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艘巨轮再出发——评《2014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
2015-02-12陈学璞
陈学璞
又一艘巨轮再出发
——评《2014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
陈学璞
又一本蓝皮书——《2014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2014广西文化发展报告》)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在这本书“十周年纪念篇”的栏目中,有我的一篇散文《驶向蔚蓝色的文化海洋》,文中写道:“2014年3月,广西社会科学院召开2014年文化蓝皮书的组稿会。在吕余生院长满怀激情的讲话之后,广西社科院文化研究所首任所长、文化蓝皮书的新主编覃振锋研究员宣布组稿计划。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集结号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第10本文化蓝皮书又将出版。文化蓝皮书在新的港湾再出发,开足马力驶向广阔无垠的蔚蓝色文化海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摆在我们面前的《2014广西文化发展报告》,洋洋洒洒近70万字,就像一艘满载干货精品的文化巨轮,在广西改革开放发展的繁忙港湾再出发。
2013年是广西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成效卓著的一年。这一年广西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热议国务院总理支持广西建设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迎接中央支持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央把发展东盟关系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广西瞄准“两个建成”的总目标,推进“双核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有效化解经济下行的压力,促使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378亿元,同比增长1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其中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旅游业收入突破2000亿,增长20%以上。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2013年广西文化发展态势良好,为《2014广西文化发展报告》的写作和出台造就了丰厚的沃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4广西文化发展报告》在总结前9期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所前进,有所创新。本报告在广西社会科学院主持下,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为指针,围绕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展开,形成了对2013年广西文化发展情况的总结和对2014年文化发展态势分析的年度报告。它继承了过去运作成功的基本框架,既有广西文化发展的总报告,又有“理论篇”和“文化事业篇”与“文化产业篇”;既有“文化传播”、“文化交流”、“区域文化”的经验总结,又有借鉴域外文化建设范例的瞭望。根据这一年的特点,单辟“文化传播篇”与“区域文化篇”,加强了这些领域报告内容的份量。为纪念《广西文化发展报告》蓝皮书诞辰10周年,专设“十周年纪念篇”,刊出由资深作者编者黄健、李建平、王建平等撰写的《广西文化走过的黄金十年》《驶向蔚蓝色的文化海洋》《为广西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从耕耘到收获》,增添了本书的历史性和深沉感。“附录:2013年广西文化大事纪”是全年文化走过的印记凝炼,虽篇幅不长,却很有史料价值。这期报告的大事记收集的资料信息比过去更全面、更精准、更蕴含正能量。
在2014年12月30日举行的广西文化蓝皮书十周年座谈会暨2015年选题工作会议上,广西社科院院长吕余生认为,蓝皮书是社会科学院发挥智库作用的一个重要思想理论平台,也是一个展示文化智慧功能的重要品牌,广西文化蓝皮书越办越好,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副院长黄志勇说广西文化蓝皮书已经成为广西文化领域内一个知名品牌,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课题合作的平台、学科建设的平台、培养社科人才的平台、咨政参谋辅助决策的平台。就本书而言,笔者着重说一说以下三个亮点。
第一,《2013年广西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总报告》。以27个页码的篇幅,全面概括了本年度广西文化发展的总体情况,包括思想理论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正能量、公共文化服务和惠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文化精品创作繁荣发展、以申报世界遗产为战略抓手扎实推进文保工作、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文化产业继续健康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丰富多彩、2014年文化发展对策建议等七个方面。此报告在大量的现场调查、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形成,它以最新的文件、翔实的资料、可靠的数据、接地气的事例为主,间以闪烁智慧的推理、画龙点睛的点赞,使人读后,对这一年广西文化发展的势头和业绩有了整体的把握。在第七部分提出的2014年文化发展的四条对策建议,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的说理,也不是泛泛而谈、千篇一律的枯燥说教,而是有据有理、有血有肉的实实在在的举措。比如第二条对策“做大做强广西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动力”,提出“寻求广西文化产业的新突破”,要“从探索建立民族特色鲜明、面向东盟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传承和创新民族与区域原生态文化、提升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等三个方面”切入,抓住了广西文化产业的牛鼻子,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
