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情的是与非

2015-02-12金小燕

天中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德性柏拉图

金小燕



激情的是与非

金小燕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激情是人类灵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把握激情是获得德性生活的重要课题。激情附属于理性或欲望,不具备独立的现实性。激情可以和欲望一起接受理性的引导,推动主体做出合适的选择和行为。激情培养和训练最重要的作用是恢复自由,推进人性的完善,实现德性生活。

激情;理性化;训练;古希腊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灵魂分成欲望、激情和理性三部分,他认为,激情是独立于欲望与理性之外的第三种东西,激情“即我们藉以发怒的那个东西”[1]439。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柏拉图讲了勒翁提俄斯的故事,内容是勒翁提俄斯因为理性屈从看尸体的欲望而感到愤怒。然后,柏拉图通过讨论激情与欲望的关系、激情与理性的关系以阐释激情的性质和地位。在这里,柏拉图留给了我们很多疑惑:激情是独立的吗?有纯粹的激情吗?它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如何划分激情?激情与道德有关吗?激情可以培养吗?本文尝试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激情学说入手,铺陈激情的是与非,发掘一二,以抛砖引玉。

一、激情是如何产生的?

柏拉图解释的激情,或是一种生动的愤怒或是一种渴求胜利的部分。第一,它让我们有雄心,有竞争精神,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它会使我们对强力压迫进行反抗,也会有进攻性和暴力倾向。在这方面激情主要表现为自豪和骄傲。第二,它使我们对不正义的事情产生愤怒之情,而又使我们在做了错事之后感到羞愧或歉意[2]144。激情是对强力和不正义反抗的一种情感表现,可是我们还是没有找到那个叫界限的标准来说明激情的产生。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当感性欲望压倒了理性欲望时才是激情。亚里士多德说:“非理性的感受也同样是人的感受,来自激情和欲望的行为,显然同样是人的行为,把它们看成非自愿则毫无道理。”[3]121亚里士多德只承认灵魂的二分:理性和非理性,他认为激情属于非理性,激情和欲望有一样的特征,即它们都是自愿和主动的。而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激情是一种被动潜能:激情是灵魂去经受、体验某种事情的潜能,是被感性推动的意欲,有时候也会由于受理性控制而分有理性。霍布斯认为,激情是由感觉发展而来的,但它是一个更高的综合概念:它包含丰富的感觉和想象,甚至常常渗透了理性思想,并直接同人的行动相关。正因为经验仅仅是构成激情的基础,激情相比于理性,是人身上更为能动、与现实的感性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要素。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第一,激情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二,激情能独立吗?

首先,关于激情的主动或被动,分析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从人的主体性上分析,一切行为的选择都是个人主动性的结果,激情的表现和行为也不例外;从激情的产生背景来看,激情一般是由于某种刺激(或是欲望的或是理性的)而受动发生。这一点比较符合古希腊的理解,与激情相对应的希腊词是pathos,本意是“遭受和际遇”,亦即人在没有主动做什么的情况下被动地承受外在而来的东西,是被影响的客体[2]145。

其次,对激情的划分也有着众多标准。席勒从艺术表现的形态把激情分成“肉欲的激情”“痛苦的激情”和“超感觉反抗的激情”三类;席勒还从人本身可感知到的情绪状态将激情分为“本能型的激情”和“人格型的激情”两类。前一种分类虽然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划分的,但是这三种分类确实代表了激情的三个层次;后一种是按照激情与理性的关联进行分类的,但是却使其内容平面化。

理性与欲望的合力是实现欲求的动力,所以合力是一个重要的划分标准。理性与欲望的合力有三种情况:一是只有理性或欲望,二是理性和欲望一致,三是理性和欲望发生冲突。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激情的发展都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表现为未到欲求之前的或是怯懦或是好奇或是羡慕的心情;第二个阶段表现为得到或未得欲求时或是欣喜或是沮丧或是愤怒或是羞愧的心情;第三个阶段表现为得到或未得到欲求之后的或是自豪骄傲或是失望恐慌的心情。

若有理性的参与和引导,那么激情的表达应当是合适的、恰当的,就是合理激情。否则,违背理性的激情表达就是霍布斯所说的过度激情。

余纪元在分析激情与理性的关系时指出:“激情与理性有一种自然的亲近。当激情觉得愤怒的时候主要是因为欲望没有遵从理性的指导;而当激情觉得羞耻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人在欲望的诱惑下违背了理性的要求。”[2]139这样分析愤怒和羞耻的原因,笔者觉得不够清晰。首先,“欲望没有遵从理性的指导”和“在欲望的诱惑下违背了理性的要求”这两种描述是一个意思,从这两句话中是不能分出愤怒和羞耻的。其次,对于激情与理性、激情与欲望的关系以及激情在这些关系中的地位,余纪元的观点还有待商榷。激情不具备独立的现实性,当欲望和理性产生矛盾时,激情容易被迸发出来。其实激情除了在理性和欲望矛盾的时候存在,在理性和欲望一致的时候甚至是理性或欲望独立的时候也是存在的。激情是附属于理性或是欲望的,离开欲望或理性,激情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激情不具备独立性。

