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管见*

2015-02-12卫东华周蓓蓓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94

图书馆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馆员留学生学科

卫东华 周蓓蓓(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94)



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管见*

卫东华周蓓蓓
(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开展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分析当前开展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入手,提出了开设阶梯式文献检索课程、开辟特色服务通道、构建闭环动态学科服务体系、学科服务团队进修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留学生学科服务学科馆员服务创新

[分类号]G252

*本文系2014年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信息素养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高素质光电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成果。

1开展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的背景及需求

新中国高等院校接收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交流肇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统计数据,1950~2006年,我国接收的各类外国留学生人数累积超过104万。以若干省份为例[1-3],据江苏省教育厅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省43所高校共有15000余名在校留学生,预计到2015年底这一人数将达到3万;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8月公布的《2012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显示,目前全省33所高校的留学生人数已超过17000人;而湖北省26所高校2012年在校留学生约为11000人,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如此庞大的在华留学生群体中,攻读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的学位生人数占相当大的比例(例如上述湖北省的高校留学生中,学位生人数就超过了70%),还有不少来华进修、访学或参与研究合作的留学人员,涉及文学、医学、工学、管理学等十多个学科门类。

这一现状充分体现出了我国高等教育日益显著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这既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同时也对我国高等院校办学的软、硬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和学科服务主体的高校图书馆,在这一新形势下也势必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特别是对于学位生及来华进修、访学人员,开展课程学习和专业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他们来华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而如何利用中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资源开展科研工作,也成为许多留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如何针对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和科学导向性的高质量学科服务,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初级阶段[4-6],服务模式还不成熟,学科馆员的服务创新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故在开展留学生学科服务方面仅有小范围的个案研究[7],而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前还较为缺乏。笔者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从分析开展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入手,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纵深发展建言献策、抛砖引玉。

2开展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所面临的问题

2.1语言交流、沟通方面存在障碍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水平、知识结构等参差不齐,对于学科服务而言,语言交流和沟通的障碍是显然存在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有不少留学生来自小语种国家,英语和中文水平均有限,有些即使会说英语,但其英文发音可能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这就使得这部分留学生在提出学科服务需求时,往往不能准确表达真实的意思,造成学科馆员的不理解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其二,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外语能力有限,目前绝大多数学科馆员仅会使用英语交流(有相当一部分学科馆员的英语水平还难以正常交流),对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许多国家广泛使用的语言一窍不通,这不但限制了学科馆员同外国留学生的语言交流,在相关文献查找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以笔者所在的南京理工大学为例,该校是一所以军工类专业为特色的院校,由于大多数学科馆员所学都是英语,在一些军事强国(如俄罗斯、德国等)的原始文献查找方面,就显得较为薄弱。因此,学科服务主客体的语言能力成为阻碍学科服务有效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2.2思维习惯方面有差异

来自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的留学生,对高校图书馆的认识具有较大局限性,他们通常只在分配到学习任务时才对图书馆的资源提出需求,这种被动式的习惯思维使这些留学生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涵和项目知之甚少,对图书馆学科服务部门的相关宣传活动和材料发放也不太感兴趣甚至较为排斥,这既造成学科服务工作难以顺利推广,也对他们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对于来自西方国家的留学生,他们在入校伊始就将图书馆作为获取各种信息和服务的主要场所,在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开题、论文写作、软件下载等各方面,都习惯于从图书馆获得解决方案,这一方面让学科馆员们感到有了用武之地,提高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在软、硬件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落后,不少情况下还很难满足他们的具体要求,这也造成了学科服务工作上的困难。面对这种思维习惯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如何在学科服务推广、学科服务内涵扩充、学科服务水平提高、学科服务层次安排等方面取得平衡,是值得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部门管理者及广大学科馆员深思的问题。

2.3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亟待加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语言沟通、思维方式等方面带来的问题,一方面是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这是外因,往往是短时期内难以解决和克服的,因而有必要从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内因来考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国外学科馆员相比,国内学科馆员在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文献识别能力、服务需求解析能力、敬业精神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加之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涉及的专业及学科门类较多,这使得人数较少且知识构成有限的学科馆员们更加难以自如地应对。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在承认并接受一系列客观困难与挑战的同时,从学科服务的主体出发,切实提高学科馆员们的综合素质,打造出一支具有高质量服务能力和专业适应性的学科馆员创新团队,并凝练出学科服务国际化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是开展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的关键所在与当务之急。

