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脑梗塞CT诊断及临床研究
2015-02-11杨蕤
杨蕤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北安 164000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尤其体现在糖尿病和脑梗死患者发病率上明显上升方面,其CT诊断与临床研究紧密联系,糖尿病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严重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病人,在诊断方案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该研究将糖尿病脑梗死40例患者和非糖尿病脑梗死40例患者病情进行对比分析。
1 临床资料
该组40例为糖尿病脑梗死。男21例,女19例。年龄:41~50岁8例,51~60岁10例,61~70岁14例,71~80岁8例。其中25例在住院后发现是糖尿病。这40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中53%的患者糖尿病症状不明显,因此在早期不易察觉发现。其余15例发病前已知晓合并糖尿病,病史在1.0~6.5年,平均3.8年,血糖一般在14.5~19.3 mmol/L,平均16.2 mmol/L。咨询病史存在多食多饮多尿史,随即行尿糖、尿酮、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化血浆白蛋白检测,可确诊糖尿病。在该组患者中共有24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3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5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非糖尿病脑梗死组中包括20例男性和20例女性,年龄:41~50岁15例,51~60岁13例,61~70岁8例,71~80岁4例。起病前合并高血压者23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5例,另9例合并冠心病。通过上述数据可知以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临床类型与CT诊断
2.1 临床类型
对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诊疗过程中须同时符合糖尿病和脑梗死的双重诊断标准。在该研究中的40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多渴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的症状,随即进行尿糖、尿酮、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化血浆白蛋白检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1]。
2.2 CT诊断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了神经系统检查和CT诊断,其中有28例对侧肢体偏瘫,18例意识障碍,17例失语患者,球麻痹16例。80例患者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先有高血压病的糖尿病患者脑梗塞,第二组为无高血压病的糖尿病患者脑梗塞,第三组为高血压病并脑梗塞。经CT诊断后发现,第一组中45.6%患者运动性偏瘫,第二组50%患者运动性偏瘫,第三组53.4%患者运动性偏瘫。通过分析血脂、心电图、脑脊液,我们也可以发现糖尿病梗死患者组的血三脂增高和心电图的心肌劳损改变均较高,特别是脑脊液糖的增高是糖尿病梗死患者组的主要特点,在临床诊断时要格外注意。
3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脑梗塞临床研究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较非糖尿病组更为严重,特别是中老年人是糖尿病脑梗塞的主要易患人群,极有可能患有肢体瘫痪、失语、意识障碍,如果患病,在诊断治疗时就会变得麻烦,预后常较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难以控制,病情易反复,而且随着血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出现上升,极易导致脑血管梗塞疾病,发展为糖尿病患者脑梗塞[2]。
高血糖患者的脑水肿状况比较严重,胰岛素抵抗对其脑梗死的损害范围会增加,因而重视糖尿病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之外,不能忽视其对全身的损害,比如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足等都是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存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治疗难度。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的预后明显不如非糖尿病脑梗预后,临床处理时也要尤其重视脑血管扩张的问题,通过改善脑循环、降脂来降低血糖。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脑梗死状态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口服降糖药的效果不好,静脉注射胰岛素的效果更佳,要较口服降糖药起效更快,剂量相对较易调节。将胰岛素加注到静脉输液中的含糖成分中,密切注意患者的饮食,合理控制饮食,严格控制饮食中的糖类摄入[3]。控制好血糖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脑梗死性死亡率,从而降低在糖尿病脑梗死患病同时的并发症以及在康复期神经系统遗留的损伤。对于临床,治疗可以从控制患者的血糖出发,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治疗,这样更有助于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患者。
4 结语
中老年人是患有糖尿病和脑梗死的常见人群,在临床与CT诊断上要较非糖尿病脑梗死更为严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考虑患者的血糖高度,缓解患者的病痛。
[1] 雷强,严丹,邓红梅.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45例疗效及全血黏度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110-111.
[2] 马一珠,梁想春,冯建邺,等.糖尿病脑梗死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分析与治疗探讨[J].临床与实验医学,2005,24(15):18-20.
[3] 于晖.C反应蛋白、血管生成素2遗传变异及其血浆浓度在脑卒中发病风险及复发中的作用研究[J].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4(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