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贪官忏悔录的三大看点

2015-02-11曾亚波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忏悔录贪官腐败

曾亚波

3月,中纪委官网推出“忏悔录”新栏目,刊载官员悔过书,并称“沉重的忏悔、深刻的警醒”。中纪委已汇编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严重违纪违法中管干部的忏悔录。多地检察机关也汇编近年来查处的腐败官员忏悔录,作为警示教育教材。

忏悔录的价值在于防腐,而非过瘾。一份有价值的忏悔录,不能局限于情节上的“好看”,更要注重现实意义上的“好吃”。不同的人看忏悔录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广大的普通读者、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在职的党员干部,都应当以怎样的眼光看待忏悔录,从中吸取应有的正能量呢?

看点一:如实记录错误事实和态度

广大普通读者看忏悔录,主要是为了了解案情,以及嫌疑人被调查或立案后的思想和行为表現。有特色的案件细节和忏悔语言往往迅速传开。

——故事实不实:看是否如实交代全部违纪违法事实。这是一份忏悔录有无价值的前提。全面交代对读者有极强的法治震撼力:不管年代多久,不管隐藏多深,归案就必须彻底交代,任何人概莫能外。如果看忏悔录满足于猎奇,增加饭后谈资,那就是只看了皮毛,不着边际。

——心态真不真:看是否深入剖析案发前后真实心态。心态的真实再现有助于读者捕捉心灵的共振效应,增加守法的自觉性。江苏启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沈和新说:“从受贿至案发的8年多时间里,自己一直生活在不平静、不安稳中,听到别人被组织喊去谈话,心里就发寒,被查处后,心情反倒轻松了一些。”

——表现好不好:看是否有自首、立功、警示他人等积极表现。除了坦白交代、深入剖析,贪官大多数想方设法在其他方面表现得更好。淮安市环保局原局长张汝华不仅主动交代了检察机关尚未掌握的问题,还积极举报一起被羁押的盗窃犯罪嫌疑人的作案事实,最终被认定为立功。

看表现而不是看热闹,读者应当从中看出腐败官员灵魂洗涤的程度和他们求生、求轻判的本能,从而应当倍加珍惜自身的自由和幸福。

看点二:清晰呈现堕落拐点和根源

贪官落马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我们事业的重大损失,办理腐败案件也付出了巨大的司法成本和社会成本。贪官忏悔录不是办完案件就了事的程式性副产品,而是一份珍贵的案件成果,值得各相关部门深入研究,亡羊补牢,防微杜渐,发挥最大化作用。

——点上:看“第一次”的时间点。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受贿金额1132万元,他的第一次受贿还是发生在1999年的事情,当时他担任昆山市市长。他为一家石雕艺术公司的老板何建青承揽昆山市市政建设工程提供便利,当年年底季建业在其苏州家中收到何建青给的5万元受贿款。之所以这么做,季建业觉得自己和何建青是多年好友,自己搬家,作为朋友送一点儿钱就当成了礼金。

“第一次”的时间点距离案发时间越长,腐败就越严重。因为贪官不仅会在平时“忘记”第一次,而且侥幸心理会使他们做出比第一次更大的手笔来。如何从制度和监督上尽可能早地发现、警示甚至杜绝“第一次”,是我们应当关注研究的问题。山东省原副省长黄胜在忏悔书中说:“对于我的一些问题,曾有人向上级反映,组织上也曾提醒过……”组织上对官员的“第一次”的重视程度应当更进一步,使官员敷衍不得,掩盖不了,这样才能防止铸成大错。

——线上:看腐败心理的嬗变曲线。纵观贪官们的腐败堕落过程,他们的心理嬗变大抵经历这样的变化曲线:始廉洁却难坚持——想退贿却不坚决——交佞友却难脱身——想干事实已无心——欲回头不能自拔。黄胜就表示:“一开始有人送钱送物,我也觉得不该收,多数作退回处理,但由于自己思想深处的原因,表现出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没有严肃批评制止。这就给那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我离开德州到省里工作后还有人追着去送好处,我不仅没有回避拒绝,反而经常为有这样一帮‘朋友而沾沾自喜。”虽然“发现当地经济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心里很着急,希望能加快发展,改变面貌。”但由于“忽视和放松了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廉政建设”,导致“干部队伍出了问题”,经济建设当然搞不上去。

