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原因
2016-05-14张靓雪
张靓雪
摘 要:1954年,党中央决定在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赋予其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弹指一挥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成立60余年,它对于新疆的发展、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以及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站在国际国内角度的高瞻远瞩,又有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针对当时国情与疆情的综合考虑。
关键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屯垦 戍边 原因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44-04
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定时期的特殊组织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短暂的辉煌时期,中共中央在1968年一1970年间,在北京军区、沈阳军区等12个军区建立生产建设兵团,分布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境内。这些生产建设兵团既是生产队,又是战斗队、工作队;既要屯田生产,又要担负保卫国防的任务{1}。随着各地现实情况的发展,12个生产建设兵团逐渐被撤销,仅保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六军)、新疆民族军和新疆的起义部队。1949年全国人民解放战争将要最后胜利的时候,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统一战略部署下,在西北局和彭德怀同志的具体指挥下,由王震同志率领的一兵团进军新疆,同新疆的起义部队和民族军会师,和平解放了新疆。1952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一兵团大部、五军大部、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转业,作为农业建设部队和工程建设部队,参加新疆经济建设,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1954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经过60余年的发展壮大,秉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兵团在新疆扎下了根,与各族人民融合在一起,成为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建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国际国内的综合因素,又有基于国情和疆情的现实考虑;既是针对屯垦戍边历史的一脉相承,又是世界独创的双重领导与党政军企四合一模式;既是中国特色的治疆经验,又是红色文化、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过程。
一、屯垦戍边的历史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屯垦兴则边疆稳,屯垦废则边疆乱的治疆经验。“屯垦”即军队在驻守的地方开荒种地,既肩负保卫国土安全的责任,又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实现自给自足。西域的屯田始于西汉,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为打击匈奴,远嫁细君公主于乌孙王为妻,为解决公主随身侍从的粮食问题,兵士就采用筑寨和屯田积谷的方式{3}。由于屯垦既能解决兵士粮草问题,又能起到抵御外辱的双重作用,汉代统治者开始加以重视,使这一形式逐渐发展起来。及至唐清两朝,达到兴盛时期,尤其是清朝年间,出于平定叛乱的需要,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就在新疆大兴屯田。
古代与近代的“屯垦”都只解决当时的问题,免不了“一代而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已经能够较为成熟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因此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农商兵于一体,党政军企四合一。同时独创了中央支援地方,各省市相互支援,各民族之间相互支援的形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真正植根于天山南北,融合与新疆各民族之中,共同繁荣发展,是红色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交融的过程,也是地区之间人员调整,资源互补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二、特殊的战略考虑
新疆是边疆地区,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400公里,边境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保卫边防的任务十分艰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对新疆,他们继续支持国民党残余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进行泛突厥主义分裂活动,这是新疆来自外部的主要威胁{4}。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力量,不仅悍然发动朝鲜战争,还通过多种途径蛊惑新疆民族分裂势力叛乱,严重影响到新疆社会秩序和人民正常生活。
除此之外,和平解放后的新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亟需建立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推进民主改革,稳定人心,而且还亟需平定叛乱,剿灭土匪,稳定社会秩序{5}。
为了维护新疆的政治稳定,帮助新疆地方发展生产,王恩茂和王震二位将军深谋远虑,鉴古观今,向中央提出建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议。兵团成立后,所属10万军垦部队部署在北起阿尔泰山,南至帕米尔高原,东起哈密盆地,西至伊犁河谷的16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6}。
兵团不负众望,建立60余年,它在打击“三股势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反分裂斗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50年代剿匪平叛到历次反分裂斗争,兵团民兵都迅速反应,及时出动,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上级表彰{7}。
三、新疆的现实需求
古有林则徐治理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丰功,今有王震带领人民解放军一手拿镐、一手端枪,创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伟绩。然而,刚刚进驻新疆的人民解放军,却面临着重重困难。
第一,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新疆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由于地处内陆,不仅交通不便,而且常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一年气候变化显著,夏季温度高达三四十度,冬季温度降至零下二三十度,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很难适应新疆的环境。原农七师副政委王开春回忆说:“我和场副政委冯辉山合睡在一间小土屋里,炉膛里仅有的一块干牛粪很快就烧光了,冷风从墙洞向屋内呼呼直灌,我们钻进被窝里也冻得很难入睡。何况在如此条件下,职工情绪如何,总是时刻叨念在心的”{8}。不难想象,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需要尽快的适应当地气候,许多战士思念家乡,难以适应异地自然环境,但是再困难也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他们忍住心中对家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转身投入建设祖国大西北的浪潮中去。
第二,解放初期,新疆百废待兴的农业。由于新疆本身的自然地理环境,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滩,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加上国民党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在新疆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农业受到极大破坏。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较低。1949年,全疆人均粮食只有195.6公斤,棉花仅1.17公斤{9}。这种情况下,解放军进驻新疆,想要解决自身粮草问题,只能采用屯田方式。汉唐时期主要是军屯,康熙到乾隆年间,军屯和民屯并举,以军屯带动民屯,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由于部队筹集粮食困难,也曾采取部队一边打仗一边生产的形式。人民解放军就地转业,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其主要任务就是屯垦戍边。兵团成立后,开垦荒原,大规模实行机械化生产,推广了一系列先进农业技术,把新疆的大片荒漠改造成了良田{10}。
第三,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新疆薄弱的工业。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周恩来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既办农业,又办工业,用工业的利润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业机械化和农田基本建设,做到以工促农。正因为如此,兵团的工农业走出了一条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发展之路。在工业化的大浪潮中,兵团作为新疆的新进力量,开创了新疆的工业,在新疆的许多重大工程中,如横穿高山、戈壁的铁路、公路大动脉及城镇规划、大型工矿等工程建设中,兵团都勇挑重担,不畏艰难,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
