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师范院校历史专业学术型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改革

2015-02-13王传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应用型学术

王传奇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高校人才培养,根据学科特征及应用方向不同,可以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个方向。所谓学术型,即是培养一种具有“研究品质”的人才类型,重在学术深入研究;而应用型则强调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重在应用。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的学科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殷鉴”、道德熏陶等为社会提供“形而上”的精神熏陶,直接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故更加需要关注培养学术型人才,如此方能为后世提供更多、更客观的参考对象,从而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一、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原因和对象

历史学是一门借精神熏陶和传承以服务社会的学科,对民族精神和文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故唐太宗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清龚自珍曰:“灭人之国……隳人之枋……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可见其重要性。但长期以来,因为种种原因,一些错误观点如“历史无用论”尘嚣甚上,使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这种情况亟需得到纠正。师范院校与其他高校相比,历史学科建设时间相对更长,培养的学生更多,因此尤其有义务去改变这种状况。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有针对性地围绕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革。

当前高校历史专业中,影响学生成为学术型人才所缺乏的基本素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史学理论水平相对不高,尤其是对唯物史观的认可度偏低。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历史研究顺利展开的首要条件。理论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研究者视野的开阔程度和思维的灵活程度,当前历史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储备已经比较完善,但理论却相对欠缺,致使撰写论文时眼光不够开阔,多局限于“经济基础”“政治上层”“直接原因”“其他因素”等典型的唯物史观视角,对其他因素关注不足;同时因为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无法通过比较,了解不同理论和方法的优劣之处,也就无法做到灵活运用以解决不同性质的问题。理论缺乏,最终导致研究成果千篇一律、枯燥无味,无法引起读者足够的兴趣。

二是相当部分本科生科研能力相对不强,缺乏足够的职业素养支持。唐代刘知几曾将史家应必备的基本素养概括为才、学、识“三长”,但很多本科生在这三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欠缺。以最为基础的史料搜集和利用这个问题为例,很多学生在阅读和使用古代典籍时都存在翻译、句读、典故认识等困难,由此导致无法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甚至出现理解错误的情况;而在近现代史史料使用方面,也存在对史料来源了解不清、不知道何从寻找有用史料等问题。此外,在撰写论文方面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足。

理论水平不足和史料搜集、利用能力不强,共同造成相当数量的历史专业学生无法进一步深造,成为其发展为学术型人才的极大障碍。因此,师范院校历史专业就要有针对性地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其相关素质和能力。

二、师范院校历史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独特的学科特征,使历史学学科价值的发挥,迫切需要大量学术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此类人才培养。而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但相对而言,学生无论是树立人生目标,还是为实现目标而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都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因此后者的责任相对更为重要,而后者的工作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就需要正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因材施教,合理分流

师范院校的历史教学,同时兼具培养应用型和学术型两类人才的重任。如何高效地完成这个任务,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这个方面,目前国内已经有经验可供借鉴,如重视“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式的“721”模式,主张根据社会需要、学生意愿及能力等因素,对70%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对20%学生培养其“一专多能”的素质,对10%学生实施“精英式人才培养”。虽然这个模式是针对理工专业设计,但历史专业也可以据此调整,形成“73”或“64”模式,让70%或60%的学生重点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等应用型能力,剩下的30%或40%科研能力相对比较突出、向学术型方向发展欲望较强的学生,则重点培训其理论分析、深入研究等学术型能力。

入学伊始即初步定性学生发展方向,决定学生在学期间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并及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对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是当前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亟需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素质锻炼,理论与技能兼顾

在帮助学生进行人生和职业规划的同时,针对那些有志于成为学术型人才者,教学者就要帮助其培养起历史研究的相关能力。学术型人才应具备“独立思维”、“批判、反思与创新”的能力、“学术共同体认同感与归属感”等基本素质,故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也应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1.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开阔的眼界

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术兴趣、锻炼学术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蔡元培在1916年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都创造了此后活跃的学术氛围,并培养出一大批在政治、学术领域都卓有成效的人物,可见其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历史专业亦是如此。

要培养学生的自由思想和开阔眼界,就必须给予其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这就向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挑战:如何在突出唯物史观的同时,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满堂灌”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或者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相关理论、流派和代表性文章导读,或者促使其在课外自觉阅读,最终通过比较,真正认识到不同理论和方法的优劣之处,从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思想,灵活地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人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写出高质量的作品,从而避免研究成果思想僵化、趣味性不强等弊端。

2.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和操守

坚守学术道德和操守是学术型人才最重要的职业道德之一。与其他专业相比,历史学学科交叉性强,选题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与他人重合之处,更容易出现与他人著述类似或者引用却没有注明的情况,而当前学术界少数人群体中存在的“极端的个人主义,毫无集体主义意识”的作法,也推动了学术盗窃风气的出现。因此,作为学生学术生涯的引导者,教师有必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学科道德意识,使之认清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对自己学术生涯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相关科研能力

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历史研究者,在强调学术操守的同时,还必须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锻炼其整合材料以表达学术见解的能力。具体来说,即是读、写以及发现具有价值的科研题目的能力。

读。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字中发掘出有价值的材料,一直是历史学者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从学生入学之始就有目的地持续培养其读书和寻找材料的能力,如要想有针对性地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就需要既让学生具备诸如四角号码、标点句读、古文分析、历史典故、索引目录等基础知识,也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曾出现过哪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刊物,如《申报》《大公报》等,还要掌握一定的史料辨伪能力,只有如此,才能高效率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代表性材料,而这些基础技能在当前本科历史教学中训练较少甚至根本没有涉及,因此有必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写。如何将自己的见解诉诸笔端,形成一篇优秀的科研论文,也是当前历史专业学术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书写能力锻炼,当前许多高校历史专业的本科生虽然不乏思想灵活、见解新颖者,但却无法将之以专业的历史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总的来说,在书写方面,学生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为论文格式不规范、语言使用情绪化、书写分析不连贯等几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此方面能力的锻炼,其具体途径有二:一是提倡学生自觉锻炼自己的书写能力,通过写日记或读书笔记的形式,持续进行书写能力锻炼。慢慢形成严谨、简洁的书写风格;二是教师改变授课形式,以作业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代表性的历史研究著作或文章,让其写出读书报告,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随堂讲解。如此,既锻炼了学生的书写、阅读能力,又锻炼了其口头表达的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兼顾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题目。除了具备指导理论、方法和读写能力等基本素质外,历史专业学术型人才培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课题被发掘出来,如何从庞大的课题库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让自己的研究内容具有足够的学术和社会价值。因此,历史教学有必要加强学生此方面能力的锻炼,使之在对所研究课题的最新情况保持持续了解的同时,将历史研究与现实需要相结合,真正发挥历史研究的社会价值。

作为一门传统的文科专业,历史学的应用价值更多是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的文明传承和道德熏陶等方面,因此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而要想更进一步发挥历史学的这些作用,就需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作法,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学术型研究者。

[1]韦丽银,刘远杰.论现代大学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与机制[J].高教论坛,2014( 11).

[2][清]龚自珍.定庵续集[M].上海:上海书店,1989.

[3]肖义平.应用型本科高校“72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9).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应用型学术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