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劉俊宏 行善也要有智慧

2015-02-10程安逸

台商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事業生產行業

程安逸

在眾多的台商群體中,流行著這樣一種風氣,就是積極地回饋社會,從事公益慈善。同時,台商圈中也有許多從事愛心慈善的公益團體,他們以團體的形式低調行善,將陽光灑在每一個角落。諸如詩邁兒愛心慈善協會(以下簡稱詩邁兒)的成立,也支援到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他的創始人劉俊宏對於這樣的事業表達了相當大的信心,他認為,慈善也是要有很大的智慧的。

事業騰飛 積累資源

二十年多年前,劉俊宏來到了東莞市清溪鎮,在此之前,雖然在台灣已有產業,但是,由於訂單越來越大,生產不足,人工物價各方面都上漲等原因,他便義無反顧地遷移到大陸。劉俊宏從事的是電腦PC行業,主營電腦外殼。在當時,全大陸百分之九十的電腦PC是從清溪鎮出去的,市場非常之大。

剛開始來到東莞,劉俊宏找工廠配合一起生產,一個月的出貨數量達60萬套,一年增長了十倍,與其合作的工廠負荷不了,於是,他就自己設廠,建起了自己的生產線。

據劉俊宏介紹,當時的人工超過2000人,生產設備諸如衝壓機超過100多台,塑膠設施近40多台,甚至為了適應激烈的競爭,取得更高的效率,他不得不自己開闢一條龍式的生產線,除了太過於占空間的包裝材料,其他每一道工序都自己進行生產,甚至包括了每個螺絲。

劉俊宏的企業發展最鼎盛的時候達到全球12家公司,一年收益达到十億元新台幣。在電腦PC行業做了22年,蟬聯了15年的全球第一。2009年,從電腦PC行業退出來之後,劉俊宏考慮轉移投資,同時覺得再去做什麼行業都很難超越以前的行業。於是他第一個就想到健康,先投資自己的健康,照顧好自己之後,最想做的就是慈善事業了。

對於劉俊宏來說,商業與慈善的區別在於,做商業每天要去看報表、數字、以及銷售額,每筆支出都要斤斤計較;而慈善就不用想那麼多,付出去,能實施都是自己的福分,而得到的是無形的功德。

徹底轉型「專業」做慈善

對於一個從商的企業家,劉俊宏完成了一次大的蛻變,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業中來。他是如何完成從兩個性質完全不同行業之間的徹底轉變呢?都說隔行如隔山,劉俊宏卻不那麼認為,在他看來,其實所有行業都有相通點,任何企業都一定要有自己的「賣點」,靠的是口碑,這就強調要專業。劉俊宏覺得自己唯一能留給後代的就是慈善,唯有孝和善,才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這是我急於要傳承的,而不是留多少錢給後代,你今天寫多少遺囑,那都是沒有用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教會慈善,讓他們從心裏去行善,以身作則,讓他們看到原來我的父親是這樣做,讓他們把慈善之心往下傳。」

原始點是劉俊宏成立的公益推廣中心,詩邁兒就是其中一部分。他利用養生的方式從事慈善,每週有固定的公益養生課程,主要集中在週一、週四與週日這三天,以初來者優先,針對那些沒有來過的,沒有體驗過的人。當然平常的時候也對外開放但有部分是收費的,比如汗蒸,而所收取的費用全部用於慈善公益。

詩邁兒每週有固定的慈善日程安排,每週一、四固定去敬老院做義工。他們認為,能住進敬老院的人算是幸福的,其實他們並不缺錢也不缺物資,對於很多人一去敬老院都是捐錢捐物資的行為,劉俊宏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其實講實在話,沒有意義,對於他們來講,他們不缺這個,他們缺的是健康,缺的是人們的關懷。現在我們每週一和週四去,他們會盼著我們去,就像盼親人來了,因為我們會幫他們做按摩,哪裡疼的我們也會幫他們調理,這才是他們需要的。」

行善中的智慧

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智慧,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特點,慈善亦是如此。對於劉俊宏來說,慈善是一個很大的智慧,行善也要有智慧,不是隨隨便便捐個款就完事了。深圳不是一個貧窮的城市,經濟發展迅速,有錢人遍地都是,但這不代表深圳就沒有貧困。作為一個移民城市,深圳本土人相對較少,而外來工卻很多。在眾多外來工當中,有一些是實實在在的貧困。

