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大巧于方拙 显至美于无华
——固阳剪花人刘双全剪纸作品赏析

2015-03-20

阴山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双全剪纸作品剪纸

王 红 川

(包头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寓大巧于方拙 显至美于无华
——固阳剪花人刘双全剪纸作品赏析

王 红 川

(包头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固阳有许多身怀绝技的民间剪纸传承人,每一位默默无闻的剪花人内心都承载着丰富的以剪纸为媒介的民俗文化生活的经验,他(她)们平凡坎坷的人生经历中饱含对传统剪纸艺术的挚爱深情。刘双全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赏析其剪纸作品,有助于深入理解固阳民间剪纸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以及剪纸中丰富多变的形式美法则。

固阳;剪纸;刘双全

图1 固阳赤尔腾山脉此老沟上的秦长城

内蒙古包头固阳县赤尔腾山脉此老沟的秦长城是依山取石堆垒而成的(见图1)。堆石大致有三种,黑片石、花苔石、血斑石。历经两千年风雨,长城上的块块磊石分明透射出无数生命之魂跨越时空的呐喊!“万马嘶鸣铁血寒,戎边一去不复还。”那个时代被征戍边、修筑长城的壮士们身心的痛苦与无望是我们今人难以想象的。血斑石上斑斑的血色痕迹仿佛留下了他们无声的血泪,也透射出一股为生存而奋斗的顽强不息的精神。

如果说长城是一段逝去的历史文化记忆,那么,在固阳这片土地上还有一部与长城同样漫长甚或更加久远的,由民间剪纸文化艺术符号组成的生活史书,那里记载着人们对生老病死的理解与对生存实践的文化观念;那里承载着人生的困苦与无奈、坎坷与挣扎,以及对幸福和美好未来的渴盼之情,那里是至今仍在口口相传、活着的、极具风采的本土民俗文化的归宿之处。

剪纸是为生存信仰服务的,民间习俗生活需要剪纸这种文化形式作为载体和媒介去实现生存的吉祥心理。[1](P7)固阳的民间剪纸非常丰富,这些剪纸有窗花、岁时节令中的祭神花、辟邪符号花、婚俗花、丧俗花、刺绣花样花、灯花等。内容有神祇形象、人物、动物、花鸟鱼虫、驱邪求吉的双喜、如意或拉手娃娃等吉祥符号……这些剪纸大多是在生活中使用着的或曾经使用过的,大都赋予了吉祥的隐喻与象征的寓意。承载这笔厚重的民俗文化财富的是固阳土生土长的民间剪花人。

刘双全是固阳巴尔塔亥乡阪申图村人,今年六十八岁,她的祖辈都在固阳这块土地上刨挖生活。她二十岁嫁到牛场湾村后一连生了四个孩子,大姑娘患先天性软骨病,常年卧床不起。早先的生活很困苦,更不幸的是,他丈夫四十三岁那年因去亲戚家喝酒过量猝死。后又组成了新的家庭,对方有五个孩子,他们俩抚养九个孩子的生活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非常大!

苦难的日子延续着,是剪纸的创作给予她以极大的心灵慰籍,她觉得每当拿起剪子想象着剪纸中的故事和画面如何表现时,就忘了那种郁积在心里的沉重和伤痛,安宁和愉快就会渐充于心。(见图2)

图2 固阳剪花人刘双全

刘双全剪纸作品的艺术特点大多构图造型饱满,形神皆备中有变化,粗犷中见神韵。花鸟鱼虫、动物、人物、器皿应有尽有。最大特点就是面对生活的主题有丰富的创造力,没有局限于窗花、刺绣所需形成的传统样式,而是将身处的生活状况鲜活地反映出来。她的作品始终保持传统剪纸语汇的要旨,平面性、意象性、夸张概括、造型变化不受时空束缚,充满情趣与变化。她的不懈坚持使她的作品手法成熟老辣,尽显大家之气。

《飞马》是刘双全单独造型的剪纸作品,马长着翅膀,四蹄前后有力地舒张,马体饱满,动感极强,似有腾空飞舞之势,充满了想象力(见图3)。

图3 刘双全《飞马》,20cm×20cm,2010年

还有《八骏马》中的马,有卧着的、轻蹄漫步的、低首舔蹄的、回首顾盼的、扬蹄奔跑的等等,神态各异,活泼可爱,这与她长期生活在农牧结合的生活环境中的留心观察是分不开的。(见图4)

