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美和身体美学的分析与建构
——“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系列研究

2015-02-12

阴山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四象意向性现象学

曾 仲 权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



身体美和身体美学的分析与建构
——“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系列研究

曾 仲 权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

在对身体进行现象学考察和还原及其在此基础上对当下大众传媒影响下的后现代大众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进行反思、批判之后,进一步思考身体美。身体美源于原始生殖崇拜积淀,具有潜在的欲望化倾向。纯粹的身体美只能属于康德美的分类:纯粹美和依存美之外的第三种类型,即暗含、符合道德而对身体做纯粹审美观照而得的身体的形式美。为了追求一种纯粹的身体美,从四个维度上进行展望,即现象学的意向性、时间性、空间性、主体间性,以建立四种身体美:本己美、本真美、本然美、本生美。并在本象、直象、间象、想象的基础上提出四象论,探讨其对于身体美和身体美学的意义。

身体美学;本己美;本真美;本然美;本生美;四象论

在《“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系列研究(一)、(二)、(三)、(四)》*《“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系列研究(一)、(二)、(三)、(四)》分别发表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年内发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一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年初发出),《阴山学刊》2015年第五期。其中北大核心期刊三篇,目前本人提出的“四象论”已经得到国内学术界业内同行的专家学者的认可。中,笔者在现象学的意向性、时间性、空间性、主体间性上对身体和身体美进行了现象学还原,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下语境下的身体和身体美的现象进行了反思、批判。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身体美是什么,身体美应该在那几个维度上进行展望乃至建构。

一、身体美的分析

当下语境下,资本对于身体美的塑造是按照欲望化的身体美学标准来进行的,诸如丰乳翘臀之类。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身体美是由原始生存实践积淀而来的身体的形式美,诸如五官比例、黄金比例、三围比例、身高、体重、曲线、肤色、肤质等等。原始人类生存活动的三大内容是生产、生殖、战斗。生殖是保障生产和战斗的前提。因此身体形体特征彰显性能力,身体健康有利于遗传进化,有利于生产,孔武有力等成了人类原始积淀下隐于无意识深处的身体价值观。达尔文在分析人类进化时就发现,动物和人类都会使自己的身体更加美观以此来吸引异性,从而有助于遗传和进化。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这些身体价值观、身体形式观脱离直接的性欲目的逐渐转化为身体美的观念和标准。但是在身体美的观念的深层还是和生殖相联系的欲望。资本正是利用了身体美和欲望的这种天然联系使得当下语境下的身体和身体美呈现为披着身体形式美外衣的欲望。

因此,我们主张建立一种纯粹的身体美。我们发现这种纯粹的身体美必然属于第三种美的分类。康德对于美进行了两种分类,纯粹美和依存美,纯粹美是以美的四契机为基础的美,即美是非功利的而普遍令人愉快的;美是普遍有效而不涉概念的;美是无目的合目的性;美是不涉概念的必然性。这样的美只具备纯粹的形式特征。因此是纯粹美。而依存美是道德的象征,是因为善、因为目的的完满性而美。但是,身体美却超出了这两种美的分类。身体美既不是纯粹美也不是依存美,既不能单纯的因自身的形式而美,因为和欲望的天然联系,又不是体现道德的、目的完满性的美。我们发现纯粹的身体美属于第三种美分类,即暗含、符合道德而对身体做纯粹审美观照而得的身体的形式美。因为身体美要成为纯粹的身体美必须符合道德,康德说道德是欲望的节制和延迟,在纯粹的身体美地形成过程中需要道德让欲望缺席。但身体美又不是因为道德而美,而是暗含道德使得欲望缺失从而才能出现纯粹的身体的形式美。可见纯粹的身体美既不是纯粹美,也不是依存美,而是暗含道德、符合道德而对身体做纯粹审美观照而得的身体的形式美。它自身即是目的又是手段,是手段与目的的合一。不因体现道德而美,离开道德又不可能美。所以属于第三种美的分类。

二、现象学考察和还原下的四种身体美

在欲望化身体和身体美泛滥的当下语境中,如何对身体和身体美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富有意义的展望,是一个紧迫而又十分有意义的课题。通过《“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系列研究(一)、(二)、(三)、(四)》对身体和身体美在现象学上的考察、还原、反思和批判,笔者认为身体美应该从四个维度:意向性、时间性、空间性、主体间性进行展望,相对应地形成四种身体美:本己美、本真美、本然美、本生美。

