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技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东南亚国家语言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2015-02-12陈伟容
陈伟容
信息通信技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
——东南亚国家语言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陈伟容
文章首先阐述国内外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研究视角和特点,重点概述信息通信技术在马来西亚语言教育的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通信技术在马来西亚教育应用的研究趋势。基于以上综述讨论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进行“信息通信技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语言教育政策;信息通信技术;马来西亚
信息通信技术(ICTs)是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全球化进程影响信息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信息通信技术的传播伴随着语言的传播,尤其是英语的传播。因此,信息通信技术对语言规划有重要意义,语言规划需要考虑信息技术因素。当前,很多英语非母语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一个挑战,即在语言教育中既要应用信息通信技术但又不减弱本地语言的地位。马来西亚正面临这样的挑战。马来政府曾提出“展望2020”(Vision 2020)的发展计划,其目标是在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在这一规划的影响下,很多技术被应用在语言教育中。
一、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研究概述
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国内主要研究视角有:一是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如洪丽芬(2008)研究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变化对华人的影响,房建军(2012)探讨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规划及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二是从宏观角度研究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如陈兵(2012)论述东盟国家语言状况及广西的外语战略,江健(2011)分析了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特征及趋势;三是比较马来西亚语言政策与其他国家语言政策的异同,如陈兵(2009)对比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研究的异同。
通过分析以上的研究视角,我们对国内研究特点做了小结:侧重从宏观角度研究“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主要使用质化研究方法;侧重比较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异同;语言教育政策研究与语言政策研究紧密结合;尚无关于“信息通讯技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的研究。
论述国内研究概况后,我们对国外研究视角也做了相关的分析。首先是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政策区分研究,如Kaplan&Baldauf(1997)关于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政策的区分影响当前的研究(前者指政府职能之一,涉及社会各方面;后者特指教育领域的语言政策)(cf.Gill,2005);其次是研究不同阶段的语言教育政策,如Sua(2013)阐述从1950至1970年间华语教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历程;分析语言教育政策变化及其原因,如Zaaba(2011)研究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调整及原因;语言教育政策的交叉学科研究,如将新技术应用于语言教育所带来的新变化(这将在下一版块详细阐述)。
由此,我们归纳了国外主要研究特点:注重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实证研究;研究多采用量化研究方法、样本分析法和侧重语言教育政策的跨学科研究。
二、信息通信技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
马来西亚于1957年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独立后的马来西亚亟需通过语言的统一获得身份认同和身份认同统一,以维护统一的局面。因而,马来西亚政府使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语言政策以及语言教育政策。巴萨马来语是国语,英语是第二语言或通用语言,其他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华语、泰米尔语和泰语等(陈兵,2012)。
在教育领域,马来政府颁布的《国语法案》规定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用语逐渐从英语转为马来语,马哈蒂尔博士1981年出任首相执行的语言政策达到了马来化时期的高潮;2002年马来西亚的语言政策出现了逆转,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数理英化;但几年后又改为在小学阶段使用马来语作为教学用语讲授数理课程。这一系列的逆转体现了政府旨在用语言政策促进马来语的地位和作用(陈兵,2012)。
而从2007年开始,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强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传播,马来政府更积极地践行“展望2020”的规划,以期在2020年跻身于发达国家队伍。在此影响下,马来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技术推广活动,以将技术应用到语言教育实践中。
当前国内尚无学者对“信息技术在马来西亚的语言教育实践”进行研究。而国外已有部分学者对新技术在马来西亚各个阶段的语言教育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新技术对语言教育实践的影响及其优缺点。其主要的研究视角有:新技术对中学教育实践的影响,如Akma(2014)研究马来西亚的新技术推广项目“每个学生一台上网本(the 1Malaysia Netbook programme)”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二是新技术对高等教育实践的影响,如Lye(2013)分析采用“技术教育学科知识模式”的机会和挑战,Ali(2013)分析英语作为教育用语成为普遍现象的影响;三是探讨应用新技术的优点和不足,Akma,Lye和Ali均提及应用新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由此,我们总结国外对信息通信技术在马来西亚语言教育的实践研究特点如下:注重实证研究;多采用量化分析法和样本分析法以及关于“信息通信技术对马来西亚的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尚无宏观整体研究。以下详细分析这些政策对中学和大学语言教育的影响。
(一)“每个学生一台上网本”推广活动对中学语言教育的影响
马来西亚教育部于2010年在全国推行了“每个学生一台上网本”的活动,其目的是让更多低收入家庭拥有笔记本,并提高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网络知识。
有学者认为这一举措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积极影响,并认为这一举措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拥有上网本后,学生能更便利地接触网络,接触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此外,在语言教学(如听说教学)中应用新技术新媒体后,教学手段多样化促进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Akma,2014)。