——面上:看制度的漏洞。江苏省荣军医院原院长田学军直言:“医院远离上级主管单位省民政厅,直接监督的情况比较少。我长期担任一把手,大权独揽,办事武断,作风霸道,听不进不同意见。本来我们单位有集体讨论和审批制度,由于大家都知道我的坏毛病,所以开会讨论、层层审批也只是走形式,最终都是我一人说了算。很多事情上,我都是有章不循,对符合自身利益的就执行,不符合的就不执行,总认为制度的设立是针对别人,而把自己游离于制度之外,对人严,对己宽。权力失去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我在犯错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立体:看监督的短板。多位腐败官员表示,自己基本上没有得到应有的监督,导致长期腐败,积重难返。由此充分暴露出监督的缺失。如果监督能及时跟上,组织处理的时间点能够尽可能提前,不仅可以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的财产免遭更大损失,更能挽救一大批官员,使其避免跌入更可怕的深渊。徐州贪官李福年就写道:“如果那几年能像现在一样开展两抓两树集中整顿活动,经常搞一些警示教育,能够有人给我提个醒,和我进行一次诫勉谈话,甚至对我进行组织处理,我也不会走到今天。”

看点三:真正对照实现自警和自醒

在职干部如何看忏悔录,这是一个既现实又严肃的问题。忏悔录既要为办案提供借鉴,又应当对在职官员产生芒刺在背的警示效果。

——入门级:无论过去多么辉煌,伸手必被捉。

在职官员平时的感觉也很好,不少人也自认为业绩是辉煌的,前途是无限的。他们甚至能找到与自己相同职务、相似业绩的样本,只要认真阅读,他就不难得出“伸手必被捉”的基本道理。

——提高级:他们栽在哪里?我如何吸取教训?

一些在职官员十分注重看忏悔录中导致“致命一击”的违纪违法事实或环节,有的是为了提醒自己,避免重蹈覆辙,也有人却是为了规避风险,更加隐蔽作案,试图另辟蹊径,找出更加安全的“捞金”策略来。重庆市农资总公司原总经理胡启能有一本几乎翻烂的书《国企领导人经济犯罪案件剖析》,但他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犯罪,而是研究如何作案而不被发现。

——最高级:我的软肋在哪里?

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别人的忏悔录中发现自身也存在的问题,但每个人都有软肋,如果不加以剖析思考,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能通过对忏悔录中违纪违法原理的比对,一次次发现自己潜在的错误苗头,并及时加以扭转,这便是读忏悔录的最高境界。

——现实级:已经深陷腐败旋涡,不能自拔怎么办?

也许有人要问:一部真正好的忏悔录,能否真的使问题干部读完后洗心革面,甚至勇敢地投案?目前我们没有见到这样的案例报道,但多位纪检、反贪人士告诉笔者:在警示教育大会上贪官现身说法后,廉政账户常常出现明显的退赃潮。这说明陷入腐败旋涡的干部也想回头是岸,但那关键的一层纸尚难突破,而积极、提前退赃是他们自保的最佳选择。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人仍心存侥幸:退交一部分,保留一部分。随着反腐败的全覆盖和案件查处的不断深入,漏网之鱼的不断减少,自首的案例终将出现。

(责编/郭建民)

猜你喜欢

忏悔录贪官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忏悔录怎能写成“八股文”
虚伪忏悔录是“两面人”典型套路
2016贪官墙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特赦,对贪官说不!
狱中忏悔录1“奢靡享乐让内心不断扭曲”
狱中忏悔录2“我习惯了用钱开路的潜规则”
最美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