从意向性来说,我们要防止资本对于身体的他者机制的滥用过多的戕害我们,身体美的标准不能让资本肆意塑造,不能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属于拟象的所谓“最美”的间象身体来规训直象身体和本象身体,我们理应坚持一种本己的美:美的标准、美的形态本于自己。是之谓本己美。

从时间性来说,理应坚持海德格尔本真存在的指引,防止过多的受制于常人的公众意见,不要一味的避死无终。应该在向死而在上洞彻人生真谛、走向本真存在而不是在大众的青春生殖段的狂欢中迷失自己。是之谓本真美。

从空间性来说,我们理应防止资本滥用身体的空间特性:在场和缺席、整体和部分来刺激欲望。服饰理应得体,不要一露再露借助于在场先示缺席来煽动欲望,影片中的镜头也不要利用在场和缺席的机制色情化。一切如其本然。是之谓本然美。

从主体间性来说,我们不应过多的沉溺于间象世界,间象世界中的身体丧失了主体间性的平等性、伦理性、情感性。从而使得身体遗忘了生活世界的伦理美、情感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美只存在于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生活世界之中。本于生活世界的身体美,是之谓本生美。

亚里士多德说:“诗人既然是一种模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模仿,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模仿,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模仿,或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1](P39)。亚里士多德虽然是在谈诗人的模仿方式上提出这一观点,但是用到本文却颇为贴切。亚里士多德说的三种模仿方式正好与本文关于身体美的主张有诸多契合,“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模仿”对应的是本己美和本然美,“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模仿”对应的是本己美和本然美的对立面,“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说的是本真美和本然美。事实上本己美说的就是要防止资本对于身体的他者机制的过多滥用,制造拟象式的间象身体美的标准来拟象化我们的间象身体和直象身体。从拟象式的间象身体的角度来看,这一过程是拟象式的间象身体即 “最美”的间象身体来规训直象身体和本象身体,从我们自身来看,却是自身对于拟象式的“最美的”间象身体的模仿。如果我们不模仿自身,“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模仿拟象式的“最美的”间象身体那么就失去了本己美。对于从现象学空间性还原角度提出的本然美亦然。如其本然往往出自于自己,一切自然而然,而不是运用现象学空间性还原下身体的在场和缺席的特性刻意的向着私密处显示。“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模仿”则正体现了本己美和本然美的对立面,事实上也体现了常人社会中本真美的缺失。“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正是当下语境下资本滥用身体的他者机制、制造常人社会的公众意见、滥用身体的在场与缺席的机制对于身体的规训的身体美的标准。而“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体现了本真美和本然美的要求。本真美是身体应当有的美,本真美彰显了一种不受制于常人社会公众意见的向着未来生成,不沉迷于身体青春生殖段的塑造之中,向死而在的本真存在的身体美。“应当有的样子”中的应当也体现了道德的要求,纯粹的身体美属于第三种美的分类,它应是符合道德的“应当”,身体本然美更是要求服饰的得体,所谓得体就是符合规范,符合道德规范。

借鉴康德的欲讨论是什么时,可以从不是什么进行反推的方法,对于本己美和本然美讨论,我们可以从其反面对其进行规定——不是媚美,不是性感。媚美是叔本华提出的概念,他说“在历史的绘画和雕刻中,媚美则在裸体人像中,这些裸体像的姿态,在半掩半露甚至整个的处理手法都在激起鉴赏人的肉感”[2](P290)。媚美在叔本华那里虽然是针对历史的绘画和雕刻而提出来的,然而其和上文引用的亚里士多德模仿理论一样,都契合本文关于身体美的论述。拟象式的间象身体往往旨在激起人的肉感,“半掩半露”恰恰又契合了资本对于现象学空间性还原下身体在场与缺席特性的滥用。性感是当下语境中人们对于身体美的评价用的最滥的一个词。按照本文对于身体美的分析,身体美属于第三种美的分类,必须符合道德、欲望缺席才能对身体做纯粹形式美的观照。因此,和性欲直接相连,以是否潜在的或明显的激起人的性欲为标准的性感不能作为身体美的形态或者标准。

本生美则和生活世界联系在一起。生活世界以主体间性为基础,具有非同一性的特征。非同一性是列维纳斯所主张的最高的伦理追求,具有伦理乌托邦的性质。非同一性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的主体间性的身体的通达、沟通。以非同一性为特征、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生活世界有助于对抗间象世界,其中的身体具有伦理美、情感美,这也就是身体的本生美。