四、加强地区、民族间融合,推动新疆经济发展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就成为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方面,在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国共产党军事上还未完全控制,这无疑给国民党残余势力、外国敌对势力以及少数民族分裂主义者留下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处理好民族问题,促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平解放,能够迅速结束内战,从而医治战争创伤。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九年新疆解放初期,就对向新疆进军的人民解放军和到新疆工作的干部说:“你们到新疆去的任务,要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地区,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长期以来各民族友好相处,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但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他们对于新中国、共产党仍然心存怀疑,因此极易被国外反华势力煽动。对马列经典著作及其熟悉的中国共产党,出于对国情、疆情的考虑,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论出发,秉承着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1954年,十万大军就地转业,他们既是新时期新疆生产建设的中坚力量,又是保家卫国的忠实卫士。最重要的是,兵团始终“不与民争利”,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消除了民族疑虑与隔阂,从而得以在新疆扎根。
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城乡人口比例极不协调,毛泽东虽发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但青年对于向何处去、何人接收的问题仍不清楚。兵团自成立以来,成功地接收和安置了上百万退伍转业军人、内地支边青年和各类自动来疆人员,大大减轻了国家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改善了我国人口的布局,兵团人员多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湖南等地。除动员知识分子、青壮年赴疆外,王震还关心在疆战士的婚姻问题,积极动员多省妇女远赴边疆,1950年春节后,首先在陕西、甘肃等地招收了1000多名女战士。从1950年起,先有湖南青干校、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广西分校的女生,山东的青年妇女、女兵、女学生进疆,随后又有江苏、上海、湖北等省市的一批又一批女青年进疆,加入屯垦部队的行列。1965 年八一建军节前夕, 毛泽东在接见我军高级将领时,亲切地对王震说:“你不但是屯兵边陲的大将军,也是一位最伟大的红娘”。兵团在促进地区间人口流动的同时,更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每年都把数以十万吨计的粮食、油料、棉花等农副产品和大批轻工产品上交给国家。兵团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支援着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五、探索社会主义模式的“试验田”
毛泽东一生始终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了建设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他领导了土地革命、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胜利。今天的人们对于以上几项运动十分熟悉,然而对于生产建设兵团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在笔者看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亦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模式的一块“试验田”。兵团用辛勤积累下来的资金贡献国家的同时,也在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加快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兵团的成功,使党中央曾一度产生要在全国推广新疆兵团模式的设想。据张仲瀚在《总理关怀屯垦戍边》一文中记载,1962年2月,周总理曾经对他说:“毛主席和我有个设想,想把我们三分之一以上的军队改为生产建设部队。”这种设想虽然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失败了,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巨大成功却不容置疑。
毛泽东在1966年5月7日的《五七指示》中指出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同时他还进一步指出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我们暂且不谈这篇指示在当时的现实性,单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初期的发展来看,它的确符合毛泽东对于农村社会亦农、亦工、亦商的设想。在以往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兵团人民生活水平几乎相近,相当于今天农民生活的中等水平,没有过大的贫富差距,有的只是平均主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60年弹指一挥间,兵团既当战斗队、生产队,又当工作队、宣传队,发挥了建设大军、安边固疆的战略作用,兵团的面貌、新疆的面貌、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兵团的成立和发展,也创造了中央支援地方、内地支援边疆、各民族相互支援的有效形式。兵团处于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双重领导之下,实行农工商学兵相结合,党政军企四合一的特殊体制。兵团是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生产的典型示范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兵团虽困难重重,但也在积极寻求转变,如“师市合一”、部分农产品允许农民自主销售等。兵团现代化改革的重点仍是机械化大生产,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农业用地的大面积整合,将所有农民纳入职工范围,接受兵团统一领导。兵团以其坚韧的精神在新疆这片戈壁滩上得以生存,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新疆各族人民和各省市同胞兄弟的支持下,兵团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注释:
{1}杨俊.毛泽东屯垦戍边思想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发展[J].军事历史,2004(6)
{2}{13}王恩茂.在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三十周年暨“双先”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04(6)
{3}姚勇.新中国开发新疆的特殊道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4}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共新疆地方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5}王小平.毛泽东与当代新疆屯[J].广西社会科学,2006(5)
{6}苏振兰,夏明星.中央三代领导关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J].世纪行,2002(9)
{7}{15}{16}牛永刚,石宝岩.兵团纵论[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7
{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党委党史研究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料选辑[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9}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共新疆地方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屯垦戍边战略的伟大胜利[J].新疆地方志,2001(2)
{11}牛永刚,石宝岩.兵团史话[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7
{12}李鲁岳.为什么要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J].法律与社会科学,2014
{14}何立波.情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王震[J].党史纵横,2008(3)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第五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2)
{18}刘延东.在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当代兵团,2014(11)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第五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2)
[2]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共新疆地方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党委党史研究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料选辑[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1949年10月-1992年12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5]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
[6] 牛永刚,石宝岩.兵团史话[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7
[7] 牛永刚,石宝岩.兵团纵论[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7
[8] 王恩茂.在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三十周年暨”双先”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04(6)
[9] 刘延东.在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当代兵团,2014(11)
[1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屯垦戍边战略的伟大胜利[J].新疆地方志,2001(2)
[11] 杨俊.毛泽东屯垦戍边思想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发展[J].军事历史,2004(6)
[12] 姚勇.新中国开发新疆的特殊道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13] 王小平.毛泽东与当代新疆屯[J].广西社会科学,2006(5)
[14] 苏振兰、夏明星.中央三代领导关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J].世纪行,2002(9)
[15] 李鲁岳.为什么要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J].法律与社会科学,2014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5)(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