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提琴表演艺术的“恰当之美”

2015-02-12文/杨

音乐生活 2015年9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小提琴演奏者

文/杨 园

论小提琴表演艺术的“恰当之美”

文/杨 园

内容提要

“恰当之美”的审美规律是多种艺术领域的一种衡量标准。而小提琴作为音乐表演艺术范畴中的一种艺术表演,所具有的“恰当之美”也正是音乐的一种情感表达和艺术的魅力凸显。所谓美,尤其是针对艺术境界中的美,它是一种需要恰到好处且协调性极好的舒服的一种艺术美,小提琴表演艺术要做到这一点,是应该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能力的。本文将主要针对小提琴表演艺术的“恰当之美”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小提琴表演 艺术 “恰当之美” 演奏

小提琴的表演艺术所表达的“恰当之美”并不是通过夸张的、张扬的方式来对这种艺术境界进行表达,小提琴艺术表演所表达的美一定要自然、适中且协调,认识到这一点,在小提琴表演艺术的准则和标准方面就非常有利于提升我们对小提琴表演艺术的“恰当之美”的审美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加强我们提高小提琴表演的创造能力。

1.小提琴表演艺术的发展

艺术的生命在于其强大的创造力。在小提琴表演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针对小提琴演奏艺术的理论研究已经开始有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针对小提琴演奏技法进行了较为具体而详细的实践性的研讨,并对小提琴在演奏模式和演奏过程中需要把握的演奏技巧建立了具有框架结构的体系原则和方法,在这个时期小提琴研究的成果对后期的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且奠定坚实而超前的理论基础和作用。小提琴表演艺术发展一直处于持续走高的状态,并在这个发展期间孕育了一大批关于小提琴演奏的艺术家。在进入了20世纪以后,小提琴表演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开创性的独特见解,即开始将小提琴的表演艺术延伸到美学的境界和价值中去,更好地提升了小提琴表演艺术的审美水平,这其中包括对小提琴演奏艺术的自然协调性的发展,因为只有自然的东西才是最舒服省力的一种状态,墨守成规必然会与小提琴的艺术魅力相抗衡,同时更加注重小提琴在演奏中关于身体与指法之间的自然、协调和配合,从而达到演奏的最佳效果。另外则是在进行小提琴表演时的脑手结合,这是一种头脑对生理动作的控制,并通过头脑的发出准确指令与肌肉之间形成平衡、协调的配合,从而呈现小提琴演奏技法中最为快速且精准的艺术特点,更高层次地提高了小提琴表演艺术的“恰当之美”。

2.演奏表现力与作品精神的一致性

音乐的精神和魅力所在需要借助美妙且具有生命力的音符,然后通过演奏出来才能赋予它顽强而具备美的生命力。因此,单独的一个个音符的存在并不能变成音乐形成动听的旋律,更不可能具有音乐的艺术,需要表演者通过把音符串联组合起来,进行再创作。众多著名的小提琴演奏艺术家在演奏作品时,其首要原则是对作品的创作者创作的目的和思想感情进行了解并尊重原作的意图,不断通过作品创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和对所创作作品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所表达的情感因素进行体会和研究分析,竭尽全力去理解和揣测当时作曲者所面临的生活现实,以及在作曲家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以此来更好地对作曲家在创作这首作品时的情感和环境有更贴切深入的理解,只有用心聆听并理解创作者的意图和饱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才能真切、细腻、完美地在演奏中呈现出作品的本质和精神价值。但实际上,音乐的最大魅力和特别之处在于不断创造和创新的艺术升华,只有通过不断对音乐的形式、音乐的表达效果以及音乐的质感进行创新和优化,才能不断提升音乐的品质和价值。每一个小提琴的艺术演奏者所处的年代和生活、社会背景都完全与作曲者的背景有所背离和不尽相同,所以在已经发生了这样的不同程度的年代和社会的变化之后,人们也开始在艺术精神质量的追求方面有了更高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作为小提琴的演奏艺术家,要不断适应这种人们需求变化的趋势进行作品的包装和升华,更充分地把每一首作品用自己独有的艺术理解力呈现出不断满足人们听觉的作品价值,并适当在原作品中增添部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创意,结合原作品进行突破式的演奏表达,通过这种艺术效果的呈现,不仅保留了原作品的味道和艺术精华,同时也凸显了演奏者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创意,从而不断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新鲜艺术食粮。这种通过演奏者对原作品的创造,演奏出于与原作品所赋予的精神境界相协调统一的艺术表演,才能充分呈现出当代小提琴演奏者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础上,创造出与作品精神相协调一致的精神艺术价值。

