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宣教糖尿病治疗原则及其临床社会意义

2015-02-12刘煚明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5期
关键词:原则规范血糖

刘煚明

江西省都昌县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江西九江 332600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地快速发展壮大,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是,国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及卫生健康知识,却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地系统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日益提升及实际患病人数日益增多。截止2010年,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前期人员 (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高达50.1%;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全国糖尿病人数已达到1.139亿人。实际患糖尿病人数已高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患糖尿病总人数的33.3%[1]。而我国糖尿病控制现状却不容乐观:4月24日,在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主办的“2015年北京市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大会”上,该协会理事长陈伟教授指出,目前我国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仍非常低,仅33.3%;血糖、血压,血脂同时达标率仅5.6%;60%~9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用于防治糖尿病的费用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而其中80%的费用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这是我国糖尿病防治现状最新最权威的官方披露。我国糖尿病的高发蔓延,而糖尿病控制现状又很严峻,向国民敲响了健康的警钟。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是将糖尿病警告为“21世纪人类的灾难”!

如何管理好这么庞大的糖尿病患者人群,是摆在各级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医院及广大内分泌代谢科或糖尿病专科医生面前复杂而又艰巨的必选题。近年来,我国控制糖尿病的药物日益丰富、科学合理且安全有效,控制糖尿病“五驾马车”的综合措施也科学严谨而全面,全国各级医院也把这种控制糖尿病的综合措施及宣教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但患者自我综合管理的依从性,至今还非常差,能够长期坚持规范控制糖尿病的患者人数仍非常少。这也是导致我国当前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仍然非常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继续强化糖尿病控制“五驾马车”综合措施及宣教内容规范运用的同时,探讨向糖尿病患者如何宣教普及糖尿病治疗原则知识,让患者长期自觉按照“早期、规范、综合、终生、专科及个性化”六项糖尿病治疗原则,来控制糖尿病,努力达到减少患者的盲从性,提高患者长期规范自我管理的依从性,遏制住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达标率,减少患者住院总次数,降低费用疗效比,让糖尿病前期人员及早期糖尿病患者拥有全面健康,改善中、晚期糖尿病患者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的目的,显得尤为突出而又重要。

第一,早期治疗原则。随着糖尿病病情不断加重,糖尿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而且中、晚期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是不可逆的,将给人体多器官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损害。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几乎是同步发生,同步进展的。只是有的并发症进展得快一点,有的并发症进展得慢一点[2]。如果在糖尿病早期不控制好糖尿病的可怕进展,待糖尿病多种并发症出现后,那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难度就更大。随着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不断加重,糖尿病患者及其亲属在治疗费用、精神及心理等方面压力将不断加大。单个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费用,1个月至少需要200~300元人民币不等。如果一位糖尿病患者同时或先后患上四五种并发症,那他1个月的并发症治疗费用就要花费1000~2000元人民币。因此,糖尿病应趁早治疗。

早期治疗原则,就是首次发现了糖尿病前期人员及糖尿病患者,应立即给予治疗。糖尿病前期及早期糖尿病,只要以饮食及运动治疗为主,辅以少许降糖药物,规范监测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及肝功能情况,并长期将其控制在正常且理想的范围内。贯彻糖尿病早期治疗,将可以达到花费很少的费用、时间及精力,就可以轻松达到控制糖尿病的进展,杜绝糖尿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把糖尿病前期人员及轻度的早期糖尿病患者,逆转成一个正常人状态的目的,减少患者住院总次数,降低治疗费用,具有低廉的费用疗效比的良好社会效益。

当然,有些患者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就属中、晚期,并发症多而重。此时,糖尿病患者及家人切不可悲观失望而自暴自弃。更应积极坚持早期治疗,就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进展,以达到改善中、晚期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近年来,作为最基层的综合性医院的县级医院,收住的大部分糖尿病初诊患者,都是血糖值超高,有的患者还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伴发病,糖尿病并发症也多而重。这种现象的出现,更加显示出糖尿病控制贯彻早期治疗原则的紧迫性[3]。国家防治糖尿病工作重心应尽量前移,尽量做到早期干预,强化各级专科医生定期进村落(社区),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病等一些常见病的普查工作,开展专题卫生健康知识宣教工作,以达到提高广大市(村)民的卫生健康知识,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合理的膳食结构。因此,贯彻早期治疗原则,必须做到尽早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员。为此,各级媒体、医院及社区医疗所,必须大力加强规范防治糖尿病知识宣教工作,努力营造防治糖尿病的浓厚气氛;强化各级医务人员防治糖尿病的自觉意识。在诊疗活动中,为糖尿病高危人群查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员后,应立即将其介绍到内分泌科代谢科或糖尿病专科,进行早期治疗。

