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刻技法看刀功

2015-02-11李嗣悦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刀功代笔刀法

李嗣悦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陶刻装饰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对文化人具有特殊魅力和诱惑力的艺术。在今天,文人参与仍是传承这一艺术的有效途径。紫砂素面素心,加上精湛的工艺技术,更充分发挥了其浑厚大气、朴实无华的特性,在紫砂胚胎上铭文作画,只需提笔画稿或以刀代笔。对文化人来说,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也是艺术情感的宣泄。

壶艺的发展和书法、绘画、篆刻等是分不开的。尤以书法作为壶艺装饰的主体艺术,有内涵、有品位的艺术创作思路,就必须在风格、意境、刀法上下真功夫,选择多种主体用刀之变化使紫砂艺术与书法相结合,达到风格意境造型一致和谐,工细而精致,以感觉其巧夺天工。

在紫砂陶刻中,书法装饰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件好的作品,书法的题刻和主体之间在内涵上是息息相关的。紫砂陶刻在文字内容上,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通常采用吉语和颂祈之词,如“长乐安康”、“延年益寿”、“宜子孙,大吉祥”、“饮之甘泉,长乐无极”等等,表示一种追求和祝福。而最为常用的还是对茶具、茶事进行描述的诗文。如对茶具的描述:“稜可摸,孤可觚,得其精意遗其粗”;“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徸”。

紫砂陶刻,是紫砂文化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透过语言做思想上的交流,透过艺术的形象做心灵的交流。陶刻艺术追求的是将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再现于紫砂壶体。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它要求所镌诗画需切茗切壶切情,其铭文与妙趣横生的壶款相和谐,加上精妙的、挥洒自如的刀法,才有可能成为壶中佳品。

陶刻作为装饰手段,技艺上的纯粹用刀已不是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单纯的刻字刻画,就是宜兴地方所谓的刻底子,虽然有水平高低之分,也只是技艺娴熟与否的区别,是技术层面的要求,在陶都宜兴从事这样陶刻的工匠少说有几百之多,其中绝大多数只在产品上作机械刻画,而不是二度创作。陶刻中最主要的是艺术层面的要求,是文学、绘画、书法、金石浑然一体的结合形式及最恰当的表现手段。

紫砂陶刻的表现形式,除线描阴刻外,还有阳刻、琢沙地等。线描阴刻,就是凹状的刻文,阳刻就是凸状的刻文,而琢沙地,是用小刀或小钻,在器物表层琢成点点沙粒状的块面,再在块面上面凸显陶刻文字。不上色的陶刻叫清刻,刻后着颜色的叫着色刻。泥未干时陶刻称湿刻,泥坯干后称干刻。

欣赏一件陶刻作品,人们往往强调刀功。用刀应表现为沉着、痛快、爽利,呈现古朴、典雅、清逸的意蕴。有人称之曰“以刀代笔”,这不是简单的“以刀代笔”,刀代替不了笔,但可以表达笔意。强调刀功,其实就是紫砂陶刻语言和刻味的体现。但也不能一味看重刀功,只求表面性的鉴赏。应当通过刀的表现,体味好作品浑厚而有深度的韵味,由刀看书画,思哲理,悟人性,能欣赏体味到一件作品的真性,产生一种共鸣,令你感到一种美的感性满足。这种由刀的表现而间接形成的美感共鸣,是深层次的鉴赏,就能透过“热闹”看“门道”了。

紫砂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魅力,感染着触碰过它的每一个人。它就像一本厚厚的古籍,翻开它,品读它,你会被丰富的内容所折服。一壶一乾坤,时间越久,人们越能感受到紫砂壶的独特意境和内涵。捻管转刀法最适于在紫砂上表现书画,能保持紫砂古朴、典雅、清逸的风格;能体现紫砂醇厚、朴素,隽永的意味。因此,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转刀法是最具紫砂陶刻特点的、区别于其他材质雕刻工具与技法的。

[1] 《紫砂壶鉴赏》唐云 香港万里机构·万里书店

猜你喜欢

刀功代笔刀法
刀法
代笔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都在涨
都在涨
以舞代笔——反排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
代 笔
刀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