3.不同世界的小提琴艺术流派所呈现的艺术之美

小提琴各种流派和学派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历史和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小提琴艺术不同于其他类别的艺术派系,它处于各流派和学派之间共性和个性并存的一种发展状态。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人们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标准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在这种趋势变化下,小提琴的各个流派所呈现的演奏理念和审美标准都是需要不断改变墨守成规的方式,需要不断通过创新和改变来提升自己在小提琴演奏理念和审美能力上的水平和能力,只有通过这种不断提升和创新的改变和发展,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这种对艺术的高水平追求。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我国的影响开始有了逐步扩大影响,人们通过这样一个国际窗口对国际各个领域都有了一定的视野和了解,其中小提琴这种西方弓弦乐器的演奏艺术发展也开始走向更加国际化的大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和关注,在随着国际之间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文化交流和信息传递越来越快捷方便,为小提琴的演奏艺术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空间。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开始有了国际交流和沟通的开放性和自由性,这使得小提琴学派的发展给恪守过去传统的小提琴演奏规则的各个流派很大的刺激和惊醒,带领他们逐步走向更加能够以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开放状态,提升自己的小提琴演奏艺术创造。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的结构和水平,并为小提琴的各学派之间提供了更加具有前景的发展平台,并创造了借鉴以及交流合作的方式来共同提升对小提琴演奏艺术的能力。就演奏风格而言,不同的学派之间都没有绝对同一性,因为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但随着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小提琴演奏者或者教育研究家都更加注重音乐本身所具备的艺术价值、情感表达的本质以及精神力量的传达和演奏所呈现的艺术风格。在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下,都增加了各国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兼收并蓄、广收博取的学习借鉴态度,并促使他们更好地对不同小提琴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高小提琴演奏艺术在创作中的审美能力,并充分把握在社会和时代发展过程中小提琴艺术的发展曲线趋势,才能不断挖掘小提琴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

4.小提琴演奏的肢体表达和面部表情的“恰当之美”

小提琴在舞台上的演奏形式,有别于其他类似歌剧演唱者的方式,是需要与所演奏的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作品风格进行舞台演奏和表演的呈现。这个演奏过程虽然没有太多需要肢体表达和面部表情的凸显,但依然有需要用表演的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演奏。20世纪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过去在演奏小提琴时,并没有因为他身体上的残疾影响他对作品的演奏和情感的表达,听众更多地是在听觉上欣赏其演奏出来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带来非常悦人的视觉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他坐在轮椅上演奏时所表现出的丰富表情和幽默的身体律动,能给人带来小提琴演奏的那种协调和舒服,达到了小提琴表演艺术的“恰当之美”。任何小提琴的演奏,在注重作品外在形式的同时也必须表现出演奏者对作品思想感情的那份真情呈现,在必要时可以借助夸张的肢体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甚至在沉思悲痛之时利用面部的表情表达,当作品表达悠扬动听之处时可以用甜美的微笑表达,通过这样的演奏表达方式,能够表达出小提琴演奏的恰当适度、自然得体,达到“恰当之美”的呈现。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通过肢体和面部的表达只能根据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的需要进行适度的呈现,避免对肢体和面部进行过分夸张的表达,这反而会造成小提琴表演的负担和累赘,更多时候小提琴的表演艺术是需要站在舞台上保持静态,用宁静和优雅凸显出艺术的魅力和小提琴的“恰当之美”。因此在进行小提琴表演过程中,协调把控好身体与表情的契合和平衡,并保持与作品的风格相一致,只有在达到演奏和表演动作、技法的统一平衡之后,才能呈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精髓和本质。

结语

综上所述,小提琴的表演艺术所呈现的“恰当之美”,是需要把原作品所需要呈现的作品情感和音乐艺术与演奏者的艺术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恰到好处地呈现出小提琴演奏的那种刚刚好的美,这要求对这种艺术演奏具有恰当、准确的“恰当”之美的把握,同时借助作品创作的感情和演奏者的情感表达来演奏出小提琴的艺术美。

[1]徐蓉、张燕.试论小提琴表演艺术的“恰当之美”[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

[2]武慧.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研究综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

[3]许蓉.论小提琴演奏中的技巧与艺术的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2

(责任编辑 霍闽)

杨园(1961—)女,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小提琴演奏者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Hey Diddle, Diddle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