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9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02-12黄旭艳项建明
黄旭艳 项建明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红藤汤内服外用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59-0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传统抗炎治疗效果常不满意,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我院采用抗感染加用中药内服和外用灌肠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患者年龄23~58岁,平均38岁;病程2~12年,平均37年;炎症类型:慢性输卵管炎48例,输卵管积水15例,输卵管卵巢炎15例,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14例,输卵管卵巢囊肿6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高等医学教材《妇产科学》中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下腹部坠胀,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后、性交后或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热,月经量多,不孕等。妇科检查:子宫常后倾,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输卵管发炎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能触及条状物并有轻度压痛,盆腔结缔组织发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包块。中医辨证按照《中医妇产科学》相关内容进行[2]。
13治疗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都口服罗红霉素片治疗,每次015g,每日2次。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内服盆腔炎1号汤,方剂由金银花、蒲公英、红藤、丹皮、丹参、赤芍、乳香、桃仁、土茯苓、生黄芪、桂枝等中药组成,水煎服,每日2次。另用盆腔炎2号汤保留灌肠,方剂由红藤、连翘、地丁、蒲公英、败酱草、丹参等组成,由本院制成灌肠液,每晚200ml保留灌肠。以上方法均以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对比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全身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妇检及B超检查无异常;显效:症状与体征显著改善,B超提示包块缩小≥50%;有效:症状与体征改善,B超提示包块缩小;无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或加重,B超检查前后无明显变化。
1 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盆腔炎包括盆腔生殖器官、盆腔腹膜及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等处发生的炎症。它和人体抵抗力下降、卫生不洁、分娩、妇科手术及病原菌入侵有关,西医往往采用抗感染治疗,但疗效不佳。中医将该病归属“带下病” 、“热入血室”等范畴,认为主要由于湿热久蕴,瘀阻胞中,以至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受损,带脉失司所致。病机多为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病久可有痰瘀互结。所以治疗组采用了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培元固本,调理冲任为主的方法。盆腔炎1号方中金银花、蒲公英、红藤、丹皮清热解毒,消淤散结;丹参活血化瘀;赤芍、乳香、桃仁理气活血,行瘀消肿;土茯苓清热利湿,生黄芪扶正培本;桂枝振奋阳气以行淤活络;诸药合用既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同时攻补皆施,标本皆顾,祛邪而不伤正。盆腔炎2号方制成的灌肠液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并有软坚散结的作用。通过直肠粘膜直接吸收,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了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中药多渠道内外合用,整体治疗,既加强了内服药物的疗效,又通过药物局部吸收直达病所,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276.
[2]张玉珍.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13-319.
(收稿日期: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