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叙伦智救陈独秀和李大钊
2015-02-10马元泉
马元泉
马叙伦(1885-1970),字夷初,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系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和民主人士。马叙伦曾任上海《国粹学报》等报的编辑,担任上海劳动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期间,他积极从事抗日反蒋活动。1945年年底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年6月23日参加上海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的反内战游行示威,被推举为向南京国民政府请愿的代表,为此在下关车站被国民党特务打伤。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等。
智救陈独秀、李大钊
1923年,陈独秀从上海来到北京,住在东城脚下福建司胡同刘叔雅家。马叙伦当时已辞去北洋政府教育次长(副部长)职务,任北京大学教授。他在北京人事较熟,消息颇灵通。一天晚饭后,他忽然听到一个消息,军阀要在当天晚上逮捕陈独秀。马叙伦当时的住处离刘叔雅家有十多里路,去通知陈独秀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当机立断,马上打电话给北大同事沈士远教授,因为沈家离陈独秀住处不远,可是电话中又不能提到陈独秀的名字,为此他急中生智对沈士远说:“告前文科学长速离叔雅所!”因陈独秀曾任北大文科学长,与马、沈同事,所以沈士远一听就明白了,马上赶到刘家通知陈独秀迅速躲避。陈独秀当即离开刘家找到李大钊,第二天一早陈独秀化装成病人,李大钊化装成农民,两人同乘一辆骡车出东胜门离开了北京。
1924年年底,马叙伦又一次就任教育部次长。一天他收到一份咨文,说内务部得到密报,共产党首领“李寿长”在校积极活动,咨请教育部查明追捕。马叙伦知道“寿长”即李大钊字“守常”的音讹,因此当即把咨文压下,并通知李大钊及时躲避。
誓保民族气节
1937年“七七”事变后,马叙伦困居上海。这时日伪的华北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汤尔和派人专程到上海,想请马叙伦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马叙伦当场拒绝,激愤地说:“我是为了坚持抗日救国而被迫离开北大的,现在敌人全面进攻,国难当头,我岂能回到敌人的刺刀下混饭吃!”停了一会儿他又对来人说,“请转告汤总长,我不写回信了,请他保持晚节!”
此后,马叙伦改名邹华孙(邹是其母姓,华孙是中华子孙的意思),在上海专门从事著述,生活极端困难,有时甚至连一日三餐也难以为继。有一次,他的学生、伪立法院院长陈公博给他送钱,他坚决拒绝了。事后他对人说:“头可断,血可流,民族气节不可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