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当代图书馆学术史研究
2015-02-12李丽
李丽
关注当代图书馆学术史研究
李丽
当代图书馆学术史资料丰富,内容深刻。研究当代图书馆学术史应关注两方面:关注其与图书馆事业史、图书馆思想史的关联;关注其内部的“学”与“术”的关系。
当代图书馆学术史 图书馆史 图书馆学史
1 资料丰富的当代图书馆学术史
学术史是包括“学”与“术”两方面的发展史,一般而言,形而上者谓之“学”,形而下者谓之“术”。图书馆学术大致包含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事业等“术”的方面及由其上升到理论的“学”。
在图书馆学术方面,曾经有过不少有益的研究。如20世纪80-90年代,曾有过对当代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出版过《当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然而,从当代图书馆学术发展的视角来全面研究的著作尚未见到。笔者认为关注当代图书馆学术史研究十分必要,因为经过1949年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理论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在图书馆学术发展中,我国走过的是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在学术发展中,我国图书馆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体制和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和丰硕成果,值得研究和继承。
当代图书馆学术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高潮和21世纪初的第三次高潮。三次高潮具有不同的社会环境,亦具有不同的学术特征。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处于图书馆的印本书时代。50年代处于印本书的初级阶段,图书馆藏书较少;80年代则是印本书比较充足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图书馆向信息化迈进的前夜,面临着从印本书图书馆向复合型图书馆的过渡。21世纪初图书馆学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时期,图书馆从主要为科研生产服务转变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从图书馆学术发展中可以窥见其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环境决定了图书馆学术在某个时期何以是这样。
20世纪50年代我国图书馆学术发展高潮是在1956年提出“向科学进军”号召后,在国务院科学发展规划委员会之下成立图书小组,负责指导全国图书馆的协作协调、资源共享工作。在图书小组指导下,首先开展了协作协调的组织保障工作。当时大中型科学图书馆分属文化、教育、科研等不同系统管理,为便于统一管理,在北京、上海分别成立全国第一和第二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在南京、沈阳、兰州、西安、广州、武汉等文献资源富集的大城市以及各省会城市分别成立中心图书馆委员会,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工作是组织编制联合目录、协调外文书刊采购和馆际互借。
《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期间的图书馆学术活动是初级图书馆学术活动,形而上的“学”的成分主要体现在目录学的发展和发达。目录学在我国具有悠久传统,20世纪50年代目录学获得大发展,目录学编制技术得到重视,新的书目种类如联合目录、专题、专科目录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应运产生,目录编制在理论上得到相应提高。
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学术活动显现出全方位发展的特征。与50年代比较,80年代新的社会环境赋予学术以更大自由,新理论获得广泛支持,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出现了“规律说”“工作说”“知识说”等多种学术流派,图书馆学的理论色彩浓重,“学”的成分增加。此外,图书馆学术中的一些领域逐渐由“术”“向”“学”转化,典型的如藏书建设领域。80年代前期是我国图书馆藏书大发展的时期,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等系统的书刊入藏大幅度增加,使原有馆舍不能满足需求,全国兴起新馆建设热潮,湖南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等都是此期间建立的新馆。新馆的建立适时满足了藏书建设实践的需要,亦为藏书建设理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较多关注理论总结,对三线藏书、藏书复选、藏书级别、贮存图书馆等理论展开广泛讨论,研究从微观的藏书建设逐渐发展到宏观的全国范围的文献资源建设。1986年全国文献资源布局研究掀起高潮,为适应图书馆协作协调需要,1987年以文化部为主,教委、科委等成立图书情报协调委员会。80年代图书馆工作的基调是突出效率,而最能体现效率的环节是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由手工检索迅速发展到机器检索,为网络情报检索作好了准备。
21世纪初图书馆学术发展的特征是由20世纪80年代的追求效率发展为追求公平,以人为本、读者的基本阅读权利、信息权利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目标。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引下,免费、平等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基本要求,而延伸服务则成为追求服务优化的手段。在公共图书馆精神等理念支持下,实践中迅速出现一些新的组织模式和服务形态,如深圳图书馆之城、东莞图书馆集群、佛山联合图书馆、苏州等地的总分馆模式。在信息资源共享领域,出现新的图书馆合作形式,如系统的图书馆联盟CALIS,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如上海中心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为科学研究服务,而是广大的需要信息服务的人们。21世纪图书馆学术发展的成就在于应用图书馆学的壮大和成熟,使其得以在图书馆学中显现和独立出来,使图书馆学的层次性显现,亦使图书馆学更趋成熟。
2 与学术史相关的事业史、思想史
