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环境和经济双重压力探寻“十三五”创新发展之路
2015-02-12□汤毅
□ 汤 毅
卷 首 语
应对环境和经济双重压力探寻“十三五”创新发展之路
□ 汤 毅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起施行。新环保法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创新和突破。环保工作从以经济发展为先的被动治理转变为确保生态文明的主动防护;监管模式从点源污染监管转变为面源污染监管;对于企业污染主体而言,引入“按日计罚”概念,罚款总额上不封顶;治理环境不作为的官员将引咎辞职;等等。新环保法的约束或让部分钢铁企业陷入亏损,每个钢铁企业或许都需要做出一些新的调整和变化,以应对这个非常严峻的形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3月公布的2015年前两个月宏观经济数据,除了出口增速大幅反弹外,其他数据均出现下滑,并创下数年新低,表明经济下行风险压力需要警惕。前两个月消费增速较此前下滑1.2%~10.7%,投资增速则较下滑1.8%~13.9%,这一数据不仅低于市场预期,也创下至少13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工业生产增速也回落1.1%~6.8%,这是自2014年8月工业生产以6.9%的增速创下6年多新低以来,再次刷新低位记录。这些数据也与仍处在荣枯线下方的PMI、连续负增长36个月的PPI数据,一并印证了实体经济的疲弱。
在环境治理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国家现在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也在加快。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还将继续加大,因为整个钢铁行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矛盾比较明显,所以应该说整个钢铁行业的日子相当艰难。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85%,并且2015年1月份再现亏损局面,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处在全部工业产业中的最低水平,钢铁行业已进入一个寒冷的冬季,而且这个冬季短期不会结束。
目前,环保治理是各方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钢铁产业的环保治理更加关注。因为钢铁集中的地区,环保压力相对较大,国家对环保治理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大气治理、土壤治理、水体治理,包括冶金工序的各个环节的治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钢铁环保问题应该有这样的认识:第一,环保是民生问题,是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环保实际是一个系统问题,不只是钢铁一个产业的问题。第二,环保投资较高。近些年企业都很重视环保,国家标准也比较高。钢铁企业可以严格地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配套各种环保措施,但这些措施的确需要花费较大的投资。第三,环保也可以增利。虽然环保治理要花钱,但是回收的废气、废渣、废水又可以利用,可成为钢厂新的利润源。第四,环保乃社会责任,国家和企业要采取明确策略。国家有标准,达不到标准必须坚决淘汰;钢铁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能因为要生存、要发展就牺牲环境。第五,加大环保技术研发。企业进行环保治理,但是花了钱却不能达到标准,环保效果仍然不好,这是环保装备和工艺不过关问题。因此,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提升环保产业,通过环保产业的发展促使钢铁环保做得更好。第六,虽然环保治理对钢铁产业压力大,但实际上钢铁产业真正的压力不在于环保治理投资和运行成本。从长远观点来看,真正的压力还是在钢铁产能的淘汰上。因为我国的钢铁总量太大,我国钢产量接近世界钢产量的1/2,假设同样的排放标准,我国的钢铁排放总量相当于世界的一半,这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我国的钢铁总量一定要减少,但这对目前的钢铁行业来说,是更大的压力。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钢铁未来发展。目前,钢铁产能过剩确实比较严重,全国大约有500多家钢铁企业,产能估计在12.5亿吨,2014年产量8.23亿吨,产能利用率65%。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增速回落,经济结构改变,投资增速减缓和制造业增速下降,钢铁产业受到的影响会更大。2015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策划之年,面对环境治理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钢铁企业都要有自己明确的应对策略。
多年以来,对于钢铁产业的发展,许多企业都是在上项目、上规模,为此“十三五”规划应该做减量规划、增效规划。第一,是产能调整,要把亏损的产品全部停产,把落后的产能全部淘汰;第二,是差异化发展,很多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雷同,要千方百计地避开同质化的竞争,向差异化方向发展;第三,是优化价值链,比如像全成本炉料结构优化、能源优化、循环经济等,要使企业的价值链全部实现最优化;第四,是管控模式,企业管控的核心业务,是要创造出一个高效的、长效的、具有特色的管控模式;第五,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持续创新来推动企业的发展,要把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