2.4暂无成熟模式和经验可循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面临着国际化浪潮的强烈冲击,但由于对学科服务的内涵认识较浅,学科服务理念的发展尚不成熟,从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情况看,暂无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可供施行“拿来主义”,这也是阻碍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这就是历史赋予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重任,因而有必要从细节入手,以现阶段相关经验为基础,对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进行深入思考。下面拟从开设文献检索课、开辟特色服务通道、构建闭环动态服务体系、学科馆员服务团队进修等方面,逐一论述开展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的具体措施和相关建议。

3开展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的具体措施及相关建议

3.1开设阶梯式文献检索课程

为切实提高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有必要首先从学科服务的对象——留学生处着眼,开展一些有益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不少高等院校图书馆[8-11]都提出了为留学生开设专业文献检索课的尝试,并对留学生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笔者也非常赞同为留学生专门开设文献检索课,在调研国内高校图书馆所开设留学生文检课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措施:①以院系为索引单元,广泛了解留学生所涉及的专业背景,有意识地对相关学科的文献检索工具、方法及思路等提前进行归纳、整理,为后续开展具体服务打好基础。②深入调查和掌握留学生的相关基本情况(如国籍、留学类型、语言水平、科研能力等),编制阶梯式的文献检索课教材,可按需要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级别,针对不同层次的留学生开展阶梯式文献检索课教学,当课程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并通过考核后,方可进入下一梯级,如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测试,则在同一梯级重新学习。③除了在纵向上将文检课进行阶梯式划分外,对于同一梯级的文献检索课,也应根据留学生的专业需要和基础知识等,有选择地开设全英文文献检索课或中英文双语文献检索课。例如,对于工科专业的留学生,为了便于与国际接轨,适宜全程开设全英文文检课,而对于从事中文相关专业(如古汉语、中国历史等)学习和研究的留学生,应加大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比重,为其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总之,为留学生专门开设文献检索课是提高学科服务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教学内容宜以印刷型资源和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为主,教学模式应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一套合理的阶梯式课程体系,尽量贯穿于留学生在校学习和从事研究的始终。这种分级教学的思路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3.2大范围、多角度开辟特色服务通道

对于留学生群体而言,其学习、研究和生活的环境是相对陌生的,在对学科服务的适应性和理解认识方面与国内师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为这一服务对象大范围、多角度地开辟特色服务通道,为他们在学科服务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笔者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如下:①开设专门的留学生学科服务窗口并以多种语言设置醒目标志,对现有学科馆员进行合理编排、轮流坐班,负责日常接待来馆咨询、寻求帮助的留学生们,避免出现留学生因不熟悉或语言障碍找不到学科服务部门的尴尬情形。②通过学科馆员内部挖潜或外聘专业人员等方式,为留学生提供文献翻译、课程指导、阅读指导等多方面甚至是生活事宜咨询的一系列相关服务,扩大学科服务的范围,为留学生打造良好的信息支持平台。③据笔者对所在高校一些留学生的访问,很多留学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苦于无法真正地同国内教授和同学进行交流,难以很好地融入科研团队,这对他们留学目的的实现形成很大的阻碍,也影响了团队的科研进度。对此,高校图书馆应以学科服务为基点,以多种形式为留学生与国内师生的深入交流提供平台,如按专业划分定期组织国内教授和留学生进行专业座谈等。尽管从表面上看,这一服务举措有些脱离学科服务的项目,但由于其解决了学科服务对象的实际困难,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和科研环境,这对提高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极为有利的。

总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部门应摒弃以往狭隘的学科服务理念,针对留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实际困难,用于大范围、多角度地为其开辟特色服务通道,形成大的学科服务意识。这不仅对学科服务工作本身是良好的催化剂,同时也有利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文化及高等教育文化的宣传,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3.3构建闭环、动态的学科服务体系

如前所述,开展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暂无成熟的模式和现成经验可循,那么如何在实践中逐步找到成熟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科服务模式和方法?笔者以为,应针对学科服务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构建闭环、动态的学科服务体系。具体实践措施如下:①以院系或教研室为索引单元,安排对口服务的学科馆员主动深入院系,对学校为留学生设置的课程体系和学术体系进行调查和了解,重点关注留学生人数较多的学科和专业,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形成初步的学科服务方案。②建立直接和间接的学科服务反馈通路。所谓直接反馈通路,是指当初步的学科服务方案形成后,由图书馆学科服务部门组织相关院系的教师和留学生参与方案评审,在充分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留学生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对学科服务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所谓间接反馈通路,是指在学科服务方案的践行过程中,留学生可根据彼时的实际状况,将自己的需求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科服务部,由学科服务部收集反馈信息,定期组织学科馆员进行讨论并修正原有服务方案。③重视学科服务的过程跟踪和质量调查,在留学生中自愿选拔学科服务代表,定期开展学科服务质量、服务模式等的调查和访谈,从而形成良好的闭环效应。