三、“四象论”及其对身体美和身体美学的重要意义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3](P248),本文所即将讨论的四象论中的四象不是《周易》中朴素本体论或者象数之学中的四象*《周易》“两仪生四象”中的“两仪”和“四象”历代解释不一,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对于宇宙的解释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朴素本体论,故认为“两仪”指阴阳,“四象”指金、木、水、火;但又联系到“四象生八卦”这一下文,“四象”也可以解释为太阳、太阴、少阴、少阳,这种解释是属于象数之学的解释。但无论哪一种解释都和本文所说的四象论不同。,本文所说的四象论指的是以在胡塞尔现象学意向性可视见维度下得出的本象、直象、间象、想象概念为基础,在现象学意向性的可视见维度下朝向事情本身、做意向性还原的理论。正如《“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系列研究(一)》所论,本象指的是非形而上学的人或物的本源性的意向性整体,属于胡塞尔的图像主体概念范畴,若用于指人则相当于海德格尔此在(本象在指人时强调身体性即下文所说本象身体,而此在不强调身体)。直象指的是人的视觉所感知的象,是睁眼即意向的象。间象指的是在直象中的象中之象,如镜子成像、电影电视图像、照片甚至水中反射所成之象,通常需要在知觉作用下才能和直象予以区分。一张照片在直象中只是一张纸,但其上的图画则属于间象,对于他的把握需要借助于知觉以和直象相区分。间象则属于胡塞尔图像客体范畴。想象指的弃视觉不用呈现于脑海中的象,多在回忆、思考中产生。

源于现象学的四象论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胡塞尔自己对于现象学和现象学还原的解释;(二)胡塞尔的图像意识理论。胡塞尔在1927年为《大英百科全书》所撰写的现象学条目中说道,现象学的特征是“‘诉诸事物本身’,亦即对具体经验到的现象采取尽可能摆脱概念前提的态度,以求尽可能地忠实的描述他们”,“还原的第一步是现象学还原,通过这一步骤,一切已知的东西都变成了感官中的现象”[4](P1338~1339)。通过胡塞尔对自己现象学思想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拙文《“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系列研究(一)》“知觉与意向性”部分关于胡塞尔意识意向性必须借助于感官去意向,并由此在可视见、可述听、可触觉三个维度上对其进行把握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在意识意向性可视见维度下所得出的四象论是符合现象学精神的,有其理论支撑。同时胡塞尔关于图像意识的理论是四象论所由中出的源泉。胡塞尔图像主体如果不能在图像意识中被当下化,其是无法被把握的,图像主体只有在图像意识之中,以图像事物为载体通过图像客体才能得以呈现。通过图像意识,“在‘图像事物’中,‘图像主体’借助于‘图像客体’被意识到”[5](P94)。借鉴胡塞尔图像意识的理论,本文在意识意向性可视见维度下提出了的以本象、直象、间象、想象为基础的四象论,其中本象和胡塞尔的图像主体概念大致相同,只是在本文中,本象主要应用于身体和身体美的分析,提出了本象身体概念。直象和胡塞尔的图像事物概念有所不同,胡塞尔的图像事物是为图像客体服务或者说作载体的物理图像或物理事物,往往指被印刷出来的具有物理质地的纸张。而本文所说的直象是和间象一起的存在于意向性可视见维度下的意向经验中的意向对象,其地位是平等的。而且直象也不如图像事物一般强调在图像意识中图像事物的物理性质。直象就是睁眼即意向的象。而间象和胡塞尔所说的图像客体相似,在胡塞尔看来,图像客体是“在图画和照片上微小的、但‘立体的’人物和事物,是对图像主体的代表或反映”。间象和胡塞尔图像客体概念的区别在于,在胡塞尔那里图像主体只有通过图像客体才能把握,而在本文看来,图像主体或者说本象既可以通过间象又可以通过直象得以部分把握,最终通过想象,在想象中对直象和间象进行综合最终得以接近、把握或者意向本象。想象是胡塞尔图像意识理论所没有的概念,本文认为想象是必须的,想象是在意识意向性可视见维度被剥夺或遗弃或者说为零值时,意识意向性对于本象的意向呈现为脑海中的想象。当然,无论是胡塞尔图像意识中的图像事物、图像主体、图像客体,还是本文所说的本象、直象、间象、想象都是意识意向性的意向经验中的意向对象。而这一点正是四象论的区分与规定。