图4 刘双全《八骏马》,15cm×20cm,2010年

刘双全有一些大作品采用对称手法剪制,造型饱满,意到形简,时间空间的表现非常自由,传统剪纸中象征性的符号应用自如。如剪纸作品《喜结良缘》中的布局将天上、人间两部分与室内外重合,室内部分分为两个层面:上层中间是五星、柳枝、凤追灯的图样。五星的五角代表五方,在民间有辟邪的含义;柳枝是北方游牧民族所崇拜的生命树,象征生命不息;作品的下层很夸张地摆置很多大灯笼,刘双全讲这是“灯套灯”,多子的意思。在民间灯就是“丁”,象征男性,儿子。下层中间男女相拥、夫妻相爱的图样与上层凤(阴)追灯(阳)的图样暗含阴阳相合。这些图样的组合表示家中平安无邪、夫妻恩爱、子孙满堂、代代不息。(见图5)

图5 刘双全《喜结良缘》,40cm×50cm,1996年

作品中最上面的部分是室外的景象,象征天上,天上的图形由鱼、龙、元宝(珠子的造型变化)等组成。民间剪纸中“二龙戏珠”的图形符号含义很丰富,在民间一说,珠是儿子,二龙戏珠象征夫妻恩爱,有子繁衍。另一说,珠为财富,在二龙戏玩下不停滚动,象征财源滚滚,步步高升。鱼在民间有“余”的谐音寓意,在剪纸中早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吉祥符号,并且内涵日益丰富起来,鱼属阴,象征母体、繁衍、多子。这幅剪纸的天上部分有龙和鱼并置,这一图形,在民间常被称为“龙吃鱼”或“鱼龙变化”。龙、凤的雏形早在八千年前的红山文化中就有出现,而鱼至少在仰韶文化时期就被视为生育繁衍的图腾符号。陕西汉画像砖上有“龙”吃“鱼”的图形,龙张口相对鱼,描写的是龙部落吞并鱼部落的画面。刘双全的剪纸中鱼龙并置,从位置和形体大小来看,龙为主,鱼次之,所以,她表现的内容应该是从鱼到龙的转变过程。

在民间,有“鲤鱼跃龙门”一说,“鱼龙变化”与“鲤鱼跳龙门”都是象征男子事业有成,脱胎换骨,飞黄腾达,功成名就。室内的龙与室外的凤象征夫妻恩爱,但男主女辅的观念从龙凤的位置上可以看出来。

如此,刘双全的剪纸作品《喜结良缘》的整个画面文化内涵丰富,充满了对生活美好吉祥的祝愿,体现了对未来充满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更重要的是,此作品中鱼龙变化的图形很有研究价值,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百岁老人张花女(已故)曾剪过此内容的剪纸,当时被学界认为是原始文化的活化石。现在,我们又看到达茂、固阳都有此类图形的剪纸,这是令人振奋的好事情!它为我们研究内蒙古地区与晋陕一带的民俗文化发展的脉络和传承流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划船》这幅作品描写的是人在风浪里划船的画面。船上人物站在风浪簇拥的船头上,居于画面左下方,姿态舒展呈撑船状,他头顶草帽,脚踩卧鱼。在民间剪纸符号中,鱼象征收获、水象征财源,这组形象的组合点明作品内涵着生存求吉祥的美好祈愿(见图6)。

图6 刘双全《划船》,40cm×50cm,1995年

作品中,人物两边船帆的造型大胆有张力,恰到好处的空白突显出人物的整体形象。船上的旗与桅杆不受远近透视的牵绊,与远处的山与树、云中之日等背景互相牵连形成团块状的整体,相间的线条变化多端衬托帆中之人,使人成为画面的重点,而作为重点的人却不占画面中心的位置,但穿插于边角处的那座房子,仅用几道符号化的镂空形巧妙地表现并与人物彼此呼应,形成虚实均衡的对比,所以画面布局看上去灵活不呆板。