第二,规范治疗原则。规范治疗原则,就是治疗糖尿病,一定要综合运用“均衡饮食、科学运动、合理用药、自我血糖监测及接受糖尿病控制教育”5种措施,来规范治疗糖尿病,才可以彻底控制住糖尿病的进展!规范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是当前规范治疗糖尿病最合理的综合性措施。由于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不断更新及各级医院多年的临床实践,“五驾马车”在全国各级医院已经应用得非常成熟。

近年来,农民或农民工糖尿病高发蔓延,作为基层医院的县级医院,已经逐渐变成防治糖尿病的主阵地。加强县级医院规范治疗糖尿病软、硬件建设,是关系到全国规范治疗糖尿病成败的关键环节所在!

第三,综合治疗原则。糖尿病是一种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发生、发展而致人体多器官损害,从而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及家庭幸福的全身性疾病。因此,糖尿病控制应坚持综合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原则,就是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绝不能仅仅控制血糖,而应全面关注患者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及肝功能,并尽量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更应关注糖尿病并发症,并积极治疗,控制其进展。因此,在漫长控制糖尿病过程中,一定要关照好“心、脑、眼、肾、足”等器官。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血压、血脂、血液粘稠度、动脉血管硬化度、眼底、肝功能、腰围、体重及体重指数(BMI)等情况,给予积极规范治疗。要贯彻综合治疗原则,应宣教糖尿病前期人员及早期糖尿病患者,一年检查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及肝功能一次;中期糖尿病患者,应半年检查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及肝功能一次;晚期糖尿病患者,应一个季度检查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及肝功能一次。以便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发现糖尿病并发症,及时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

只有贯彻综合治疗原则,才可以达到使糖尿病前期人员及早期糖尿病患者拥有全面健康,改善中、晚期糖尿病患者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的目的。

第四,终生治疗原则。到目前为止,糖尿病还是一个终生性疾病。治疗糖尿病,只能尽量控制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进展,而短时期内还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终生治疗原则,就是糖尿病的治疗,需要贯穿患者的终生。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就是终生将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及肝功能控制在正常且理想范围内,让糖尿病患者终生远离糖尿病诸多并发症的危害,从而拥有终生健康的目的。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首次发现糖尿病时,就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对于这类患者,从开始治疗起,就将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兼顾糖尿病并发症的规范治疗。对于其中一些不容易逆转的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如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尿蛋白等,也应积极坚持终生治疗,以达到减轻或延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展所带来的危害,改善患者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的目的[4]。

有的患者居家时不规范管理好自己的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待病情加重了,身体上严重不适了,才期望通过住院治疗,来彻底治愈糖尿病。这样做,既违背了糖尿病早期治疗原则,加大了治疗难度,增加了治疗费用,延误了良好的治疗时机;又从根本上达不到长期将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终生远离糖尿病并发症危害的目的。假如一位患者一味强调住院治疗糖尿病,平时又不好好进行居家自我综合管理。即使这位患者一年4次住院治疗糖尿病,每次住院时间9~10 d左右,每次住院期间血糖达标天数2~3 d左右,那这位患者一年中通过长达40 d时间的住院治疗,而全年血糖达标天数仅有10多天。离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后2 h血糖)长期达标的要求是相差太远,这位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应该是很差的。这样,患者住院治疗糖尿病所获得的医疗效果也根本体现不出来。

收治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控制好其住院期间的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及肝功能指标,而是通过一段时期的住院治疗,积极宣教患者学会规范的终生自我综合管理方法,出院以后能够继续长期居家进行自我综合管理,以便控制好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及肝功能,这样才可以达到让患者终生健康的目的。

第五,专科治疗原则。治疗糖尿病,既要控制好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又要及时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并及时积极控制其进展,还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因此,只有综合性医院的内分泌代谢科或糖尿病专科,才具备综合防治糖尿病的基本条件及要求。

专科治疗原则就是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一经发现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前期人员,及时做好他们的个人信息登记、存档、转诊及上报工作,并立即将其介绍到当地条件完备的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代谢科或糖尿病专科进行专科治疗。

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及措施复杂多样,糖尿病治疗难度大、周期长。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漫长的糖尿病控制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不法(或不良)医者或不法商家违法发布的非法广告或促销活动所蒙骗,而走上弯路、歧路,甚至不归路。

