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谐警营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5-02-12孙云龙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92(2015)04-0011-03
收稿日期:2015-05-20
作者简介:孙云龙,男,吉林通化人,延边铁路公安处党委书记、处长。
和谐警营建设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当前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和谐警营建设不仅仅包括“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和谐氛围,还涵盖良好的民警个人素质、执法环境和保障体系建设,这些都是促进公安工作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也是延边铁路公安处党委一班人牢固树立“不以处小不作为、不以偏远不争先”的理念和打造“平安延边、文化延边、和谐延边”的重要基石。可以说通过这几年和谐警营建设实践,我们充分体会到和谐的氛围对激活民警的能动性和催生团队的新合力具有重大作用,是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的强大内在动力。
一、和谐警营建设是队伍建设的有力支撑和保证
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队伍要稳定,和谐是关键,加强和谐警营建设,不仅可以确保全处民警步调一致,合力共为,还可以激发民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一)激发民警积极性的“助推剂”
在和谐警营建设中,各级领导和各级组织坚持从关爱民警出发,想方设法为民警办实事、解难事,有效解决了后顾之忧,使民警心怀感恩、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中,使民警真正做到了“身在警营,心在警营”,从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工作,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极大激发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二)有效整肃队伍作风的“防火墙”
和谐不是无原则的忍让,更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通过和谐警营建设,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入手,让正能量在警营蔚然成风,使歪风邪气在警营无藏身之地,从严格规范各项执法活动入手,坚持把从严治警作为最大的从优待警,把预防民警违纪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责任,保持队伍的持续稳定。
(三)融洽干警关系的“润滑油”
和谐警营建设是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级领导管带队伍的重要手段,通过和谐警营建设,增加与民警的密切交流与接触,实地解决民警的困惑和难题,拉近了与民警的关系,使干部与民警有良性的互动 [1]。
二、影响和谐警营建设的主要因素
当前影响和谐警营建设的因素很多,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硬件投入的问题也有软实力打造的问题,关键是人的问题。
(一)认识因素
个别领导,特别是部分基层领导没有把和谐警?营建设纳入提高队伍战斗力的高度去认识,存在“重管理、轻和谐”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认为和谐警营建设是空对空、可做可不做,业务工作是实打实、非做不可。强调抓业务工作多,研究抓和谐氛围工作少。不仅有些所队长是这样,有些政工干部也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具体的业务工作上,对和谐警营建设不思考、不研究、不分析、不抓落实,使和谐警营建设工作始终没有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
(二)职业因素
长期以来,公安工作面临着各项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繁重的局面,仅2014年以来,就迎来了春运安保、两会安保、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安保、亚峰会安保等一系列重要安保工作任务。工作强度大,任务时间长,条件艰苦复杂,每一次任务都是对民警政治素质和应对能力的考验。但当前警力不足与不断增长的工作任务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检查、考核名目较多,导致民警身心、体力的严重透支。此外,铁路民警每天要面对成千上万的旅客,有时被群众无端指责、辱骂、刁难,又要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民警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极大。
(三)自身因素
不可否认,公安队伍主流是好的,但个别民警业务素质相对偏低,政治学习和钻研业务的意识不强,提升自我素养决心不强,“干不了、说不过、打不过、追不上、不会写”的问题依然存在。除思想问题外,部分民警身体素质也相对较差,全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民警处于亚健康状态,部分民警同时患有多种急、慢性疾病,总体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部分民警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有的民警无法掌握和运用公文写作的基本格式,有的民警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部分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扎实、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敷衍应付。在一些民警中也出现了重实惠、轻精神,重个人、轻集体等不良倾向。
三、加强和谐警营建设的几点措施
和谐警营建设是战斗力、是凝聚力、是效率、更是质量,也是公安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这几年我们在和谐警营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效果显著。
(一)将政治建警落实到和谐警营建设上