四象论中的四象是意向经验中的意向对象。不是传统哲学客观实在的对象,而是意向经验中的意向对象,此意向对象不能从意向经验中剥离出来而成为独立客观的实在。同时,四象论中的四象作为意向经验中的意向对象也不是现实事物的抽象模拟和概括。这就将四象论中的四象与传统哲学中客观实在的图像和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周易》中的象区分开来。四象论中的四象是处于意向性之中的,和客观主义传统哲学的客观图像有着本质区别。客观主义认为图像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对象,而事实上图像的呈现离不开人,离不开主观意向。不存在离开人的图像,离开人的图像也不可能得以在场。四象论中的四象正是意向经验中的意向对象。意向对象不是如同客观主义图像的客观的、实在的对象,而是处于意向经验之中不可剥离的意向对象。四象论中的四象意味着意识意向性朝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规定。如果说当下语境同时也是一个读图时代的话,那么对于图像的“读”其实是看,必须通过现象学意向性可视见维度下的四象才能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图像必须通过四象才能得以把握。四象对于传统哲学的图像有更为基础的意义。四象所意向的范围较之图像更大,图像只涉及四象论的间象中的部分,而四象论中的四象还包括本象、直象、想象,这些意向经验中的意向对象是无法呈现为传统哲学客观主义的图像。同时,四象论中的四象和前面提到的《周易》中的象不一样,《周易》中的象是卦象,是“对现实事物的一种模拟、反映”[6](P305),而四象论中的四象是现象学意向性可视见维度下的意向经验中的意向对象。他们不是如同阴爻、阳爻般对客观感性具体现实事物的抽象模拟,而是朝向事情本身的意向经验中的意向对象。因此,四象论中的四象既不是传统哲学中的客观图像,也不是中国古代《周易》中的四象,而是现象学意向性可视见维度下的意向经验中的意向对象。从现象学意向性可视见维度意向世界、事情本身,世界、事情是呈现为现象学意向性可视见维度下的四象,即本象、直象、间象和想象。

从现象学意向性可视见维度下得出的四象论对于身体美和身体美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身体美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四象是身体美得以呈现的基础。意向性和感觉相关,正如本文第二章所分析的,意向性须在三个维度上予以把握,可视见、可述听、可触觉。因此对于身体的意向必须诉诸于这三个维度。但是这三个维度在意向身体和身体美上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是均等的。如果一个人聋了且身体烧焦无法触觉,他还能意向身体、享受身体美。这是因为身体美的形式特征诸如五官比例、黄金比列、三围比例、身高、肤色等主要和视觉相关,而触觉和肤觉虽然也能意向身体,但是所意向的往往和欲望相连。这就是为什么在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里韦小宝最喜欢唱的歌是《十八摸》。而按照本章第一节身体美的分析所指出的,纯粹的身体美是符合道德、欲望缺席的身体的形式美,属于第三种美的分类。因此在可触觉维度下对身体特别是身体美的意向没有从可视见维度下对身体和身体美的意向来得重要。而在可述听维度下对于身体和身体美的意向往往要通过可视见维度下四象中的想象得以完成,一个只有听觉意向的人只能在听到他者的身体描述之后通过可视见维度下的想象来意向身体和身体美。所以,我们说,在眼、耳、鼻、舌、身(肤觉)中,眼对于身体和身体美的重要性远超出其他四个,也即,在可视见维度下对于身体和身体美的意向比在可述听和可触觉维度下对于身体和身体美的意向重要得多。因此在意向性可视见维度下所得出的四象是身体和身体美得以呈现的基础。第二,身体和身体美必须在四象的基础上才能得以综合和整体感知。“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7](P9),王夫之在《姜斋诗话》如是说。王夫之是在作家生活经历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的意义上提出这一命题的。事实上,从本文对身体美学的现象学还原研究的角度看来,“身之所历”体现了现象学内时间意识,即时间性对于身体的规定;“目之所见”则体现了现象学意向性可视见维度对于身体的规定,“是铁门限”则是这两种规定的强调。从四象论的角度来看,“身之所历”中的“目之所见”正体现了在意识意向性可视见维度下的四象对于身体的规定。本文曾经从四象论的角度将身体划分为本象身体、直象身体、间象身体、想象身体。对于本象身体意向的实现有赖于直象身体、间象身体和想象身体。无论是通过直象身体还是间象身体都只能呈现本象身体的部分。虽然间象可以扩大直象意向本象身体的范围,弥补直象意向中直象身体范围的有限性,但是无论怎样意向视见,直象身体和间象身体只能部分呈现本象身体。对于本象身体的整体把握必须通过想象的综合来实现。想象所综合的包括直象身体、间象身体甚至想象身体,但其综合的结果必然呈现为想象身体。此外,虽然本文对意向性进行了可视见、可述听、可触觉三个维度的区分,但是现象学的意向性在朝向事情本身的过程中表现为整体感知。意向的最终结果是意向性各个维度的综合。在意向性的可视见维度下对本象身体的意向更是通过直象身体、间象身体、想象身体的综合实现的。这样才能部分克服直象身体、间象身体乃至想象身体的有限性。这也就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道破了四象论对身体的洞察原因。身体必须从四象论区分下的本象身体、直象身体、间象身体、想象身体的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只有在直象身体、间象身体、想象身体上得以把握的身体美,更应该在四象的基础上被综合和整体感知。因此我们说身体和身体美只有在四象的基础上才能得以综合和整体感知。

