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上海知识青年赴新疆屯垦戍边的岁月

2015-02-13倪豪梅

中华魂 2015年1期
关键词:知识青年戍边兵团

文/倪豪梅

未能忘记

怀念上海知识青年赴新疆屯垦戍边的岁月

文/倪豪梅

倪豪梅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举办的新会员培训班上讲话 (李振森摄)

我是上海团校1964届新疆班的学员,赴新疆屯垦戍边整整过去了50年。50年斗转星移、光阴荏苒。

忆往昔,峥嵘岁月。50年前,我们作为十万上海知识青年中的骨干,意气风发、壮志豪情,奔赴祖国西部边陲,建设新疆,保卫边疆。在塔里木、在准格尔、在阿勒泰、在昆仑山下无私奉献,为国担当,共同谱写了建设新疆、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在天山南北广袤而荒凉的土地上,我们就像一颗颗顽强的种子,终于长成了一排排防风播绿的大树。新疆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兵团有多大,上海知青分布就有多广。说到这里,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热火朝天的兵团生活,朝夕相处的农场战友,初夏时绽放的沙枣花,金秋时辉煌的胡杨树;简陋的地窝子,烧荒的篝火……50年前,我们满怀豪情从上海奔赴新疆,投身兵团大熔炉,献身于共和国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这段历史是极其光荣的。我们付出了青春热血,饱尝了艰难困苦。

我们不同寻常的经历始终与国家的伟大战略紧密相连。上海支边知识青年实际上就是城市知青大规模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建设的先驱者,是国家屯垦戍边战略的实践者,是东方海洋文明携手西部黄土文明的传播者。正因为如此,198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接见农一师38位上海知识青年时说:“上海知识青年支援边疆建设,与黑龙江、云南的知识青年一样,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是要记上一笔的。”耀邦同志还满怀深情地为上海知识青年挥毫题词:“历史贡献与托木尔峰共存,新的业绩同塔里木河长流。”这种人生的历练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它培养了我们和胡杨一样的不屈精神和自强不息、矢志不渝的优秀品格,这是“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就是我们爱国爱疆爱兵团,至今不忘屯垦岁月的原委。年轻时,我们曾为它流汗付出,年老了也依然对它牵肠挂肚;年轻时,我们曾为它筹划建设,年老了依然深情地为它遥遥祝福。

兵团锤炼意志,磨练成就事业。我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和生活32年,在北京18年。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我从连队干起,继而担任农场团委书记、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直到担任兵团副政委,成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当时才42岁。进京工作以后,我努力学习、深入实践,跑遍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到相关地市以及企业、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各类文章40多篇,许多都在《人民日报》《求实》《工人日报》等中央级报刊予以发表。我利用全总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双

重身份,千方百计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大会和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发表了30多篇大会发言材料,交了几十份政协提案,尤其对解决农垦职工户口“农转非”,建立健全农垦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在工作中的所有成绩和进步都具有兵团精神的基因。现在,我虽已退休,但退休不退责,这仍然是兵团精神和劳模精神对我的熏陶、激励。孜孜不倦、一往情深地对事业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与祖国一道走向美好的未来。人生总要有所珍视和眷恋,这就是终生珍视和眷恋自己在兵团的岁月,这种精神不仅在上个世纪60年代显得可贵,而且在如今社会更显得弥足珍贵。

2014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整整走过了60个春秋。60年来,兵团人发挥“三个队”(即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和“四个力量”(即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在天山南北屯垦固疆、功勋卓著。进入新世纪以来,我曾经多次回新疆学习、调研、看望,仅2014年就回新疆两次。 让我欣喜的是,这10多年间,兵团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城镇化为载体,加快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变;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逐步完成由农业经济向工商经济的华丽转身;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根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要求兵团加快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并把城镇化作为首要任务和长远大计。目前,兵团已经拥有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铁门关、双河等7座城市,兵团百万职工搬进了新居,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实现全覆盖,职工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艰苦奋斗几十年的兵团人过上了梦想中的现代城镇生活。

1981年倪豪梅(后排左二)作为优秀上海知青受到国家副主席王震接见

近年来,党中央先后两次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部署新疆工作特别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继承和发展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治疆方略,科学分析新疆形势,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开启新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4月在新疆和兵团考察时,高度肯定了兵团事业,对兵团未来的发展表达了殷切的期望。习总书记强调兵团要适应新形势,科学处理屯垦戍边和维稳戍边、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和地方的关系。要求兵团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充分发挥兵团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作用。党中央把兵团的历史地位、作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推动解决制约兵团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兵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全国各地的对口支援,力度大、措施实,一项项民生工程、一批批产业项目,或竣工投产,或加速建设;兵团自身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并且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兵团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前途。

5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对于10万上海知识青年而言,却是最富激情、最珍贵的大半个人生。当年意气风发的少男少女,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但那段开发万古荒原、建设新疆的难忘边陲生活,使我们受益终生、无怨无悔。

“艰苦卓绝兵团人,辈辈传承兵团魂”。我为当过兵团战士而感到光荣、骄傲和自豪。

(作者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副政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猜你喜欢

知识青年戍边兵团
兵团记忆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致喀喇昆仑戍边卫士
谪戍边疆的林则徐
上山下乡
新形势下兵团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践行路径
兵团文化开发利用的“三位一体”路径探析
浅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原因
兵团今年引进内地高校毕业生2600余人
为什么革命化就得劳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