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2015-02-12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主持人语
如果从梁启超撰写《先秦政治思想史》算起,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历程,将越百年。但这门现代学科的自我方法确证,远不能令人满意。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很多,但研究者拒斥方法反思,从事一种近乎默认的研究工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造成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者,无法在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与成果评价等方面,达成起码的学术共同体共识。这是今天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研究的学者都认为必须改变的现状。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方法论检讨,自然不是要达成一个所有研究者都认同的方法纲领。在现代学术研究领域,多姿多彩是一种常态。对共同纲领这类研究设计,一是没有必要达成,二是这样的纲领即便呈现出来,那一定是权力支配的结果。前者不可及,后者不可期。不过,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反思之所以是必要的,不是要实现学科研究的整齐划一目的,而是要提供一个学科研究的大致要领,让从业者可以遵循,使学术共同体成员可以相互检视,俾使相关学术研究赢得知识界的尊重、阅读者的欣赏与操作者的认同。总的说来,就是让人们觉得相关研究对他们理解政治生活、改进政治现状有所助益。
反思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方法问题,必须遵循理性多元化的原则。换言之,从不同价值立场、知识兴趣和方法进路切入的研究,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得相互理解和接受。不过,为了体现大家都是在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活动,有必要就一些基本的方法进路达成底线共识。譬如,总得确立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确切研究对象、建立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基本问题域、划分出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历史时代、展现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独特品质和普世意涵、呈现中国政治思想史尚具现代活力的基本价值与制度思路。如此等等,就让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方法论反思有了展开其理论幅度的契机。
本专题的三篇论文,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敦促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群体重视方法论问题。比较而言,林存光在《得鱼在筌: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刍议》一文中,强调的是适当方法意识下的四个适宜进路:一是训名释义,二是思想诠释,三是比较异同,四是知人论世。藉此确立相关研究循守方法的四根支柱。孙晓春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历史主义方法与现实关注》一文中,指出了基于历史主义的思想书写,与基于现实关怀的延伸表达,二者之不可偏废的方法主张。其申言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应该避免复古主义倾向,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任剑涛在《中国政治思想史“接着讲”的两种路向——以梁漱溟、牟宗三为例》一文中,将梁作为实践取胜的“接着讲”范例,将牟作为学理建构的“接着讲”典型,指出应接中国现代政治变迁、激活儒家传统政治思想是决定“接着讲”成败的关键。
三篇论文,各有侧重。林文重在刻画相关研究的方法支点,孙文重在历史与现实关怀的适当平衡,任文重在创新性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个案比较。但三篇论文的共性,如前所述,就是关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尊严所寄的方法反思重要性。作者们的意图很单纯,就是推动研究共同体的成员共襄盛举,一起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注入方法活力,以期展现相关研究的公认水准。是所望焉,同道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