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高校的教学研究

2015-02-13姚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学科

姚静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高校的教学研究

姚静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形式上的国家历史遗存物品,现今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一个国家只有保护与铭记自身的历史,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而现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在高校越来越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成为高校遗产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于如今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面临的众多问题和挑战,高校应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理论、专业设置、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和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出发,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教学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高校;教学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个人、群体等视为其文化历史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知识和技能等。它包括各种形式,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和传统技艺等,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时间历史长河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起着维护民族历史和尊严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现状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的不断推进,全国很多高等院校都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来对其进行研究。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苏州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一流名牌大学都设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而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的颁布更将非物质文化遗传纳入了法律保护的范畴。该法律对于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内容如下,“学校应该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这一具体法律条例更使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内容和原则有了更具体的依据,这也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而高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教育传承的具体内容,但是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教学仍然呈现出不规范的局面,我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教育面临着基础理论不足,教育方法、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现象,以及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培养体系不健全、课程物质设备条件不够等众多问题。因此,为了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得到更好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更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形成、保护和传承的内在规律,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教学研究工作非常必要。

二、现今我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不充足

我国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逐渐加强,而与此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者和人才进入到这一领域,很多非物质文化保护和研究相关学科也相继涌现,于是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理论相继出现,这一定程度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后续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继承起步较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理论体系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不足的特点,如遗产知识体系不全、遗产价值体系和学科体系落后、遗产保护体系不健全等。所以在理论知识体系这一方面来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理论也面临着缺位的情况。

除此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兼具理论、实践和应用性,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却面临着严重的缺失,由于理论研究的高度缺失,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支撑,所以现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教育急需相关理论的支持。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够专业化

近十年来,在联合国的各国组织成员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继承机构越来越多,其具体特点就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科在高校开设,如历史学、民族学、人类艺术学、文化历史学等,这些学科的开设对于非物质文化历史研究和教育继承起着重要作用,而现今更多新颖学科的加入更充实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如民族遗产学、传统工艺、民间戏曲等。但是物极必反,越来越多的高校专业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导致很多“四不像”专业都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时髦光环,表面上看起来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但实际上五花八门的学科实际上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内容越来越不专业,也不够规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界定和内容研究的专业性都受到影响,而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这一行为,反而让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设立、研究和传承遭到忽视。

(三)课程不系统,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教育的现状为,参与者众多,设立的学科众多,投入的资金巨大,但是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一些学者从自身专业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自身的观点和见解,并且挖掘出来鲜活的个案,也有的学者从自身的专业出发,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理念和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和保护方式。但伴随这一现象却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如当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缺乏整体规范,学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缺乏具体科学的认识,这些不规范、不科学的因素也直接影响到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教学质量。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活动声势浩大,在这一社会大趋势下,全国各地涌现出了无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活动。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情高涨的现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匮乏形成强烈对比。据研究调查显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缺口有十万,许多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播者实际上都是非专业人员,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直接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出现问题。

三、提升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设立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已经被国家和社会所认同,但是与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却跟不上国家和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需要,现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分类、价值保护等体系都不够健全。这就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规范化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性质、客观真实性、专业独特性和有机系统特性加以规范、系统的方法进行说明固定,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其成为从内容到形式,从小学到研究生及其以上都规范科学的系统学科,从而全面合理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

(二)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专业体系设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祖先留下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的历史遗留,而高校是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平台,对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播的重视是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思路。在现代文明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全球化发展日新月异,如迪斯尼文化、麦当劳文化等的全球化影响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给地方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增加了一定难度。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教育课程在国家高校的建立则显得格外重要,国家应该设立有自身特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对学科遵循严格的原则,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设立过于泛滥,内容过于空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沉淀,而高校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高校的教学进行研究,对传播保护一个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地在高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将在不断的实践和理论中得到答案。

[1]丁永祥.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论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2):251-253.

[2]孟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105-106.

[3]张泰城,何建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11-15.

[4]徐艺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高等教育的使命[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67-70.

[5]刘彩珍,李颖,励宁等.服务学习在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6):36-38,57.

[6]王海冬.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弘扬——高校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1 (8):55-59.

[7]刘艳玲,张世清.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 (2):74-76.

[8]徐存孟.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中学语文教育教学[J].文教资料,2012(5):33-34.

G642

A

1673-0046(2015)12-0107-02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学科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学科新书导览】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活态文化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