作品上部、中部大刀阔斧地剪出意象性的造型,剪刀下处的镂空形大胆简约,气韵连贯,剪法老到豪放,画面的艺术效果非常随意浪漫,充满了活力。作品下部镂空少,外边缘几乎不加修饰,大的块面稳稳地衬托着画面的中心部分。划船人左右两边船帆的黑白关系,左重右轻,使上部分和下部分在疏密变化的表现上很巧妙地互相穿插,形成画面稳中有变,互相关联又不脱节的整体艺术效果。

人生就像浪里行船,站得稳、把住舵,再大的风浪也能渡过。这是刘双全剪此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作品比8开纸略大,画面构图饱满,用剪自然豪放,造型简约自由,主体突出,整体效果质朴大气,寓意深刻,与秦长城岩画的艺术风格如出一辙。

《农忙》采用对称手法剪成,黑白、虚实的关系经营布局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均衡、统一的程式化的美感(见图7)。

图7 刘双全《农忙》,40cm×50cm,2000年

画面描写田野农忙的景象,天空中阳光灿烂,飞鸟鸣唱,农人们翻地、浇水,辛勤地劳动。劳动的人们姿态各异,脸上洋溢着即将收获的喜悦之情。画面中茁壮的庄稼长得比人都高大,表达作者对丰收的祈愿,又形成了一种浪漫夸张的艺术效果。值得称赞之处是,中间的人物虽然很小但形体很整,无需镂空装饰,与其他人物产生虚实的对比,反而产生一种聚气、聚焦的独特美感,这是很独特的一种构图装饰。

这样一位饱经风霜却能在命运多舛的境遇中化解痛苦,勇敢乐观面对人生的妇女,在沧桑困苦中存持对剪纸的一份全心的热爱直至今天。我由衷地对她肃然起敬!她用内心的真诚守望着心灵的家园,用自己的智慧诠释了剪纸有无限变化发展的可能的道理。

生活中经常掺杂着不尽人意,甚或不幸与悲哀,无奈的人们苦拼着,挣扎着,为着那一丝心存未泯的希望走着、活着……然而,正是这种苦痛与希望的凝聚才形成现在这种文化内涵深厚、生活气息浓郁、堪称民间艺术精华的民间剪纸的艺术形式,人们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式诉说着心中的企盼,装扮着一个个不同的民俗文化生活的空间。正如秦长城几千年风雨不倒是因为凝聚着万众之不息精神和必胜信念一样,民间剪纸也是凝聚着无数代民众对生活寄予的无限希望,不甘沉沦一路走来。

包头市固阳县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文化底蕴厚重的风水宝地。在这里还有一大批默默无闻、无怨无悔、不受世俗功利所左右,执著地为此投入情感和精力的剪花人,像刘双全、张灵女、吕凤英、邢广清、王宏霞这些民间剪花人,从始至终都是为着一个“爱”字而生发出对剪纸艺术的眷恋不舍之情。剪纸也是精神历险。剪纸也像是作古典律诗,首先是格律形式的限制,然后才是心灵所领悟达到的自由与升华。[1](P9)长期以来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到自己的剪纸作品中,所以,他们的剪纸很自我,不媚俗,自然地散发出一股生命的活力,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他们才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能持久发展的生命根脉,我们要提高认识,对他们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爱护。

[1]乔晓光.空花·剪纸研究与创作[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王 宇〕

Appreciation of Liu Shuangquan’s Paper Cuts

WANG Hong-chuan

(Art College,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Baotou 014030)

There are many excellent folk paper-cut art inheritors in Guyang County; each unknown folk artist has rich experience of folk cultural life carried by the paper cuts. Their ordinary life experiences were full of the enthusiasm for the traditional paper-cut art. Liu Shuangquan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artists. When we appreciate his paper-cut works, we coul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Guyang paper- cuts and the rich and varied formal beauty laws of them.

Guyang County; paper-cut; Liu Shuangquan

2015-02-28

王红川(1968-),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包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论文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的研究与创作》等。

J528.1

A

1004-1869(2015)05-0027-04

猜你喜欢

双全剪纸作品剪纸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多复变数某些双全纯映射子族精确的系数估计
季玉兰剪纸作品
剪纸
诗经
美丽双全的爱情
儿女双全好孕 八件事万万不能做
于富业剪纸作品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