总之,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是以学科馆员为主体、以广大留学生为对象、以学科信息流通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活动。这一活动应始终以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效益、提高服务水平等为目标和导向,以留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满意度为反馈,不断进行闭环和动态的修正。唯有如此,才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为后续学科服务体系和模式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3.4建立健全学科馆员服务团队的进修体系

由前所述,在开展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的过程中,学科服务主体——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对学科服务质量的好坏具有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数量相对较少,个体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从提高学科服务生命力和个人发展角度来说,一味地强调学科馆员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未免脱离实际,笔者在此提出应从学科馆员团队角度出发,在全面提高团队的英语水平、第二外语水平、专业文献解析能力、工作主动性、服务创新意识等方面狠抓实干。因此,有必要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规划一个较为完善的进修体系,该体系以全面提高学科馆员团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建议着重考虑如下方面:①以学科馆员团队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派学科馆员进修英语和不同的第二外语,以听说读写“四会”为目标,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提升服务团队使用多种外语的水平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克服留学生学科服务中的语言障碍。②以学科馆员团队为基础,按照学科服务的专业分配,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如校内专业培训、校际交流培训、出国访问等)和异国文化知识学习,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的学科服务团队。这样就能在对留学生的学科服务中,既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又不致因不了解国外传统文化而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③加强学科馆员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励志辅导和心理辅导。平心而论,开展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是一项十分繁琐又困难重重的工作,学科馆员既要具备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和专业服务技能,同时又必须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就需要在进修体系中专门规划加强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内容,如可以聘请一些知名的先进工作者(最好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领域的)为学科馆员作专题报告,或聘请职业励志辅导专家为学科馆员定期进行励志教育和心理辅导,主要目的是使学科馆员能够牢牢树立敬业和创新的意识,不断诱导出自身的正能量,使整个学科服务团队的素质得到全面升华,从而积极、主动地干预学科服务的进程和质量。

3.5注重对留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交流

学科服务活动始终是人参与的活动,对于留学生这一特殊人群而言,注重人文关怀、加强文化交流应成为提高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水平的一种软实力。从大的方面讲,注重对留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留学生们背井离乡到异国求学,不仅需要得到知识上的满足,更在实现自由而全面的个人发展方面有强烈诉求。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配合学校的留学生心理教育,要求学科馆员有意识地对参与学科服务的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努力拉近学科服务主体和对象之间的距离,并将学科服务作为连接不同专业留学生的纽带,为更好地促进专业学科服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另外,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开展留学生学科服务决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的服务工作,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应对此有所理解和认识,在开展学科服务具体工作时向留学生们渗透中国文化,如在向留学生传递一些学科服务手册时,有意识地增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简要介绍或中国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以引起留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这就为后续的进一步交流扩展了空间。

在现有形势下,提高专业学科服务的软实力应引起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部门的足够重视,只有将软、硬两种实力充分地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飞跃,才能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康庄大道。

4 结语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既面临着向纵深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时由于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也给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留学生专业学科服务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笔者旨在抛砖引玉,文中所提及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尚处于理论研讨阶段,其中很多问题并未完全认识清楚,需要在今后的学科服务实践中不断研究并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缪志聪.江苏高校在学外国留学生人数五年预计将翻一番[EB/OL].[2012-01-19].http://www.jyb.cn/world/cglx/2012 01/t20120119_474959.html.

[2]别鸣.我省高校外国留学生人数年增18%[EB/OL].[2013-03-27].http://www.hbe.gov.cn/content.php?id=10851.

[3]高逸平.教育厅首次发布《浙江省普通高校国际化水平排名》[EB/OL].[2013-08-09].http://zjnews.zjol.com.cn/sys⁃tem/2013/08/09/019523264.shtml.

[4]刘素清,艾春艳,肖珑.学科服务的多维拓展与深化——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聚焦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18-22.

[5]王莲.学科馆员管理制度优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11):57-59,62.

[6]杨俊丽.国内学科服务创新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4):21-24.

[7]汤罡辉,大岛广美,张红.基于学科服务的个案研究——访谈日籍留学生对客家方言研究的信息需求[J].图书馆论坛,2012(2):53-56,76.

[8]赵继海.对留学生用英语开设文检课的探索[J].情报杂志,2000(4):105-106.

[9]范吉莲,徐维.为留学生开设医学文献检索课的尝试[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2):57-59.

[10]邓亚文.对外国留学生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84-86.

[11]赵云艳,刘薇薇,王虹菲.硕士阶段留学生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2011(2):8-10.

卫东华女,1983年生,馆员。研究方向:学科信息服务。

收稿日期:(2015-07-02;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馆员留学生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