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发展策略∗
2015-02-12郎庆华
郎庆华
(曲靖师范学院图书馆,云南 曲靖 655011)
地方特色数据库就是以与本地有关的、具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资料(史料、人物、出版)[1]为数据源而建立的数据库。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与地方相关的特色资源是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图书馆支持学校学科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服务的重要支撑。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丰富了曲靖师范学院图书馆的馆藏,进一步深化了本科院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建设意义。笔者现就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目前建设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发展概况
曲靖位于云南东北部,与贵州、广西毗邻,是珠江的源头,爨文化的故乡,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巴蜀通往云南边疆和中亚的“南方丝绸之路”。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杰出的人才创造了滇东北独特的地方文献。
形成于魏晋,鼎盛于南北朝,衰落于隋唐,承上启下的“爨文化”以及明清时期以会泽为中心形成的铜商文化等,为曲靖的历史文化增添了许多神秘而独特的色彩。
蜀汉丞相诸葛亮、明朝状元杨升庵、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等在曲靖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使曲靖的许多文物古迹引人入胜。
曲靖人才辈出,辉映史册,如夷王孟获、岳阳楼长联的作者窦垿、翰林院编修何桂珍、“铜柱铭勋”马秀廷、商贾将军浦在廷、红军将领周建屏、抗日名将王甲本等,他们为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兴旺做出了巨大贡献。
红军长征两次过曲靖,在曲靖留下了光辉足迹和不朽的长征精神,使曲靖的地方文献资源更具独特风格。
现存的“爨宝子碑”和“爨宝颜碑”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碑是反映曲靖历史地理、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源。
上述爨文化、铜商文化、民族风情文化、红色文化、石刻碑文等为独具特色的滇东北地方文献的收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展现曲靖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风貌,近年来,曲靖师范学院图书馆高度重视地方文献的采集。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明确了滇东北地方文献收藏的重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以彰显曲靖地方文献的独特魅力[2]。为此,以曲靖师范学院图书馆为龙头,联合滇东北区域内23家市、县、区及学校图书馆、档案馆,广泛收集有关地方的一切资料。2009年,曲靖师范学院图书馆成立了“滇东北地方文献室”,编辑、出版了《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目录汇编》,并建立了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3],以供读者检索利用滇东北地方文献。
为了使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滇东北地方文献室所存储的文献信息资源,2013年,曲靖师范学院图书馆开始了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有选择地对部分价值高的地方文献进行了全文数字化。目前,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已全文数字化图书5123册,期刊文献与论文51篇。其中,爨文化研究26种,地方志书823种,地方历史文化1473种,年鉴381种,本土作者作品376种,少数民族文化699种,历史名人110种,家谱族谱46种,资源矿产46种,书画集41种,种植养殖155种,特色产业76种,地方经济433种,地方教育125种,其他119种。其类型有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4]。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文献资源保障,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2 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与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已开始为读者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对地方文献的需求,但从实际应用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2.1 开放程度不够
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需要通过IP进行登录,且只能在本校范围内才能对其进行访问,仅能为本校读者服务,没有充分发挥出数据库网络共享服务的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利用率,共享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发挥。
2.2 对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全面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学与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曲靖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高校,其特色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国家级)、化学、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省级)。然而,围绕这些重点学科建设的地方文献数量偏少,对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
2.3 服务功能简单
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提供资源分类、检索、导航服务、热点排行和点击下载统计等,也添加了Web2.0的一些基本元素,如资源评分与评论等。这些服务功能满足了读者对该数据库的基本检索。然而,与国内高校一些地方特色数据库相比,该特色数据库在提供文献传递、在线咨询、Wiki编辑、个性化服务、主题推送服务等方面还有待增强。
2.4 缺乏社会服务
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四章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看,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繁荣乃至地方社会的全面进步,都需要地方高校图书馆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也是图书馆融入地方社会、获得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馆藏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除了满足本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外,还应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然而,由于受人力、技术和知识产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目前还未对社会开放,也谈不上为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深层次的决策和参考服务。
2.5 数字化资源长期保存重视程度不高
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除了建有纸质书库外,还根据文献所具有的价值对所收集的纸质文献有选择地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以方便读者网上检索和浏览。然而,受资金、数字信息长期保存意识、资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图书馆除了对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进行了光盘备份和文件服务器存储外,在数字化地方文献长期保存方面还未引起高度的关注。
