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光跟踪仪在设备检修精密测量中的应用

2015-02-12

天津建设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基准点架设控制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工作趋于精确化、简单化,工业设备安装及检修中的测量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在精密测量工作中,需要配备先进的、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激光跟踪仪的产生,满足了精密工程的测量需要且操作简单。但是,只依赖仪器本身,还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有正确的测量方法、操作流程。现主要以徕卡AT401激光跟踪仪为例进行说明。

1 徕卡AT401激光跟踪仪

可以测量所有的基本几何元素:点、线、面、弧、圆、圆柱、圆锥、圆环、曲线、曲面、矩形。根据已经测得的几何元素来构建任意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角度、距离;用一些元素拟合成一个无法实现的测量元素。ADM绝对测距仪距离测量精度:全量程160m直径范围内不超过±10μm。

2 激光跟踪仪的使用

埋设控制点,选择架设仪器的位置,测量待测设备,编辑成果资料。但是,在作业之前应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整体考虑,首先,根据需要出具的成果资料,选择能反应出待测设备精度的特征点或测量面;再根据待测设备的实际位置、待测设备的特征点或测量面及现场提供的基准点,选择仪器的架设位置,仪器的架设位置必须稳定,视线良好且距离待测设备不要太远,尽量能多的观测到待测设备,在保证能测量完全部待测设备的情况下,仪器的架设位置越少越好,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仪器的转站误差;然后,根据确定的仪器架设位置,选择控制点的埋设位置,控制点一定要布置在稳定、不易破坏、覆盖测量区域,尽量使控制点的位置能让多个测站通视,保证转站过程中控制点的连续性,保证转站间公共控制点至少在3个以上,通过多次测量控制点,可以精确确定控制点的不确定度,结合仪器到控制点及测量设备的距离评定出测量精度。整体考虑有助于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掌握测量待测设备的先后顺序,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2.1 控制网的建立

控制点一定要埋设在稳定的区域,能达到较长时间作业的连续性,保证在整个施工阶段的测量精度。控制点应加盖保护,以免带磁力的底座吸入空气中的铁粉和渣滓。控制点的选择必须涵盖作业区域,包括平面和立面,实现长边控制短边的原则,同时,控制点的数量一定要满足施工要求,保证在作业区域架仪器的位置能同时后视3~4个控制点,最好是4个以上,做有效检核。不要把控制点布设在同一个载体上,避免控制点同时移位而无法检核。

2.2 选择仪器的固定位置

在设备安装中,根据现场情况,选定仪器的最佳位置,能保证最大限度覆盖所要测量的设备,尽量避免仪器转站,或频繁的变换仪器位置,同样的控制点,会因仪器架设的角度不同,位置不同,交会出的点的精度不一样,这样就产生了不同的误差。

2.3 仪器的使用

每次测量时,最好在测量区域内,靠近设备的稳定地方设置一个临时的底座和靶球,每隔一定时间测量一下临时靶球的坐标,检核仪器的稳定性和作业区域的稳定性,保证测量的精度。如果出现偏差,首先利用临时靶球重新初始化仪器,让仪器进行自检,修正误差值,再测量临时靶球的坐标是否与先前所测相同,测量结果一样,则可以继续测量,否则需要重新校核控制点。设置临时靶球,既可以随时检核测量精度,又可以减少工作量。

3 误差来源及注意事项

1)设备误差。设备上的油污,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否则影响测量精度。

2)环境因素。减少空气的污浊,空气中漂浮的细微颗粒会影响到仪器的测距,尽量保持空气清洁,才能保证更准确的测量精度。避免作业区域附近或是影响作业区的振动设施存在,设备安装一般都是在厂房中,存在天车的振动,其他设备运作的振动或是交叉作业中来源于其他施工作业的振动,有效减少测量时间段的振动,会提高测量精度。

3)仪器误差。仪器本身都存在一定的误差,没有绝对精确的仪器,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达到相对准确,徕卡激光跟踪仪同样是在比较好的环境下,才能达到相对的测量精度10μm。

