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视阈下的医德教育思考

2015-02-13孙莹炜

医学教育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医德教育

孙莹炜 刘 芳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

·医德教育·

移动互联网视阈下的医德教育思考

孙莹炜 刘 芳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

移动互联网给医德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强医德教育效果,彰显医德教育力量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通过梳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和特点,对在移动互联网视阈下如何改进和加强医德教育进行分析,对途径效果进行思考,以期多方面提升医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移动互联网;医德;医德教育

2015年,随着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和移动医疗的国际化趋势,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和APP应用等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医学及医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医疗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趋势推动着一个医学教育、医疗服务新时代、新变革的到来。医德教育必然要积极面对、主动适应,在变革中推进医德教育更加有效健康地发展。

1 医德教育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悄然到来

21世纪是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医学相关领域,以丁香园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相关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APP应用等如雨后春笋,此消彼长。一时间,医学相关内容、讨论、思辨、争论、图片和视频,无论积极消极与否,真假与否,被广大医学院校师生、医疗行业及医疗相关行业从业者乃至社会人士广为关注、收藏、转发,已经悄然形成一股民间力量、一种不可回避的潮流,医德教育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悄然到来。

1.1 无缝衔接的各类资讯定时推送,快捷便利目前,微信用户越来越多,几乎70后、80后、90后都是微信的核心用户。然而微信早已不是简单的自媒体平台,不同的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最新资讯,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影响

连贯、互动频繁,接续不断,成为医院和患者,医院和社会,医学生和社会,学校和社会等接触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能够保证第一手的资讯第一时间到达各方位、各层次的人群,对消费者影响的效果立竿见影、顷刻显现。

从现在到未来的5~10年,人工智能、远程医疗、慢病管理市场化、移动端的医疗支付、新型的以移动互联网形式推出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德教育等新的医疗及医学教育形态很可能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并由于其快捷、便利、互动、参与等多种特色会新生更多具有移动端特色的医德教育和医疗服务。

1.2 感人事迹的讨论促使精神升华,传播正能量

移动互联网上的海量案例能够更好的帮助医学生学习医学知识、体悟医德内涵,部分医学大咖、专业人士的现身说法更方便通过移动互联网与广大医学生沟通和交流,一些极富正能量的爱心医疗事件也极大引发了医疗相关行业人士、医学生的广泛关注和转发。例如,京苏四家医院联手创造了爱的奇迹,让一位走到生命尽头的17岁小伙在北京佑安医院进行器官捐献,经过一肺一肝二肾的移植,让四位患者得到新生、北京同仁医院“一次生死时速的抢救”、北京“光明行”医疗队首次到中美洲开展医疗服务等等均引发了医学生竞相转发和评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医德教育的网上传播、讨论呈现出新的特点,移动客户端的不断扩大使得传播的速度、效果、多主体参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截止2014年4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1]。手机终端,无时无刻、时时刻刻的即时资讯铺天盖地而来,其对医德教育内容、方式、效果均影响广泛。

1.3 正负面消息的交织胶着持续发酵,考验鉴别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疗已经成为民生关注的焦点之一,随之也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不断,医院网络舆情频发的现象,各种正负面声音和消息交织胶着,发酵膨胀。

最高检三令五申强调严惩医闹,刑法修正案起草“医闹入刑”,“维稳处理医闹”,以及近期重庆伤医事件从医患矛盾发展到院医矛盾,众多医务人员自发组织,高举“伤医事件零容忍、严惩伤医者”等横幅进行抗议活动等话题均在移动互联网引发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

引发广泛关注的“天价医药费事件”、“非法行医”事件、南京的“徐宝宝事件”等对整个医疗行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凡此种种,各种医闹、伤医事件,医疗卫生行业及相关行业人士的委屈、愤怒、郁闷,均可以利用新媒体环境发出自己的声音,力争使舆论引导朝着有利于自己这一方导向。然而部分消极信息、虚假信息也使得舆情难控、内容失真、危机突发、后果严重,容易得到公众响应,从而引发有害舆论,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破坏力。对于在校的医学生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负面影响,提高医学生网络信息的鉴别力,理性对待各种观点和信息,加强思考明辨是非,是医德教育面临的新内容新挑战。

