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诱发糖尿病临床分析
2015-02-12崔舜瑀于龙飞陈明明
崔舜瑀,于龙飞,陈明明
1.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省春光康复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 130012
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常见方式,在对患者进行化疗的过程中,患者由于自身的体质不同对化疗的耐受能力以及反应能力也不同。血糖升高是化疗后的常见症状,其中一部分患者血糖升高后在不适用药物进行干预的情况下,血糖水平即不再恢复正常水平,在临床上被称为化疗诱发糖尿病[1]。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4年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乳腺癌诱发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182例患者,化疗前均无糖尿病病史及家族史,且测血糖正常。化疗后出现血糖升高者82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有27例,男1例,女26例,年龄在35~71岁之间,平均年龄(57±8.3)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1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未分化癌为2例。
1.2 病例入选标准
该研究所选的病例均为无糖尿病家族史,且在化学治疗之前无血糖异常的患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乳腺癌的诊断经过术后病理确定为乳腺癌。该研究中排除合并有肝、肾等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具有精神障碍性疾病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2]。
1.3 化疗方案
该研究中患者采用顺铂联合诺维本、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进行术后化疗,术后化疗6个疗程,在化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白细胞、血糖、肝功能等进行检测,并常规予以保护肝功能的药物,在对患者进行化疗期间,适当的给与升高白细胞的药物[3]。如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又白细胞、肝功能等异常情况,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早的对其进行诊疗干预,必要时暂停化疗。在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控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患者的血糖异常水平,如发现血糖升高,观察患者的血糖恢复情况,如患者的的血糖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一直不恢复至正常水平,则应对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必要时使用胰岛素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干预。
1.4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中所得到的数据采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差方评价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研究中,在化疗过程中有82例患者经血糖监测均高于正常水平,其中26例患者于第一次化疗后诱发糖耐量异常,最后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2例,第2次化疗后诱发糖尿病患者14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2例,第3~6次共出现糖耐量异常患者9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3例,血糖范围均在7.3~10.9mmol/L之间,平均(8.4±1.7)mmol/L。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糖尿病发病除与患者的家族史、患者自身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之外,还与临床上的某些治疗据有一定的相关性。传统的观念认为,糖尿病与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家族史以及心血管疾病史等因素有关,但是,多线研究表明具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肥胖的患者在化疗之后,患者的空腹血糖会升高。同时,目前国内外的 大量研究表明,医源性的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升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病因较为明确的就是恶性肿瘤化疗诱发的糖尿病[4]。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乳腺癌的关注也在不断的进步,近年来,乳腺癌化疗的不良事件越来越多的引起业内专家的关注。血糖升高是化疗本身或伴随其他治疗而出现的常见反应,在2006年被正式确立为恶性肿瘤化疗的不良事件,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具有细胞毒性的化学药物,1997年首例化疗诱发的1型糖尿病的病例由Dispenzieri等报道,提示化疗物有可能会损伤到胰岛细胞。于是化疗诱发糖尿病的纷纷开展,众多的研究表明使用5-氟尿嘧啶(5-FU)化疗后引起的血糖升高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下降均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有关,特别是长期用药的患者会有造成β细胞结构损伤以及数量减少的危险。临床资料显示:顺铂用于头颈部肿瘤化疗时有5%的患者继发糖尿病[5]。此外,动物实验研究也证实,大鼠应用紫杉醇药物后胰岛分泌可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合成和一氧化氮释放,而一氧化氮与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已经得到证实。因此说化疗药物可能会损伤胰岛β细胞,抑制胰岛素的合成以及分泌,进而造成糖代谢的障碍,这是化疗药物的直接毒性。此外,化疗药物的代谢是通过作肝脏和肾脏来实现的,所以,化疗药物会不同程度的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致使肝脏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弱,进而影响糖代谢,这是化疗药物的间接毒性。除了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血糖产生影响之外,辅助化疗药物也对患者的血糖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使用紫杉醇药物对患者进行化疗的时候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来预防患者的过敏反应。