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理论内涵与政策启示*

2015-02-12林园春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3期
关键词:科技生态服务

林园春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速度不再是衡量经济发展好坏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发展质量。这就要求我们突破过去依靠“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资源红利”“投资红利”等要素驱动路径依赖,转向依靠知识、信息、技术等创新驱动,创新创业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近年来,中国大陆每年平均新创办176万家企业,美国每年平均新创办78万家企业,印度每年平均新创办10万家企业。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运营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等流动性资源,吸收聚集稠密的经济能量,形成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为不同业态、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针对性的服务,可以助推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达到优化本地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拟在吸收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与我国各地区创新创业服务的实践发展相结合,分析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这一个交叉领域的概念,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有助于在创新创业研究领域引入更多的研究视角,加深理论对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一、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的理论综述

目前理论界对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之前的国内外研究集中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领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本质上属于组织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组织生态学(Organizational ecology)是一门借鉴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来研究组织结构及其所受环境的影响的学科。麻省理工学院的Dann(2005)最先描述了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总体框架和运作模式,但没有给出清晰的定义。Leung(2006)从创新创业网络构建这一视角,描述并揭示了创新创业行动与各类组织群体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百森商学院Isenberg(2010)在其《如何开始一场创业革命》文章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给出了详细的定义。随后,Isenberg团队(2011)提出了百森创业生态系统项目(BEEP),其基本框架包括政策、金融等六个支撑系统,指出通过形成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可以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Zahra(2012)从新创企业的创业行动策略这一微观角度,解释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部的一些微观特性和行动机制。Suresh&Ramraj(2012)指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由新创企业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创业生态环境所构的一个协同作用、共同演进的动态平衡系统。国内学者林嵩(2011)从生态学的角度构建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并探讨了其内部运行模式。沈漪文(2013)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行了辨析,指出其由六个要素组成。潘剑英(2014)探讨了生态系统中各群落之间的协同关系及环境影响。综合来看,以上学者们均提及创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群落(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各生态群落之间种间协同关系,阐述了创新创业环境的重要性,使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发展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没有学者从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这一角度,对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进行剖析。

关于服务链理论,Akkermams&Vos(2003)将提供顾客服务的流程视为一种服务供应链。一般认为,服务链就是以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把政策、金融等服务有关的各个方面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链条。中关村首次提出创新创业服务业的概念(杨非晓,2012),认为创新创业服务业是在全球开放创新创业和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带动下,顺应创新创业新的服务需求,通过整合创新要素,创新服务模式为科技创新创业者和创新创业企业提供高效、专业、全面服务的新兴服务业。此后,蔺雷、吴家喜、王萍(2014)从创新链的角度研究了科技中介服务链,提出科技中介服务链与创新链的共生耦合理论,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内涵。

总体来看,中关村、武汉光谷、上海等区域已经在构建与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开始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链条的服务,但是理论界关于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的研究却严重滞后。大多数学者缺乏新信息技术知识和实践背景,现有研究的理论性、系统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

笔者认为,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就是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差异性、针对性、全链条式服务,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在一个体系内将各类资源和服务有效集成,形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具有自调节功能的生态系统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企业迅速建立、成长、茁壮,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包括创新创业辅导、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投资、团队融合、产品构建、技术推广等一系列内容,可以打造一个从项目池到项目筛选、项目培育、成熟、产业化再到项目反哺的完整生态系统。例如在北京中关村,有100多家服务机构,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条:提供创新创业教育与辅导的亚杰商会、联想之星、中关村创业讲坛,关注于早期阶段投资的天使基金和联想之星基金,提供公关推广、融资对接等各种孵化服务的车库咖啡和3W咖啡,提供方位介入服务的民办非盈利孵化器——常青藤创业园,此外还形成了一批专注于创新创业项目和服务推广与传播的36氪、天使汇、创投圈等。它们最初在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下发育、成长、成熟,最后再反哺下一代创新创业企业,使创新创业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普遍的市场行为。

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涌现出兆联天下、3M咖啡、去创吧、常青藤创业园、企业融众网、AAMA亚杰商会等一大批创新创业服务新模式,国际上也出现了QB3孵化器、美国普利赛斯国际公司等一大批新型创新创业服务组织。这些服务组织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形成了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为区域创新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1.规划滞后、培育失衡,是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面临的首要问题