二、激情与理性

尽管现代哲学对于理性与非理性哪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问题还在争论不休,我们即使是理性主义者,也不能抛开激情只谈理性,激情与理性的关系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柏拉图认为,激情作为独立的一部分与理性不同。小孩和兽类都是充满激情的,但是他们没有理性。另一方面,“激情是理性的天然盟友”[1]441。激情对理性具有亲近感,但是也有背离的时候,这就需要理性发挥说服的功能,争取做到主导。柏拉图关于灵魂车马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柏拉图认为,非道德的行为正是由于欲望、激情和理性关系的错乱,让欲望或激情抢占了理性的主导地位造成的。

亚里士多德在继承了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有理性的学说。如果将非理性的本原说成是分有理性的,那么理性的本原就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严格的理性本身,另一部分是像服从父亲一样地服从理性的,也可以说是分有理性的[4]1103。亚里士多德将灵魂分成理性与非理性,分别对应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伦理德性不是天生的,不是外铄的,也不是通过学习就能获得的,伦理德性的形成是一个习惯化的过程,通过培养、锻炼和实践才能养成习惯。而伦理德性的习惯化过程,也是非理性部分分有理性的过程,也就是激情与欲望理性化的过程。

激情是如何“分有”理性的呢?如果我们从“像服从父亲一样服从理性”这句话上理解,就遇到困难了。因为我们知道,子女服从父亲是有多个原因的:或是觉得父亲说的对,自己也觉得应该这样做;或是慑于父亲的权威,虽然心里不服,但是也只得服从;或是自己无主见,因为是父亲,有经验有权威,所以听从。那么激情分有理性是不是也有这几种情况呢?如果服从父亲是趋向善的,则第一、三种是趋向于善的,而第二种服从理性的激情则是危险的,不是善的。“灵魂的无逻各斯的部分还有另一个因素,它虽然是无逻各斯的,却在某种意义上分有逻各斯。因为我们既在自制者中、也在不能自制者中称赞他们灵魂的有逻各斯的部分,这个部分促使他们做正确的事和追求最好的东西。”[4]1102

激情分有理性是掺杂欲望、激情与理性的状态,因为当只有理性和激情的时候,激情肯定是分有理性的。我们的落脚点是如何使激情最大化地分有理性。

三、促进激情的理性化及其意义

休谟认为:“训导和教育这条原则最有极其强大的影响力,它常常以考验凌驾于他们的自然标准之上而增进或减弱他们的赞许或厌恶的情感,而且在讲完事例中甚至可以无须任何自然原则就创造一种新的这种性质的情感,这在一切迷信活动和仪式中都是显而易见的。”[5]65“受过良好训练的激情部分会使一个人坚持自己认为是对的、好的东西,并能够奋力争取自己所向往的价值。激情就提供了这种进取的动力”[2]145。如果激情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更大的可能性是和欲望结合起来反对理性,柏拉图认为激情会变得野蛮与残暴。

激情是依附于欲望或理性的,促进激情的理性化,最重要的是使其产生的源头趋向于善,这包括两项内容,即伦理德性和实践德性。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德性(属于理智德性)需要经过教导形成;而伦理德性则需要通过习惯获得。因此,对激情的教育培养需要考虑年龄、学习和经验,从儿童时期就要进行实践德性的学习和伦理德性的培养。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从文艺音乐教育和体能训练两个方面促进激情与理性的和谐的,“我们通过做公正的事成为公正的人,通过节制成为节制的人,通过做事勇敢成为勇敢的人”[4]1103。这与中国传统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孟子强调人皆有四心,其中是非之心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和恭敬之心的基础,即荣辱感是趋向于善的根基,只有四心不断扩充,才能保四海、事父母。所以,激情的教育和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激情的培养和训练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行为按照我们真实的本性或自然的秩序生活,过好的生活。

首先,它会使我们恢复自由,推进人性的完善。不断发展的技术现实,使理性渐趋技术化,“对现存制度来说,技术成了社会控制和社会团结的新的、更有效的更令人愉快的形式”[6]7。过度的生产和消费制造着虚假的需要,金钱和利益的光芒编织着虚假的快乐,遮蔽的本性在广袤的技术应用中却难以实现自由,自然的激情已经离我们愈来愈远。重新审视激情的培养和教育这一古老话题,对今天我们获得真实的自由,回归自由的理性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激情的教育和培育也是实现德性生活的重要渊源。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天一世界,可是道德的步伐却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瘦肉精、地沟油、小悦悦事件等类似事情的频发,可曾唤起那沉睡的心灵?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曾有过当侠客的冲动,可是为什么更多的人在后来选择了做“瞎”客?网络上热火朝天的讨论并不能说明有些东西回来了,社会的和谐需要国家和社会各个部门的系统安排,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参与成长。虽然这很难,但并不代表不可能。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既然这种震撼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那就别让它溜走。

[1]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 余纪元.《理想国》讲演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8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4]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 [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曾晓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杨宁〕

The Right or Wrong of Passion

JIN Xiao-yan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Passion is apart of soul. How to control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achieving rational life. Passion can be rational or irrational without identical reality. Passion can be led by rationality with desire and then push the subject to make reasonable choices and behavior. The purpose of passion training is to be free, improve human nature and realize rational life.

passion; rationalization; train; ancient Greek

B502

A

1006−5261(2015)02−0051−03

2014-09-09

金小燕(1981―),女,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德性柏拉图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知识与权力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柏拉图的椅子
行星猎手:“柏拉图”望远镜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传统德性论的困境及其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