四象论不但对身体和身体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身体美学也具有重要意义。四象论对身体和身体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就意味着它对身体美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来,四象论对身体美学的意义表现在:(一)四象论体现了现象学应用于身体美学研究的广阔前景,深化了现象学对于当下文化的思考。后现象学家唐·伊德(Don Ihde)在用现象学分析当代社会时发现,技术延伸了人的意向能力。从现象学意向性可视见维度看来,技术对于人的意向能力的延伸是可以通过意向性可视见维度下的间象来实现,比如网络视频聊天。(二)以四象论为基础,区分本象身体、直象身体、间象身体、想象身体,通过现象学对于身体和身体美学的还原研究所得出的四种身体美:本己美、本真美、本然美、本生美对于当下的身体美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批判和疗救意义。(三)四象论应是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前提,对从认识论上认识身体,研究身体美学具有基础性作用。经过英国经验主义、大陆理性主义的论争,康德和马克思的发展和综合,传统哲学终于调和了认识的经验和先验的争论,得出感性认识是理性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升华这一认识论的真理。而四象论是从现象学的意向性的可视见维度下得出的,正如上文所说,现象学的意向性还原涉及感知和感官,所以四象论必然涉及感知和感官。因此如果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那么四象论则是感性认识的基础或者至少在认识论上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那么其必为理性认识的基础。而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表明四象论是认识论的基础。事实上,在现象学大师胡塞尔那里,构造客观主义科学的真正基础——真正的科学就被他当成是现象学的目标之一。而客观主义的科学是建立在认识论的基础之上,客观主义的科学往往就意味着认识论。因此如果说现象学是客观主义科学的基础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从现象学意向性的可视见维度下所得出的四象论是认识论的前提。所以,欲从认识论上认识身体、研究身体美学,四象论具有基础性作用。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第二十五章)[M].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周振甫.周易译注·系辞传(上)[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朱立元.西方美学思想史(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M].北京:三联书店,2007.

[6]李泽厚,刘纲纪.中国古代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7]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A].丁福保编.清诗话(上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责任编辑 张 伟〕

(英文摘要

Analysis and Construction of Body Beauty and Body Aesthetic:Phenomenology Series of Studies on "Four Images Theory" and Body Aesthetics

ZENG Zhong-qu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fter studying and restoring body on the phenomenology and reflecting and criticizing the body and the physical beauty of the phenomenon in the present context, this text will further reflect on the beauty of body. The beauty of body derived from the accumulation of primordial germ worship and has potential desires tendency. The pure beauty of body can only belong to Kant's beauty Category: The third type of beauty outside the pure beauty and dependent beauty, namely the formal beauty of the body with ethical requirements and under purely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n order to pursue the pure beauty of body, this paper looks ahead the pure beauty of body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that are Phenomenology of intentionality, temporality, space and intersubjectivity to construct four kinds of the beauty of body, namely beauty Stemming from his own body, the Authenticity beauty of body, the inherent, natural and decent beauty of body, the beauty of body in life-world. Simultaneously, the Four Images Theory wa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noumenon image, direct presentation image, indirect presentation image and imagined image to investigate its significance for physical beauty and body aesthetics.

Body Aesthetics; Phenomenology; beauty Stemming from his own body; the Authenticity beauty of body; the inherent, natural and decent beauty of body; the beauty of body in life-world; Four Images Theory

2015-04-13

曾仲权(1987-),男,湖北咸丰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学与美学研究。

B83-06

A

1004-1869(2015)05-0043-05

猜你喜欢

四象意向性现象学
意向性运动干预影响局部脑缺血大鼠GLUA2和N-cadherin表达的影响
《四象》
方向漫谈
揭露现实和预示无限——对电影营造空间的现象学解读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现象意向性超越了自然化意向性吗?
天主教新神学运动中的现象学视野
浅析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
大学生亚健康压力症状与朝医四象体质相关关系研究
(简论诗创作的意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