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糖检验的分析
2015-02-11吕翠清庄河市妇幼保健院辽宁大连116400
吕翠清庄河市妇幼保健院,辽宁大连 116400
糖尿病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发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病征表现为患者血糖升高,出现尿糖现象,除此以外,多饮多食、尿多消瘦也是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国内对于糖尿病的检测是以生化检测为主,以患者空腹、餐后血糖含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重点检验指标,该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糖尿病临床检验化验的工作经验,以该院自2010年9月—2013年10月期间经检测确诊为糖尿病的68例患者为例,重点探讨血糖检验指标对于糖尿病临床诊治的影响以及不同检测方法对于血糖结果的影响。
1 病例资料分析
6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42例,约占61.8%,女性患者为26例,约占38.2%。年龄集中在25~68岁,平均年龄为48.6岁。对患者分别进行餐前和餐后的血液样本采集并检测,对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血液样本采用同一检测仪器的方式进行检测。
2 血糖检验指标对于糖尿病诊治的影响分析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很多患者在初期阶段的临床病症以及表现并不是明显,而这时血糖检验指标的准确性就会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首先空腹血糖指标是糖尿病临床诊治的基础性指标,检验之前需要患者持空腹状态8 h以上,并于患者进食早餐之前采集血液样本,高于7.0 mmol/L的患者确诊为糖尿病。由于患者处于空腹状态,该项检验指标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患者胰岛素基础分泌性能,是判断和了解患者糖尿病情况的主要依据。但是这项指标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例如患者的阶段性服药情况、进食情况以及运动情况等等,甚至包括情绪因素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该项指标的单独性检验并不足以作为诊治的绝对依据,需要采集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液样本检验血糖情况以便为糖尿病的诊治提供准确的依据。
其次餐后血糖指标也是目前临床诊治糖尿病的重要参考指标,该项指标是指患者从开始进食后的两个小时以内所采集的血液样本测定的血糖含量值,这项指标能够测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糖耐量异常的情况,能够反应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若患者在临床上被发现有心血管合并症情况时,则此时餐后血糖含量值与患者并发中风、血栓性病变、心绞痛、视网膜病变等病的危险性成正比例存在。临床一般以11.1 mmol/L作为餐后血糖含量的检测标准值,是调整临床药剂药量以及低血糖诊断的重要依据。
3 血糖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1 测定方法的影响
目前我国主要的血液采集方法有静脉全血、末梢血、静脉血浆等,血糖检测仪器主要是血糖仪、血生化仪等,根据临床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不同样本和方法会直接影响血糖的测定结果,不同检测设备对同一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差异十分明显,而相同设备对不同的样本进行检测,则差异并不十分明显。
3.2 采血部位以及采血方式对于测定值的影响
此项研究以末梢血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指尖部位与指尖意外部位的血糖测定值差距较大,而不包括大、小鱼际肌在内的其他部位则测定值基本一致,另经测定结果显示,人体前臂背侧、上臂内侧、前臂掌侧、小腿及大腿内侧和腹部血糖滞后,这类滞后的现象主要由于人体复杂生理学变化引起,葡萄糖在机体内部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利用速率不同,这也就导致葡萄糖在人体内部并不是均匀分布,当人处于一般环境之中时,人体的头、手、足等动静脉吻合部位一般只有50%的血液分布,其他的体表部位则分布更少。所以在选择末梢血作为检测样本的时候要注意采用同一部位的血液样本,避免由于部位的差异而引起检测结果的差异。
末梢血的采血方式要使用自然流出方式,此采血方式所采集的血液样本经生化仪和快速血糖仪的测定,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而采用挤压或者是按摩等取血方式采集的血液样本,经过两种不同设备的测定,结果差异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挤压和按摩的方式在血液样本收集的同时,也会造成患者组织液的析出,溶在血液样本之中,必然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不同血液成分也会对测定值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末梢静脉血测定值要比静脉血浆测定值低3.5%,而毛细血管全血比静脉全血低5.0%。
4 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慢性疾病,检验化验的准确性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作为医师要明确不同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样本对于糖尿病诊治的影响情况,也要给予检验化验结果以充分的重视,根据检验的结果确定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1]魏红玲,罗汗琪.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69.
[2]朱红霞,李英,王敏哲.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检测在糖尿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13):105-106.
[3]郜秋英,裴京明.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检测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