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论治的中医养生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

2015-02-11

医疗装备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亚健康正气

谢 琴

(湖北省汉川市中医医院,湖北汉川431600)

辨证论治的中医养生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

谢 琴

(湖北省汉川市中医医院,湖北汉川431600)

目的:通过各种养生方式了解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来进行辩证的养生。方法:通过电视养生节目、报刊、手机网络、接头养生宣传、各种保健品、食疗、运动健身进行比较。结果:从事运动的专业人员做过实验证明长期做运动对于心理健康的改善是非常明显的,可以改善紧张、疲劳、抑郁等不利情绪[1],精力有所提高[2],运动健身不仅降低外周EP的基础水平,并能有效改机体的精神抑郁状态[3],可以有效调整精神的“亚健康”状态。结论:中医养生可以使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要辩证的养生,这样目的性更强、效果更好。

辩证论治;中医养生;健康

[1]李钢,尹敛春.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β内啡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42(31):356-358.

[2]陈新富,刘静,邳丕相.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46(29):79-82.

[3]Lobsten DD.Decrease in Resting plasma beta-endorphin and depressionscores after endurance training[J].Sports Med Phys Fitness,1991,31:543.

[4]常馨月.综合防治三高症[J].现代养生,2007,22(6):4-6.

[5]万萍.糖尿病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3):284

R212

B

1002-2376(2015)10-0129-02

2015-08-28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各保健知识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的涌入普通百姓的生活。电视养生节目已经成为收视热点,报刊也大量开辟养生专题,手机网络也时常推送养生保健常识,街头也有各种养生宣传等等。其结果就是造成养生信息良莠不齐,普通百姓也深感迷茫,经常造成误传使虚假信息泛滥。基于西方《营养学》的现代健康知识在中国已经被简单的理解为服用各种维生素,氨基酸等等药片,这些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其实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他们更喜欢,也更易于接受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的中医养生知识。在现代中国中青年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很大,会出现各种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感,被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亚健康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办法,医生也认为需要自己调整,可是对于处在亚健康状态中的人来说怎么调整其实并不清楚。老年人对于医院其实是有一种恐惧感的,他们不愿意去医院看病吃药,可是身体机能减退生病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老年人怎样保养好他们的身体少生病已经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最大目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中医养生理论在解决这两大问题上是有很多优势的,一是普通中国人接受起来没有理解上的困难;二是从最早出现“养生”一词的《庄子·内篇》,到成系统论述身体各种规律的《黄帝内经》,再到历代都有的养生保健专著例如晋·葛洪的《抱朴子·养生论》、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养生余论》等等,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三是由于中医治疗的特点就是简、便、廉、效,所以从中医理论发展来的中医养生方法同样具有这些优点。

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明确提出“预防为主”的观点。中医学历来都很重视产生疾病的原因,认为疾病的过程就是正邪斗争的过程,因此非常重视培养正气。从中医养生学说的角度来看,防止疾病的发生是最为重要的,所以产生了养生学说中的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说的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需要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因疾病而产生的各种不良结果甚至死亡,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指从外避六淫之邪的侵袭和内免精神情志妄动两方面做好预防。《淮南子》提出:“良医者常治无病乏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丹溪心法》中亦说:“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防病是养生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养生又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保养正气可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深入了解“治未病”这种养生理念对于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中青年人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了解来学会调整自己的身体机能状态,已达到健康的恢复。在“未病先防”的思想基础上,后世发明了很多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养生方法。如汉代名医华佗依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蠢”的道理,即指“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创造了“五禽戏”的健身方法。其后又衍生出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多种形式的健身活动。以太极拳为例,简化太极拳24式简单易学,运动一次最多需要30分钟且不需要很大的运动场地,可以解决现代人没有专业运动场地,运动时间少等不利因素。已有从事运动的专业人员做过实验证明长期做太极拳运动对于心理健康的改善是非常明显的,可以改善紧张、疲劳、抑郁等不利情绪[1],精力有所提高[2],运动健身不仅降低外周EP的基础水平,并能有效改机体的精神抑郁状态[3]。这些研究结果证实中医养生运动可以有效调整精神的“亚健康”状态。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的衰退是无法避免的,最普遍的就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俗称“三高”。“三高症”在我国以其高患病率、高危险性、高医疗费用著称。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人数约为1.6亿。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者人数约为1.6亿。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6%,估计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2000多万。“三高症”已成为危害中老年朋友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4]。“三高症”一旦患病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是无法治愈的,虽然药物在不断的改善,但是长期的服药依然会影响肝肾的功能,甚至影响生命质量。因此,控制慢性病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从中医理论角度来说就要“扶助正气”。认为防止疾病发展和延缓衰老过程的关键,则在于人身的“正气”。如《灵枢·百病始生》中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止气存内,邪不可干。”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简单易行的中医养生方式有两大方面:一是合理适量的运动,二是饮食的调整。相比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的作息更合理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适合自己的运动。中医理论认为“药食同源”,所以对于“三高症”的老年人合理的饮食是尤为重要的。按照中医养生理论来指导日常饮食可以辅助药物治疗,使检测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以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已有对2型糖尿病进行中医养生干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平时的饮食时,以鲜芦根、天冬、麦冬代茶饮,适量吃些枸杞百合,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其他代谢指标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5]。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中医养生理论也同样具有这个优点,所以中医养生可以使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要辩证的养生,这样目的性更强、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亚健康正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方天祥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清风正气
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战略专家共识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