尽管糖皮质激素在乳腺癌的化疗中不是必须使用的药物,可以根据患者的过敏史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酌情进行添加,但是,糖皮质激素是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这一观点已经被证实。在化疗中使用的药物除了糖皮质激素以外,其他的辅助用药也会导致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时的血糖升高,例如,在保肝治疗时所使用的大量的葡萄糖溶液,可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诱发或加重胰岛素抵抗,甚至使一部分糖耐量减低的患者加速进展为糖尿病。临床上也有关于使用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患者的血糖异常的病例的报道,提示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乳腺癌化疗中使用也可以诱发糖尿病,但是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环磷酰胺及泰素类等也是最常见引起血糖异常升高、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的细胞毒性药物,可以对胰腺B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使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抑制,而紫杉类作用靶点是在微管和微丝系统,在治疗乳腺癌的同时也抑制胰岛素颗粒的排放,引起血糖升高。此外,化疗的患者会存在消化道的症状,进而出现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化疗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使患者摄入减少,而胃肠道电解质丢失增多,进而导致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的发生,而铂类药物化疗过程中的水化及利尿也可引起或加重电解质紊乱,在纠正电解质紊乱的治疗中,大量的输液也会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导致胰岛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到患者体内的糖代谢[6]。在对化疗患者的止吐治疗过程中为了尽快的缓解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会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对患者由于化疗产能生的呕吐、恶心等症状进行治疗,而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糖原异生,使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受到抑制,使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进而导致血糖增高,抑制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而出现糖尿,但是,由于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糖尿症状会在停用糖皮质激素后消失。
尽管乳腺癌患者在化疗的过程中血糖水平升高的原因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但是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乳腺癌患者化疗诱发糖尿病的原因是药物与恶性肿瘤本身共同和作用的结果。化疗药物以及辅助化疗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对胰岛细胞造成损伤,进而引起患者体内的血糖代谢障碍。儿化疗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是通过肝与肾两个器官来实现的,化疗的疗程通常较长,也就是说,化疗的患者通常用药时间较长,长时间的用药会导致患者的肝肾功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所以,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化疗之后,肝肾对糖的代谢功能会有不同的程度的降低,进而导致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甚至会诱发糖尿病。同时有研究表明,癌组织增殖与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糖酵解,因为要生成相同量的ATP,糖酵解比氧化磷酸化这一生化过程需要更多的葡萄糖,因此癌组织的增殖与生长对糖有较高的需求,所以较高的血糖水平有利于癌组织的增殖与生长。而糖的分解与代谢过程中还能产生大量自由基以及活性氧簇,而癌细胞对抗氧化物酶的表达水平降低,清除活性氧簇的能力下降,致使体内的活性氧簇蓄积,进而损伤细胞DNA,从而导致癌症细胞的产生。也就是说,糖尿病与恶性肿瘤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乳腺癌化疗诱发糖尿病也是乳腺癌细胞增殖与生长的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乳腺癌化疗中诱发糖尿病的机制虽然在临床上还没有完全明晰,但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已经提出,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治疗的时候要注意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并对其诱发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发现异常及早的通过诊疗手段进行干预,保证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搜集临床资料。
[1]王珍.260例浸润性乳腺癌化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的临床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3.
[2]方静,冯觉平,等.5-氟尿嘧啶诱导糖代谢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异常[J].肿瘤,2011,31(3):228-232.
[3]杨文福,田富国.乳腺癌化疗中诱发糖尿病3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18):3747.
[4]袁玲,逢丽红.紫杉类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继发糖尿病的病例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30(3):263-264.
[5]邹其云.化疗诱发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
[6]Suh S,Kim KW.Diabetes and cancer:is diabetes causally related to cancer[J].Diabetes Metab J,2011,35(3):19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