2 移动互联网视阈下的医德教育与传统教育方式融合发展和谐共存

2.1 传统医德教育辨析

高校传统医德教育十分注意贯彻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发挥校园文化、课堂教育、主题教育、医德医风专题教育等形式共同发力,效果良好。部分院校除开展医学伦理学、医德修养等理论课程教育外,还定期举办医德模范人物讲座、参观医德实践基地、与老医生座谈等,以多种形式形式努力建立健全医德医风教育模式,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德艺兼备的医学人才,绝大多数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向好。

不可否认,传统医德教育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如主流渠道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

教育力和影响力有待拓展,传统医德教育的方法手段、教学内容尚待改进,教育效果有待提升和深化。社会开放的程度和资讯发达的时代,也使得学生的医德教育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社会现象、风气和当前医疗环境的正面、负面影响。

2.2 移动终端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截至2014年4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4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能够渗透的比率达67.8%”[1],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2014年大学生滚动调查显示,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中,通过微信方式达29.9%,大学生微信使用率达89%。在去年微博盛行时,大学生微博使用率达62%。统计中还发现,官方资讯受关注度较低。大学生关注新华网、人民网和校园网的吸引力总和仅16.9%。

由此可见,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微媒体,已经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获取及使用信息的渠道。所有这些以“去中心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为特征的微文化形态、传播方式乃至经济活动形态,已经潜移默化间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活”[2],给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都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变革,尤其是“价值观正处于逐步成长定型的阶段的大学生们,信息的自由传播、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信息的虚拟化、不良信息泛滥等会扰乱信息传播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医学生的医德观形成产生着巨大影响”[2]。

2.3 医德教育融入移动互联时代已经迫在眉睫无论是传统医德教育还是移动互联网碎片化、即时性的相关医德教育内容方式,其积极和消极影响同在,医德教育必须要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既发挥传统医德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利用现有阵地,同时又在移动互联网上争取医德教育理论宣传、教育舆论阵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趋利避害”,加强官方资讯的可读性、吸引力和引领作用,使医德教育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做到内容和形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作用和效果相互博弈、互补共通。

3 移动互联网视阈下医德教育途径的认识与思考

移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为医德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只有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开拓医德教育的新途径,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使医德教育更加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1 构建专业交互应用平台,创医德教育良好硬件环境

移动互联网具有交互性强的特点,在医德教育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可利用高校资源,构建专业交互应用平台,使学生通过移动客户端,可与老师进行线上实时交流、问题答疑,可发表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意见建议并就不同专题展开小讨论,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双向交流探讨中研究问题、寻求共识,实现教学相长,提升医德教育的硬件水平和外在环境。

3.2 组建善用最新资源、资讯的育人网军,提升医德教育软实力

针对医学专业的特点,培养医学院校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成为医学生中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建立用户关注广泛的微博微信。善用、会用医疗工作中的各种事件、案例,提高语言表达应用能力,将医德教育观点融入最新的资源、资讯中去,提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知识能力水平,更新知识链,改变高高在上的刻板面孔,提升医德教育网络育人的软实力。同时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深受学生欢迎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传播表达对医务人员优秀事迹的认可追随,在阅读、转发、评论、投票评选中提升医德教育软实力,达到精神升华内化的作用。

3.3 整合传统医德教育资源融入移动互联网,提升医德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医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因其长时间