深圳羅湖慈善會聯合教育局與民政局,對於羅湖中小學執行了一個關於營養午餐的計畫。據統計,僅一個羅湖區接受這項計畫的捐助對象就有102位,詩邁兒也參與了此項計畫。劉俊宏說,此項計畫詩邁兒每個月都在做,由於這個營養午餐計畫是要教育局去學校統計,協會再轉款給民政局發放,因此為了顧及捐款者心裏可能產生的疑慮,他們改變了模式——讓老師帶學生到指定地點去,協會把這營養午餐的餐費一個一個發給學生,學生自己簽名,然後自己帶著到學校去繳納,同時民政局和教育局列席參加,「因為這個工程不是一年兩年,每年都會有,你沒辦法去監督。」

做事情要有智慧,同樣做慈善也需要智慧。劉俊宏認為,有錢人一定是有福報,也會理財的,儘管自己現在從事慈善行業,但從不以撒錢的方式去捐助,自己不會去圖什麼回報,但是一定會去精算錢捐出去取得的真正的效果。愛是美德的種子。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開枝散葉,傳承接力,用來形容詩邁兒愛心慈善協會的大愛最適合不過了。劉俊宏還將健康養生積極融入到慈善事業當中,詩邁兒愛心慈善協會還成立了慈緣喆養生會所,這間會所將書香、文化、養生、美食及健康等元素進行多元化結合,主推素食。通常來講,素食分為健康素和宗教素。提到素食有宗教信仰的人都知道不能吃葷,而健康素的包容性則更大、更全面。劉俊宏介紹道,「我們從飲用水到所有油、食材、調味料等全部從養生出發,精挑細選,會所內全部使用經過嚴格過濾的納米小分子團水,蔬菜水果保證不會有農藥殘餘,這樣加工出的美食不拘泥於形式,更能體現出吃的藝術。」慈緣喆單純從健康出發,不強調宗教的吃素僅止於吃齋,但其中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愛護生命的意識則更能體現現代人類的文明、進步和高雅!

另外,慈緣喆養生會所每月會固定提撥營業額的5%用於慈善公益事業,劉俊宏希望以這樣的一種形式帶動更多的人來保護環境、保護動物,推廣慈善事業,將愛深植每一個人的內心。

關愛弱勢群體

對於做過如此多公益活動的劉俊宏來說,捐款並不是自己最想要去實現的方式。他表示自己這輩子最想做的,是做關於自閉症以及腦癱等弱勢群體的公益,儘管每年4月2日是國際自閉症日,自己會幫他們募款,但他認為是無濟於事的,而且這種方式只能幫助到一時,沒有辦法去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問題。

事實上,作為自閉症患者來說,其家庭不一定是貧困的,外界捐錢不一定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自閉症患者如果雙親不在了,沒有人可以去照顧他,也沒有一個社會團體有辦法去收養他們,最後他們就會走向自殘,終結生命。

劉俊宏認為,幫助自閉症患者需要愛,而要真正解決自閉症患者問題的辦法應該是保險公司能接受這一特殊群體的投保,現在全球的保險公司對於這樣的一部分人都是全部拒保。「其實,保險公司可以把保費拉高,也可以帶一些附加的條件。不見得每一個自閉症患者家庭都是貧困,比如有錢的家庭將來怎樣把財產交給自閉症的人呢?他沒有辦法自理,那該托給誰呢?但是如果交保險,保險是受監督的,有這樣的經費就會有這樣對接的機構,這樣才能真正地讓他們受到照顧。」

可能讓許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劉俊宏與一位來自台灣的老師創辦了一個Astar樂團,全部成員均為自閉症患者,他們成為了全世界第一隻自閉症人可以合奏的「特殊」樂團。

此外,詩邁兒計畫在不久後(本文截稿日為9月20日)舉辦一場關於自閉症的公益活動,活動所得收入將全部捐出。同時,活動會邀請自閉症家長、相關專家,以及保險業人士。劉俊宏表示,活動旨在呼籲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愛這個特殊的群體,特別是保險業人士,希望真正有人可以去照顧到他們,靠愛來幫助他們!

猜你喜欢

事業生產行業
古道散茶香
牛奶生产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记昆仑山摄影历险
行业绘本
无聚合硫酸铁投加的脱碳实验
超级袜子
财政决算