但有学者认为这一计划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效果大小。因此,Akma Mohamad在2014年通过使用调查问卷和采访等方式,专门研究学生用上网本学习英语的情况。结果表明学生对这一计划仍然抱有积极态度并尽量利用网络学习英语。然而,由于相应的技术支持不足,电脑维修不及时,网络覆盖面不够等问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达不到预期计划。
(二)英语作为教学用语(EMI)在大学得到推广
信息通信技术的传播伴随着语言的传播,尤其是英语在全球范围的传播,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英语作为学术语言的趋势也不断增强。为了应用新技术,提高学术领导力,马来西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逐步扩大英语作为教学用语的比例。
Ali在2013年对马来西亚公立大学的EMI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在公立大学EMI得到了更多的认可,是学生掌握英语和前沿学术知识的有效方法,甚至是必要途径。
Lye于2013对私立大学的“技术教学学科知识”(TPACK)模式进行了研究。在这模式影响下,私立大学的教学人员人手一台配备了教学软件的笔记本,此外,学校里的教室全部安装了用于语言学习的音像设备。研究表明在此模式下,学生学习的合作性提高,反馈积极,这相应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学习。
三、信息通信技术在语言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研究趋势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可以初步推测信息通信技术在马来西亚语言教育的研究趋势。在全球化影响下,马来西亚积极在教育领域,尤其是语言教育中大幅度应用ICTs来提高国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马来政府和教育部推行的新技术活动,如“每个学生一台上网本”和“技术教学学科知识”(TPACK)模式等,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新技术和网络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中;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借助英语这一通用语言来获取最新的资源,并不断提高学术能力和学术地位。但使用ICTs也存在一些问题,如ICTs不断推广后,英语的地位上升,巴萨马来语作为教学用语的地位削弱,如何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官方语言——马来语并提高马来语在ICTs中的使用成为一个难题;此外,其他语言如华语和泰米尔语的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些问题值得马来西亚语言决策进一步考虑并适当调整其语言教育政策。
因此,我们认为马来政府对新技术在语言教育投入力度将逐渐加大,利用新技术跻身于发达国家队伍雄心不变。其次,对信息通信技术在语言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呈上升趋势。最后,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具有可行性。
四、总结与启示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发现,国内关于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研究视角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语言教育政策的特征,比较语言教育政策的异同,侧重语言教育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且多采用质化分析法。
而国外研究虽然关注了语言教育政策的跨学科研究,尤其是新技术对语言教育实践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使用样本分析法来分析某一具体的新技术对某一个阶段的语言教育实践的影响,缺乏从宏观上分析新技术对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的分析。
因此,从宏观上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并采用量化分析法,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此外,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已经积极将新技术应用于语言教育中,国外也有很多学者研究新技术对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而国内对新技术在语言教育应用的研究远远不足,如何积极应对全球化并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在语言教育中以提高竞争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Akma,N.,&Abdul,N.The Use of 1Malaysia Netbook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Sciences,2014,118,302-309.
[2]Ali,N.L.A changing paradigm in language planning:English-medium instruction policy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Malaysia[J].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2013,14(1).
[3]Gill, S.K.Language Policy in Malaysia:Reversing Direction.Language Policy,2005,4(3),241-260.
[4]Lye,L.T.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Using the TPACK Model in Malaysia[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91,294-305.
[5]Sua,T.Y.Decolonization,educational language policy and nation building in plural societies: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inMalaysia,1950-1970[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EducationalDevelopment,2013,33(1).
[6]Zaaba,Z.,Ramadan,F.I.,N iane,I.,Anning,A.,&Umemoto,K.(2011).Language-in-Education Policy:A Study of Policy Adjustment Strategy in Malay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5(2),157-165.
[7]陈兵.东盟国家语言状况及广西的外语战略研究[J].外国语,2012,35(1).
[8]陈兵.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的对比研究及其启示[J].东南亚研究,2009,(6).
[9]房建军.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规划及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4).
[10]洪丽芬.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对华人的影响[J].八桂侨刊,2008,(3).
[11]江健.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特征及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1,(9).
本文为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英语地位嬗变与国家文化身份重塑研究”(项目批准号:14XYY006)和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东盟国家语言状况及广西语言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740003)的部分成果。
陈伟容,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广西南宁,530004
H 61
A
1007-7723(2015)01-0048-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