当代图书馆学术史资料十分丰富,为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及早着手此领域的研究还有客观上的优越条件,即亲历这一时期学术史的当事人尚健在,他们可以为此期学术史所涉事件和人物作较为客观的注释。这是治当代史的最大长处。当代图书馆学术史是一门联系广泛的专门史,从事当代图书馆学术史研究要处理好其与图书馆事业史、图书馆思想史的关系。
2.1 与图书馆事业史的关系
前述我国曾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对当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有过集体式研究,并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专书。这一研究的起迄时间较短,但可以作为当代图书馆学术研究的重要参照系。事业史是学术史研究的基础,一是事业发展的脉络往往对学术史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二是事业史中的一些事件或数据,通过发掘和研究,成为了图书馆学术史的重要素材。
事业史对学术史的影响在20世纪80-90年代是显而易见的。80年代前期事业的迅速发展——藏书迅速增加、新馆舍大量建立、队伍知识化专业化促使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理论的支持。1985年首届全国中青年图书馆学情报学讨论会提出要重视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其后掀起的大规模研究提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即事业的发展不但要有量(图书馆数量、藏书数量)的增加,更要有质的提高,要提高图书馆的效率,提高藏书利用率。由事业发展产生的理论和理念提升使图书馆学术发展产生了大的跨越。而到90年代低谷时期,图书馆学术亦随之出现低谷,研究主题不突出。图书馆事业史对图书馆学术史的支持体现在事业史提供的数据和事实对学术史研究的基础作用,近年来一些学者已注意到这一点,逐渐对图书馆事业的一些现象、事实、数据开展个案研究,使事业史中包含的一些现象升华为理论,如有学者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省图书馆藏书建设情况的研究,这种研究通过若干相关个案研究,有望对某段时期图书馆学术发展脉络勾画出基础的线条。这是一种实证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术史研究中应提倡这样的主题较窄的实证研究。
2.2 与图书馆思想史的关系
图书馆思想史是在图书馆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办馆思想,体现图书馆在发展中不同阶段的使命和图书馆人的认识。如英美国家公共图书馆自19世纪中叶创建后经历的最初作为社会的教育教化的作用,后来经过在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全面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尊重读者阅读自由的理念,二战后形成的图书馆读者平等享有图书馆基本服务的权益理念,等等,这些在图书馆发展的不同阶段所承担的使命及人们对图书馆的不同认识,即是图书馆思想史所体现的内容。中国图书馆思想史由于中国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因而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如图书馆在某些阶段其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职能就是较为特别的。
应当注意的是,图书馆学术史与图书馆思想史存有一些重合的部分,在研究实践中须注意,同样一个既是思想史研究的,又是学术史研究的问题,如何在研究中有所侧重。如20世纪80年代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它既有图书馆思想史的重要内容,亦是图书馆学术史的重要内容,只是两方面的研究应各有侧重。作为思想史研究,应重点研究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与当时社会上兴起的系统论等思潮的关系,将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置于系统论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对于全国文献资源布局的学科布局方案、区域布局方案等各种方案归纳出各自的理论特征;而作为图书馆学术史,则应将研究重点放在文献资源协作协调与藏书建设的关系,各种布局方案的优点及在实践中的可行性等。可以说图书馆思想史与图书馆学术史关系密切,有时难以区分。当前我国此领域是以学术史为主题的研究较多,以图书馆思想史为主题的研究则较少。一般来说,思想史的研究较学术史来说线条更粗,亦更习惯于从哲学、文化的视角审视一些问题。
3 关注“学”与“术”的关系
前述讨论了图书馆学术史与事业史、思想史的关系,这是从外部考虑的,除此之外,亦应从内部关注图书馆学术史的“学”与“术”的关系,以及其相互影响和张力。一门学科的发展,一般来说其理论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开始时总是形而下的“术”较多。在一门学科处于“前科学”时,其学科体系处于较为混沌的状态,“学”与“术”处于同一个层次,逐渐地学科中应用的部分发展壮大,使理论的层次显现出来。在当代图书馆学术史研究中,应将“学”“术”的这种变化和特征体现出来。
3.1 学术的发展与图书馆学理论的层次化
20世纪50-80年代,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多体现在研究领域的拓展,而在理论的层次方面并未有明显的突破,图书馆学理论的层次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是21世纪初,这是我国图书馆学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何以应用图书馆学不可能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而产生于21世纪初期?这是由于虽然这两个时期同是改革开放时期,为图书馆学术发展准备了条件,但比较而言,80年代是改革开放初期,图书馆学术发展大多局限于物的层面,而到了21世纪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已上升到人的观念的层面,业界一些学者已认识到这一点,大胆提出一个重要命题——新世纪图书馆学要研究人的理念。而这时社会环境已经为图书馆学要研究人的理念提供了必须的条件,即由于人权观念的解放,图书馆学术中迅速引入图书馆人文精神、公共图书馆精神、读者权益精神,图书馆学术研究的“学”“术”结合这时已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而80年代的学术结合仅是一种理论研究方法的寻找。新世纪图书馆学术的结合迅速催生出应用图书馆学,这种应用图书馆学明显带有浓重的人文色彩。