第二,“文化传播篇”。文化传播包含新闻传播、出版印刷、广播电视和电影制作营销等。在以往的文化蓝皮书中,这些门类散见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各篇中,广播影视业往往只有一、二篇文章。《2014广西文化发展报告》适应近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主管部门合为一体的管理体制改革,将这方面的内容抽出来,合并到“文化传播篇”,从而增加了新闻出版、广西影视发展的内容和力度。除了总报告《2013年广西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发展概况与2014年展望》之外,还有9篇研究报告,分别分映了广西新闻出版事业、广西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方面的最新情况,包括精品创作、新兴媒体、法规与执法、科技发展、农村电视网、广告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对读者和领导机关了解广西传媒发展状况,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和问题,是很有价值的。从“文化传播篇”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广西出版能力和图书销售双双跻身全国十强,接力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漓江出版社位列全国同类图书出版机构前十强,广西日报等三种报刊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百强报刊’”。
第三,“区域文化篇”。过去常讲的是“区域经济”,很少讲“区域文化”。其实,“区域文化”不仅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且对于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不容忽视的影响。《2014广西文化发展报告》首次设“区域文化篇”,刊登了5篇研究性文章。第一篇《广西地域文化及其发展进程》,是作者在自治区领导机关举办讲座时授课讲稿。文章首先界定了地域文化的涵义和特点,接着指出了发展地域文化对于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意义,然后联系广西地域文化发展的历史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发展广西地域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设想。传承广西民族优秀文化,包括增强广西文化的自觉自信,大力发展八桂特色文化,弘扬广西精神,树立广西新形象等内容。第二篇《漓湘文化调研报告》是广西桂学研究会组织专家学者到桂北、湘南地区调研文化历史和现状的一个新成果。这篇调研报告,对漓湘文化区形成进行溯源,分析了漓湘文化基本内涵、特点及其地位,提出了漓湘文化研究方向、以及重点课题和构建漓湘文化区的构想,以及向两省区市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对策建议。这是一篇视野开阔、主旨深远、分析到位、建议可鉴的地域文化力作,该调研报告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黄道伟在报告上批示“漓湘文化研究很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建议纳入湘桂战略合作内容”。
《2014广西文化发展报告》出版发行,引起文化界的注目和社会的广泛反响。特别是新媒体迅速传播,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网易、广西新闻网等网络媒体纷绘登载转发有关信息。为了使文化蓝皮书更给力,笔者观察文化蓝皮书10年来的出版发行传播情况,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文化蓝皮书出版提速,进一步提高其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传播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也可以作为对文化发展报告一类的年度蓝皮书评价的尺度之一。文化蓝皮书具有“新、快、广”的特点,这都是时效性所然。回顾前9本广西文化蓝皮书,一般在都五六月份出版,囿于十周年纪念版的因素在2014年9月问世,《2014广西文化发展报告》出版晚了。当年的《文化报告》所反映的是上一年的文化活动,其内容推迟半年甚至大半年才与读者见面,其中许多信息成了“旧闻”,对策建议成了“马后炮”。笔者建议文化蓝皮书应当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出版,这时报告上一年的文化活动和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能够更及时有力地吸引读者的眼球。每年的一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会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广西文化蓝皮书应该紧紧跟上,不能拖到半年甚至大半年以后才发表文化报告。据说文化蓝皮书之所以推迟出炉,是由于年初拿不到上一年的统计数字。笔者认为,统计数字不能被动地等待次年第一季度甚至第二季度四五月之后统计局公布,而应该依据政府工作报告和各系统各单位的年终总结,进行概算,这是可以靠谱的。如果概算的数字和以后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不一致,可在下一年的文化蓝皮书中加以说明更改。
二是运用各种形式加强文化蓝皮书的信息发布。不能满足于图书出版后,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或研讨会,在平面媒体发一个消息。而应该选择书中的新颖观点、热点问题、鲜活猛料,利用网络、手机发短信、博客、微博、微信、彩信以及QQ群等新媒体,主动爆料,开展互动,引起学界的注意、社会的争议,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兴趣。这样既可以扩大文化蓝皮书的影响力、教育面、传播度,又可以提高编者、作者以至整个文化蓝皮书的知名度。
一年一度春风劲。在新的一年里,改革开放、以法治国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八桂城乡。《2014广西文化发展报告》的巨轮汽笛长鸣,乘风破浪,正在驶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广阔海洋。
2015年2月3日
(作者系中共广西区委党校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