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2015-02-12吴丽敏
吴丽敏
大安市舍利镇中心卫生院,吉林大安13130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老年阑尾炎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由于两病合并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和严重,如不及时进行恰当的治疗和护理,极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长治疗时间,甚至造成死亡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因抵抗力差,伤口组织生长较慢,易出现愈合不佳、术后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伤口可以导致血糖出现应激性升高反应,加重糖尿病病情,给患者心理及生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给予糖尿病患者手术后伤口愈合护理尤为重要。护理期间要注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防止感染,掌握血糖和伤口愈合影响因素,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提高患者就医质量。研究表明,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的病死率比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病死率高5倍,因此探究老年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提高阑尾炎合并糖尿病的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为此,笔者随机选择近年来在不同医院参与治疗和护理的52例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总结老年阑尾炎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探讨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随机选择近年来在不同医院参与治疗和护理的52例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糖尿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诊断分级标准,阑尾炎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
52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在63~7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5±2.9)岁;44 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术前检查诊断出50例患有糖尿病,另外2例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麦氏点压痛、腹痛腹胀和转移性下腹疼痛等临床表现。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身体和病情的具体情况,46例符合手术指征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6例患者因阑尾炎病情较轻,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从手术时机看,入院后10 h内手术者35例,10~18 h手术者7例,18 h后手术者4例。
1.3 护理措施
1.3.1 病情观察与术前护理 若患者糖尿病病情或血糖升高水平较轻,症状不明显,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由于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密切,所以术前检查必须考虑老年人是否伴发其他疾病,一定要全面进行检查,尽早发现患者罹患的所有基础疾病,初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尽量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坚决杜绝手术不当引发的急性心肌梗死、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以及术后伤口不愈等多种并发症。
因此,一旦老年人出现阑尾炎,无论其是否有糖尿病史,入院时均应进行尿糖、血糖浓度和心电图检查。老年人的尿糖阈一般比较高,所以尿糖水平常通常并不可靠,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监测值进行诊断,必要时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予以确诊。若患者的心电图检测结果异常,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隐匿型冠心病。术前要做好患者常规皮肤准备和饮食指导,积极预防和阻止术后感染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等的发生,尽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
手术前,护士还要为患者讲解与手术有关的医学知识,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和手术治疗的意义和重要性。要帮助患者恢复信心,积极的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和护理。护士也要注意患者的病房情况,确保患者的病房环境整洁,屋内空气清新通畅。
1.3.2 心理护理 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一般较长,且身体状况不甚理想,若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常会担心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以术前的恐惧、焦虑以及不安等异常心理反应十分突出。
这要求护士要善于观察,运用沟通交流技巧和艺术,及时了解并评估患者的异常心理变化,术前尽可能地关心、同情、爱护和支持老年患者,满足其心理需求,缓解其紧张和恐惧心理的程度,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自己所患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1.3.3 饮食指导与营养支持 术后第1天可进少许流食,以后逐渐增加。术后第3天可进清淡饮食。由于老年患者的细胞老化,吸收营养较差,蛋白质合成缓慢,修复再生能力很差,咳嗽、高血糖会增加腹压,易导致手术切口裂开,延长愈合时间,所以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患者饮食最好选用低脂低糖高热量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体质增强利,促进早日康复。
1.3.4 血糖的监测和控制 手术前每天至少要进行3次血糖监测,若血糖浓度高于11.1mmol/L时要先降低并维持血糖在6~10mmol/L时方可择机为其手术。若需要开展急诊手术,要在手术前4h采取积极对症治疗措施,维持患者机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手术过程中要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合理应用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同时要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出现。一般情况下,术后3~5 d仍需静脉或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依据病情控制用量,维持血糖浓度在9~11mmol/L之间。注射胰岛素期间,要定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防止低血糖昏迷、非酮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护理时要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尽可能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1.3.5 术中护理 护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带微笑,合理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遵医嘱有效观察患者的各项机体指标。
1.3.6 术后护理和术后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手术结束后,护士要协助患者平躺于床上,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当血压平稳后,护士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的姿势,有效控制患者腹腔内的渗液,以免患者腹腔囊肿的形成。护士还要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的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
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风险大大高于单纯阑尾炎患者。所以术前一定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术前30min预防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术后继续使用1周左右的时间,以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
2 结果
52例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中,46例行手术治疗,其余行保守治疗。经采用1.3项下综合护理措施后,治愈39例,术后伤口不愈合6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84.78%;6例保守治疗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
3 讨论
对于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为主。但是此类患者由于伴有糖尿病,如果患者的血糖在术前没有控制在理想范围,会降低手术成功率,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因此,在对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患者手术治疗时,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严格手术操作规程和技术,并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要明确疾病与手术的互相影响。首先,阑尾切除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机体会做出相应的应答性应激反应,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增加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数量,抑制了胰岛素分泌功能,提高了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分泌数量,加重胰岛素抵抗,血糖波动大,这不利于手术的正常开展。同时,手术加重了心肾功能损害,易诱发急性并发症、伤口感染等,并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另外,在手术、麻醉和禁食状态下,体内供能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而糖尿病患者本身缺乏糖原储备,易致能量供给不足,刺激脂肪分解,生成酮体,导致酮症倾向和代谢紊乱。糖尿病对手术的可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糖尿病因其三大营养物代谢障碍或紊乱,降低了机体的修复能力,吻合口、切口愈合不良,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易致切口感染的发生;机体营养失衡,供能不足,耐受性差,加重术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病情,增加了血压升高、冠心病发作、心律不齐等的发生机会;糖尿病并发症增加了麻醉和手术风险、增加了术中术后用药的风险,易致肾功能损坏、呼吸系统感染等的发生。从这里的分析看,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和综合护理老年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阑尾炎合并糖尿病开腹手术患者也在随之增加。因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弱,抵抗力降低,创口及感染灶组织再生相对迟缓,致使伤口愈合的时间延长。因此类患者伤口愈合不佳,易造成感染,从而出现慢性伤口。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伤口愈合的影响因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感染率、给予相应的措施进行营养支持是减轻患者痛苦及负担的前提。因此,做好老年阑尾炎合并糖尿病开腹术后伤口愈合护理工作,是保障患者生活和就医质量的必要条件。
本文观察表明,52例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中,46例行手术治疗,其余行保守治疗。经采用1.3项下综合护理措施后,治愈39例,术后伤口不愈合6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84.78%;6例保守治疗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所以,对于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要进行全面检查和精心的护理以及及时积极的治疗,严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采用合理的方式治疗阑尾炎,可以达到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1]隋云庆.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753-754.
[2]王焕章.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30例手术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88-89.
[3]吴晓莉.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7):1058-1059.
[4]李光,李安富,康丽艳,等.急性阑尾炎35例护理体会[J].齐鲁医学杂志,2008,23(4):360.
[5]朱春风.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313-314.
[6]段琼,张玉婷,赵芳.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5):86-87.
[7]陈蓉,刘小菊,孙丽.老年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295-296.
[8]李娜.妊娠期合并阑尾炎59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30(32):144.
[9]陆益敏.促进糖尿病患者腹部伤口愈合的护理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2):20-21.
[10]王威,李进,韩春茂,等.伤口治疗与护理的常见误区及处理方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93-3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