3 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发展策略
为了不断增强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来促进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发展。
3.1 重视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宣传和推广
对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进行宣传推广,可使读者充分对其进行了解,并提高其利用率。除了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设“地方文献最新推荐”专栏进行宣传外,图书馆还应进一步强化“建以致用”的宣传推广意识,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提高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影响力和利用率。
3.1.1 网上展览。图书馆可通过网上展览的形式,按照学科类别、资源类型等向读者推广介绍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以此吸引读者。
3.1.2 专门的主题宣传。系统介绍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使读者对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有全面的了解。
3.1.3 建立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相关Blog。通过在Blog上发表博文的方式来介绍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具体的特色资源、特色文献的来源、新推出的特色馆藏服务项目、新近增加的特色馆藏文献等,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推荐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及基于该馆藏的服务。
3.1.4 免费发放目录。有选择地印制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目录,免费发放给读者,使读者能了解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概况[5]。
3.1.5 通过本馆学科联络员深入相关院系介绍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除了介绍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检索技能和使用方法外,还应强调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所存储资源的类型、来源及其独有性。
3.1.6 举办讲座。邀请专家作与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相关的讲座,使读者了解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所蕴含的文化及学术价值,从而让读者充分认识和利用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
3.2 进一步加强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
丰富的数字资源是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存在的基础,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
3.2.1 扩大滇东北地方特色文献的收藏范围。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应继续加强地方性专业、学科所需的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应重视原生数字文献资源的收藏,尤其是将本校科研基金项目申请书、本校学报发表的论文、特色学科教学课件、本校精品课程、优秀的学士论文等原生数字资源纳入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中,并进行组织以提供给用户使用。
3.2.2 加强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学科特色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地位和对高校学科建设服务以及学科评估的影响和发展。图书馆应紧紧围绕本校学科专业特点进行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在建设中,一方面,应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未来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现实情况,切实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开发,并使之与本校的学术研究、学科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能相互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应注重本校的学科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充分利用本校学科人才优势,合理架构学科知识体系,通过对馆藏地方特色文献进行研究、整合,使馆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转换为特色学科特色资源[6],为本地区的各项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特色学科建设发展。通过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最终丰富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学科特色内容。
3.2.3 增加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存储资源。利用Wiki,增加提交表单,让读者自行提交与滇东北地方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经相关人员审核后,把这些成果发布到网上,以丰富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数量。
3.2.4 充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目前,许多省情网、市情网等都专门提供地方数据库、地方志书目、地方年鉴、史志动态、地方专题信息。图书馆可充分利用云南省情网、曲靖市情网等提供的开放存取资源来丰富滇东北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数据量。
3.3 重视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长期保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型特色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信息服务领域关注的战略问题[7]。如同数字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一样,数字型特色资源的长期保存也应保证所存储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存取性。
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所存储的利用地域特色所形成的特色数字资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重要的利用价值。加之数字信息的存储介质在长期的存储与使用中非常容易损坏,造成所存储信息的丢失,因此十分有必要对特色数字资源加以保存,以便用户未来利用。为此,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就应考虑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长期保存问题,应根据需要保存与之相关的元数据,如背景信息、软件硬件环境、转换历史、转换工具、采用元数据标准等[8]。另外,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进行备份或差异备份,将光盘与磁盘阵列相结合使用,充分发挥光盘的大容量存储,并利用磁盘阵列作为光盘库的大容量缓存[9],以此来满足用户大容量实时特色数字资源数据使用的需求。