从社会分工来看,创新创业服务属于半公共事业。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凡属公共事业的服务业应以政府投资、管理和运作为主,并形成基础网络,再利用市场机制供社会使用。因此,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的构建与完善应有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再通过市场运作形成完整的、开放的、自维持的生态链条。但是,目前我国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目前,全国以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冠名的组织不计其数,仅孵化器中国已有的且纳入火炬计划体系的就有1300多家。科技部指出,到2015年中国孵化器预计达到1500家,孵化资金总额要达到50亿元以上。如此之多的孵化器却没有造就一个硅谷,在很大原因上就是政府规划滞后与市场培育失衡。

首先,在政府规划层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政府,仍认为要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仅仅是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一定的支持资金和较多的优惠政策,没有意识到现在创新创业服务的趋势是要提供完善的产业链条式服务,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其次,规划的滞后导致同一经济区域内具有同一功能的创新创业服务组织比比皆是。这种一哄而上,既无专业分工、又无网络合作渠道的“康而不健”的服务结构,导致了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并没有因为服务机构的“多”而改善。根据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理论,创新创业服务与其他产业一样,也有产业链条与生态环境,离开服务产业的规律盲目建设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势必会造成区域内同类型服务机构扎堆,其后果便是资源浪费、事倍功半。

再看市场培育失衡现象。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创新创业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培育。政府出资金、出政策来扶持创新创业服务产业的形成与发育是无可厚非之举。但是如果政府干预过多,就会使一些服务机构不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轻易拿到经费与项目,变成行业的垄断者。而在广大创新创业服务市场上的一些小型的、新模式的服务组织则在微薄的利润与沉重的干预下举步维艰。因此,要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必须在政府顶层设计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

2.服务机构规模偏小,导致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完善内生动力不足

众所周知,内生增长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服务组织自身的发展壮大是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构建的内生动力。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服务业和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不完善,其关键原因是创新创业服务业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其中深度不足的问题体现在部分创新创业服务组织规模偏小,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低,各个领域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服务组织还相对不足,其商业模式还在探索阶段。

首先,如前文所讲,由于很多创新创业服务组织是政府设立,不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轻易拿到运营经费与服务项目,且“旱涝保收”。这种情况下,机构的服务能力就会逐步弱化,当企业遇到技术开发、产业化等方面的问题求助时,服务机构根本不能给出实质性的服务。其次,作为一个创新创业服务业态,各个服务机构应各有特色,规模逐步扩大并能够协同发展。但是,在一些民办创新创业服务组织中,由于运营资金等问题,规模普遍偏小,多多少少存在着服务局限性,不能达到协同发展的效果。例如:天使投资人往往是只投资自己熟悉的创业者,对于陌生行业很少涉足;鉴于全国信用机制尚未建立,风险投资在寻找早期项目方面伤透脑筋;一些创业咖啡馆,能容纳的创业者数量及其有限,能提供的对接服务对于众多有创新创业需求的人来说杯水车薪。此外,创新创业服务组织中的人员素质不足,也导致了服务机构的水平较低。创新创业服务是一种技术智力型劳动,服务人员要了解创新、金融、产品开发过程、产业化等相关知识。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创新创业服务组织中的人员,对科技创新知识、金融知识和产业规律一无所知,对企业的管理、市场化运作等也一知半解。这样的一些服务人员根本不能主动服务企业、更不知道如何服务好企业。任何三五成群的微型机构是无法胜任“全方位”服务的,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其发展受限,导致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完善的内生动力不足。

3.前端后端服务延伸不足,导致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断链”

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是创新创业服务各个环节逐级累加的有机统一体,每一链环的累加是对上一链环追加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能流等的过程。只有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向前延伸到“选种”“育种”环节,向后端延伸到市场拓展、产业化环节,为创业者和创投机构提供好沟通、磨合、孵化,才能真正构建起完整的服务链条、形成创新创业服务层面的生态系统。

