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6例颈脊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2015-02-11蒋玉玲

天津护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胃管营养液气囊

王 玥 蒋玉玲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

颈脊髓损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需要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人工气道的建立往往影响经口进食,并且机械通气消耗能量大,营养需求量高,因此需要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误吸为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严重者可造成吸入性肺炎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我科自2011年到2014年共有103例颈脊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其中26例患者发生误吸,占总例数的25.2%。现将颈脊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期间误吸的相关因素、对策,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到2014年2月我科共有26例颈脊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其中男24例,女2例,年龄19~61岁。损伤平面C3以上5例,1例合并寰枢椎骨折,损伤平面在C4~C6之间21例。9例颈脊髓损伤急性期行哈罗氏头环牵引,17例行后路颈椎固定术后。肠内营养治疗天数最长45天,最短9天。5例放弃治疗自行出院,21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脱机保留气管切开套管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2 误吸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2.1 体位因素与误吸 本组5例患者由于体位因素导致误吸。分析原因是由于颈髓损伤患者需长期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且长期卧床患者胃呈水平状态,容易发生食物反流,致吸入性肺炎,取半坐位能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2]。但是由于颈髓急性损伤后颈段脊柱的不稳定性限制,颈脊髓损伤急性期行哈罗氏头环牵引患者只能维持平卧位,鼻饲速度≤60 mL/h,过程中密切观察腹胀、呃逆等症状。有2例患者发生误吸,停止鼻饲,充分气道吸引外,叩诊腹部鼓音,腹部B超检查提示肠道积气,给予新斯地明足三里穴位注射,甘油灌肠剂110 mL射肛,促进排气排便,促进胃排空,缓解上述症状。对行后路颈椎固定术后患者颈椎稳定性好,鼻饲肠内营养时床头抬高15~30度,促进肠蠕动,利于胃肠排空,预防食物反流,有3例患者发生误吸,分析原因都是由于整理床单位时将患者至于平卧位后,忘记调整回原体位,导致营养液返流误吸。上述5例患者行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次日恢复鼻饲,均未发生吸入性肺炎。

2.2 机械通气与误吸

2.2.1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误吸 本组6例,人工气道的建立明显削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内容物的清除能力,并可抑制吞咽活动和正常咳嗽反射,易使反流的胃内容物吸入肺内,造成误吸。所有患者在进行肠内营养期间采用气囊压力表进行气囊测压。每4小时进行一次人工气道导管气囊压力的测定,保持气囊压力在30~35 mmHg[3]。本组6例患者在鼻饲的过程中出现剧烈咳嗽,从气道内咳出鼻饲的肠内营养液样分泌物,立即停止鼻饲,检测气囊压力,均低于正常值。立即用负压吸引出呼吸道及口鼻分泌物,气囊放气充分吸净反流物,重新气囊充气测压充气,5例气囊完好,1例患者气囊漏气,更换气管套管。所有患者给予胃肠减压,观察引流物性质,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结果。6例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后病情未有进一步加重,未发生吸入性肺炎。

2.2.2 机械通气对胃肠道的影响 本组3例,正压通气时,气流对呼吸道肺泡直接加压,妨碍腔静脉回流,增加胃肠道血流灌注的阻力,使胃肠静脉充血,胃肠道膨胀,胃肠功能紊乱,3例患者呕吐胃内容物,气道吸引可见少量营养液,胃液潜血阳性。遵医嘱停止鼻饲,静脉补液,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药物。其中1例患者出血较严重,给予冷盐水洗胃。2~3天后逐渐恢复鼻饲。

2.3 鼻饲的因素与误吸

2.3.1 胃管因素 本组4例,由于患者需要在胃内置入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改变以往经口进食的方式,使患者原有的消化道及鼻咽部的生理环境彻底改变。胃管的置入会使患者的鼻腔及口咽部等受到刺激,分泌物增加,气管插管或切开影响患者吞咽功能,易引起呛咳,导致患者出现反流。在患者胃内置入胃管,还会对患者的贲门括约肌产生影响,导致不能完全关闭,最终使患者胃内容物出现反流,当胃内容物反流至患者的口咽部时,就会导致误吸。另外胃管的固定不牢固、牵拉等导致胃管脱出也是造成误吸的原因。本组患者均选用复尔凯鼻胃管鼻饲,因其由聚氨酯材质惰性材料制成,对黏膜刺激小,柔顺易曲寿命长,相比普通硅胶鼻胃管能够减少患者的不适反应及食物反流。本组仅1例患者鼻饲中发现胃管盘在口咽部,患者呛咳,吸引气道有少量营养液吸出。1例患者在护士帮助翻身时牵拉胃管导致胃管滑脱至30 cm刻度,及时发现,吸引口咽分泌物,可见少量营养液吸出。2例患者胃管固定粘膏脱落,胃管脱出。上述患者由于及时发现误吸,暂停鼻饲,吸引口咽分泌物,调整胃管,30 min后继续鼻饲。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分析脱管原因后,改用粘附力较大的丝绸粘膏固定胃管,胃管置入刻度列入交班内容,班班交接。

2.3.2 胃残余量及胃液PH值与误吸 本组3例,肠内营养期间每日空腹测定胃液PH值,每4 h抽吸胃内残余量1次。监测胃液PH值大于7或者胃残余量大于150 mL时,应减慢或则暂停鼻饲,遵医嘱给予促进胃动力药等。本组有18例患者在开始鼻饲3天内出现胃残余量大于150 mL小于200 mL的情况,遵医嘱减慢喂养速度为30-50 mL/h,同时遵嘱给予吗丁啉促进胃肠蠕动排空,15例未见误吸的发生,3例患者虽然减慢喂养速度,但在1 h后仍有误吸发生,给予对症处理。

2.3.3 喂养不当与误吸 本组3例,开始鼻饲先给予5%葡萄糖盐水500~1000 mL输注,无不适反应再给予肠内营养液。应用加温器使营养液温度维持在37~40℃。1例患者在鼻饲6 h后才发现未使用加温器,转日发生呕吐,引起误吸,伴有发热、面色发白、冷汗,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治疗。2例患者于更换第二瓶营养液后30 min发生呃逆、呕吐,分析原因发现,时值夏季营养液由冰箱取出后复温时间较短,虽经加温器加温但营养液温度低,且营养液中加入了10%氯化钠,刺激胃肠道,导致误吸。给予腹部保暖,暂停鼻饲1 h后,给予温开水80 mL鼻饲两次间隔30 min,症状好转,继续鼻饲。

3 体会

一方面脊髓损伤造成高位截瘫,患者损伤水平面以下感觉运动丧失,故出现腹胀腹痛胃扩张等胃肠道症状时,患者不能够清楚的感知和表达不适,另一方面因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机械通气而不能发音而出现沟通障碍,容易掩盖病情。各种导致误吸的因素可能同时存在,互为因果。因此,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不适体征及误吸征象,综合分析病情,对症处理。

〔1〕 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3(2):67.

〔2〕 毛丽洁,庄丹雯,李蔚,等.集束干预策略预防鼻饲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9A):38-40.

〔3〕 姚辉.机械通气患者鼻饲反流误吸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6):2707-2708.

猜你喜欢

胃管营养液气囊
胃管体外部分破裂的处理小技巧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高田气囊案
不同营养液对火力楠移植的影响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气囊助浮大型导管架下水可行性研究
肉鸡气囊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