3.4 加强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语义组织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文献、数据的简单组织和罗列,其重要意义在于解释某一领域的知识内容和资源的相互关系,构建一个具有知识内容性、层次关联性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利用本体在资源的上层构建一个反映资源知识结构的本体概念模型,对知识进行基于语义的标注,通过程序设计语言建立知识与资源的关联,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全方位地揭示出领域内丰富的知识内容及其关系[10]。
为了进一步加强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知识揭示,图书馆可对其进行语义组织,在领域专家的帮助下,通过抽取概念词汇和关联概念词汇构建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领域本体概念集。借助领域概念集,按照领域本体的概念及关联,对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这一领域的作者、作品性质、作品名称、书目、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源对象等进行概念分析、标引、描述和处理,形成机器可以理解的带有语义信息的元数据,实现对资源基于语义的标注,全面揭示出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知识内容和资源的相互关系,从而为用户提供基于内容的知识检索。
3.5 进一步增强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服务能力
为用户提供服务是滇东北馆藏地方献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宗旨。为了进一步增强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服务能力,应不断完善该特色数据库的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3.5.1 完善服务功能。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除了提供一般检索(标题、责任者、摘要、出版者、类型、语种)和高级检索外,还应提供分类检索和主题检索,使之能对所存储的内容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划分和揭示,为用户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方便用户从不同角度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另外,还要增加Web2.0功能,重视用户参与,要将大量的学者、教师和学生吸引到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中来,使之进行资源的修改与添加[10]。此外,还要利用RSS提供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个性化的知识订阅推送服务。
3.5.2 实现文献传递服务。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利用CSDL为读者提供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文献传递服务。
3.5.3 提供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利用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提供数字参考咨询服务,除了通过E-mail、FAQ等手段对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提供传统的非实时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外,还应利用Blog、Wiki、RSS等技术对数据库中的资源和内容进行聚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交互式的适时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3.5.4 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通过学科联络员深入各院系,有针对性地把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文献信息资源嵌入到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中,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3.5.5 提供社会化服务。图书馆在满足服务本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应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与本区域内的企业合作。在详细了解相关企业的文献需求后,通过项目支持、资金回报、信息反馈等手段,逐步为滇东北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化服务服务。通过社会化服务,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使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逐渐具备自我完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
3.6 妥善处理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开发与利用中的版权问题
版权问题一直是制约滇东北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开发与利用的瓶颈。妥善处理好版权问题,有助于图书馆更好地开展数据库的服务与共享,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首先,应把已超过版权保护期限的特色资源向公众开放。其次,对未解决版权问题或版权问题解决不彻底的资源,可设定访问权限,授权用户可检索并访问全文数据;对非授权用户只发布元数据,将其链接至相关资源的摘要页面或版权页面,原文数据则采用文献传递的方式解决等。最后,对受著作权保护的地方文献,在进行有偿服务前需与出版单位及作者联系,签订版权转让协议,或是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取著作权人作品的网络传播权[11],并给予著作权人一定的经济报酬,在妥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服务,以提高滇东北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利用率,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1] 蔡莉静.现代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2] 孔稳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曲靖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9):105-107.
[3] 聂建国.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建设的实践探讨——以滇东北地区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增刊1):135-139.
[4] 滇东北(乌蒙片区)馆藏地方文献特色库[EB/OL].[2015-03-16].http://10.25.1.25:8008/qujing/index.htm.
[5] 陆莉.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推广现状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99-101,89.
[6] 吴力武,谢艳玲,王延红.地方资源文献与学科建设发展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18-21.
[7] 李凌杰.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的元数据质量控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3):43-46.
[8] 何建新.特色数据库的数字资源保存[J].情报探索,2012(6):69-71.
[9] 吴丽杰.基于本体的特色数据库知识组织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2(3):41-43.
[10] 林岚,等.利用开源程序EasyHDWiKi建设特色数据库——以海南经济贸易百科资源库为例[J].现代情报,2011(11):63-65.
[11] 李冠男.“记忆工程中“的地方文献数字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51-5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