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并非没有科学

2015-02-10乐爱国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格物药草门类

乐爱国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通常与中国近代科技的落后联系在一起。不少学者从宏观入手对此进行考察,其实也可以从微观角度切入问题。

以李时珍上山采药为例。他上山的目的是为了采集可以治病的药草,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在确定药草是否可以治病时,先要对该草的形态、味道、药性以及生长环境做一番考察,而且还涉及命名、分类等问题,这种考察可视为近似于现代植物学的研究。所以,李时珍基于其技术经验的《本草纲目》既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科学著作。只是这种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而没有分离出单纯独立的科学门类。

朱熹把《大学》里的“格物”诠释为“即物穷理”,以为天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理”,这个理在天是阴阳五行,在人是“健顺”“五常”,格物就是通过分析各种事物,把握其中的理。民国时期,胡适认为,朱熹所谓格物,“含有科学的基础”,“有了科学的目标、范围、方法”。

有趣的是,李时珍把自己上山采药的过程理解为格物的过程,他指出:“(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并且还说,“医者,贵在格物也。”笔者以为,这里对“格物”的理解,与胡适的理解有一致的地方,也就是说,“格物”的概念中应包含技术和科学研究。中国古代没有独立的科学门类,但不能说没有科学,只是其没有能够从技术当中分离出来,以至于缺乏独立性,并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可能正在于此。endprint

猜你喜欢

格物药草门类
李欣:小众门类征集反而更占优势
父亲的“百草园”
德国人餐桌上少不了药草
德国人餐桌上少不了药草
千奇百怪的动物
以《大学解》为例试析荻生徂徕的政论
孔子论领导的两种智慧
追光逐影
《耳畔流光:中国历代耳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