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仍然集中在孵化器这一阶段,前端后端服务延伸不足。其中,前端延伸不足突出表现在:针对高层次人才、大学生、留学人员等开展的创业见习实习活动不足以及创新创业的辅导不足;针对未成立企业的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培训、指导、选苗、育苗和移苗入孵等工作的服务不足;针对有市场前景和科技创新程度较高的项目不能进行很好的前景评估,不能提供其与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等的及时对接。后端服务,就是对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有效集成生态体系内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帮助其迅速进入市场,并在市场中发展壮大。后端延伸不足突出表现在:不能满足高成长性企业对于发展空间、资本运作、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后期加速成长阶段的需求;不能为为企业提供市场开拓、上市和并购辅导等可供定制化的“送一程”服务;未能建立同行业企业的技术联盟、信息网络交流平台等以促进企业的互动发展。生态服务链是一项系统创新工程,要以服务创新为基础,以生态经济为约束,通过向前、向后延伸服务链条,探讨各服务之间“链”的链接结构、运行模式等,找到服务链上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形成所需要的产业化机理和运行规律,建立起有机、一体化的服务链条。

4.科技金融服务发展滞后,导致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推动力不足

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这两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融合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实践表明,科技金融服务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的推动力。20世纪后期美国陷入了石油危机后的滞涨阶段,正是通过运用科技金融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才迅速渡过难关,并培育出了硅谷这一创新创业高地。当前我国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仍不完善的重要原因是科技金融服务发展滞后,推动力不足。

当前,科技金融总体上落后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对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构建的推动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服务组织自身的原因。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大多由技术型人才创立,对科技金融政策和科技金融机构业务了解不多,不能主动找到良好的渠道去争取资金。同时,服务机构一般资本规模有限,实物资产比较少,不满足科技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创新创业服务组织盈利能力较弱,尤其是服务链前端和后端的创新型服务机构一般自身还处于初创期或发展期,面临着能力有限、市场不确定等各方面的因素,失败率较高,风险较大,不容易受到科技金融机构的青睐。二是科技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科技金融机构对创新创业服务组织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水平不甚了解,有一些科技金融资本看到了创新创业服务业市场巨大的潜力,并进行了试点,但是没有蔚然成风。三是科技金融工具的种类较少,品种体系仍然不完善,科技金融制度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力度不够,也影响了科技金融对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推动。总之,应推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引导科技金融资金向创新创业服务组织聚集,发挥好科技金融对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的对策建议

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是一项系统创新工程,需要以加强顶层设计和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为基础,以产业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律为约束,通过调整链上各链环的“序”与“流”,建立起生态经济层面的完整服务链条。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加强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构建的顶层设计

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构建,本质上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需要通过政府规划和设计,形成生态经济层面的完整服务链条,为创新创业组织和个人提供完善的服务。

一是尽快掌握本区域服务资源情况。围绕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的构建,尽快摸清本地区已有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和资源结构,梳理出完善现有服务链条的思路,做到资源最优配置。二是提前规划部署。在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规划部署过程中,要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要坚持产业观念、生态观念、市场观念和改革观念相结合,要以最终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目标,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进行生态服务链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一体化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三是鼓励创新创业服务文化。文化是产业发展的软实力,要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条,必须形成一个创新创业服务组织生长的乐土,形成浓厚的鼓励创新创业服务的文化氛围。例如,在诞生了柳传志、李彦宏等优秀企业家,并培育出了联想、百度、搜狐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的北京中关村,仅2013年就有6000多科技型企业在这里诞生。这些成绩的取得,自然离不开它丰富的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在中关村有一百多家创新创业服务组织,这些服务组织关联到企业产生与成长的各个环节,甚至可以提供贯穿于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可以说,正是在良好的鼓励创新创业服务的文化氛围,形成了一批特色各异的创新创业服务组织,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鼓励创新创业服务产业集聚发展

资料显示,产业的集聚化、融合化以及生态化发展构成了新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区域范围内产业集聚的直接结果就是,先出现该产业的专业化市场,然后在规模经济效应的驱动下,吸引上下游相关产业企业的集聚,最后形成该产业完整的产业链。创新创业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业态,也应遵循这一产业发展规律,通过区域范围内服务机构的相对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吸引创新创业服务组织进一步向本地区靠近,通过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最终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2014年6月全国首个创业服务集聚区——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成立,该集聚区引进各类创新创业服务组织,致力于打造创业投融资、创新创业展示、创新创业交流、创新创业会客厅、创新创业媒体、创新创业培训和专业孵化7大功能,这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服务业开始向集聚化方向发展。