图书馆学术的互动催生出应用图书馆学,并从应用图书馆学的理念、概念及各种关系中寻找新的理论线索,探寻新一轮图书馆学术的互动,在21世纪初应用图书馆学探索和塑建中,提出信息公平、知识自由、公共图书馆制度、图书馆集群技术等等新概念、新理念,当应用图书馆学渐趋成熟时,目光则转向这些理念背后,试图发现这些理念背后隐藏的本质的东西。于是有学者花数年功夫,探讨技术与人文的关系,得出人文与技术关系犹如“道”与“器”一样的结论,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自由与秩序的关系,人们亦以极大的兴趣来探讨。显然,人们对效率的追求早于对公平的追求,80年代追求效率成为时代特色,以致有学者提出“树立以效率为核心的理论价值观”。由于公平理念的缺位,90年代图书馆事业陷入低谷时,一些背离公平的现象在图书馆大量出现,重点服务、有偿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重要部分,读者应享有的基本权益被剥夺。公平理念是图书馆业界最重要的基本理念。然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非二者只能选一,非此即彼,而是互相兼容、互相促进的关系,在图书馆发展中,可以同时选择公平与效率。在应用图书馆学获得成功后,对一些深层关系的追问,在哲学和文化的视角作理论的探索,进一步体现了图书馆学术的“学”“术”互动。
3.2 理论联系实际的条件分析
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80年代以来图书馆学研究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图书馆学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80年代中期提出“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最终找到“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和“全国文献资源布局研究”两个重要的结合部,尽管这两个结合部最后无果而终,但某些研究成果对此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的走内涵发展道路的主张对80年代追求建设“大”而“全”的图书馆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图书馆不一定要“大”和“全”,而是要有对读者需求的较高满足率,即是要注重提高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走内涵发展道路。尽管由于网络社会的到来,改变了印本书图书馆时代的图书馆合作模式,“全国文献资源布局研究”在当时提出的一些布局模式仍对后来的图书馆联盟产生了深刻影响,学科布局模式直接导致系统图书馆网络联盟的产生,因而80年代寻找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及研究对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和长期发展有积极意义。
业界对实践的观照是图书馆学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这种观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并非理论研究在每一个层次和环节都必须联系实际,在基础理论研究的某些环节,更需要准确的概念界定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至于是否联系了实际,倒并非十分重要。
3.3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张力
在图书馆学术发展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保持一定的张力,是图书馆学术发展的必要条件。正是由于主张理念重要性和主张基础理论重要性的两个学派的深入研究和互相辩驳,才使应用理论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更显丰富和具有个性。回顾十来年的图书馆学术史,正是由于有范并思对观念的大声疾呼[1],以及之后金胜勇关于理念、概念问题与范先生的商榷,和卢儒珍就范的“基础理论”概念产生的问题所进行的批评[2],才使这段学术史倍显生动,学术在讨论和争辩中前行,应用理论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在反向张力的作用下,更显示出硕果之丰。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间保持张力应引起业界关注,应成为业界共识。只有二者保持必要的张力,才会形成促使理论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动力。专业期刊作为推进学术发展的重要工具应有意识地组织相关文章,使这种张力得以彰显,使图书馆学术在理论与应用的角逐中迈出更大的步伐。
[1]范并思.新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研究什么?[J].图书馆,2003(1):14-15.
[2]卢儒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员职业规训纲要[J].图书馆,2008(4):1-5.
Attention to Researches on Contemporary Academic History of Library Science
LI Li
Contemporary academic history of(Chinese)library science is rich in materials with profound content. Researches on contemporary academic history of(Chinese)library science should focus on two aspects:its association with library history and library ideological history and its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learning”and“technique”.
contemporary academic history of library science;library history;history of library science
格式 李丽.关注当代图书馆学术史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3):26-29,40.
李丽(1973-),女,湖南医药学院图书馆馆员。
201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