注重民警忠诚教育。公安处组织编撰出版了近30万字的《延边铁路公安处史志》,筹建了延边公安处警史展览室,举办了《忠诚之路》建警65周年警史教育活动,分批组织青年民警到董存瑞部队和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端正青年民警入警动机,坚定全体干警扎根边疆,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注重干部选拔任用。实干争取进步,实绩赢得重任。处党委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论资排辈管理模式,不拘一格降人才,知人善任,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对30名后备干部进行定期测评,建立动态汇报制度,完善动态考察制度。去年通过笔试、面试和民主测评等方式,公开选拔5名挂职干部,充实到一线所队,调12名优秀青年民警进入机关岗位,使民警有干头,有盼头,使工作好的民警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民警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坚持重大事项透明原则。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发扬民主,集体决策,发挥了整体效应,增强了执政能力,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特别是重大资金的使用,由纪委全程参与,大事小情摆在面上,讲在台前,广开言路,开通处长、政委信箱,及时倾听民警心声,使每位民警都成为公安处管理的参与者和践行者。注重领导干部示范效应。切实发挥领导干部“一面旗、一堵墙”作用,处领导班子在全处范围内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凡是让民警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与民警同吃、同住、同工作,一线执罚、一线巡线,哪里工作最艰苦,哪里工作最重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用实际行动为全处民警立标打样。实干的领导班子,带出实干的民警队伍,今年我们又出台了《机关干部考核办法》,规范机关干部行为,以机关带基层,促进队伍整体形象的提升。
(二)将文化育警落实到和谐警营建设上
强化基础建设。公安处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文化基础建设力度。先后投入30余万元,为全处各单位建起了警营文化背景墙、文化墙。另投入资金13万余元,购置专业音响设备、篮球架、象棋、羽毛球、乒乓球、图书资料等,建立了公安处图书室、警史展览室、青年民警阅览室。为丰富警营文化,扩展内涵,公安处先后举办了两届警营文化节和三届“十佳民警岗位标兵、好警嫂、优秀协警”评选活动,举办了“迎新春青年民警才艺大赛”、新春团拜会系列活动,并成立了公安警官艺术团,深入基层进行慰问演出,营造了具有延边特色的文化氛围。每到五四青年节就为每个青年民警购买一本书,引导青年民警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强化管理创新。处党委明确要求各单位负责人为警营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把警营文化建设纳入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列入公安处安全风险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警营文化建设成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时,制定了《队伍建设考核办法》、《延边铁路公安处警官文化艺术团章程》、《年度文体活动安排》等相配套制度措施,促进警营文化规范化管理 [2]。
(三)将从优待警落实到和谐警营建设上
加强硬件投入。针对延边铁路公安处地处偏远,文化生活和交通设施相对落后,沿线警务区远离城市、生活枯燥、环境艰苦的实际,为让民警安心在警务区工作和生活,处领导与各站段反复协调,积极争取为警务区改造建设扩充面积,按照“高于派出所”的标准改造,重新修缮警务区和警务工作站房舍,室内安装地暖,水、电、煤气、闭路电视、宽带一应俱全,警务区环境大为改观。针对青年民警不断增多的实际情况,投入资金10余万元建立青年民警公寓,装修房间11个,专门购置被褥、木床、更衣柜、备品柜、桌椅、电水壶和电视机103台(套),使异地青年民警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觉。切实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点滴小事着眼,从细微处入手,每项涉及民警的小事都是处党委关注的大事。每年的9月3日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庆日,处党委为朝鲜族民警放假1天。在警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公安处采取所队干部、日勤人员、机关顶岗措施,保证民警全员休假。投入资金加大派出所小食堂、小宿舍建设,购买床铺,整修房间,管内出差一律吃住在派出所。同时公安处通过公安政工网、《延边铁警》小报为每名过生日的民警送去祝福。为各单位购买了绿色花草、粉刷房屋,让每一位民警的工作环境焕然一新。注重暖警关怀。针对公安处地处延边少数民族地区,异地青年民警社交范围小的现状,公安处每年与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铁路行政单位积极协调,组织联谊活动,解决青年民警交友难问题;在机关食堂加开三餐,解决了异地民警吃饭难的问题。投入专项资金,鼓励支持所队小菜园建设,每个所队都能吃上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使绿色食品走进警营,摆上餐桌。创建“居家式”警务区管理新方式,实行每月补助随民警驻站的家属1000元,水、电、煤气费补助300元的优惠政策,缓解了警力不足的压力,减轻了民警的后顾之忧。
(四)将素质强警落实到和谐警营建设上
为有效规避执法风险,把提高民警素质作为保护民警切身利益、构建和谐警营的重要手段。积极尝试多媒体教学、高端讲授等培训方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公安处先后组织两批基层所队长、教导员(政委)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深造学习,聘请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辽宁行政学院等著名教授到公安处授课,让高端讲座走进警营,全面拓宽民警视野。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针对部分民警存在的执法风险问题,先后两次聘请了沈阳市公安局法制专家为民警讲授执法工作中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针对延边地区地理位置特殊、警情复杂的特点,邀请延边州国家安全局的资深专家进行讲课;针对吉图珲高铁即将开通,而大部分民警对高铁所知甚少的实际,我们组织人员深入上海、宜昌、吉林等地学习有关高铁的知识和经验,提前介入安保工作。坚持“实战性,针对性”。定期在警察公寓开展“小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公安处业务能手到公寓为青年民警讲课,同时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民警,开阔了思路,使小收获转化为大战果。2014年以来,投入教育培训经费28万余元,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2期、专业培训班14期、基层实战训练班11期,受教育人数达1495人次,民警的综合素质正在不断提高,未发生一起因执法问题被投诉事件,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