法,同样地,它也是诗词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古代的蒙学教育或经学教育,包括现代的语文教育,人们一直都把诵读作为学习经典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朗读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题型,占30%的分值比例。因此,朗读练习是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方式。

在课堂朗读训练素材选择上,一是以普通话考试大纲中指定的60篇作品为主,这是考试的内容;二是以国学经典篇目为辅,注重选取国学素材。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的专业特点,又着眼于从有利于学生将来从事实践教学和提升自身素养水平,侧重考虑国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实用意义,有代表性地选取《三字经》《弟子规》两种。

我们知道,《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教材之一,其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被誉为“袖里通鉴”、“千古一奇书”。《弟子规》,则是按照儒家代表孔子的教诲而编写的,蕴含着仁义礼智信孝等儒家重要思想,用平白的语言讲述了小孩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居家出门、学习生活上应该遵守的礼仪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小孩启蒙教育的代表性读物之一。可以用分组或个人,甚至是比赛的形式进行诵读,三字一句,四句一组,朗朗上口,还押韵,就像唱儿歌一样。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过长时间的诵读,其中蕴含的深意也会慢慢被理解和消化,无形之中教育和影响着学生。

(二)口语练习——说经典

普通话水平考试中有一个项目,就是根据命题进行即兴说话。这个环节,不仅考察考生的说话能力,也考察考生的语言组织和素材积累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口语训练这个手段,提升学生的说话表达、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又能巧妙地把国学经典知识融入其中,不仅积累国学的知识素材,又能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在口语训练的题材选择上,要充分挖掘国学经典中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有关素材,贴近学习生活实际,符合幼儿的教育发展需要。通过选取诸如“孟母三迁”“纸上谈兵”“一诺千金”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国学典故,让学生进行普通话口语练习。这样学生不仅能领会学习经典所蕴含的道理,既用语言表达的形式学了口语,又学习了教学技巧,可以将它们灵活地运用到以后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一举多得。

(三)情景模拟——用经典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除了着眼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外,其实也应该从其所隶属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尽可能地活跃课堂,传授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方法技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幼儿园教师行业,因此教育教学技巧对他们来说也很重要。结合国学经典教育内容,可以用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用经典、学知识、学能力。

在素材的选择上,侧重从国学经典中选择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品质,养成科学有序的学习生活习惯的题材内容,并能够将这些题材转换成符合现代学生欣赏需要的生活案例,便于他们能在将来的幼儿教学中举一反三。比如,选取《弟子规》,以其中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一段为例进行情景模拟:

首先将这段话的大体意思讲述一下,然后将这个注意饮食的内容由学生分组分角色模拟成“幼儿园午餐时间”场景。同时设置一些问答环节,如:

1.请谈谈发生在你身边的浪费现象(举一例子),并想想如何尽量做到不浪费?

2.朗诵隐含节约与浪费主题的诗歌——《悯农》,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讲讲“光盘行动”。

在这样的一个环节中,学生们首先自己是在学国学学经典,同时通过情景模拟中和问题的问答环节,不断地在练习口语和普通话,也学习了以后的教学技能。

(四)课外熏陶——融经典

由于受时间限制,在课堂上的国学经典学习是有限的。而真正的国学素养的提升,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课外的学习实践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要努力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三个结合”。要充分利用课间及课外时间,通过多种渠道来开展教育,把国学经典的学习和应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比如,一方面可以通过平时成绩加分鼓励等形式,充分利用“教师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劳动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演讲、朗读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主题由老师拟定,可选《三条小鱼》等和国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应用网络媒体等手段,通过微信、QQ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国学经典;设置“国学铃声”,引导学生可点播自己喜爱的古典曲目、故事、诗篇等,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

三、预期目标与效果

(一)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那些古籍经典,蕴含了先人们丰富的智慧和经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经典,而高校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通过课堂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学习国学经典,从而增强爱我中华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国学素养和职业能力

可以说,幼儿教师行业的要求非常高,堪称“全能型”,除了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外,还需要熟悉了解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种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十分讲究教育艺术技巧。随着国学热在社会和幼教领域的兴起,学习国学课程已是幼儿教师职业不可或缺职业能力之一,也是幼儿教师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渠道。国学经典进课堂,将所讲的内容与学生本人及其身边的案例联系起来,现身说法,学习了国学知识,明白了做人做事道理。经过传统文化经典的熏染,将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并用自身高尚的品格素养去反哺幼儿教育,这正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所在。

另外,当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课堂对国学知识的接受,都是传统的死记硬背,互动少缺乏形象生动的活动。通过朗诵、口语练习、课堂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能让学生对国学的接受更为深刻,同时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巧,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三)对未来幼儿园学生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承担着幼儿学前教育的重任,幼儿的国学传授主要靠幼儿教师。因此,幼儿教师国学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幼儿素养的培养。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树立规范意识、礼仪规矩,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断锤炼人文、道德、品德等素养品格,促进孩子的情商发展,从而为孩子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还有很多,诸如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手工等课程。这些艺术类的课程,本身和古典艺术关系就更为密切,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设计等方面将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将课程内容与国学经典教育触类旁通,将国学经典融入到教学当中。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将国学经典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定能培养出富有国学素养的品学兼优学生,他们也必能用他们的知识和才华去教育好幼儿园的小朋友们。

[1]杨思迪.积淀底蕴,提升素养——国学经典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及方法初探[J].语文学刊,2011(1):130-131.

[2]吴宝平,樊水龙.普通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国学教育课程的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1):85-87.

[3]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4]张丽颖.论提高幼儿师专学生国学素养的途径[J].文学教育,2013(12):127-128.

G642

A

1673-0046(2015)12-0115-03

猜你喜欢

国学幼儿教师口语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垂”改成“掉”,好不好?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酒中的口语诗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口语对对碰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