徕卡AT401激光跟踪仪在一定范围内会自动寻找靶球,人为的旋转仪器,会使仪器在旋转过程中受力不均,产生隙动误差,尽量减少人为旋转仪器的频率,最好让靶球正对仪器,引导仪器旋转对准测量区域。架设仪器时,尽量让仪器保持最低,重心越低,仪器越稳,可以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度。一定要减少仪器的转站次数,使仪器的架设位置越少越好。

4)控制点的稳定性。在实际测量中,发现埋设在稳定区域的控制点在长时间中也有轻微变动,大约在0~0.5mm之间,测量前校核的控制点误差大于待测设备精度允许误差的20%时,此误差对设备的精度就有影响,不能满足设备的测量精度。解决方法:重新采集现场提供的基准点恢复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就以调整好的设备来调整控制点,尽量多取调整好的设备上的特征点或测量面,这样能较好的保持设备的相对关系和相对稳定性。

4 工程实例

“首钢冷轧薄板公司”加热炉进行检修,我方对加热炉炉辊进行检测,主要是炉辊与中心线的垂直度检测、炉辊之间的平行度检测、炉辊的水平度及对称度检测。炉辊的分布在地下1层、地上2层、地上4层、地上5层,主要分布在地上2层和地上5层,采用相同基准进行测量,保证其整体性和连贯性。

4.1 测量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现场相对坐标系统,根据现场埋设的中心线采用相对坐标进行测量;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系统,主要是测量各个炉辊之间的相对高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2 测量难点

1)作业区内没有稳定的作业面。现场炉辊周围是铁板铺成的走道,没有可以架设仪器的稳定工作面,人员走动和天车作业都会对仪器造成颤动,直接影响测量精度,考虑这些因素;通过购买强力吸盘,把仪器吸附到比较稳定,方便于测量炉辊的位置。

2)作业区内作业面狭小。炉辊端面处走道区狭窄,测量作业面小,测量时会受到很大的制约,造成视线内所测范围狭小,仪器架设空间有限,容易受到交叉作业影响;在测量时,一定要保证仪器架设位置处不受外界的影响,减少人员走动,避免交叉作业。

3)炉辊数量大且分布广。加热炉炉辊数量大,分布广、高差大,所处位置的情况不同,造成测量难度加大,频繁架设仪器,根据不同位置的炉辊需要做相适应的基准点,选择适合仪器架设的位置。

4)通视条件差。由于炉辊周围作业面狭窄且设备纵横交错,造成通视条件极差,对基准点的选取和仪器的架设位置造成很大难度,在测量时,一定不要随意堆放杂物和随便放置设备。

5)仪器频繁转站误差。频繁转站很容易造成误差积累和误差传递,为保证测量的精度,在不同位置架设的仪器,尽量保证后视相同的基准点,且基准点要覆盖测量区域,必要时对上次所测数据进行复测,检查是否与本次测量数据相一致。

4.3 观测方法

1)极坐标观测。把仪器架设在稳定、通视良好且能同时观测到控制点和基准点的地方,观测到的基准点越多越好,直接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通过环闭合路线,联测所有的控制点和基准点,再根据控制点建立坐标系,转换基准点坐标,使其与控制点保持同一个坐标系且该坐标系平行于设备中心线。

2)找回坐标系。在每回重新架设仪器时,保证仪器能够一次观测到3个以上的控制点,利用反射球,采用极坐标方法直接测量控制基准点,用电脑软件找回坐标系,使每次架设仪器的坐标系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精度和数据的统一。

5 结论

通过高精度的测量工作,深刻体会到测量和精度的紧密关系,精度越高测量难度越大,要求仪器设备、测量技术、环境状况越高。测量人员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技术能力,把控好每个环节,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测量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猜你喜欢

基准点架设控制点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基于自适应离散粒子群算法的机翼调姿基准点优化布局
建筑日照设计中基准点相关问题的探讨
顾及控制点均匀性的无人机实景三维建模精度分析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架设中韩教育的“金桥”
特殊条件下预制梁横移架设技术
浅析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技术及方法
NFFD控制点分布对气动外形优化的影响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项目建设内部控制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