治疗糖尿病前,需要患者在糖尿病宣教室接受规范的防治糖尿病知识宣教。对于糖尿病前期或早期糖尿病,也可以到具备糖尿病基本诊断及血糖监测条件的社区医疗所,接受规范的防治糖尿病基础知识宣教及血糖监测。由于糖尿病病情复杂多变,应宣教中、晚期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到条件成熟完备的综合性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或糖尿病专科进行治疗。

全国应加强内分泌代谢科、糖尿病专科及社区医疗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医护人员防治糖尿病知识规范化培训工作。

由于口服降糖药品的副作用会加重人体某(或多)个器官负担,或直接损害某(或多)个器官。如长期盲目服用口服降糖药,会损害某(或多)个人体器官,最终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加重。同时,口服降糖药品使用不当或过量,更可导致低血糖事件发生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通过非医疗处方途径来自我购买治疗糖尿病的药品,都是非常错误的,浪费钱的,而且是非常不利于治疗糖尿病而有害健康的,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应宣教糖尿病患者不要擅自到药店、保健品店、糖尿病特色专卖店购买降糖的药品、食品及监测血糖。尽量告知患者坚决杜绝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广告途径,来购买降糖药品、食品及所谓的“降糖”器材。降糖药品都是处方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各种媒体都不允许发布广告来销售象降糖药品一类的处方药。如要到药店购买降糖药品,还必须要凭执业医师的处方来购买,并按处方说明服用。

应宣教患者在自始至终的糖尿病控制过程中,自觉坚持正规的专科治疗原则,努力减少患者的盲从性,达到不走(或少走)歧路(或弯路),坚决杜绝不合理用药的目的。

第六,个性化治疗原则。由于每位糖尿病患者就诊时血糖水平不一样;疾病程度不一样;糖尿病并发症的品种及程度也不一样;还因患者的年龄差异,人生季节的依次更替,不同人生阶段的体质及伴发的基础病也不一样;患者的文化、认知、理解及记忆等自我综合管理能力不同;患者家庭经济情况的差异;患者家庭成员的支持保障程度不一样。因此,治疗糖尿病,必须按照个体而又充满人性化的治疗原则,实行因人、病情、年龄及经济能力而异的个性化原则进行治疗。

个性化治疗原则,就是根据每位患者的年龄阶段、体质,疾病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家庭经济能力及家人支持度等个体差距,为每位患者制定出适合其具体情况的个体而又充满人性化的治疗及宣教方案。应宣教糖尿病患者,在做完内分泌代谢科或糖尿病专科医生开具的全面体检项目后,再由内分泌代谢科或糖尿病专科医生根据这次体检的结果——此次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及肝功能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再制定适合这次体检结果的个体而又充满人性化的药品、饮食、运动治疗及宣教方案。

应宣教糖尿病患者谨慎对待身边朋友所谓的“好经验”。因为适合别人的治疗方案不一定适合自己的病情。另外,他人的治疗方案也不一定是科学合理的。告诫糖尿病患者不要误信而照搬他人所谓的“好经验”,而应制定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只有坚持贯彻糖尿病控制个性化治疗原则,为每位糖尿病患者制定不同病情阶段、不同人生阶段的个性化治疗及宣教方案,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在漫长的糖尿病控制过程中,在不断问世更新且安全有效的新药、新技术推广运用而带来血糖改善的同时,在继续强化糖尿病控制“五驾马车”综合措施规范运用的同时,强化宣教普及糖尿病治疗原则知识工作,让患者熟悉掌握,并自始至终自觉地按照“早期、规范、综合、终生、专科及个性化”六项原则进行治疗,让患者明确糖尿病治疗的正确方向,明白糖尿病治疗的目的及目标,增强彻底控制好糖尿病的坚定信心,并按照正确规范的糖尿病治疗途径进行治疗,努力减少患者的盲从性,提高患者长期自我综合管理的依从性,杜绝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或遏制并发症的进展,提高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达标率,减少患者住院总次数,降低费用疗效比,达到让糖尿病前期人员及早期糖尿病患者拥有终生全面健康,改善中、晚期糖尿病患者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的目的!

注释:①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数包括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血液粘稠度、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尿生化三项(包括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心电图、动脉血管硬化度、腰围、体重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

[1]宁光,赵文华,等.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研究[J].美国医学会杂志:网格版,2013.

[2]康立丽.糖尿病合理用药选择及治疗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0,21(2):104-105.

[3]张德林.糖尿病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物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140-141.

[4]王强,刘新月,李乃强.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特点[J].临床医学杂志,2005,3(6):47.

猜你喜欢

原则规范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