的研究实践有其内在的系统性、科学性,学生的校园文化熏陶、社会实践经历、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已经形成医德教育体系基本建构。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医德教育带来的挑战更多是途径方法的变化和受众接受方式的变化,很多有效的医德教育实践都是移动终端所不能提供的。因此,整合传统医德教育资源融入移动互联网,是提高受众接受程度和提升医德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移动终端以其较强的快捷性、灵活性和交互性为学生所追随接受。在教育教学方式上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加强网上互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环节上,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主题教育等活动内容和形式在移动互联网上及时推送、宣传、分享,使医德教育真正变得更加生动有效。

4 提升教育者网络应用能力,实现医德教育的网络革新

如前所述,移动互联网业已渗透到了医德教育的相关领域,且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其影响程度将迅速扩大,就拿MOOCs“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来说,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让各国的大学管理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危机”[3]。面对新知识新技术,高校教育者网络应用能力和水平尚有差距。只有主动适应且努力提高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力,才能实现、引领医德教育的网络革新。

4.1 主动占领阵地,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水平移动互联网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代大学生热衷于移动互联网的现状,要求高校创建全新体验的数字化校园。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互联网应用水平,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涵,充分利用高校网络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医德教育。建立校园移动终端、APP应用,构建拥有真实点击量的微信公众号,使高新的网络技术与高校的教育资源实现无缝对接,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优质校园网络,用更为专业化的校园网络资源和更为人性化的师生互动体验,吸引学生主动使用校园移动网络,提升用户使用黏度。同时,善于挖掘网络媒介的载体作用,畅通诉求反馈渠道,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真实所想。

4.2 发掘主体兴趣,提高移动互联网教育教学应用水平

移动互联网进入“自媒体”时代,在价值多元、文化多元、信息多元的网络世界中,人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的见解,“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自主性不断增强,思想表达更具个性化,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善于借助网络表达自我”[4]。随着网络媒体的冲击,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医德教育面临着课堂讲授与社会现实、与网络传播存在差异性等问题,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模式。一方面,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使教育主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内容也更加丰富。而甄别网络信息真伪、美丑、自主思考的能力却略显不足。另一方面,教育主体-教师掌握移动终端技术、应对互联网教育的冲击能力不足、知识短缺的现象也变得日益凸显。因此,在移动互联网视阈下,教育主体-教师要主动提高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更新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及时把握互联网视域下教育教学呈现的新特点,掌握有效信息,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育人水平。在教师水平提高的背景下,才能做到教会学生掌握甄别信息的方法,增强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增强拒斥虚假和不良信息的能力。

4.3 改善队伍内部结构,加强队伍的整体布局和水平提升

面对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时时刻刻开展教育和影响的冲击,特别是移动终端手机APP的普及,德育队伍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育人队伍的数量上、质量

上,而且还体现在其内部结构的整合和分化上。要逐渐改变传统医德教育队伍数量多、移动互联网医德教育队伍数量少的困境和局面,合理规划新时期医德教育育人队伍建设,合理规划育人队伍的整体布局,提升育人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是医学教育、医疗服务新时代、新变革的里程碑,医德教育必然要积极面对,摒弃不足,学会适应好、利用好、发展好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在变革中开拓进取,推进发展使之更加行之有效。

[1]李鹤,杨玲.全民移动互联时代来临[N].人民日报,2014-06-12.

[2]蒋宏大.互联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研究[J].党史文苑(学术版),2012,(8):76-78.

[3]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07-16.

[4]曹文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3-05-20(16).

Thinking about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bile Internet

Sun Ying wei,Liu Fang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

Mobile internet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and important to explore how to advance the effect and express the power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n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studies how to improve and enhanc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bile Internet and explores the effect of way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 many aspects.

mobile internet; medical ethics;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10.3969/j.issn.2096-045X.2015.01.015

2015-07-09)

(本文编辑:闫红)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5年度重点课题项目:微文化生态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BJSZ2015ZD06)

孙莹炜,硕士,卫生管理与教育专业博士在读,讲师,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处,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伦理。Email:yingwei@ccmu.edu.cn

刘芳,学士, 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医学伦理学。Email:liufangv@ccmu.edu.cn

猜你喜欢

医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