产业集聚具有自组织性,依靠产业系统内部组织间横向共生与纵向耦合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产生吸纳效应,形成企业集群。鼓励创新创业服务产业集聚发展,可以通过集聚效应吸纳更多服务机构进入,从而慢慢形成完整的生态服务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鼓励创新创业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既要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及时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为促进创新创业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体系,给予服务机构资金支持与奖励、房屋租赁补贴、人才支持、费用补贴与贷款贴息。同时,鼓励科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开展产业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参与政府公共服务工作,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对上述活动给予一定支持。

3.推进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条向前端与后端延伸

正如前文所讲,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条应提供全方位的、贯穿于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包括创新创业辅导、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投资、团队融合、产品构建、技术推广等一系列内容的创新创业服务,从而在一个体系内将各类资源和服务有效集成,形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具有自调节功能的生态系统链,助推企业迅速建立、成长、茁壮。但目前的创新创业服务大部分集中在服务链的中间部分,即孵化器阶段,要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就要推进服务链条向前端与后端延伸。

向前延伸,要鼓励有创业意向的科研人员、高层次人才、留学人员等到本区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甄选出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预孵化”服务,如完善的网络设施、创新创业培训、团队构建辅导、项目发展前景评估等,以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为项目进入孵化器做准备。比如中关村的“创新工场”就是一家关注早期阶段投资的机构,它立足于物联网与计算、智能设备等高科技领域,为国内一流的创业项目提供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服务,成功帮助一批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顺利启动,培育了众多创新创业人才。

向后延伸,就是要针对高成长性企业,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市场开拓、上市和并购辅导等可定制化的服务,集聚各种要素帮助企业加速成长,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例如,创新创业服务组织——AAMA亚杰商会致力于打造一个精英导师与学员及学员之间交流分享网络化学习型组织,已成功帮助完美时空、海兰信、兰亭集势、聚美优品等12家企业在纳斯达克、创业板及新三板成功登陆或挂牌。

4.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功能

从全球科技革命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无不源于科技创新,最后又成于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结合是推动生产方式进步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引擎,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功能,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是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的重要保障。

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功能,首先要鼓励创新创业服务组织搭建投资网络,吸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资金通过阶段参股、风险补助等方式流向项目团队及初创科技型企业,并要与这些投资机构一起筛选、跟投。要扩大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鼓励地方规范设立和运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形成上下联动的创新创业投融资引导基金体系,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创新创业投资领域,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科技金融投资局面。要与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积极创新面向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的金融产品,并鼓励众筹。比如,上海的兆联天下就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和上海国际集团创业投资公司等企业合作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投贷联动等科技金融新举措。

5.推进创新创业服务组织运营模式创新

21世纪以来,组织的运营模式创新或者说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正在逐渐成为组织创新的主要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对一个组织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技术创新。创新创业服务组织运营模式创新,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形势变化通过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引进、优化、重构,提供全新的服务、开创新的产业领域,从而推动创新创业产业链的跨界变革,最终顺应市场,形成完整的生态服务链。

推进创新创业服务组织运营模式创新,要在提高服务业主体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改变目前创新创业服务业的零散化、分散化状态,形成规范的行业规范、行业标准、行业资质。其次要推进创新创业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创新创业服务组织探索与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的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途径,扩大服务规模。再次要探索新型的创新创业服务组织运营模式,采用市场化的运营手段,通过为企业提供高端服务实现盈利来反哺公益服务的投入。此外,要鼓励创新创业服务组织与本区域内产业园区合作,根据区域战略优势产业发展目标,按需求有目的地为园区输送企业。要鼓励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将自有资金或应收房屋租金等入股潜力创新型企业,与企业的成长互利共赢。

[1]Dann J.Wall.Networks in Entrepreneurship:the Case of Environment[J].FRB of st.Louis Working Paper,2005.

[2]Leung A,Zhang J,Wong P K,Foo MD.The Use of Networks in Human Resource Acquisition for Entrepreneurial Firms:Multiple “Fit”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1).

[3]Isenberg D.How to Start an Entrepreneurial Revolu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0(6).

[4]Isenberg D..Introduc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Four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EB/OL].Http://www.forbes.com/sites/danisenberg,2011-05-25.

[5]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

[6]刘文光.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7]潘剑英,王重鸣.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回顾与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9).

[8]沈漪文,卢智健.创业生态系统概念辨析[J].商业经济,2013,(16).

[9]蔺雷,吴家喜,王萍.科技中介服务链与创新链的共生耦合[J].技术经济,2014,(6).

猜你喜欢

科技生态服务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科技助我来看云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